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位比丘恶口嬉戏生为牧童,因愿得证罗汉。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萨迦国王恭请世尊及比丘僧众在祇陀太子园应供三个月。国王用上好的牛奶、酸奶、醍醐等食物供养,并派五百名牧童帮忙作杂事。圆满结束后,国王供养佛陀无价妙衣,还以各种卧具、医药供养僧众。那时,有五百个牧童..
当下
传子以金不如传子以德
杨震是东汉名臣,以品德高尚被时人誉为“关西孔子”。汉末吏治腐败,众多王公大臣成了贪官,又将不义之财大言不惭传给下一代。杨震却独树一帜,一生廉洁自律,家无长物,垂范儿孙。值得称道的是,他平日里严禁儿女沾自己的“官光”,传给他们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清白吏应有的美..
放出自己被困住的心
所谓“困境”,指的往往不是艰困的情境,而是你的心被情境困住。三圣禅师问:“用网也网不住的金鳞,应该用什么为饵?”雪峰禅师答:“等你出了网后,我再告诉你。”三圣的问题似乎很深奥,让他陷入了困境。但雪峰提醒他,他是自投罗网,心被困住却还浑然不觉。陆宣大夫问南泉禅师..
一段历史:禅宗六祖慧能的传奇一生
禅宗六祖慧能的传奇一生慧能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今北京大兴)。他的父亲贬官到了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生下了慧能。慧能年轻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靠打柴卖柴来养活母亲。有一天他听到买柴的客人念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若有所悟,忙问客人这是什么经文,客人告诉..
贤人争罪,愚人争理
曾经以为每一件事件都需要说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能称得上正直清明。后来渐渐地知道,其实很多事情发生在一个特定的情形下,是无法在当时说得清楚的;如果一定要想说清楚本身就是一个妄想,这一点末学在《三季人》的故事中,得到过一些小小的启发。《三季人》的故事,据说是与孔子的..
佛祖度500年前的父亲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有一次,佛陀在去祇陀园的路上遇到一位婆罗门老人。这位老人一见到佛陀,就情不自禁地喊:“我的儿子,我的儿子!”还朝着佛陀扑过去,想抱住佛陀。这时,旁边的比丘上前阻拦,不让他这么做。“你们不要拦他,否则,他会立刻吐血而死。”佛陀对比丘们说。比..
五百盲人七见佛陀 最终重见光明
毗舍离国有五百个盲人,他们因为看不见,做不了任何工作,只能各自乞讨度日,受尽人们的歧视。这时,悉达多太子成佛了,佛陀出现于世的消息传到这五百位盲人的耳里,他们心里再也不能平静了。因为凡是见到佛陀的人,所有病痛折磨都能一扫而光,所有的痛苦都能化解,一切忧愁、烦恼..
轮回根本!佛为比丘说破前世情爱因缘
佛为比丘说破前世情爱因缘编者按:此故事讲的是佛陀为一位被情所困的比丘说破其前世的姻缘,劝其看破放下。很多人被情所困,掉入情执深渊,无法自拔,做出很多害人害己的事情,让许多家庭陷入痛苦的泥沼中。希望大家都能不再受到感情的折磨而虚度光阴,活在当下。佛陀住在舍卫城的..
时不我待!九岁孩童看破人生无常剃度出家
九岁的亲鸾请慈镇禅师为他剃度。编者按:无常人生,无常变化,思在未来,却要行在当下。九岁的亲鸾说出的话却令成年的我们震撼不已。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最重要的是要活在当下。把自己的生命尽情地展示出来,体现出应有的价值,这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不要想着明天会怎..
明海法师忆净慧长老:活在当下
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师父(净慧老和尚)的情景:一位老和尚从书桌上抬起头,从容地转过身,慈悲安详,和蔼可亲。因为是冬天,他还戴着一顶毛线织的帽子。我好奇地想:怎么和尚还戴帽子呢?我这样才一动念,师父就随手把帽子摘下来。我想:这老和尚一定有神通呢!后来师父..
升天的父亲——两世开导儿子 起信出家证果
升天的父亲——两世开导儿子起信出家证果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有一位婆罗门与妻子一起过着美好的生活,后来妻子生下一位长相端严的儿子。他们为他举行诞生仪式,也取了适合他种姓的名字,并用牛奶、酸奶、油饼细心喂养。他像海中莲花一般很快地长大了,对世间各种学问,更是精通..
丑陋的小孩——骂独觉得丑相 因愿力而转变
丑陋的小孩:骂独觉得丑相,因愿力而转变。从前在印度有一位大施主,他有很多的财产,并与妻子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后来他的妻子怀孕了,却生下一个非常丑陋的孩子。夫妻二人为此非常烦恼,施主抱怨:“我们前世不知造了什么业,生出这么丑的小孩?不如丢出去喂狗算了。”妻子阻止..
骂独觉得丑相,因愿力而转变
从前在印度有一位大施主,他有很多的财产,并与妻子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后来他的妻子怀孕了,却生下一个非常丑陋的孩子。夫妻二人为此非常烦恼,施主抱怨:“我们前世不知造了什么业,生出这么丑的小孩?不如丢出去喂狗算了。”妻子阻止丈夫:“不可以,如果我们杀了人,将来会下..
六祖慧能大师的一生
慧能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今北京大兴)。他的父亲贬官到了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生下了慧能。慧能年轻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靠打柴卖柴来养活母亲。有一天他听到买柴的客人念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若有所悟,忙问客人这是什么经文,客人告诉他这是《金刚经》,弘忍..
法施女得佛特许音讯传戒 圆满获受比丘尼戒
法施女长大后,对释迦佛的教法,生起大信心,经常透过父母迎请僧众应供,也不时去佛前听闻妙法。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萨迦国王的手下有两位大臣,一位是持兽大臣,另一位是财施大臣,他们两位情同手足,相约未来成为亲家。不久,持兽大臣的妻子生下一个庄严的男孩,名叫“萨嘎”..
恰嘎国王轻慢尊者后忏悔 暂失王位后复得
恰嘎国王轻慢尊者后忏悔,暂失王位后复得。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有位名叫布德作拉巴多扎的人,遣除三界轮回的痛苦,获证阿罗汉果位,为了报答佛恩,他发愿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有一次,他观知印度南方萨弥城的众生与他有缘,而且度化的时机也已成熟,就着衣持钵前往萨弥城化缘。..
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缘分不可思议。踏进寺院,就有完全不同的感觉。站在大殿门外,看僧人们做晚课,听见引磬声、木鱼声,我泪流不止,直到功课结束。”马前辈佛缘很深,写得极为动人。当我看到“我心似明月,碧潭澄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这首诗的时候,眼眶突然升起很大的雾气,眼泪溢出来..
佛教的禅理故事
兔子焚身佛陀住世的时代,有一位舍卫国长者的儿子跟随佛陀出家修行。这位比丘,平时只喜欢亲近村落与俗家的眷属们来往,他不喜欢读经,也无法适应僧团中的生活,使得同在一个僧团的比丘们为他感到非常地惋惜。于是佛陀让这位比丘离开僧团、远离村落,一个人到阿兰若处去修行。由于..
一念之差,咫尺天涯
居士参访行脚,夜宿一佛友家书房,佛友家条件不错,书房墙上挂了不少名人字画,书橱内也是文山书海,书桌的左边有好几盘五颜六色的小石子,有雨花石、玛瑙石、水晶石等。居士以前就很喜欢玉石,于是细细观赏,忽然,居士眼前一亮,他发现一颗黄色的小石头并非是普通的石头,而是一..
世尊前五百世父亲居然是同一个人
编者注:此则故事取自《百业经》。《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因果规..
鹿头梵志的得度因缘
佛陀在罗阅城的时候,有五百位大比丘跟随用功学习。有一天,世尊从灵鹫山下来,在路上遇到了鹿头梵志。佛陀和梵志一同走着,来到郊外弃置死人尸体的大畏塳间。世尊从地上拿起一颗髑髅,交给梵志,问道:“梵志啊!你通晓星宿天文,世间医药,能治疗一般人种种的病苦杂症,也能知道..
香香公子?男婴诞生日感动天上下花雨
男婴诞生日感动天上下花雨编者按:今天这篇故事出自《贤愚经》,原题为“华天因缘品”。佛教认为,众生应当随时随地发出至诚的心意,多种善因。不要被贫贱困扰,不要以为微小的布施就没有福报;应该除去吝啬贪心的毛病,勤劳修持布施的心才是。这天,有个长相美妙的男婴诞生在舍卫..
上根利器的艺妓 冒死求法心不悔
上根利器的艺妓,冒死求法心不悔。编者按:此篇故事摘自:《大庄严论经·卷五(三○)》,故事告诫我们,佛法难闻,从敬信中得。释尊舍家求道,彻见本心,以其所证悟之真理,大转法-轮;迦叶尊者率五百大阿罗汉结集经典,乃至历代祖师发利益众生之悲愿,祖祖相传,方使佛法传演至..
禅宗与牛的因缘
在佛教中,牛是十分高贵的动物,具足威仪与德行。《胜鬘经》中赞叹佛的伟大,就比喻佛为“牛中之王”。《无量寿经》中赞佛、菩萨:“譬如牛王,形色无有胜者。”而在《妙法莲华经·譬喻品》里,有羊车、鹿车、牛车之喻。其中羊、鹿二车喻为小乘的声闻、缘觉,而牛车用来象征境界较..
车祸往往是鬼制造的,看了这个就知道不是迷信
今天听到我单位老职工S的一段奇异经历,沉思良久,愈加深信因果。三十年前,S师傅在县城的师范工作。有一天早晨,他从乡下的家中骑着自行车赶往单位上班,走到县城的边缘向北行驶时,被迎面驶来的一辆公共汽车撞倒,不省人事,后被附近工厂的工人用拖拉机送到中心医院。当时医生根..
不费分文即能成就「五大施」
佛世时,有一位首罗长者,以性情悭吝而闻名,舍利弗尊者等诸位比丘多次登门化缘,并以偈颂开导他:“恶道深如海,乱心如浊水,为悭流所漂,言则称无物,嫉妒之大河,邪见鱼鳖众,充满如是处,漂流不止息,今当拔悭根,成就施果报,大悲之世尊,无畏之释子,见诸没苦厄,我等应救济..
在爱欲的执着中,不断辛苦追逐无有厌足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阿难尊者在闲静处静坐,独自思惟佛法时,心中生起一念:“所有众生,皆因一念爱欲之想,而有欲爱,日夜穷逐不舍,未曾满足。”于是,阿难尊者在傍晚时,从座而起,着衣整服,前往拜见世尊,恭敬地头面顶礼后,坐在一边,禀白世尊:“..
少年巧救母子五人 现世改命福寿双全
编者按:今天这篇故事,出自《坐花志果》。《坐花志果》,清代汪道鼎著,全书八卷,是一本因果故事集,叙述作者三十年中耳闻目见种种因果之事,用来劝善惩恶。原著每篇小故事先以七言诗一首勾勒故事梗概,中间详述故事情节,文末以“坐花主人曰”形式点出“为善则昌,为恶则亡”之..
护他即是自护
释迦牟尼佛昔日于拘萨罗国游化时,一日在私伽陀村落北边的身恕林中对比丘们开示:“过去,有一位表演特技的爬竿技师,他在肩上竖起一根幢竿,对他的徒弟们说:‘你们爬至我肩上的幢时,要善护念幢下竖竿的我,我也会在底下保护你们,师徒彼此相互扶持,以此特技巡回表演、游戏,令..
打工夫妇卖身筹款 虔心供佛福德双全
编者按:今天这篇故事出自《杂宝藏经》,原题“罽夷罗夫妇自卖设会现获报缘”。《杂宝藏经》,元魏时期,西域三藏吉迦夜与昙曜共同翻译而成,共收九个故事,此为其一。供养三宝功德不可思议,在今天这个故事中,罽夷罗夫妇原本是一对贫苦夫妻,他们发心供佛斋僧,因为身无分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