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 更多...

净土法门法语:他在那里参禅,最高级的禅,别人不知道啊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59集2015年1月7日讲于香港  六祖惠能大师在世,这也是不认识字、没念过书,惠能当年那个时候二十四岁,遇到五祖忍和尚。  他是樵夫,靠苦力生活,父亲早死了,一个老母亲,相依为命,他是孝子,卖柴。偶尔听到人念《金刚经》,听了很欢喜,越听越有味道。他念完,他进去..

念佛不在嘴,参禅不在腿

  清代有个和尚,住在华严庵,日常平凡话也不多,好吃冬瓜,人称冬瓜和尚。  冬瓜和尚有一同参道友,叫慧照。慧照和尚照样蛮精进的,每日里佛号赓续。但其石友冬瓜和尚则相反,禀性极好逛街,没事上街散步散步,看看热闹光景,每日里以逛街为乐。  慧照和尚经常语重心长劝勉石友要精进,然而冬瓜和尚依旧我行我素..

大安法师:念佛比参禅直截痛快

念佛比参禅直截痛快原 文 《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较之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尤为直截痛快。何也?以见性难而作佛易故。何为见性?离心意识,灵光迸露,始为见性,故难。何为作佛?持佛名号,观佛依正,即为作佛,故易。经云: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岂非以想念于佛,即为作佛耶?夫成佛、..

念佛参禅本无差别

问:古来大德禅净双修不碍圆融。但禅宗讲起疑情,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但净土却要信愿行,这信和疑是否抵触?这个禅净双修这种说法,似乎是准确的,实际上不存在双修问题。因为禅里有净,净里有禅,这叫修行。他这可能是个比喻,就是说净里有禅,禅里有净,所以他说双修,实际上就一修。假如一修不修了,那就是禅..

心静则国土净 当下处处可参禅

心静则国土净,热闹场中作道场,当下处处可参禅。(图片来源:资料图)有一位忠诚的佛教信徒,天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他正送花到佛殿时,刚巧碰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异常欣喜地说道:你天天都这么忠诚的来以香花供佛,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下世当得肃静边幅的福报。信徒异..

细行——参禅人最关重要

参禅人,最关重如果细行,缺细行难入那伽。全细行,动行即定。我人由一念说不觉,才有无明;无明只行细行,未入名色。今既复本细行,是贴心源不远。初学行入,不知细行为何物?粗心胆大,语重情伤,皆无细行所致。行走脚不能响,是细行。居止站立,手垂直身不动,是细行。坐必端直,无诸偏歪,是细行。睡则吉祥卧,不仰卧,..

圣一老和尚参禅问答辑

问:有人说参禅是上根利智所修,净土则三根普及,此话对否?答:参禅不分上中下根,也是三根普及,最主要有下列三点:1、内宿业外魔障―无始劫以来的习惯种子在静的时刻涌出来,是名业,属于心,有戒有惭槐心就可以抵得住,戒对自己来说,忸捏心对别人来说,故大众同住易生忸捏心。别的一种是属于外境,有时是佛菩萨来试验..

参禅就是悟无生法忍

明代憨山祖师,幼时见叔父死,尸陈床上,问叔何处去?众答不知,于是抱生来死去之疑,后来,经由经久用功,在五台山悟道,说偈云: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起灭。识破世界,识破人生。斋堂对联:粥去饭来,莫把时间遮面貌;钟鸣板响,常将死活挂心头。《四十二章经》云:人命在呼吸间。..

参禅:若死活心不切,则疑情不发

参禅最要死活心切和发久远心:若死活心不切,则疑情不发, 功夫做不上;若没有久远心,则一曝十寒,功夫不成片。只需有个久远切习,真疑起时,尘劳烦恼不息而自息,时节一到,天然水到渠成。我说个故事给诸位听:前清庚子年间,八国联军入京的时分,光绪步行向陕西方面跑,天天跑几十里路,几天没有饭吃,路上有个老庶民进..

参禅用功,贵乎一个‘行’字

参禅用功,贵乎一个行字;能行,才算是参禅;不可,口说参禅,不能算了事。宗门下行之一字最为重要。不只近世人对于这个行字误会,甚至自古以来,误会的亦不少;都以为见到就算了事,或者领会到这一件事,人人本具,不假修证,当体全是,要行甚么?以为行是多余的。宗门贵乎行者,实行,不致误会。要知,宗门之门,是无上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