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地藏经全称是什么?答:地藏菩萨本愿经。注:此答是依一般常诵本的题名。第二条、地藏经是何人所开示的?答:释迦牟尼佛。注:忉利天宫神通口第一云:“一时,佛在…….。”第三条地藏经是在何处所说的?答:忉利天宫。注:神通品云:“一时,佛在忉利天……。”第四条地藏经..
修持
四种佛弟子
随着佛陀教化的弘传,皈依佛陀的弟子不可胜数,僧团份子良莠不齐自是意料中事,要求所有的弟子在短时间都能成圣成贤,是不可能的事情。如同十只手指头有长有短,再好的良田,也有几根稗草。一日,佛陀正为众弟子说法释疑的时候,一名弟子起身问道:“佛陀!可否说说您心目中理想的..
地藏经百问百答,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第一条、地藏经全称是什么?答:地藏菩萨本愿经。注:此答是依一般常诵本的题名。第二条、地藏经是何人所开示的?答:释迦牟尼佛。注:忉利天宫神通口第一云:“一时,佛在…….。”第三条地藏经是在何处所说的?答:忉利天宫。注:神通品云:“一时,佛在忉利天……。”第四条地藏经..
为什么科学家将色情称之为新型毒品?
古人说,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我曾经对万恶淫为首这个论点有很深的怀疑,因为我不知道它背后的科学道理,你让我怎么相信它呢。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储备的迅速增加,我对其背后的科学道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不管一个人是意淫手淫还是看黄片,我们的大脑和肾脏会在外界的刺激之下..
达真堪布:一位具德的善知识有哪些法相?
无论修小乘佛法、大乘佛法、还是密法,都要依止具足法相的善知识。那什么是法相?法相即是特征。若要认识一个事物,需要依靠他的特征来认识,佛法里讲的法相就是特征,以特征认识,才是正确无误的。善知识也是,我们通过法相来认识,才能了知,是否是一位真正的上师善知识。上师善..
达真堪布:十四届万盏法会开示(四)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今天念传承之前,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藏传净土法和光明大圆满。很多人应该知道,这两个法门是我们主要学修的,也是我主要弘扬的两大法门。这两个法门也是我们的上师如意宝晋美彭措..
嘎玛仁波切:对于已经造下的恶因,想要消除它,有四种因缘可以摧毁
在轮回中,众生不知道如何取舍因果――虽然担心尝受恶果,却不怕造下恶因,希求善报,却不知种善因;而成就的菩萨,知道果报不可思议,所以在善恶取舍的因上,非常戒慎恐惧,所以有“菩萨畏因,凡夫畏果”的说法。菩萨,因为知道恶因会带来恶果而不去造作恶的因;凡夫,尽管很多也知..
海涛法师:智慧流露出来的喜悦超越所有的知识和力量,它是一种真正内在的祥和与快乐
◎佛陀的基本教法――慈悲和智慧。智慧就其消极面而言,是内观透视所有现象的本质,并且导至内心的平衡稳定。慈悲和爱人则是智慧的积极面,它们是对佛法和自然法则深刻体悟之后,在这世间的流露和展现。◎修行应强调培育内观,使慈悲随著内观的体验而自然流露。直接体悟到无常,不..
学佛并非都要出家
谈到出世,连带就会说到出家。好多人都误以为信仰佛教后一定得出家,因而裹足不前。出家是源自印度佛教的制度,我国社会因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对此误解极深。譬如:有时会听人说起,如果每个人都学佛,则人类不就要灭种了。因为他认为学佛就是大家都去出家,没有夫妇儿女,社会岂不..
文明敬香是三宝弟子的责任
文/学诚法师随着国人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旅游的方式欢度假期。名山大川、宗教圣地,成为许多人饱览畅游、朝拜祈福的重点。不论有无宗教信仰,在焚香礼拜中,人们内心多少都会触发对于祖先故人的缅怀、对天地神明的敬畏。然而,我们也看到,在庄严的殿堂庭..
以出世思想做世间事
星云大师宽心:以出世思想做世间事我曾经问在我这里工作的青年人:佛光山给你们的薪水很低,以你们的学识可以轻易找到更好的工作,为什么你们不去呢?青年人微笑着说:“在这里,我做的是我愿意做的事,实现的是我的志向,所以每天都很快乐,工作也越干越好,这不比金钱更值..
前世富可敌国却悭吝,死后转世为盲乞儿
当佛在世的时代,印度有一位悭吝的越难长者,他家里非常有钱,而且富有的程度已到「富可敌国」、「富甲天下」的形容最为恰当,因此方圆几十里的土地对他来说只是小数目而已,因为他家中珍藏了数不清的珠宝,更有金库、银库、珍珠库、玛瑙库等,虽然越难长者是那么的有钱,可是他却..
别再“花式拜佛” 了!这才是正确的拜佛动作
编者按:拜佛,表达了我们对诸佛菩萨的礼敬和感恩。在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等日期,是大家烧香拜佛、祈求平安的吉祥日子。不过,关于烧香拜佛,其实有很多礼仪步骤是需要了解和注意的。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拜佛礼仪来了解怎样正确拜佛。拜佛,表达对诸佛菩萨的敬意与感恩。动..
关于“质直”的思考
在《能依弟子之相》一节中,宗喀巴大师指出,作为具格的弟子应具足“质直、具慧、求法义、善摄心听、敬法及师”的品质。在复习过程中,再一次温习理解,我对“质直”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法义中说道:“言质直者,谓不堕党类。若为堕类所蔽,则不能察见功德,亦不能获善说之义。”..
[入行论广解]寂天菩萨造《入行论》
播放故事点击这里当时寂铠到了世界上最大的那烂陀寺,那里有五百位班智达,他们的顶饰是胜天论师,寂铠在胜天论师面前听受了很多佛法而且出家,法名为寂天(有些传记中说是在文殊菩萨面前,听受了许多显密教言)。他默默修持,依靠很多经论的内容造了《学集论》和《经集论》,但在..
[亲友书讲记]敦珠法王的故事(粤语)
播放故事点击这里敦珠法王在7岁时,有一次到坡擦山的山脚下玩耍,他手里拿着镐刨风化石,忽然碰到一块大磐石,他力气太小刨不动,就用棍子再三往上撬,结果把它撬开了。大磐石后面是一个大窟窿,五光萦绕,非常好看,里面坐着一位庄严的比丘,身著法衣,肩披袈裟,左手结定印,右..
[入行论广解]阿底峡尊者修持菩提心的故事
8播放故事点击这里阿底峡尊者对所有的大乘经论全部通达,在印度的东方和西方,没有再像阿底峡尊者那样聪明出名的人了,而且他前世当过五百世班智达。有一次,他边观修菩提心,边转菩提迦耶的佛塔(佛塔四边都有佛殿),当绕到西边的时候,西边的石佛像亲自对他说:“你如果想在很..
前世是何因缘让她拒绝六国国王的迎娶,毅然选择出家?
一时,佛在舍卫城。鹿野苑有位出名的梵施国王。他在位期间如法执掌国政,以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林茂果丰、牛肥马壮,整个国家生机勃勃、繁荣昌盛,人们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不久,国王喜添一女,宫廷内外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因为王家种姓是嘎希,而且公主天生丽质、秀美非凡,所以..
平时喜欢打扮的人,修行能成功吗?
我们特别执著自己的身体,哪怕落上一点小火星也忍不住,别人稍微撞一下或者说你身体不好,也会勃然大怒。譬如在庞大的身体中,鼻子是一块小东西,假如别人说你鼻子不好看,也不应该为此生气。但有些人却气得暴跳如雷,好像把他鼻子割掉了一样,原因是什么?就是无始以来对身体有强..
百岁奇僧预知时至,选定奇人继任住持
剃度出家在年龄上有何要求?一般说来,我国当前对于出家为僧在年龄上有所限制,小于七岁或大于六十岁,不宜出家为僧。但事实上,佛陀住世之时就有百岁老人苦求出家之事,而在中国当代也有一些特例。近代四川有一位离欲老禅师,预知时至,口述遗嘱,让一位老居士接任住持,这位老居..
三十岁后始觉悟
在人生最底层也不要放弃飞翔的梦想我的人生几乎是从最底层出发的。我生长在一个几乎没有文化和文明的地方,而且家庭十分贫困。我没有读过什么好的学校,学校里的老师经验也都很不足。就像给我们教英文的老师,其实他只是受了几个月的短训就上岗了。但这没有妨碍我们的成长。这位老..
修得一颗平常心,处处是幸福
佛传篇刚学完,书院放假了。紧张的修学终于有了一个缓冲的机会。我也给自己的心放了一个假。这下可有时间解决我们36家拆迁户高高兴兴盼了五年搬新楼的“大事”了。可是,几年下来市场行情有了变化,房价已经翻了几个跟头。有关部门不是推诿就是回避,明显已经不准备实现给我们的承..
昙鸾大师的往生故事
昙鸾大师,是魏朝时代雁门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曾上五台山上去游玩,偶然间发现到神述灵异的事迹,就因为这样,就发心出家了。出家之后读‘大集经’,但感经中词义太过于深奥,担心大家没办法了解,就开始著手写注解,在写到一半时,患上了气喘病,便到处求医治病。气喘..
悭贪吝啬转世为盲儿
当佛在世的时代,印度有一位悭吝的越难长者,他家里非常有钱,而且富有的程度已到“富可敌国”、“富甲天下”的形容最为恰当,因此方圆几十里的土地对他来说只是小数目而已,因为他家中珍藏了数不清的珠宝,更有金库、银库、珍珠库、玛瑙库等,虽然越难长者是..
宏海法师:印光大师文钞
(第一讲)----一函遍复01好,各位闻思讲堂群三我们莲池海会的同修道友们,请大家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请大家放掌。..
能让在家人获得现世后世安乐之八法
佛陀在舍卫国 树给孤独园时,有位叫郁 迦的年轻婆罗门,专程前来拜访佛陀。他给佛陀恭敬行完礼后,坐到一边说道:“世尊啊,像我这样的在家人,该怎么样做,才能获得这一世的安乐呢?”佛陀告诉这位年轻人,若具足四法,能让在家人这一世获得安乐。具足哪四法呢?分别是:..
宏海法师:弥陀要解
第一讲好,各位,请大家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好,请放掌。当家师父慈悲,各位常住师父慈悲,大家晚上吉祥。今天是农历的四月十六,《弥陀要解》的第三讲。在前面的两讲中,我们已经给大家做了一个算..
修行中的八念法门
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是“八念法门”。我过去也给大家讲过“六念”,六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今天所讲的八念,就是在六念之外再加上“念出入息、念死亡”。这个八念法门是佛教在修禅定的时候,产生了恐怖心理,自己在单独修定..
除了有形的房屋外,身心要住在那里
我们经常会被问到:‘你住在那里?’为了‘住’的问题,有的人一生劳碌,希望买得一间房子安住;有的人不断搬家,也是希望找到好房子居住。其实,就是有好的房屋,好的房间,你如果不安心,无论华厦美屋,或是洋房别墅,一样的不快乐。身心不得安住,是人生苦..
嘎玛仁波切:如果以自私自利之心来闻思修行,所修的就不是大乘佛法
虽然在法界实相上,诸法平等无二,没有众生与佛之分,没有轮回与涅 之别,但对于凡夫来说,现阶段的修行目标,就是脱离生死轮回,证悟成佛。要达成这个目标,单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想成就佛果,最大的助力来自众生。所以,如果学佛的时候,只是想着自己,或者是想着自己的亲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