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不在坐,亦不离坐――读圣严法师《禅悟与静坐》偶感切实其实,正如圣严法师指出的,禅并不一定要静坐,然则要有静坐的基本。(见《禅悟与静坐》,下引同,不另注)静坐的利益,越来越获得人人的认同。可以说,哪怕只是为现代人的身心疲惫供给一种安顿的方便,静坐也是值得推荐的..
居士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居士问:您刚才说的无所住而生其心,生其心指什么说法。在家居士,若何修行才更好运用到工作生活中?明基大和尚:学佛呢,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后面有一个觉,在世间觉悟。师父提倡生活禅,在生活中修禅,禅就是觉悟,离开生活,到哪里去修?身口意,行住坐卧,现实生活中面对..
佛堂的安设与供养
供佛前准备如果我们在家修行,便应在家中有一个修持的地方,在这里安置佛坛,日常的功课也在这里修诵。在西藏,一般家庭都会把最好的一间房建为一个小佛堂。在现今的城市生活中,大家可能没有这个条件,但可以在家中一个较清静的角落布设佛坛及修持。这个角落或房间不拘大小,但最..
二月十九,恭迎观世音菩萨圣诞
观音菩萨,本名观世音,梵语音译为阿那婆娄吉低输或阿婆卢吉低舍伐罗,与我国汉族寺庙中的文殊、普贤和地藏菩萨一起,并称为四大菩萨。在佛经中,称观音为大慈大悲的菩萨,受苦受难的众生,只要诚心诚意地念诵其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其名即由此而来。据说观音菩..
如何在生活中消业积福
生活就是修行的过程,我们真有智慧了,无论做什么都能消业积福。我们都一定要知道:我所得到的一切,都是上师三宝的恩赐;我的一切都应该成为上师三宝承办利益众生的工具。当我们能这样时时忆念上师三宝的恩德和功德时,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所享受的任何物品都成为加持品——第一..
佛经读诵安置须知
读诵须知:1、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当作真佛看,不可作纸墨等看。礼诵持念,种种修持,皆当以诚敬为主。2、必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凡情妄想,卜度思量,将见亵慢之..
奉行学处
奉行学处奉行学处,是敬佛、敬法、敬僧。首先是敬佛,包括一切泥塑木雕的佛像,皆应视为佛宝一般恭敬,切勿妄加评论。凡夫往往看到什么都想揭橥高见,甚至对佛像也不例外。这个问题看来很小,其实不然。须知,当我们评论佛像时,将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佛菩萨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甚至..
皈依的学处
皈依的学处修行如一人与万人战,稍有不慎,便会受到进击,甚至陷入重重包围而落败。在修行路上,凡夫心有如切切个伺机而动的对手,正在寻找一切入侵机会。所以,当我们获得皈依体之后,应全力护持,小心所有可能使自己破失皈依的逆缘,这就必须严格遵守响应的学处,不得稍有违犯。..
皈依的正行-听闻处死
听闻处死闻思经教,是修行中的重要环节。正如《听闻集》所言:多闻能知法,多闻能远恶,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何为多闻能知法?多闻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广学多闻,广泛读诵大小乘经典;一是对同样内容反复赓续地听闻思维。如因果之理,无我之理,必须不厌其烦地数数听闻,将法义..
佛教皈依的留意事项
留意事项我们还要留意的是,三宝是一体的。有些人会说:我只想皈依佛,却不想皈依法和皈依僧。这样可以吗?谜底是否定的。当然,对佛陀产生崇奉而发心皈依,也会起到响应效果,恐惧或倒置妄想时念念佛,也能使我们远离恐怖。但若想解脱死活,依靠的则是佛法,同时,也只有进修教法..
完成皈依是学佛的目标
完成皈依是学佛的目标皈依三宝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等待三宝卵翼,等待三宝为我们安排一切,而是为了使自己最终成为三宝。或许在家居士们会担心:那是否意味着我们都要削发呢?并非如斯。我们所要成就的,并不局限于形象上的三宝,而是三宝具备的内在品德,这才是修行的关键所在。..
第一篇 三藏十二部
第一篇三藏十二部壹媒介释尊说法四十九年,为后世留下千古不灭的真理。当时没有文字,这些教理都是以口口相传的方法记忆传承。佛陀入灭后,学生们为了避免遗教散佚和确立教法,以大迦叶为上首的五百学生,进行第一次的经典结集,由阿难诵经,优婆离诵律,然后由诸长老将诵出的经、..
第二篇 结集
第二篇结集壹媒介结集又称集法藏,有等诵、合诵、会诵的意思。结集的方法,是先聚集许多圣贤比丘,再从众圣贤比丘中推出精晓法、律的圣者,由上座发问,宣诵者就凭记忆回答诵出,经与会大众合营审定,确认是佛陀所说,才是佛法。这种经由合营审定,等于全体合营诵出的方法,即名为..
善人沈道虔的故事
南北朝时代有个沈道虔,从小就很仁爱。在孔恩作乱后民间闹饥荒时,他和侄子吃着同一只锅里的苦粥苦饭,郡州府共下过十二道命令,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肯。有人到沈道虔的菜园里来偷菜,他就避开了躲藏起来,等人走了他才出来。有人来拔他屋后的竹笋,他就托人买了大笋送给拔的人,..
施巧计平定世界 丑王子复得佳丽
编者按:在三藏典籍中有很多精彩绝伦的故事,包括本生故事、本变乱事、因果故事、修行故事等等。曾有学者认为,佛教经论(汉译佛典)传入中国之后,不仅影响中国人的思惟修为,也有利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成长与提升。后世很多精彩的故事或传说,假如追本溯源,很多都来自于佛教经论。..
鸟雀知恩图报 救出一家二十口人
编者按:民国时期,有一位李圆净居士,他不仅与弘一法师、丰子恺居士一路介入创作《护生画集》,还曾编写不合作品,劝导世人弃恶扬善、慈悲护生。比如,从古代典籍中拔取短篇故事,汇成一部作品,题为《人鉴》。在这部作品中,每一则小故事篇幅都很简单,但都很有借鉴意义。还没进..
八十岁老太太死后第七天神奇还阳,蒙菩萨救度开口便念南无阿弥陀佛
上周六在道场,碰到一位今年已经86岁的严德凤白叟,听她亲述了她自己死而复生并从此念佛的工作经由,大感惊奇。今如实记录如下(以下为严德凤白叟的自述):我在六年前,也就是80岁那年,曾宿疾身亡。家人将我全身老衣老鞋(即寿衣寿鞋)穿戴整洁,停放在家里过七。不虞,我却在第..
火车坠河 独获幸免
一九四六年冬月,粤汉铁路某班次快车自湖北开往广州。到达英德站时,泊车歇息,让搭客下车午餐。众搭客餐毕上车持续南下,只有一位湖南搭客,生平吃素,因为车站邻近找不到卖素食的,于是到别处寻找。当他吃饱返回车站时车已开动,他赶不上搭车,很觉懊恼。该次班车经由过程英德大..
净土法门法语:有人懂得请法,佛的法运就兴旺
1在今天,佛法已经走到了存亡的边缘,如果没有人懂得请法,佛法真的会在这个世间消失;有人懂得请法,佛的法运就兴旺,所以我们要懂得请。请哪些人?看看年轻这一辈里头,真有道心的、真有修持的、真有觉悟的,我们要请他。如果他是在家居士,我们看准了他能把佛教兴旺起来,请求..
净土法门法语:请转法轮、请佛住世,这两愿的功德最大
1《阿弥陀经》从头到尾都是佛自己讲的,没人问,《无量寿经》可不可以无问自说?当然可以。为什么要叫阿难来问?这里头含义很深,阿难这个示现告诉我们,请法的功德不可思议,让人看到之后懂得请法。2阿难这个请法的功德,佛赞叹说,“当来一切含灵皆以此问而得度脱”,这句话太稀..
参禅人士须不时防备的禅病
参禅之士知道了用功方法之外,尚须不时防备禅病,以防走错了路头。这里所说的禅病,主如果指在修行过程中所有障碍修行的邪知邪见、虚妄执着和不准确的用功方法。禅病的具体表现虽然千差万别,但根本的病因却不外如下几种――一是远离中道,落入二边。这是导致禅病的最主要的原因,..
修行中走出神途该若何是好?
居士问:修行中,经常会走出神途,而且越走越远。这该若何是好?妙江大和尚答:守护自己的真心和理想是十分需要的。世间无论任何事,说得轻易,做却很艰苦,比如说不发性格,但境界一来,自我就不能把持。禅语曰:说时似悟,对境生迷。就是这个事理。只要真心常在,理想不灭,你就..
腊八舍粥
【腊八舍粥】每年的腊月初八,佛教的各个寺院、居士林、佛教团体、乃至信佛的人家,皆有舍粥善举。古往今来,腊八舍粥的传习,在佛门弟子和信众中蔚然成风。舍粥的目的,概约有三:一是体现佛教的慈悲思想精神与具体实践,通过舍粥,赈济一切贫寒饥民以温饱;二是使得一些欲求世间..
第一篇 苦乐交集
第一篇苦乐交集壹人生之乐我们常说:人生有酸甜苦辣,人生充满了悲欢离合。追求快乐是每小我所愿望的。人生有那些快乐呢?金榜落款是快乐、事业有成是快乐、妻贤子孝是快乐、财源滚滚是快乐、大病初愈是快乐、喜获麟儿是快乐、苦尽甘来是快乐。大体而言,我们可以将人生的快乐分为..
第二篇 解脱安闲
第二篇解脱安闲壹解脱安闲的定义解脱,就是解开捆扎,脱身而出的意思;安闲,指自由放任,无挂无碍。解脱,是动态的行为;安闲,是静态的境界。解脱与安闲,是一体的两面,能解脱就能安闲,能安闲就能解脱。诸佛菩萨游诸国土,度化有情,示教利喜,无非就是要使众生离苦得乐,获得..
英国比丘尼丹津-葩默:雪洞闭关修行12年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英国比丘尼丹津-葩默:雪洞闭关修行12年独居,与世隔绝,并不容易。独居在洞穴,在海拔13,200尺的喜马拉雅山雪洞,为期长达十二年,更显艰难重重。丹津·葩默(TenzinPalmo)完成了这项不寻常的闭关修行。而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位坚毅的修行者是英国人,更是位女..
佛教与中国文学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佛教与中国文学作者:林世敏居士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中,历史最悠久的,到今年公元1971年4月8日(注:作者的写作时日),刚好是释迦牟尼二五一五岁的生日。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
“第一神童”出家为僧是悲剧吗?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第一神童”出家为僧是悲剧吗?视点聚焦:他叫宁铂,是中国大学少年班的“第一人”,非常聪明伶俐,又很听话。中国人心中一个完美儿童的种种要素,他都有了。1978年3月来到中国科技大学,开始在第一期少年班学习。也成了记者们追逐的对象。他们让这孩子出名,让..
出家纪事:没有手机的僧团生活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出家纪事:没有手机的僧团生活僧团里不让用手机,除了少数执事法师因寺务需要以外,出家众都不用。我们一进僧团之后,手机都上交,不再使用。对在家人来说,要是不用手机估计是比较难适应,因为当初出家以前,有很长很长的时间里,我在出门之前,要摸摸钱包在不..
弘一法师与印光法师 一个飘逸一个凝重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弘一法师与印光法师一个飘逸一个凝重作者:叶圣陶在到功德林去会见弘一法师的路上,怀着似乎从来不曾有过的洁净的心情;也可以说带着渴望,不过与希冀看一出著名的电影剧等的渴望并不一样。弘一法师就是李叔同先生,我最初知道他在民国初年。那时上海有一种《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