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感应神奇,开悟不可思议。编者按:憨山德清(1546年11月15日-1623年1月15日),明代高僧,安徽全椒人氏,俗家姓蔡。十九出家,受具足戒。万历元年游五台山,爱憨山之奇秀,遂以憨山为号。先后住持青州海印寺、曹溪宝林寺,宣扬禅宗,倡导念佛与看话头双修。天启三年示寂,世..
开悟
佛经千万不能乱丢
像我们凡夫,没受菩萨戒的,只受比丘戒了,造罪非得造成事实,杀人,得杀死,才算犯杀戒;杀人没杀死,把他抬到医院去,以后在医院死的,你不犯杀戒,只犯伤人罪。为什么要学戒啊?戒的开源很多啊,你不学不知道啊。一开口,犯业了,又一来,又犯戒了,没那么容易!犯戒也不容易啊..
参禅却不开悟 因为缺少专一心和长远心
核心提示:绍云长老,1938年生,19岁时在江西云居山真如寺依止一代大德虚云老和尚出家,是老和尚的关门弟子。1956年在广东南华寺受戒,后回云居山,跟随海灯法师学习楞严、法华等经,承沩仰宗法脉。曾任江西云居山真如寺首座,其著有《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云居仪规》、《绍云..
既然说佛性平等 那你为什么还没成佛?
核心提示:虚云老和尚,中国近代传高僧。1840年出生,母早逝,父亲于泉州为官。幼时乐闻佛法欲出家,父为娶妻两房而清净无染。19岁逃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禅师出家后入山数年,勤修苦行。27岁为报父母恩前往普陀山、五台山、西藏、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国朝山礼..
对批评心怀感激是智者的作风
核心提示:阿姜·查,泰国著名高僧,公认的阿罗汉成就者。生于公元一九一八年,一九九二年元月圆寂。童贞入道,年轻时研究过基础佛法、戒律,以及经典,后随当地禅定大师修习。他依苦行僧的传统方式生活达数年,曾和本世纪伟大的禅师阿姜·曼度过一段开悟性的时光。他的教导方式简..
条件太好了,反而对修行不利
中国人更应该懂得禅的智慧,你会更加的豁达。或者说,禅宗中也包含许多道家的思想。比如现在大家都说,经济不好是坏事,我看是好事。起码人会清醒一些。许多佛弟子也犯一个毛病,就希望什么都越来越好。乃至盖庙,要一下子盖好。结果呢,什么都给越快越好给害了。目光要以长远来看..
佛经千万不能随便乱放
像我们凡夫,没受菩萨戒的,只受比丘戒了,造罪非得造成事实,杀人,得杀死,才算犯杀戒;杀人没杀死,把他抬到医院去,以后在医院死的,你不犯杀戒,只犯伤人罪。为什么要学戒啊?戒的开源很多啊,你不学不知道啊。一开口,犯业了,又一来,又犯戒了,没那么容易!犯戒也不容易啊..
参禅一定要有长远心
现在我想谈谈参禅的目的和参禅的方法。六祖慧能大师道出禅宗的宗旨:“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可知参禅的目的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也就是如果你参禅参到极点的工夫,开悟了,如果是证悟,那么你就悟与佛齐,得佛心印,也就是彻底了脱生死了。既然这个法,这么好,又这么直截..
为人处世要有为大众服务的思想
核心提示:虚云老和尚,中国近代传高僧。1840年出生,母早逝,父亲于泉州为官。幼时乐闻佛法欲出家,父为娶妻两房而清净无染。19岁逃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禅师出家后入山数年,勤修苦行。27岁为报父母恩前往普陀山、五台山、西藏、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国朝山礼..
为何有些人学佛越久慢心越大 烦恼越重
核心提示:智敏上师,浙江上虞多宝讲寺住持,生于1927年。15岁阅佛经后当即吃素。1954年跟随能海上师上五台山,同年秋天由清定上师剃度。文革期间法师因遭受折磨,以致双足腐烂,由同学护送回上海,经医院截肢才得保住生命。期间法师仍坚持每天朝暮课诵,恳切礼佛。法师一生坚持不..
智敏上师:为何有些人学佛越久慢心越大 烦恼越重
今天,有位同学送来一张条子,并谈了他的感受,在此给大家念一下:“近期的《福智之声》上刊有洛桑校长的一番开示,弟子阅后受用极大,心为感动。故从中摘录几句下来供养上师:为净除身口恶业,最殊胜的就是为上师执事——侍侯上师,为上师做很多事情,这就是最好的净除身口恶业的..
梦参长老:佛经千万不能乱丢
像我们凡夫,没受菩萨戒的,只受比丘戒了,造罪非得造成事实,杀人,得杀死,才算犯杀戒;杀人没杀死,把他抬到医院去,以后在医院死的,你不犯杀戒,只犯伤人罪。为什么要学戒啊?戒的开源很多啊,你不学不知道啊。一开口,犯业了,又一来,又犯戒了,没那么容易!犯戒也不容易啊..
禅修的第一个条件不是盘腿
我们一讲到禅修,就会想到在禅堂里面两腿一盘,监香师父扛着香板走来走去。各自闭目用功,或者数自己的呼吸、或者看话头、或者参话头、或者持咒、或者观想、或者念佛等等。所见都是有人卯足劲头、有人攥紧拳头、有人拧紧眉头、有人凡事不理等等用功的样子。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在禅..
虚云老和尚:最后的遗言—只有一字
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茅棚示寂,遗言开示:农历九月十二日,至十二时半,公唤侍者一起进来,举目遍视,有顷,曰:你等侍我有年,辛劳有感。从前的事不必说了。我近十年来,含辛茹苦,日在危疑震憾之中,受谤受屈,我都甘心,只想为国内保存佛祖道场,为寺院守祖德清规,为一般出家人..
真如的心必须要离开三件事情
当我们能够在因地于妄念当中,“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达到离三种相时,它的果报,它的果地功德就是“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这个地方讲真如的心,前面讲妄念的心。真如的心必须要离开三件事情,我们从细讲到粗,先讲离心缘相。一个妄念..
感受错误添烦恼
信徒问:“师父!什么是开悟?”开悟,就是找到真正的生命。透视人生悟得真理,而能不迷惑,这就是个开悟的人。开悟的人有什么好呢?一个开悟的人,任何事情他都放得下,再大的灾难也不会动摇他的心。在滚滚红尘中打转,而依然能随缘而不变。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多少人真正了解幸..
可怕:一位高僧把世间的事全抖了出来
我当时要出家的时候,我冷静了一星期,我就拿起笔写着:出家的好处、出家的坏处,第一、出家的好处,第二、出家的坏处,第三、在家的好处,第四、在家的坏处。然后就开始思量了,我当时要走这条路的时候,我就想:我若是在家,在家的好处,结了婚,最大的好处,就是生个孩子,回家..
智慧不起烦恼
佛经中的智慧,是因洞察世事无常,所以没有一事一物能够不变不要以为开悟才是智慧,智慧是头脑冷静,是理智、理性。人的烦恼都是从情绪、情感产生,一碰到情一定会有烦恼。用理智、理性来处理的话,烦恼就会减少。有一位女孩来问我问题,她非常痛苦地哭著说,她认识一位男孩,交往..
内心要常怀感恩
佛法很高深,所以我们要学习。学的道理越多,在生活当中就越会应用。拿吃饭来讲,学佛的人和不学佛的人,这里面就会有差别。从表相上说,出家人用钵吃饭。吃饭时也有很多要用心的地方。如见到空钵时,他要想到:空掉我的一切烦恼;当盛满饭食的时候,要想到能让自己具足佛法;拿起..
佛陀的基金永远也用不完
核心提示:阿姜·查,泰国著名高僧,公认的阿罗汉成就者。生于公元一九一八年,一九九二年元月圆寂。童贞入道,年轻时研究过基础佛法、戒律,以及经典,后随当地禅定大师修习。他依苦行僧的传统方式生活达数年,曾和本世纪伟大的禅师阿姜·曼度过一段开悟性的时光。他的教导方式简..
本焕长老:修行,功夫,开悟
佛法是平等的,不论你年纪大小,动步早就早回家。当年高明寺来果和尚有个侍者,只有十几岁,还是个孩子。他跟来果和尚讲,他要走了,走了之后,希望来果和尚用一口缸把他装起来,过三年之后再给他开缸,然后给他的身体贴金。来果和尚说,你一个小孩子,有什么了不起的功夫,还要贴..
命运与福报的微妙关系
人的福报非常重要,有福报的人不会短命,也不会遭难。如报纸上曾刊登,在一次大型空难前,有一个人本要搭乘这班飞机,但是他的名字排不上去。这个人再去争取坐这班飞机,结果航空公司安排他坐另外的小飞机到目的地,当时这个人心里觉得不舒服,但只能无奈接受。不久后传出空难的消..
修行是平常处下功夫
很多人一提到修行就觉得特别高深,总觉得我刚刚接触佛教,先从学佛做起吧,修行暂时还不敢提也不敢想,更别说亲身实践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修行并没有那么高深,也没有那么高不可攀,不一定非要在山洞里闭关才叫修行,平日生活中下功夫,在平常处着眼一样是修行。当年峨山慈棹禅..
如何处理修行中生起的种种妄想?
核心提示:虚云老和尚,中国近代传高僧。1840年出生,母早逝,父亲于泉州为官。幼时乐闻佛法欲出家,父为娶妻两房而清净无染。19岁逃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禅师出家后入山数年,勤修苦行。27岁为报父母恩前往普陀山、五台山、西藏、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国朝山礼..
净土法门切忌唯功夫论
《要解》:“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什么叫无上菩提心?你能“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蕅益大师这些话非常精粹,非常特别。好,你具有这样的信愿,这就是净土的指南针。这个信愿前面讲的是慧行,属于般若智慧的范畴;具足这样信愿的指南针,你就开始..
学会最吉祥的佛咒之王 新年一定交好运!
梵文楞严咒【佛经介绍】《楞严经》是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大经,举凡发心、解、行、证、悟,皆详尽剖析开示,包含了显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可说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也是一部著名的破魔宝典,祖师盛赞为“开悟的楞严”。“楞严咒”为《楞严经》中所说,属于最重要的部分,楞严咒..
2016第一天 送你120岁传奇老和尚的珍贵赠言
核心提示:虚云老和尚,中国近代传高僧。1840年出生,母早逝,父亲于泉州为官。幼时乐闻佛法欲出家,父为娶妻两房而清净无染。19岁逃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禅师出家后入山数年,勤修苦行。27岁为报父母恩前往普陀山、五台山、西藏、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国朝山礼..
学佛要趁早 老来有福报!
很多人提到修行学佛,就觉得老了才去修行,才去学佛。这是普遍的错误观念。不信我们去看看老人家,能去道场念佛的老人,都是超级有福报的。不然,很多老人都在养老院,都在医院啊。我们能保证老了,身体很健康,大脑很灵光吗?所以,要记得,年轻就是资本。你看六祖慧能二十岁开悟..
阿姜查:不必让自己成为什么 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照惯例而言,八正道是以八个步骤来说明的,如:正见、正语和正定等等……。但是,真正的八正道是在我们内在的──双眼、双耳、双鼻孔、舌头和身体。这八道根门是我们整个的“道”,而心则是走在“道”上的人。认识这些根门、审视这些根门,所有的法便会显现出来。心灵之道是如此的..
神神叨叨并非学佛人的成就 而是障碍
我们讲第一个问题:世俗谛与真谛对生命问题的看法。什么叫世俗谛?就是世间人一般的看法,正常人一般的看法,这是世俗谛。真谛,就是站在佛法的角度去看问题,也就是站在事物本来面目的角度去看问题。那么如果我们仅仅说,你站在佛法的角度去看问题的时候,你回避了一般人看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