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定都会做梦。世界上不做梦的只有两种人:一是至人无梦。至人是得道、成仙、成佛的人,以及有最高智能的人。二是愚人无梦,笨到自己没有思想,那就没有梦了。我真的碰到过这样一个不做梦的人。六十年前,我从峨眉山闭关下来回到家里,我父亲一个朋友,单独请我吃饭,吃完后拉我..
当下
揭开禅修的神秘面纱
其实有大量的乐趣和享受不用花钱,只要你会生活,但现在没有多少人会享受,因为太忙了。禅修,对现代人而言,古老而神秘。很多人对它的想象大概是这样一幅画面:老和尚躲在深山,不问世事,闭目打坐,不食人间烟火。实际上,在中国文化中,它一直没有离开过人们的生活。近代,西方..
《六祖坛经》的人生哲学意义
值此殊胜的因缘,我能够和大家交流一点学佛的心得,感到非常的欢喜。到柏林寺以后,看到柏林寺里充满生机,连同门口的老柏树都焕发了一片新绿。看到各位穿着后面印有“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生活禅”的队服,激发了我和大家交流的积极性。我这次贡献给大家..
太虚大师:易经八卦与佛法
太虚大师:易经八卦与佛法依佛法全系统观,有世间法、出世间法,而世间法又分根本法、枝末法。出世间法亦分三乘解脱法,大乘圆满法。易经所讲的为世间根本法与枝末法,与佛法上所说的唯识缘起与因果流传相近。易传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于丹《庄子》心得之《认识你自己》
[画外音]我们常常认为,最了解自己的当然是我们自己,但于丹教授却认为,最难认识的恰恰是我们自己,这是为什么呢?《庄子》里有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由于我们习惯于自以为是,常常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客观事物,于是就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而我们又经常被社会中各种各样..
做人是天下第一等学问(图文)
南怀瑾语录良医终不救无病之人;导师亦不引识路之者。佳肴美膳,岂可劝饱人之餐;异宝奇珍,未必动廉士之念。慈悲就是爱一切众生,虽然做不到,心向往之,才是广大的修行;一切难行能行,虽然做不到,心向往之,才是广大的修行;一切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是菩萨道。想发脾气,把脾气..
于丹心得:庄子何其人
我认为,庄子是一个乘物以游心,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他的文章嬉笑怒骂尖酸刻薄,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
般若
般若(佛教解释)般若(bōrě),梵语(Prajna)的音译。意为“终极智慧”、“辨识智慧”。专指:如实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的终极智慧,区别于一般的智慧。在古典瑜伽经典《瑜伽(合一)经》中有明确定义:辨识智慧是消除见者和所见结合并引向解脱之道的方..
回向
回向(佛教解释)回向是佛教修学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修行功夫。所谓‘回向’是将自己所修的功德,不愿自己独享,而将之‘回’转归‘向’与法界众生同享,以拓开自己的心胸,并且使功德有明确的方向而不致散失。怎样回向?「弟子○○○愿以此功..
灌顶
灌顶(佛教解释)灌顶,梵文为「Abhi?eka阿毗晒噶」,有「驱散」及「注入」之涵意,也可以翻译为「授权」。在修行密法时,首先要有一位具足实证资格的上师,设立本尊坛城,以使密法的修行者,能够了解此种本尊的实修方法。梵文概念梵语的意译:原为古印度帝王即位的仪式。佛教密宗..
正念
正念(佛教解释)“正念的意思,就是觉照,同时它也意味着深入地观察。“Sati”(梵文:smrti)这个巴利语单词的意思是“止”和“保持对某个对象的觉照”。vipassana”(梵文:vipasyana)这个巴利语单词的意思是“为了观察某个对象而深..
孝顺
孝顺(佛教解释)孝顺原指爱敬天下之人 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佛教对孝顺的定义孝顺,可分为二种,一种是世间的孝顺,另一种为出世间的孝顺,所谓世间的孝顺,即是儿女为了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长大之后侍奉父母,让他们快快乐乐。也有六亲之..
四众
四众(佛教解释)四众,是佛教中的名词,有不同的解释。《法华经》: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又称四部众、四部弟子。《法华文句》:发起众、当机众、影响众、结缘众。《异部宗轮论》:龙象众、边鄙众、多闻众、大德众。佛教徒四众:出家男女二众,在家男女二众。佛教的四众弟..
四念处
四念处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为什么把它称为四念处观呢?因为它并不纯粹在于修定,而是以智慧用四种法观察四念处来破除四种颠倒,故称为四念处观。基本介绍在佛教中,一般解脱道的修行方法有三十七道品。在三十七道品中,最重要的有四念处与八正道。四念..
化身
化身化身,意指降临人间的神之化身。化身在各宗教中,通常指神或精灵等超自然力量,通过某种方式,以人类或动物的形态,实体化出现在人类世界之中。在宗教文献中,神明由天堂来到人间,通常以化身方式出现,他的本体仍然在天堂或灵界,出现在人间的形象并非本体,而是本体的投射或..
止观
止观(佛教解释)禅定属功德边,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属福德边。福德可以给人,功德不能给人,亦如财物可以赠送他人,聪明智慧无法赠送他人,功德是自己专有的。宝志公为观音化身,主持梁皇忏只能将郗氏夫人超度到忉利天,再上去要靠定力。舍利弗智慧第一,有人问佛:舍利弗何以..
人生
人生(汉语词语)人生,就是人类从出生至死亡所经历的过程,在这当中我们必将经历波折坎坷,经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人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也可以说是人的一生从稚嫩到成熟到老练的一种过程。因其拥有的哲理性、深邃性,使之成为文学、影视等艺术作..
净土
净土(佛教解释)净土,佛教术语,梵文(Ketra),译为刹、刹土,即地方或世界。净土即是清净的地方,没有染污的庄严世界。在大乘佛教里指的是任何一个佛菩萨为渡化有情众生,以本愿力成就的佛土,都可以称净土。在汉传佛教中的“净土”,常专指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即..
我执
我执(佛教解释)我执,小乘佛法认为这是痛苦的根源,是轮回的原因。“我见”是第六识所起的认知,而我执是第七识所起,所以“我见”不是“我执”。“我见”证得初果须陀洹后即可破除,而细微的“我执”则须成就佛果后才可彻底..
往生
往生(佛教解释)往生是摆脱过往的恶业业力束缚获得新生之不可思议过程。当下的业报身命终受生新的业报身,称之为往生新业报身所处世界。往生法门可令行者脱离恶世,将五浊业报身转为清净法器身,于此善身中闻法修行,积累功德。修行往生法门的利益不仅仅是色身散坏之后,当下即能..
无常
无常(佛教解释)“无常”一词最早出于《易经》,后随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而被纳入佛教术语之中。“无常”在佛教中所体现的观念,是认为世间凡是存在的都是无常的,不是永恒存在、永远不变的。谓器世间山河大地及一切有为之法,迁流无暂停,终将变异,皆悉无常。..
布施
布施(六度之首)布施,(1)将金钱、实物布散分享给别人。(2)指佛教用语,人的行为。布施是大乘佛法六度之中的第一项,种类有三种:法布施,财布施和无畏布施。布施是六度之一,也是六度之首。六度,是大乘修行道的六项主要内容,是菩萨的正道,是摄尽一切菩萨道的总行,是自度..
业力
业力(佛教解释)业力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作为直接推动生命延续的力量,甚至可配合缘起论与无始无明化世界。佛法所说的业力,根据行为属性,有善业、恶业之分;根据受报与否,有定业、不定业之分;根据受报范围,有共业、别业之分;根据受报差别,有引业、满业之分..
六道
六道(佛教解释)六道又作六趣。世间众生因造作善不善诸业而有业报受身,此业报受身有六个去处,被称为六道。六道是佛根据业报身所受福报大小划分的。分别为: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天道又分为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人道和天道为善道,其中众生造作..
皈依
皈依(佛教解释)皈依,是佛教徒的基础入门。为皈投或依靠的意思,受到三宝的加持。三宝指佛、法、僧:佛为觉悟者,法为教义,僧为延续佛的慧命者。皈依的解释皈依两字,从字面上解释,皈是回转,或是皈投;依是依靠,或是信赖。凡是回转依靠,或皈投信赖的行为,都可称为皈依,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