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 更多...

大安法师:念佛人都想达到的“念佛三昧”究竟是什么境界

念佛三昧怎么理解?在《阿弥陀经》里面会谈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另外一个表达。一心不乱,诸多的注经家又分为事一心不乱和理一心不乱。蕅益大师说,事一心不乱就是伏断见思惑。伏住见思惑,可能是观行即佛的水平可以做到伏住。要断见思惑,那就是阿罗汉的水平。但是,进而还有尘沙惑。要达到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

要照顾自己的心,不要在意外面的境界

我们这个色身会生老病死,终有一天要丢弃,是没有用的东西,我们要舍身,利用这躯壳来修苦行,磨炼它,不要太顾惜它,以去掉对这个形相的执着。一个苦行修圆满的人,他的心会照出自性的灵光,会照出过去的事情来。出家了非比在家人,要看破名利、澹泊一切、不去攀缘。修行是自自然然的,你修到那里,韦陀菩萨自然拥护你到那..

念佛人都想达到的“念佛三昧”究竟是什么境界

念佛三昧可见佛念佛三昧怎么理解?在《阿弥陀经》里面会谈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另外一个表达。一心不乱,诸多的注经家又分为事一心不乱和理一心不乱。蕅益大师说,事一心不乱就是伏断见思惑。伏住见思惑,可能是观行即佛的水平可以做到伏住。要断见思惑,那就是阿罗汉的水平。但是,进而还有尘沙惑。要达到理一心..

禅悟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禅悟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管理的目标:回报员工、回报国家、回报社会。管理分三种境界、五个层次。初级境界:物的管理第一层次:感性的管理——“自习课”摸着石头过河,凭感觉和判断力来管理企业,一般初创的企业常常处于此层面上。第二层次:理性的管理——“复习课”一定的实践经验积累之后,可以上升为理论层次,总结并..

修行中有些迷茫,该怎样提升境界

一信徒问师:阿弥陀佛!师父,在修行中自己感觉越来越不会修了,有些迷茫,怎样提升自己境界?师答:现在有些人知道很多道理,却不能控制自己,因为他没有定力,身体不听话。有时,也因为受到了外界的污染,形成了不好的习惯,虽然看似在精进修行,但缺乏对定力的训练,就会有你现在的疑惑。唯一的对治办法,就是持之以恒地“..

怎样面对修行中出现的境界

问:弟子有一次在诵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时,感觉进入了一片光明的世界,没有任何有形的事物存在,只有活跃的思维,感觉无比愉快。其实只有几分钟,但感觉过了很久。请问师父,这是观音菩萨给我示现极乐世界的境界呢,还是念佛得到的禅定?之后再无此境,此境是因为弟子念佛不专心吗?大安法师答:念佛菩萨名号的时候,不要过多..

传喜法师:如何能做到心转境界

如何能做到心转境界?信众:请问师父,如何能做到心转境界?传喜法师开示:因为境界都是你的心啊,所以大手印教法里面有一首偈:“见境之时,见心不见境”,观一切境的时候,这就是我的心。“观察于心,心之体性空”,虽然空,空而非灭,无所不显现,这就是转变境界了。所谓的对你好,对你笑,是增上缘,对你骂那个是逆增上缘..

修行到一定境界是否都要舍掉

一信徒问师:阿弥陀佛!师父,修行修到一定境界,是不是都要舍掉,连佛法都要舍了?师答:“舍”应该是融入的意思,就是说修行也罢,做事也罢,都要变成生活方式,才起作用,也就是成为常态才起作用,这才是佛法讲的“法尚应舍”。打个比喻:因为你有肉体,肉体在不断地变化,细胞在不断地新陈代谢,你的生命状态也在不断地变..

供养的最高境界 原来不是供养三世诸佛!

我们所有的凡夫啊,都是有妄想、分别和执着。我们都有分别心,这个《金刚经》里说了,“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个无为法是什么呢?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这个才是最究竟之理呀!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起心动念的,我们无念、无住、无修、无证是做不到,人家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都是有所住,那佛教就说..

传喜法师信众问答:如何能做到心转境界

如何能做到心转境界?信众:请问师父,如何能做到心转境界?传喜法师开示:因为境界都是你的心啊,所以大手印教法里面有一首偈:“见境之时,见心不见境”,观一切境的时候,这就是我的心。“观察于心,心之体性空”,虽然空,空而非灭,无所不显现,这就是转变境界了。所谓的对你好,对你笑,是增上缘,对你骂那个是逆增上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