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这四句话是一,不是四,有一样做不好,其它三样也做不到。人生的哲理不是口头禅,整天挂在嘴边,有这个爱好的朋友一定得不到利益,就如同我们常说的要孝敬父母,不是嘴上说的,是要用心去实行。逢人要说好话,这是想别人对你说好话的因,做不做自己想吧!每天对人施舍笑容、施舍好话,可以..
惜福 更多...
南怀瑾:省下的钱拿去做善事叫
生活放纵,不知惜福 ,禄尽人亡
我看到彭鑫医生,在青岛企业家论坛里面的报告,他完全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他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年轻的企业家,三十多岁得了重病,这个年轻企业家,在大陆上还是非常优秀的,国家选出来的尖端人才,事业很成功,很有钱,於是在生活上就放纵。他告诉彭鑫医生,好像是半年当中换了三个女人。彭鑫告诉他,给他诊断的时候纵欲过度..
年轻可以发达,但一定要懂得惜福 !
我看很多人年轻发达的,但如果没有懂得收敛,就容易狂妄,就浪费,甚至会做出许多违背阴德的事情。那就很危险了。所以年轻可以发达,但一定要收敛。因为一辈子很长。现在很多行业,赚钱太快了。跟各位讲,来得的快,去得更快。许多做金融的,来钱很快,但能保存个十年二十年,那才是钱。所以我不怎么赞同金融,也是这样子的..
福尽人亡,福报挥霍耗尽了,寿命也就到了!惜福 真的很重要
na mo a mi tuo fo南 阿 陀 佛常言道“命中有福要惜福,命中福薄要改运”。因果通三世,今生有福之人,是前生修下的善业,招感到今生的乐果,享受福报。有福而不知珍惜,奢侈挥霍,极尽享受之能事,就像银行存款,只取不存,很快的把福报享完了,未来只有受苦了。..
虚云老和尚的节俭惜福
当时,已是一百一十七岁高龄的老和尚,每天都要到建筑场所和开荒的地方巡看,并亲自指导,还要接待来自各方的人士。晚上六点到禅堂里讲开示,八点以后,开始翻阅来自各地的信件,信件有时一天多达百多封,他老人家都要一一过目。若是重要的函件,他便亲笔回复;若是一般书信,他说明意思,就由我们代覆。平常都要深夜十二点..
我们为何没有福报,看看高僧大德是如何惜福 的
【虚云长老惜福事迹】当时,已是一百一十七岁高龄的虚云老和尚,每天都要到建筑场所和开荒的地方巡看,并亲自指导,还要接待来自各方的人士。晚上六点到禅堂里讲开示,八点以后,开始翻阅来自各地的信件,信件有时一天多达百多封,他老人家都要一一过目。若是重要的函件,他便亲笔回复;若是一般书信,他说明意思,就由我们..
成为惜福 的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家喻户晓的诗歌,描述了人们日常最熟知的事情,吃饭。然而,熟知不等于真知,生活中就有许多熟知却无知的现象发生,现在的人越来越不知道珍惜福报,吃饭、穿衣、上班、购物讲究的是奢侈、豪华,全然丢弃了先辈们流传下来的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惜福就是..
宣化上人:惜福 求慧是佛教徒必行的一件大事
我们佛教徒在没有成佛之前,应当惜福求慧。惜福能增长福报,求慧能增长智慧。你们看世上的人,有种种不同的环境,有的人有很大的福报,不需要做什么,便能万事如意,种种现成,生活富裕,无忧无虑,快乐无穷,这是因为他在往昔修福修得多的缘故,所以得到这种大福报。有的人记忆力特别强,过目不忘,又聪明又健康,又辩才无..
不肯布施又不惜福 ,你命里那点财用尽,那就“禄尽人亡”
财物,包括金钱与物资,这是世间人所贪求的。这个世间,哪个不贪财?所以佛在布施里面,把它列为第一条。 世间人贪财,却不知道财从哪里来的?所以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财布施得财富。财施是因,财富是果报,你这一生财富虽然不多,你生活能够节俭,你有多余的尽量去布施,愈布施你所得的..
以清净心把布施、断偷、惜福 变成一种日常习惯
我们希望生活过好一些,希望经济条件能宽松一点,希望有修行的地方,这样想没有错。在家人的住房、交通、教育孩子、孝敬老人、人情礼节,等等,这些都需要钱。求取财富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如何正确地获得财富?个人理解,以清净心把布施、断偷、惜福变成一种日常习惯,对求取财富有很大帮助。钱财来自于财布施,财布施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