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 更多...

佛教徒为什么要修禅定

禅修,可以让我们练习脱离执著一、禅修:练习脱离执著禅修,可以让我们练习脱离执著。当我们决定放下散乱之源,舍弃世间名利时。不管是外在环境嘈杂的噪音也好,内心对亲情、友情或仇人的种种爱恨也好,都可以从中获得解脱。为了要放下这两者的束缚,可以先找一处安静的地方,让身体安顿下来,让内在的心灵逐渐沉淀。安住在..

如果一个人接受这四项真理 他就是佛教徒

许多人误以为佛陀是佛教的神,甚至在一般认为的佛教国家,如韩国、日本、不丹等,对佛陀和佛教都有这种神化的看法。难怪局外人会认为佛教徒就是追随这位外在的称为佛陀的人。然而,佛陀本人曾说,我们不应该崇拜个人,而应该崇拜此人所教导的智慧。有许多人也同样先入为主,认为转世、业报是佛教最重要的信念。另外还有许多..

你是“面子”佛教徒吗?怪圈慎入!

了解自己的内心最为重要 (资料图)真正的佛教徒,是人们常说的内教徒,真正佛教徒的修行,是往内观察自己的心。佛教徒不是注重形式和外表行为的人,也不是掺和着世俗法来表演自己佛弟子身份的人。是那些老老实实修好自己身口意的人,从点滴小事开始,逐渐改善自己。现在很多佛教徒,太注重外在形式了。以致于在实修的安排上..

佛教徒而言,为了让上师真正高兴该做什么事情?

问:对佛教徒而言,为了让上师真正高兴该做什么事情?索达吉堪布:大乘上师全部承认为是佛陀的化身,他所喜欢的就是利益众生,我们心里发菩提心,好好地闻思修行应该是上师最欢喜的事情。自己做什么,不管上师是否知道,显现上也许欢喜也许不欢喜,但是你好好闻思修行上师肯定会欢喜,也许上师不知道你的闻思修行怎么样,但..

对我而言,将怨敌与亲人同等对待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作为佛教徒就非得如此吗?

问:对我而言,将怨敌与亲人同等对待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作为佛教徒就非得如此吗?索达吉堪布:作为已进入大乘的修行人,我们理当对一切众生平等地修慈悲心与菩提心。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也好、得果后也罢,对罗睺罗与提婆达多都平等看待、一视同仁,并没有因为一个常常诽谤自己,就对他不满;一个是自己亲生儿子,就对他极其慈..

佛教徒精进闻思修行时,大多远离亲友,待在僻静之处。这样的目的何在?

问:佛教徒精进闻思修行时,大多远离亲友,待在僻静之处。这样的目的何在?索达吉堪布:阿底峡尊者是这样说的:“居于静处的目的就是要与俗世断绝关系,断除对亲友的贪执,断除了这些,就不再有任何贪恋感情等纷纷妄念与散乱的外缘,此后经常内观自己是否具有一颗真正的珍宝菩提心,刹那也不跟随担忧世间琐事遭致衰败的分别..

索达吉堪布:佛教徒要知道找什么样的人做偶像

大家都知道,从世间角度讲,以前我们的偶像是文人、宗教人士、哲学家,在古代的时候都是这样的。但现在,我们的偶像是什么呢?大家也应该清楚,是长得漂亮的人、有钱的人,明星、歌星、球星、影星……当然这些人当中,也确确实实有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因为他具有一定的功德和力量,人们也是对他进行恭敬、赞扬……会有这样的..

佛教徒认为佛陀是古往今来无以伦比的人物,理由何在?

问:佛教徒认为佛陀是古往今来无以伦比的人物,理由何在?索达吉堪布:《宝星陀罗尼经》云:“三界众生中,更无如佛者,自既得解脱,复解脱世间。”如来不仅灭除了一切烦恼,获得了究竟的解脱,并且通过讲经说法向众生传递智慧,使无量无边的众生也获得解脱,所以在整个三界中,没有任何士夫能和佛陀相比。——《无量寿经广..

佛教徒常常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去做一些“逆潮流”的善法。真的有必要吗?

问:佛教徒常常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去做一些“逆潮流”的善法。真的有必要吗?索达吉堪布:对我们每个人而言,今生能转生于南赡部洲,获得如意宝般的人身,遇到佛陀般的善知识,听闻甘露般的大乘教法,这种因缘非常殊胜,如果没有以这样的人身追求解脱,真的相当遗憾。因此,大家哪怕只听了一节课,也要以此来调伏自己,令法融..

佛教徒都希望自己能通达佛法的甚深境界,走哪一条路最稳妥?

问:佛教徒都希望自己能通达佛法的甚深境界,走哪一条路最稳妥?索达吉堪布:《宝积经》又云:“当依说法善知识,恒时切莫依恶友,应当广闻持净戒,了知胜义之一门。”意谓:应当依止说法的善知识,永远不要依止恶友,对佛法要广闻博学,还应受持清净的戒律,这就是了知胜义的唯一门径。可能每个修行人都希求了知胜义,但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