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都有这种习性:虽然知道死无定期,但因日日见不死,于是常见又会生起来。所以,就会想要多多的储存。就象世间的人,整天奔波忙碌,为了什么?忙着去准备以后乃至老年时受用的东西。在阿拉伯半岛就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国王,他用金子和钻石造了一座非常精美的宫殿。他..
开悟
业力凡夫如何保证往生到西方
很多信众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听说西方极乐世界这么庄严,也确实有信心,也想去。但是自己烦恼很重,身为业力凡夫,冤亲债主也很多,福薄慧浅。怎么才能够保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呢?好,对这桩事情,就是有了“愿生西方”的愿,能不能使我们稳妥往生这一方面,得一个安心的问题。..
用功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放下
禅堂的‘禅’字,又名‘静虑’,又名‘思维修’,总的一句话,就是要找到我们的本来面目。大家在参禅的时候,最主要的就是要起疑情。要起疑情,首先就得发道心。参禅要如丧考妣,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样疑情才会发得起来。如果你思想上没有一点惭愧心,没有一点警觉心,松松散散..
原始佛教时代僧人饮食有何讲究?后来有何变化?
供养者供养什么就接受什么,没有选择挑剔余地。佛教出现于印度的时候,佛教徒并没有特殊的饮食习惯和规定,因为印度是一个宗教信仰普遍的国家,凡是有宗教信仰的人,一定有大同小异的饮食观念。所以,原始时代的佛教徒乃至出家的比丘、比丘尼,过的是沿门托钵,所谓“一钵千家饭”..
净土一门 九品往生
净土一门虽广摄诸根,咸登不退,而见佛久近,闻法大小,证果、授记迟速,不啻天渊悬绝。《大本经》略分三辈,不及《观经》九品为详。总而论之:上品以解悟为本;中品以戒善为本;下品纯恶无善,惟临终遇善友,一念信心,灭罪往生。析而计之:上上生者,所谓“读诵大乘”,则宗说俱..
《宗教不宜混滥论》白话译
(印光大师著圆涛法师白话译)【原文】如来说经,诸祖造论,宗教二门,原是一法。从无可分,亦无可合。随机得益,随益立名。上根一闻,顿了自心,圆修道品,即名为宗。(此约后世说,当初但只圆顿教耳,)中下闻之,进修道品,渐悟真理,即名为教。【译文】释迦如来演说经典,诸位祖..
《净土决疑论》白话译
(印光大师著圆涛法师白话译)【原文】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则妙。在昔之时,人根殊胜,知识如林,随修一法,则皆可证道。即今之世,人根陋劣。知识希少,若舍净土,则莫由解脱。余自愧多生多劫,少种善根。福薄慧浅,障重业深。年当志学,不逢善友。未闻圣贤传薪之道..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
卷一净土法门的缘起第一章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1、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含义是什么?南无,此翻恭敬,归命顶礼等。阿弥陀佛,此翻无量寿,亦无量光。南无阿弥陀佛,乃西方极乐世界教主之号。汝何不知《阿弥陀经》云:“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
大安法师《彻悟禅师语录》
第1讲今天跟大家讨论的是《彻悟禅师语录》,彻悟大师是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他生活的年代离我们也比较近,公元1741——1810年,他所住持的寺院在北京的红螺山资福寺。在彻悟祖师那个时代,资福寺是我们中国净土宗的一个中心地带,就是那里出现了一代祖师。印光大师对彻悟大师非常..
莫被邪见和狂慧所误
有一种人,虽然他有一点智慧,但不是真正的智慧。或者他从书本上了解了一些东西,或者有一点禅定的功夫,或者从邪师那里得了点知见。种种不同!没有真正地明了自性。那他常常就会说一些很狂的话,比如说“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当处就是常寂光土,怎么还要以生灭心舍东方求西方呢?”..
堕胎的女孩子,活得很可怜
净空法师讲述:1现在有很多年轻女孩子堕胎,果报在哪里?肯定在新型的堕胎地狱。你到那里去的话,每天堕胎,一天堕一万次,就给你受这个罪。2堕胎是杀人,造这样的恶业,你会有福报吗?你会有好结果吗?年轻人要觉悟,这是死路一条,纵然你不死,你的身体衰败,你这一生会活得很可..
妄谈自己证果及神通感应的严重过失
妄语戒有大妄语跟小妄语,我们先看大妄语,第一个。【向人说证果乃至罗刹来到我所,彼领解——上品不可悔罪。】这个上品不可悔,叫做破戒了。也就是说,你杀盗婬妄一旦破戒,你就有堕三恶道的可能性了。任何一个业力,只要临终被刺激出来,都会到三恶道,只要是上品不可悔罪。这个..
妄念是病,佛号是药
我们是妄想杂念纷飞的凡夫,每天就是在妄想杂念堆里面过日子,这是我们一个众生相的基本相状。有些人不明白这道理,他常常问一个问题:“哎,我不念佛还觉得挺清净,怎么一念佛觉得妄想杂念很多呢?”其实不念佛照样有妄想杂念,但是有妄想杂念你不知道。通过念佛你知道自己有妄想..
念佛的目的不要搞错了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这是谈你“无禅”,你宗门下没有开悟,但是你有信愿称名求生净土的愿心。这样有阿弥陀佛的大愿保证,一万个人修行,一万个人往生,万修万人就是指所有的人,所有的人有信愿称名,所有的人都能往生。你只要到了西方极乐世界,..
每天读一点,《找回自己》
在人生的路上,我们总是习惯往外看,在外界的纷乱中迷失了自己的初心,这时,何不试着内观。在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里找到一个真实的“我”。圣严法师以佛法的智慧,教导我们如何面对人生、如何放下欲望、如何克服执着、如何安心、自我成长、忏悔与责任......让我们在圣严..
去掉我执,使自己的心软化
我们修行的前提,是一定要去掉我执,使自己的心软化,来适应外边的这种气氛。你的心态柔软了,你能把握自己的心多一点了,那么遇到外边的某一个因缘,你都可以受到启发,就有开悟的可能性。让心先归零我讲《吉祥经》的时候,就给大家讲,古人没有计算机,他不知道,很多现代人都用..
末法时代魔外盛行 遵佛遗训明辨邪正
佛陀预知魔外盛行,四依遗训明辨邪正。祖师尚以凡夫自居,自诩开悟实属妄语。印光文钞字字见谛,以古为师老实行持。问:近来,专弘净土的音像与书籍大量流通。我等群盲不辨真伪,伏请师父于百忙中慈悲开示,如何明辨是非邪正?大安法师答:弘扬净土的音像与书籍广泛流通,总的来说..
每天读一点,《找回自己》
在人生的路上,我们总是习惯往外看,在外界的纷乱中迷失了自己的初心,这时,何不试着内观。在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里找到一个真实的“我”。圣严法师以佛法的智慧,教导我们如何面对人生、如何放下欲望、如何克服执着、如何安心、自我成长、忏悔与责任......让我们在圣严..
学佛修行要有恒心 一蹴而就绝不可能
编者按:昌义法师,现任山西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大同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广灵极乐寺住持等职。一心修行精进念佛,自然而然瓜熟蒂落。释迦世尊在世时,有一位有钱的长者,听闻佛法之后,感觉到佛的真理是世间上没有能比,所以是非常恭敬非常欢喜。这腊月初八是世尊成道日,大家都要..
修行必须要有一颗恒心
释迦世尊在世时,有一位有钱的长者,听闻佛法之后,感觉到佛的真理是世间上没有能比,所以是非常恭敬非常欢喜。这腊月初八是世尊成道日,大家都要庆贺,凡夫就是这样,要庆贺,其实佛是不住这个相的,但是庆贺就给自己种了福田了。他在佛的面前发愿,每一年到腊月初八要供佛及僧,..
“嗡嘛呢呗美吽”的功德和利益
壹、六字大明咒的意义:1.六字大明咒出自《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又称:万咒之王、观音心咒、观世音菩萨六字大明咒、六字大明陀罗尼。此咒又为一切咒之心,所以又叫大悲心咒,为大乘之精纯。2.六字大明咒梵语意为「皈依莲华上之摩尼珠」。此是藏传佛教徒向莲华手菩萨(观世音)祈..
欲急得一心不乱, 此心即是著魔之本
汝妄想纷飞,尚欲急得一心不乱,此心即是著魔之本。故光谓净土法门,重在信愿。信愿若真切,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若无信愿,纵得一心,亦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脱死。故不令汝汲汲于求一心也。以汝之妄想纷飞,一求一心,定规著魔。汝不察光意,遂谓一任随便。眼前随便者,决非信愿真..
放下身心世界,即是大布施
布施是梵语「檀那」的音译,意译为财施、施颂。即以慈悲心施福利与他人之义。布施原本是佛陀劝导优婆塞等的行法,其本义是以衣、食等物施与大德及贫穷者;至大乘时代,则成为六波罗蜜之一;再加上「法施」、「无畏施」二者,令布施的意义更为深广;即以财物、体力、智慧施予他人,..
星云大师:我要创造人生三百岁
有一则“人生三十岁”的故事,但贫僧并不相信这样的传说,因为我要把自己活到“人生三百岁”。“人生三百岁”,你问我哪有可能?彭祖的八百八十岁只是传说,菩提流志活到一百五十六,那好像是人类最高的年龄吧!但贫僧的“三百岁”,不是指年岁的数字,而是指在人间贡献的事业、功..
明明无悟法,悟法却迷人
有僧人问夹山善会禅师:“祖意和教意是前人所立,和尚为什么说没有这些东西?”夹山说:“三年不食饭,目前无饥人。”僧人又问:“既无饥人,我为什么无法开悟?”夹山即示一颂:“明明无悟法,悟法却迷人,长舒两脚睡,无伪亦无真。”“祖意和教意”,是指佛祖的心意或本意,以及..
子真牧牛
石巩慧藏禅师随马祖道一禅师出家修行,一日在厨房工作,马祖问:“你在做什么?”石巩答:“牧牛。”马祖再问:“怎么牧?”石巩说:“一回入草去,便把鼻孔拽来。”马祖曰:“子真牧牛。”石巩禅师出家前是个打猎的粗人,追随马祖之后在厨房负责烧柴。一天,马祖去巡视厨房,问他..
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此句出自度门神秀禅师的示众偈:“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大家都知道神秀禅师跟六祖惠能是同门,也知道神秀禅师属于北宗禅,主张渐法。这是一般的传言,其实不必如此呆板划分。此偈的典故出自《法华经》。有一位富翁出远门,把独子留在家乡,后来家产旁落,孩..
泥牛 入海
洞山良价禅师问潭州龙山和尚:「和尚见个什么道理,便住此山?」龙山说:「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两牛相斗的意思,是指未开悟之前,自己的前念与后念往往是矛盾的,自己的过去与现在是冲突的,自己与外界是对立的,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想法是不一致的。以自己的内..
实际修行过程中间要防止四种病
《圆觉经》上面说过:“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也就是我们资料上所讲的“佛道非由作止任灭而得”,这是四种病,“作止任灭”,是真实地去修,应该要消除的四种病。第..
为何平时就要常念佛
自性坚定、清净,是“西方”义自性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是“极乐”义在这个宇宙中有很多的佛,他们本来和我们是一样的众生,但是他们觉悟了、修行成就了,开发出本有的佛性就叫做佛。比如说: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都是佛。阿弥陀佛也是一尊佛,他的名字就叫“阿弥陀”,这尊佛在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