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 更多...

嘎玛仁波切:学佛修行能否真正获益,也是需要根据我们学佛动机来定性的

对于修行的认知,如果只是停留在世间福报,有所求有所得的层面,或许也无法从根本上将佛法的博大精深学以致用。所求所得之心,其实也是我们内心时常处于患得患失而深感迷茫和痛苦的根源。对于修行的认知,还是要有进阶式、客观而深刻的理解。学佛修行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能够了知佛法,作为佛弟子们,又能获取什么呢?这样..

嘎玛仁波切:凡夫俗子需要的“维修工”,历代高僧大德们就是

我们现在是没有觉悟的佛。每个人的情商、智商都不一样,在佛教里谈的是:智慧与慈悲的不同,有高有低。悲智的潜能开发圆满,叫佛陀;开发了一大半,叫菩萨;开发了一部分,叫罗汉;开发了小部分的,可以叫高僧大德,或大智慧者。而慈悲、智慧的潜能还没有开发的,我们叫凡夫俗子。如此平凡的俗子们,不知道如何开发自己慈悲、..

嘎玛仁波切:登山登得越高的人,在山上待的时间最短

人生其实就是在爬山,每个人都想往上爬,管它能到哪儿、哪一个营地。你虽然现在在山谷底下,但你曾经是登到过山顶的人。你见到任何人都可以自豪地告诉他们你曾经登上过喜马拉雅山的顶峰了。登过珠峰的人,他下了山,没几个人知道,而他登到顶峰时的自豪感也只有他自己清楚。当他说起自己曾经登过珠峰这段历史时,那种雄心实..

嘎玛仁波切:如何才能累积更多资粮并且不退失?

问:师父,在修行的菩提道上,我们如何才能累积更多资粮并且不退失?答:作为凡夫俗子,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有漏的福报。有漏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在行善积德、包括修行的时候,大脑是混杂的。可能在念经的时候,有一半的时间没有想佛法,大部分时间在想乱七八糟的俗事。把这种有漏的福报转变成无漏的一个方法,就是在念..

嘎玛仁波切:知恩,念恩,感恩,报恩是菩提心的根本

一次次援手相助,不是因为谁欠谁还。而是一种无私的善良,不愿看见受困者的无助。可能帮抚与被帮抚者之间,会是一种双向的成全。有待时机成熟之日,曾经的受助者在将来的某一时,也会成为以恩报恩的那个角色。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恩情。受人于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这是起码的做人良知。谁都会有难,但..

嘎玛仁波切:给孩子再多钱财、再多呵护,都不如多教会他一些面对生命的方式方法

对小孩子多一点道德培养很重要,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宗教教育的孩子,将来面对社会、面对挫折、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会有很强的抵抗力。因此可以把佛教的一些思想、因果观念、轮回观念告诉他,使他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学会运用佛法处理人际关系。如果只教孩子怎么争、怎么斗,带来的只有无尽的痛苦。哪怕..

嘎玛仁波切:心量太小,就会觉得别人处处都在针对自己

对于“我执”,印度的寂天大师概括为“在乎者,多伤害”,非常贴切。如果一个人太过在乎每一个细节,那么任何人的一举一动或每一句话,都会觉得是在针对自己。现代生活,每天都需要接触很多的人和事,过多的“在乎”,只会让自己感觉永远都在受伤害,总觉得大家都对自己不好,伤害到自己了。其实,这就是心量太小了,小到只..

嘎玛仁波切:放生,应带着清净无私的心态

放生,应带着清净无私的心态,如梦如幻看待;如果环境准许,能够持续开展有智慧的放生,可说功德无量!能够将功德回向给六道一切如母有情众生,希望他们早日脱离轮回苦海,早日成佛。我们要做的不止放鱼等生命这么简单――大家帮它们念过的经文、佛号,佛菩萨的心咒,有机会喝到的甘露水等,让它们从此以后播种下成佛的种子..

嘎玛仁波切:业力的牵引、因果的存在,你会去到该去的地方,这就是轮回

全世界七十多亿人口,能获得暇满人身,并且有机会听闻、思考、实修佛法,真是非常难能可贵。如果获得人身却不懂因果,不怕造业,就跟行尸走肉没什么差别。你为什么会来到人世间?不知道!你为什么活着?不知道!你为什么要走向死亡?不知道!你死后是什么状态?不知道!有多少人就是这样,浑浑噩噩、糊里糊涂从生到死一辈子。关于死..

嘎玛仁波切:别为自己的嗔恨心找理由,犯了错要知道反省,反省之后能坚决改过

1 很多人为自己的嗔恨心找理由,将所有罪过都推卸给别人,仿佛天底下最好的只有他,别人都有错。这种将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认为自己永远没有错的偏差想法,是现代人不容易了解自己的最大根源。人不可能十全十美,除了佛陀完全清净之外,菩萨、罗汉有时还有不及的地方。所以,凡夫俗子当然会犯错,重要的是犯了错要知道反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