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刚开始在学佛的时候,只想到一件事,就是痛苦跟快乐,离苦得乐,是吧?我们可能遇到了身心很大的痛苦,我们想要找一个依靠,找到一个解救的方法。我们一开始学佛,大部分都受到痛苦的刺激而来到佛门。所以我们刚开始学佛,都是一种苦乐的概念,离苦得乐,这个很正常,但是这不是最好的想法。你要把苦乐的概念提升到清净..
净界法 更多...
净界法 师:为何有些人相貌好却不一定有福报
福报代表这一生当中的经济环境,有福报的人做任何事都很顺利;没有福德的人,做事都会遇到困境,所以福报的真修很重要。中国有句俗话,大树底下好遮荫。如果枝大叶大,就能给人带来福音。就家庭而言,家长有福报,家庭就比较幸福,小孩也能健康成长。公司也一样,若公司负责人有福德,那公司就能得到庇佑,员工也能得到发展..
净界法 师:为什么要你放下今生
问:师父在课堂中提到,面对业力今生能够改变有限,应该放弃而寄托于来生。然则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念念在行为上的选择,也能够引发后续不同因缘的发生,比方说我们会产生对阿赖耶识变现果报的可以掌控的错觉。弟子请问师父,在道理上应该如何去理解?答:其实我们今生的一些修行,比方你今生起了菩提心,断恶修善,你今生也..
净界法 师:平常没什么感觉,临终时你就知道怕了
如果一个人,他对过去的业都没有处理――没有处理的意思,从唯识的角度就是随顺它。你说:我没有对治它,我也没有随顺它。你没有对治它,你就是承认它,就是随顺它。唯识就是这个意思,没有第三种可能。所以你今天没有忏悔,没有对治,抱着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它就会在你心中不断地酝酿,因为它已经形成一种势力了。你平常..
净界法 师:带有妄想的佛号,是否也算净土资粮
问:如果说身口意念佛号,但都不能打住妄想,这样带有妄想的佛号,是否也算在积集求生净土的资粮?答:因为我们要继承过去,既继承过去的善根,也继承过去的颠倒妄想,就是好坏都要继承。当然你的善根起作用时,妄想也不会闲着,它肯定来跟你扰乱,所以带有妄想的佛号,是每一个凡夫所要面对的。但是这个地方有两种不同:如..
净界法 师:为什么那么多念佛修行人前功尽弃?
学习,佛法的专有名词叫作熏习。它不是一次完成,它是不断地把这个法义在心中就像沉香在熏衣服,一次一次地熏习,不断思惟观察,用这个无常的道理在心中不断地熏习。诸位!佛法的道理绝对不是说你学佛以后把门一关,双腿一盘,两个眼睛一闭一直念佛,你就能够想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这个概念,因为你不熏习。你只能靠你..
净界法 师:发心菩提心要真实要广大
一、【靠因缘的力量的发心都是虚妄的】1理观的智慧,在整个佛法概要来说,主要有三种的功德力,就是引导力、安住力、调伏力。这三种功德力都跟智慧有关系。发菩提心,就是说你在修学善业之前,必须在善业的前面,安好一个很重要的马车,就是我们未来的愿景,一种往生净土的愿景,一个成佛的愿景,你才能够让这个善业未来对..
净界法 师:这世上只有一个人会让你痛苦
外境只是不同业力的显现,但是接不接受、执不执着,是看我们自己!业力的显现,这个是我们没法决定的,但是要不要执取它,是自己可以做主的。随着修行的深入,慢慢地让心离一切相状,形成一种“免疫功能”,就能远离痛苦,清净自在。这世上只有一个人会让你痛苦,就是你自己!心生种种法生。我们凡夫众生,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
净界法 师: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
我们看第三科,发心,发起菩提愿。本经的修学重点,主要就是训练一种内观的智慧。内观的智慧有三个重点:安住清净心,观照十如是,最后的收尾就是发起菩提愿。这一点我们简单地说明一下。我们学佛以后,有三个重点可以修学:第一个是因缘,第二个是空性,第三个就是真如,这三个重点。我们初学佛法,每一个人都是从因缘上去..
净界法 师:信愿是智慧的观照力
「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信愿是来自于智慧的观照,所以 益大师说「真正的信愿,来自于闻经达理,断疑生信!」是要你对经典透彻的了解以后,断除你心中的疑根,也就是说你这个人对净土法门完全都不了解,你就直接去念佛,就能够信愿具足,我实在不相信!你对于所皈依的境完全不了解,你能够信愿具足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