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要想幸福,学佛听闻正法是唯一的一条路。世间再没有比佛法讲得更彻底、更圆满,更能够带给人类幸福、解脱的真理。2)六祖慧能大师说:“一切善法,若不自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者,直示正路。”只有善知识才能帮助我们,把自己本来具有的菩提心发动出来。然而“人生难得..
娑婆
在家居士定课,单一点为好
问:《无量寿经》最后有说娑婆世界天人往生的人数,请问这些人数是当时已往生的人数或包括现在及未来往生的人数?每日定课是否可以听经代替念经,即每日只念佛作为功课也可以吗?若定课要念经请问哪一部经最适合末法众生?大安法师答:《无量寿经》最后有弥勒菩萨来启问在我们这个..
民国四大高僧之印光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我们如果上点岁数,在农村生活过、县城生活过的人,都知道那个时代会唱大戏。村里、县里大家拿着板凳就去看戏,看戏的时候也会争地盘,争来争去有可能就动手了。在陕西某个地方的某个村落里边,就发生过这么一件事儿。上个世纪,当时一个小孩已经把凳子放在那..
大安法师:父子重逢悲喜交集
故乡一别久经秋,切切归心不暂留。我念弥陀佛念我,天真父子两相投。――彻悟祖师我们要认知到净土法门的殊胜,认知到阿弥陀佛的恩德,认知到我们在六道轮回流浪得太久,身心疲惫,苦不堪言。在这个时候,我们闻到了净土法门,就好像一个浪子忽然接到了一封家信。这封家信,慈父在..
人间天:驳斥“无相修行刹那间”
同修:老师您好,我前段时间曾经看到一句话:“着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我不知道啥意思,希望老师讲一下,谢谢老师。老师:这句话,怎么说呢?首先,我们要谈“修行”,修行什么?不管是“着相”,还是“无相”,你修的到底是啥?能看出这是一大段话的一部分,但你只给出..
大安法师:阿弥陀佛能加持临终者不贪恋娑婆世界吗?
问:请问大安法师!如果心里还留恋世间的财产事业,妻子儿女,美食或他自己很贪爱的东西但同时也很想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人能往生么?还是临终时阿弥陀佛能加持他令他不要贪恋顺利往生,请法师开示。大安法师答:我们这个欲界的众生对世间的这种五欲六尘、财产子女这些饮食男女的贪..
菩提道上魔障是决定不能避免
问:静坐念佛时忽然听到声音,心里受到惊吓,非常害怕!长期下去,是否容易著魔?如何才能消除这个魔障?答:世尊在《楞严经》上教导我们:魔境现前时完全不要去理会,把精神意志集中在佛号上,或者集中在读经上,不要理会它,魔就不能得其便。如果魔来吓你,你就害怕,他收到效果了..
宏圆法师:为什么偷窃微少的常住物会获重果报?
【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令人不知而取就为盗,也叫做偷窃。偷窃常住僧物,乃至一草一木、一针一线当堕无间地狱,就这么小的东西。在常住当中,你修丝毫的善也无量无边,同样你造一丝一毫的业,也是无量无边..
广钦老和尚:修行最先就是要摄住这个心猿意马、随心所欲的心
修行要在最困苦、最不好的环境,越是能修忍辱,越有境界折磨,才是修行最佳的环境。心要怎么修我们说出家修心,心要怎么修?就是没有分别心,心净则是佛。我们轮当执事人,与十方众人接触,就不能去分别对方,不论是俗家或出家,一律平等对待,不起分别心,我们度众生,就是以这无..
恭迎释迦牟尼佛出家日:您出家是娑婆世界最大的福报!
恭迎释迦牟尼佛出家日农历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出家纪念日。对于每一个佛弟子来说,这是值得永远纪念的一天。佛陀的出家是娑婆世界最大的福报,他引领我们走向觉悟解脱的彼岸。一、释名佛有过、现、未十方三世无量诸佛,但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于娑婆世界,创诞于印度是释迦牟尼佛..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谁能真正降服淫欲心
在《贤愚因缘经》中记载着这么一个典故:很久以前有一位大光明王,他管辖着500个小国。有一天,大光明王乘坐大象出去游玩,这头大象突然淫欲心发作,驮着大光明王去追逐一头母象。大象在树林里狂奔,象师让大光明王抓住树枝才得以逃离,大光明王脱险之后,大发雷霆,想要杀掉这位..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四编(一)01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四编(一)01第四编阿弥陀佛之本愿本愿是指菩萨在因地修行时,对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庄严净土诸方面所发的预先誓愿。按时间序别来论:今世发愿而于今世成就的,称为发愿;历劫长远修行,最后达到誓愿圆成的叫宿愿。按其内容来分,本愿又可分为总愿与别愿二种。总愿..
农历二月初八,恭迎释迦牟尼佛出家日,转发功德无量
农历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出家日,值此殊胜日请大家持清净、广大发心,依身、语、意三门广行善业、念佛、吃素、放生、供灯、持咒、诵经。回向、祈愿世界和平、无有灾厄、众生吉祥安泰、得闻正法、具正念、自利利他!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释迦牟尼佛诞生于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古印度(公..
广行法师:最详细的佛教临终关怀指南,值得收藏
作为佛教徒来说,要正确认识死亡、从容面对死亡,妥善临终关怀,合理处置丧事,避免临终手忙脚乱,忘失正念,陷入贪 痴之业习和世间的恶俗,就必须学修佛法,牢固树立佛教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佛教对于死亡的基本认识与态度佛教认为,天地万物从众因缘而有,有聚集则有离..
大安法师: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净业行人在阿弥陀佛和西方圣众的护持下可以免遭魔障。我们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中修行佛法很不容易,因为我们的烦恼业障太重,这会让我们的修行充满种种障碍,所以我们修行要靠佛力加持。修学净土法门,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的当下就能得到阿弥陀佛光明愿力的加持护佑,让我们远..
方海权:释迦牟尼佛贵为皇子,为什么要出家学道
二月初八日是释迦牟尼佛出家之日,佛陀为什么出家,为什么要舍离宫庭尊贵的生活,妻妾的温情,众宫女最好的奉侍,皇权的荣耀。因为释迦牟尼佛出游时看到人间生老病死苦,也明白自己尽管享尽荣华富贵,也只是短暂的。如何能长久快乐,富足,尊贵,是必须通过修行就能证得,于是佛陀..
悟显法师:修行是一种清净的福报
悟显法师讲述/修行是一种清净的福报这个《弥陀经》,《阿弥陀经》里面讲到,它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么善根就是你念阿弥陀佛的精进力,我看到有些同修听闻大乘的善根是有,但是念佛的善根太少;我看到现代的净宗道场,真正念佛的人并不是很多,好像有去参加佛七法..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三编(下)03
第九章净宗祖师之判教印中净宗祖师,以净宗理念,审视释尊一代时教,建构出诸种颇具特色的判教系统,其中以龙树菩萨、昙鸾大师、道绰大师、善导大师的判教较为突显,对后世影响较大,兹分述如次。第一节难行道与易行道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中,注重行人获阿惟越致(不退转)的必要性..
信愿法师:智者大师「净土第二疑」之设疑作答(四)
【净土十疑论】智者大师「净土第二疑」之设疑作答(四)继续看下面:【愚者为生所缚,闻生即作生解,闻无生即作无生解,不知生即是无生,无生即是生。不达此理,横相是非, 他求生净土,几许误哉!此则是谤法罪人,邪见外道也。】不知生即无生,无生即生的道理,不知道这个道理,人家..
黄念祖:这个名字就这么重要
持名(二)你念这个名字,就招来名号中的万德。如果还不容易体会,请再听几个譬喻。例如人们修房子,房上有了师父,你作他的助手,师父说我要灰,你就把灰给他拿上去了。要瓦刀,就把瓦刀拿上去,要 头把 头拿上去。师父说的都是名字,但依靠名字他就招来所要的物品。说灰就招来灰,说..
南怀瑾:天将降祸于人,必先厚其福而报之
老子曰“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宇宙的法则“天之道”,如拉弓射箭一样,弓拉得满,箭才能射得远。我们中国人说,一个坏人还没有受到恶报,是因为他“恶贯没有满盈”,等到坏事做得满盈,如拉弓一样,“啪”的一声就射出去了。所以,上天之道是有一个道理的,也就是为什么好人没见..
信愿法师:智者大师「净土第二疑」之设疑作答(三)
【净土十疑论】智者大师「净土第二疑」之设疑作答(三)【此生生时,无所从来】,二十六页批注第九,【故名不生】。【不灭者,诸法散时,不守自性。言我散灭,此散灭时,去无所至,故言不灭】。这是和不生一样。诸法在散时也是不守自性,所以散灭的时候去无所至。我们刚才譬如我们这..
佛教提倡素食的真正原因,其实在这里
1今生一直吃肉,死了到哪里去?《楞严经》上说:“食肉之人,死堕恶道,受无量苦。”恶道指的就是地狱道、饿鬼道、畜牲道。因此,我们知道一个吃肉的人,总有一天会无法转生为人的。我们再看看八指头陀的话――池鱼忽泣作人语,曰客曰客吾语汝,我亦曾作富家子,汝曾为鱼登我俎,今..
贪色好淫之人感召的8个方面恶报
1、断绝学业功名:《赞戒论》中说:“前有财富耗尽如水泡,精勤无义却日见衰损”。邪淫最损阴德、福报。好比数十年辛苦的基业,一把大火就可毁于一旦。“邪淫”大火危害更甚于此――纵有须弥山王大甚至浩如虚空般的福报,淫心一起,福报就如同飞泄直下的瀑布一般,片刻消耗殆尽。..
南无阿弥陀佛名号震破地狱
大概在唐朝以前,有一位玄通律师,他是一个学戒的人。这位律师行脚参访,有一天晚上到某个寺院去挂单。当天晚上,他所住的隔壁房间,有人在读诵刚刚那首“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他听到了,并跟着念了两三遍,此后,就没有再念,也忘记了。后来,他因为犯了戒,死的时候就到了..
大安法师:一切的权势财富享乐都是无常
佛要教化的众生是什么呢?是刚强众生。我们这些众生都是刚强啊,如生牛皮,骄慢,刚愎自用,自己愚痴透顶还以为自己了不起。佛要用种种善巧方便来调伏,调柔降伏我等刚强众生。那要调伏刚强众生用什么方法呢?要讲经说法,要让他知道生命的真相、真理。那真理是什么?就是谈因果问题..
大安法师:为什么净土法门要不断地讲世间的苦
苦以折伏,乐以摄受。折则激其顽迷,而令起厌离。摄则扬其懈怠,而俾生欣乐。然后久在泥涂,始嫌污秽。乍闻净妙,浚起愿求。此大火聚,彼清凉池。炎烧众生,不得不避此而趋彼矣。方便度生,法自应尔。生彼国已,见佛闻法,得无生忍,方悟此心本来平等。――《佛说阿弥陀经疏钞》为..
大安法师:在家居士定课,单一点为好
问:《无量寿经》最后有说娑婆世界天人往生的人数,请问这些人数是当时已往生的人数或包括现在及未来往生的人数?每日定课是否可以听经代替念经,即每日只念佛作为功课也可以吗?若定课要念经请问哪一部经最适合末法众生?答:《无量寿经》最后有弥勒菩萨来启问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有..
南怀瑾:没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
不管学不学佛,一个人想做到随时安然而住是非常困难的。中文有一句俗语:“随遇而安”。安与住一样,但人不能做到随遇而安,因为人不满足自己、不满足现实,永远不满足,永远在追求一个莫名其妙的东西。理由可以讲很多,追求事业,甚至于有些人说人生是为了追求人生,学哲学的人说..
广钦老和尚:想修一颗清净心?这几个方面有助益
修行最佳的环境那些溺在父母身边的,终长不成人,而那些离开父母的宠溺,在外奔波的人,反却能炼成大人气魄。就像溺在母猴怀里的小猴,有时会被母猴抱得活活闷死,而那些独立跳跃在山林的小猴,反而活得很好。修行要在最困苦、最不好的环境,越是能修忍辱,越有境界折磨,才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