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人说:信佛、学佛,你们究竟获得了什么?其实,不用去看别人获得了什么,如果佛教所阐述的是真实不虚的真理,那不信佛不学佛的人,又将失去什么呢?如果你终究没有能够理解佛教的真实义,佛教不会少任何一分,依然完美地慈悲对待众生。没有任何宗教与教育如此包容,无论多久,都会等在那里,无论是人或动物乃至一切众生,..
嘎玛仁波切 更多...
嘎玛仁波切 :因果之道意念言语所作所为就是因,身口意带来的影响力就是果
人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就像一个智能摄像头,你不用告诉它,这个东西要拍,那个东西不要拍,你的任何一个小动作,任何一句言语,任何一个心思,它都能帮你拍下来,囤积存储在阿赖耶识里面。哪一天刚好敲到这个键盘,那一幕自然就会跳出来,而跳出来的时候,你就必须得承受,这就叫因果业力。了解阿赖耶存储器的工作程序,大家要..
嘎玛仁波切 :外业障和内业障
外业障,是人们因家庭、事业、外在环境等因素遭遇的障碍。这不仅仅指修行上的障碍,还包括事业、财富、情感、仕途、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的障碍。有些是可以想办法克服的,还有一些是你无法预料与回避的,比如天灾人祸、传染疾病、某些顽疾病痛等;又比如地震、洪水、飞机坠毁等飞来的横祸。如果能够精进闻思修佛法,很多灾祸..
嘎玛仁波切 :“聪明的猴子什么都会,只是不懂得解开自己打下的结。”
我们藏族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叫“骡子的腰要折断了”。曾经,有一家人赚了一点小钱,于是就商量买个骡子来驮运东西。太太就问是买公的还是买母的,先生说买母的比较好,因为母的会生小的。太太就说不要了,生小的我们也养不起。这时他们的大儿子就开口了,生了小骡子,我要先骑着到处跑。二儿子听了很不高兴,对哥哥说,你..
嘎玛仁波切 :业力“欠条”,因果业缘,从来不会放过谁
业,也可分为引业和满业。引业:是牵引心识投胎的业,决定这一世生在哪一道里,又名牵引业、总报业。满业:是投胎之后,在一生里次第成熟的业,决定这一世的苦乐、寿命长短、贫富贵贱等种种差别果报,又名圆满业、别报业。而引业和满业的结合,决定了众生这一世的生命状态。业,又可分为白业、黑业、黑白杂业三种。因为善恶..
嘎玛仁波切 :不是佛菩萨不显灵,只怕半信半疑人
中国人有句俗语,“举头三尺有神明”,藏族地区也流传着“不是佛菩萨不显灵,只怕半信半疑人。”人们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一直透过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被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所欺骗蒙蔽,从来就没有好好停下来观察一下自己的灵魂。学佛,就是要从这点开始改变,变成往内观察,要首先明确一点,不管自己拥有财富还是权力,都..
嘎玛仁波切 :为什么总有很多人觉得不幸福,抱怨诸事不顺?
幸福是什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心的自在。对于幸福的感知和理解都是发自于内心的,没有一个标准去统一幸福的定义。但如果在某时某刻对于某人或某事,觉得心放下了、知足了、心里满怀感恩的时候,或许当下就是最幸福的时刻。一切皆来源于心。为什么总有很多人觉得不幸福,抱怨诸事不顺?很简单,就是嫉妒心在作怪,不知足..
嘎玛仁波切 :一定要记住,无论世俗上的任何情感都会陷入无常
为什么很多人总是烦恼炽盛,有各种痛苦,怨这个恨那个,总是看人不顺眼,喜欢挑他人的毛病?这是“我执”太重造成的,除了认为要以“我”的意识为中心,还认为一切都是永恒不变的,比如,认为亲情、爱情、友情等不应该有什么变化,结果却发现,这个“变化”随时都可能发生。人们固守着自己对情感的执着,却往往会等来痛苦和..
嘎玛仁波切 :这才是真正能利益众生的做法,记住和明白这些很重要
践行爱心快乐之源很多人都低估了自己的能力。每个人都具有佛性,无论是皇亲贵族还是平民百姓、有文化还是没文化,这一点都是平等的。有差别的,只是我们的长相、情商、智商、行为模式、习气等等。每个人都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只要愿意奉献,体力、脑力或精神都可以帮到需要的人。因为心可以爆发出强大的能量,但我们却经常..
嘎玛仁波切 :衡量一个人的福报大小,不要总看物质层面
现如今社会中,有些人因为嫌贫爱富,而活的特别的谄媚;又有很多人,因为嫉妒比自己物质条件好的人,而愤愤不平;还有很多人,总是看不见自己拥有的其实已经比很多人都富足了,且还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或许,这些都是众生的颠倒妄想所致。眼睛看见的,耳朵听见的,心里惦记的,很多时候,反应的都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