无论是学业、事业、道业,一切是时间的累积;好人活久一点,行善不断,当然就做更多的好事;坏人活得久,若继续为恶,也会累积更多的恶业。此外,肯用功的人,时间充足,他的功课会很好;不肯用功的人,时间太多,他只会到处闲荡,培养更多不好的习惯而已!所以,我常告诫弟子们,要善用时间。修行人在晚课时,经常会读诵到..
证严法师 更多...
证严法师 :孝的真谛
做人要饮水思源:生命从何而来?人生如何成就?能知恩报恩不忘本,才不愧对父母的养育恩德。一般世俗所谓的“孝”是以物质为主,总以为在日常生活中供给父母吃饱、穿暖……等一切享受,即是尽孝,其实不然。父母恩德重如山岳、昊天罔极,虽然极尽世间关食珍物奉养,亦难报答其爱澈骨髓、牵肠剖腹的宏恩..
证严法师 :生死之间
比如在慈济医院中,最近有两件个案,一件是父与女,另一件是母与子。大家都知道天下父母心,有哪位父母不爱子女呢?父母总是把子女的生命排在第一,把自己排在第二。尤其现在的人,子女生得较少,所以对子女更加呵护与珍惜。今年年初,在高雄有一家人,他们一起开车回花莲娘家。其中一部车子,由先生开车,上面坐了他的女儿..
证严法师 :父母应该给孩子是关怀,而不是溺爱
父母为孩子操心、担忧的情形,时有所闻!其实,父母给孩子应该是关怀,而不是溺爱。真正的关怀,是要设法使孩子自立、认清人生正确的道路。有一次我去台中时,一对夫妻带着两个孩子来看我。一个读小学,一个刚上国中,两个站在一起几乎一样高,长得也很可爱。但是其中一个孩子的穿着和动作,看起来真的像个“小阿哥&rd..
证严法师 :发挥自己的功能才是人生
人要能发挥功能,才是“人生”;人若没有发挥功能就是“众生”。“众生”才需要“佛”救济;“人生”就能自救救人了,何需“佛”救济。知道反省过去才是正确的人生,若只是随着日子消逝,而纸醉金迷,这叫做颠倒众生。诚即是发自内心的一份自动自发的精神。有..
证严法师 :眼明不如心明
人生大部分都在黑暗中摸索,有人眼睛雪亮,但心灵黑暗,有人虽然眼盲却心地明亮,当然有人心盲眼也盲,那就很苦了。其实,心盲比眼盲更苦,这样的人生总在无明中,茫然不知前途,真的是苦难人生。在吉隆坡有位阿兹莎,她四十四岁,和一般人一样结婚生子,对家庭有所期待,但没想到心目中依靠的支柱也会变卦。感情虽摸不到也..
新加坡114岁寿星许哲拜会证严法师 畅谈有爱不老
2011年全球热爱生命奖章得主——新加坡“国宝”、114岁的“人瑞”许哲,2011年5月30日到台湾慈济静思精舍参访并拜会证严法师。两位同被誉为“现代版德蕾莎修女”相见欢,对济贫救苦的认知理念相近,当场展开“有爱不老”的对话。报道称,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的许哲,贫困..
证严法师 :离欲、精进
何谓精进?精就是“不杂”,进就是“无退”。做任何事,必须专心才做得成;无有二念,才能进步。若要完成功德事业,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信心,二是精进,三是摄持,四是智慧。佛陀在世时,因为众生多烦恼、多无明,以致造业。佛陀得道后,为了改正众生观念的偏差,因而四处讲经、教化众生。在经典中..
证严法师 :学佛
学佛者,最重要是培养慈悲心。若是失去了慈悲心,就失去佛教的精神。学佛的人应正视“生” “死”,把握做人的机会,做好人间事,则家庭和乐,社会安宁,人和地吉,免除天灾人祸,达到消灾延寿、福禄绵长的境界。学佛就是学得心灵上常保欢喜自在,要得欢喜自在,必须行为无过失,要行为无过失就必须时..
证严法师 :为法忘躯
过去不知有多少宗教家,为了维护自己信仰的宗教而舍弃生命。佛陀的弟子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有一天到佛的面前,很虔诚地跪在佛前,请求佛陀让他到最南端、最野蛮的区域去弘法。佛陀对他说:“弘法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要弘法必须难忍能忍,你有这份生忍、法忍的毅力吗?”弥多罗尼子回答说:“我既然身入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