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

南禅七日(13)

南怀瑾:南禅七日(13)【视频版】南怀瑾:南禅七日(13)【文字版】在上午我们介绍了见思惑,这个小乘窍门的最基本。现在我们需要懂得,见思惑是佛法修证最根本的事理,这十个思惑是根本烦恼,基本无明所在之处,见惑,也就是无明的现状。假如我们拿现在学术观念的分类,完全属于..

南禅七日(14)

南怀瑾:南禅七日(14)【视频版】南怀瑾:南禅七日(14)【文字版】佛为什么拈花,达摩祖师到中国来,是南北朝梁武帝的时代,还没有唐朝啰,唐朝还要等几十年今后才有。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的窍门。不过达摩祖师没有那么讲,这是我们后世讲禅宗的事理。达摩祖师,有人问..

南禅七日(16)

南怀瑾:南禅七日(16)【视频版】南怀瑾:南禅七日(16)【文字版】诸位,善自用功,善护念。诸大菩萨,善自护念。人人问的问题很多,有许多差不多同类的,不能一个一个答了,这个问的问题的条子很多,没有办法一个一个答,等答完了问题又生出儿子问题来,子问题。子问题又生子问..

南禅七日(21)

南怀瑾:南禅七日(21)【视频版】南怀瑾:南禅七日(21)【文字版】鄙人面教室外圈的同学们,下雨气象冷,听到香板声,不要逗留在走廊,赶紧进教室,不要伤风。伤风不是感冒,感冒不是伤风,两样不能混为一谈。今天是我们人人集中在一路,合营进修的最后一天,实际上是开始的一天..

南禅七日(18)

南怀瑾:南禅七日(18)【视频版】南怀瑾:南禅七日(18)【文字版】破山禅师,字也好啊,那真写的,那个字我真认为是学不到的。对子、诗也好。破山禅师是明朝末年的人,满清入关了,打进来了。他走了,他跑回到四川。四川人。他的皈依学生是那个女将军,反抗满清的叫什么?不是梁..

对这几种人不能传法

对哪几种人不能传法呢?1、不敬:对不恭敬的人,不能说法。世间人学习文化知识,尚且要懂得尊师重道,出世间佛法更需要恭敬才能获得。2、无病而覆头:除非是有病而特殊开许,没有病的话,以披单等盖着头的人面前,不能传讲佛法。3、持伞:天气炎热或者下雨时,撑着伞听课也不行。..

白话佛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白话佛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我亲耳这样听佛说:佛祖曾在许多国度游化宣教。他来到了广严城,止步安住于清凉的树林中,微风吹动树叶,发出沙沙的美妙声音。佛的四周簇拥着八千位大比丘,又有三万六千位大菩萨,还有诸多的国王、大臣、婆罗门以及在家的佛教居士,此外还有天..

准提咒十大功德门

准提咒十大功德门节选《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谈到密咒功德深广之处。粗略依据各经典圣教可以分为十门,但是仍然无法全部描述完美。(因为世人大都不知道密教深胜的地方,所以暂且分用十门法来赞扬,以便给未曾听闻的人明白。不过若是一向舍弃显教专门赞扬密教,也不是通达佛法的人。..

居士入寺规矩礼仪漫谈

居士入寺规矩礼仪漫谈一、拜佛、问讯与上香规矩进寺门前要端正衣冠收摄身心。进入寺院后,先礼佛。再去拜见出家师父。在佛殿、经堂看到佛像,不论是木雕、铜铸、纸绘、绸、绢画,皆需衣着整齐,向佛菩萨像恭敬顶礼。若有急务亦须问讯,以示尊敬。居士不可在大殿正中央的拜垫上拜佛..

居士可接受寺院的馈赠吗

居士可接受寺院的馈赠吗依比丘戒及比丘尼戒而言,若以十方信施所供的常住物品,私自馈赠、取用,不论对象是谁、理由如何,均犯偷盗戒,而且是偷了十方僧物,至少也是现前僧物。所谓十方僧物,是属于十方所有、一切僧众所有的。所谓现前僧物,是属于现在共住一寺的僧众共同所有,比..

略谈大年初一到十五之佛陀神变(神变节)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略谈大年初一到十五之佛陀神变(神变节)藏历每年一月初一这天起,开始了佛教传统的神变节,举行神变月共修法会。所谓神变月也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降伏外道六师、大力显扬佛法圣教的殊妙吉祥佳日,众多佛教经论中都曾提到过神变月的殊胜功德。在此期间(尤其是在..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我在十年前,谈到佛教现状,曾指出末法时期佛教存在十大弊端。十年过后,弊端越演越烈。所以,作为佛教徒,有必要知晓末法弊端,更需要清楚自身的责任及前进的方向。下面我结合佛教现状谈谈末法十大弊端。一、因缘恶劣众所周知,释迦..

漫谈佛教的斋饭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漫谈佛教的斋饭饮食,是生物维系色身的要件之一。一般人每日尘劳奔忙,最低限度的目标便是求得衣食温饱,如果能吃饱穿暖后,最好还能吃得好,穿出地位;对出家僧人而言,要能专心办道,首先也是必须安顿色身,但佛陀教导比丘将食物视为“药”,只是以食物治疗饥..

著名学者对于佛教的认识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著名学者对于佛教的认识章太炎先生说:“佛教的理论,使上智人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人不能不信。通彻上下,这是最可用的。”(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梁启超先生曰:“吾尝见迷信者流,即以微妙最上之理,辄曰,是造化主之所知,非吾侪所能及也。是何..

须摩提女经

须摩提女经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王舍城中。有一长者。名阿那邠池。有一女名曰须摩提。此女久殖妙因。天殊奇特。受佛高行静心玄室。尔时满富城中有满财长者。远涉诸国募求精婇。因入舍卫城与邠池相见。披释旷永欢叙情至。尔时须摩提女。以公类同尊暂出跪拜敷理..

佛说放牛经

佛说放牛经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佛告诸比丘。有十一法。放牛儿不知放牛便宜。不晓养牛。何等十一。一者放牛儿不知色。二者不知相。三者不知摩刷。四者不知护疮。五者不知作烟。六者不知择道行。七者不知爱牛。八者不知何道渡水..

佛说鸯掘摩经

佛说鸯掘摩经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五百众俱。舍卫城中有异梵志。博综三经无所疑滞。具畅五典所问即对。精生讲肆莫不禀仰。国老咨诹群儒宗焉。门徒济济有五百人。上首学生名鸯掘摩(晋曰指鬘)。仪干刚猛力超壮士。手能接飞走先奔马。..

佛说戒香经

佛说戒香经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尔时尊者阿难来诣佛所。到已头面礼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我有少疑欲当启问。唯愿世尊为我讲解。我见世间有三种香。所谓根香花香子香。此三种香遍一切处。..

佛说难提释经

佛说难提释经西晋沙门法炬译闻如是。一时佛行在俱舍梨国。树名尼拘类。是时多聚会比丘在迦梨教室。树间会坐为佛作衣。今佛不久夏竟。夏已尽佛自说。三月已竟作衣已。当到多人处便难提释闻多聚会比丘在迦梨教室树间会坐。为佛作衣今佛不久夏竟。夏已尽佛自说。三月已竟作衣已。当到..

佛说八正道经

佛说八正道经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学生。听我说邪道亦说正道。何等为邪道不谛见不谛念不谛语不谛治不谛求不谛行不谛意不谛定。是为道八邪行何等为道八正行。一者谛见。谛见为何等。信布施信礼信祠信善罪行自然福信父母信世界道人信求..

佛说马有三相经

佛说马有三相经(出杂阿含别译)后汉沙门支曜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诸比丘。善马有三相用入官可给御。中王意得名为官马。何等为三相。一者有善马意自能走。二者有力。三者正直好色。是为三相。善马中入官。善人亦有三相。自得善意名闻亦豪。举人敬难之。可受..

佛说马有八态譬人经

佛说马有八态譬人经(出杂阿含别译)后汉西域三藏支曜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行在祇树给孤独园。多比丘僧俱。佛告诸比丘。马有弊恶态八。何等八。一态者解羁缰时便掣车欲走。二态者驾车跳[跳-兆+梁]欲啮人。三态者便举前两脚掣车走。四态者便蹋车軨。五态者便人立持轭摩莏车却行。..

佛说戒德香经

佛说戒德香经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贤者阿难闲居独思。世有三香。一曰根香。二曰枝香。三曰华香。是三品香唯随风香不能逆风。宁有雅香随风逆风者乎。贤者阿难独处思惟于义所归不知所趣。即从坐起往诣佛所。稽首佛足下长跪叉手而白佛言。我..

佛说响应可经

佛说响应可经西晋沙门法炬译佛在舍卫国请诸比丘。比丘即到。佛告比丘。比丘应唯然从佛闻。佛便说。是不闻者不闻者俱相类相聚响应相可。多闻者多闻者俱相类相聚响应相可。贪淫者贪淫者俱相类相聚响应相可。不贪淫者不贪淫者俱相类相聚响应相可。嗔恚者嗔恚者俱相类相聚响应相可。不..

佛说不自守意经

佛说不自守意经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比丘。应唯然。佛言。据说自守亦不自守。比丘便叉手从佛听。佛告比丘。几人缘不自守。若眼根不闭守。若眼堕色识意便泆。已意泆便更苦。已更苦便不得定意。已不得定意便不知至诚。如有已不知便不..

佛说转法轮经

佛说转法轮经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一时佛在波罗奈国鹿野树下坐。时有千比丘诸天神。皆大会侧塞空中。于是有自然法轮。飞来当佛前转。佛以手抚轮曰。止往者吾从无数劫来。为名色转刻苦无量。今者痴爱之意已止。漏结之情已解。诸根已定死活已断。不复转于五道也。轮即止。于..

佛说满愿子经

佛说满愿子经附东晋录闻如是。一时佛游摩鸠罗无种山中。与大比丘俱。比丘五百。尔时贤者邠耨。晡时从宴坐起往诣佛所。偏袒右肩右膝着地。稽首足下叉手白佛。善哉世尊。为我且讲要法。我当奉行令身长夜安隐无极。佛言。倾听善思念之。邠耨应唯然世尊。佛告邠耨。目见好色可眼之物。..

佛说圣法印经

佛说圣法印经(天竺名阿遮昙摩文图)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佛告诸比丘。听诸比丘。唯诺受教佛言。当为汝说圣法印。所应威仪。现清净行。倾听善思念之。佛言。比丘。借使有人。说不求空。不用无想。欲使兴发。至不自信禅定之业未之有也。设..

五阴譬喻经

五阴譬喻经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一时佛游于靡胜国。度河津见中大沫聚随水流。即告比丘言。诸比丘。譬如斯大沫聚随水流。目士见之观视省察。即知非有虚无不实速消归尽。所以者何。沫无强故。如是比丘。一切所色去来现在。内外粗细好丑远近比丘。见此当熟省视观。其不有虚无..

佛说水沫所漂经

佛说水沫所漂经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闻如是。一时婆迦婆在阿迎阇(波斯匿王所造观也)恒水侧。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时有大聚沫为水所漂。世尊见已告诸比丘。汝等颇见此沫聚为恒水所漂不。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世尊告曰。此沫聚若有目士。谛观察之思惟分别。彼人见已谛观察之思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