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世

嘎玛仁波切:一旦被嫉妒心蒙蔽,就看不到他人的功德

1想要成佛的人,不需要学太多的法门,只要学习一个法门就够了,那就是修大悲心。真正具有大悲心的人,就能通达一切佛法,如同看自己掌上的手纹一样清楚!如果我们悲悯受苦的众生,在生起强烈慈悲心的同时,嗔恨心就不可能存在。2喜无量心,是“愿一切众生不离无苦之乐”。乐因,就..

这篇文章“揭秘”弥陀圣诞日的由来

很久很久以前~关于弥陀圣诞日,有一个故事......一个关于阿弥陀佛示现人间的故事故事梗概时间:五代十国唐武宗制造会昌法难后,佛法待兴之时主人公:永明延寿大师、吴越王、长耳朵和尚永明延寿大师生于五代十国,(正当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的一个乱世),佛法已经见不到盛唐时期..

海涛法师:一个人施食,所有饿鬼道吃饱生天

●【海涛法师:一个人施食,所有饿鬼道吃饱生天】这三寸舌头害死多少众生啊,造世界的灾难。这个世界是人的心一直在影响这个世界,空性,谁都可以影响世界,谁都可以改变世界,因为这个世间没有单独存在,一切互相影响,请体悟这个道理。今天大家做坏事,这个世界就多灾多难。一个..

放生的好处太大了

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古语有云:上天有好生之德印光大师:放生十大功德(一)无刀兵劫。世上刀兵大劫,皆由人心好杀所致。人人戒杀放生,则人人全其慈悲爱物之心,而刀兵劫运,亦自消灭于无形,此转移世运之绝大运动也,深望大政..

八识规矩颂

八识规矩颂---楞枷大义今释八识规矩颂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撰性境现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通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瞋痴五识同依净色根九缘八七好相邻合三离二观尘世愚者难分识与根变相观空唯后得果中犹自不诠真圆明初发成无漏三类分身息苦轮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相应心所..

希阿荣博堪布:佛菩萨做什么都是为众生,我们做什么都是为自己

希阿荣博堪布佛法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出世间的一面。出世间,不是说一定要在形式上从社会中抽离出去,关键是内心放下对得失、苦乐、称讥、赞毁的希望和恐惧,厌离这生死疲劳无尽循环的游戏,为此而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舍弃这一面而谈佛法、学佛法,怕是只能触及到佛法的皮毛而..

放下,得自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一樽还酹江月”,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最为世人熟知,气势磅礴,以三国时的赤壁之战为背景抒发自己内心的激荡。此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正是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两年后。初识这阙词是在高中,那时还小,对..

净土法门:短命薄福的相,老师都劝他学讲经,讲经的福报最大,冥阳两利

我们年轻学教,老师看到我们福很薄,福薄,没有福报,短命。老师对于这些同学,短命的相、薄福的相,老师都劝他出来学讲经,就是讲经的福报最大,冥阳两利。每一个讲经的地方,无论什么地方,有人听就有鬼神听,所以冥阳两利。这个福报最大,帮助你增福慧,也帮助你延长寿命。老师..

信愿法师:以佛愿力,尽得往生(一)

下午我们再继续来探讨《往生仗佛力》,前面我们探讨了十七段文,下面从第十八段文接下去看。第十八段文仍然是善导大师,在《观念法门》所开示的法语。照例信愿将这段法语读一遍,让诸位来对照一下,请看讲义第四页第十八段文:「善导大师《观念法门》云:又如《观经》九品云:一一..

嘎玛仁波切:心不烦乱方入安忍之门

安忍的本体是心不烦乱,如果心烦意乱,就谈不上安忍。安忍可分为三种:耐怨害忍、安受苦忍、无生法忍。一、耐怨害忍当别人用殴打、恶言恶语等方式伤害我们,或在背后中伤诬陷、挑拨离间等等,面对这些现象时,心中不产生嗔恨,就是耐怨害忍,也就是忍受他人恶行的安忍。修安忍,首..

恭敬赞叹地藏菩萨,即得超越三十劫罪

“佛告普广菩萨: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名者,或合掌者、赞叹者、作礼者、恋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地藏经》这是供养得福的,大家可能想,供养一定要买点香,买点水果、香蜡或供品饮食才算,你们不知道,合合掌就算供养了,至于赞叹地藏..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276)放生的利益和功德(6)

上师教言集:【放生是对上师三宝最好的供养】之所以放生,救度生命,就是因为要爱护其他众生的生命,这个功德真的不可思议!我们不断用最好的七宝来供养诸佛菩萨,相较于以慈悲心、菩提心来放一条生命,这个功德更大!放生就是在利益众生,哪怕让众生多活一天,也是对诸佛菩萨最好的..

修来的才是福,贪来的都是祸

修来的才是福,贪来的都是祸你自在财富了、自在名声了,这才是真正的福报。我们死亡之时,无论你的尸身是用檀香木的柴堆烧毁,或是在人烟渺茫之处被禽鸟和狗儿吞食,其实都是一样的。你会继续前行,而一路相伴的将是你生前所做的一切善行或恶行。你的恶名或是好评、你所积存的食物..

在家佛教徒必读经典“佛门圣经”

人们往往用“浩如烟海”或“汗牛充栋”等词汇来形容佛经数量之多。对于一些想了解佛教的人来说,面对如此浩瀚的经典,难免望洋兴叹,望而却步;那些开始信佛、学佛的人,究竟合适读哪些经典呢?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编一部类似基督教《圣经》那样的书,供一般在家信..

仁清法师:尽量在因地就修果地的因

一讲到劫啊就不好数了,但是佛在很多经典上举了不同的劫的名称,芥子劫,磐石劫,生死劫,这就是好几种劫。根据经上讲的,那个劫的比喻,我们推算是一百六十一亿万年。你下品下生的,一百六十一亿万年在那边,花开才能见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上品上生的呢是弹指顷,一弹指、刹那..

信愿法师:《观经》是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了生解脱死的宝典

【观经疏三心释】《观经》是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了生解脱死的宝典《观经》是净土三经之一。《观经》是简称,具称叫《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观经》是我们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可以依教奉行、解脱成佛的一部宝典,是世尊为韦提希夫人,以及末法时代一切被烦恼贼所害的众生所宣说的一部..

学佛心路:穿越轮回的苦海

原文来自网络,作者不具名前不久帮一位网友算八字的过程中,听她聊起她老公的事。她与她老公于07年结婚,婚后七个月就查出肠癌。治疗了近四年,终于没能挽回他的生命,于去年8月份去世。他老公信佛,在生命的最后两年多里,坚持吃素,跪着念完100多部《地藏经》,后面诵不动就念佛..

仁清法师:一旦证空性你就会了脱

所以说圣者,很多的圣者,从破无明开始,把那个根拔掉了,这里也是还灭门的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说,很多高僧大德,不管他是修什么法门的,特别是禅宗坐禅修自性,都是从证空性开始。当你证空性开悟的时候,那就是断轮回链条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当你证空性了,这个轮回链条就断了..

为什么佛教一谈到幸福,就一定要谈死亡

问:为什么佛教一谈到幸福,就一定要谈死亡?苏格拉底认为,所谓的幸福只是某一阶段的体验。还有些观点认为,感受快乐的当下即是幸福,之后再遇到什么都无关紧要。为什么幸福不能只涉及当下,还必须考虑将来的死亡?答:按照佛教观点,我们的幸福观需要观察。现在这个时代,人人每天..

仁清法师:佛教里讲的涅就是不生不灭的意思

根据我们上面讲的,从无明缘行,就是因为无明推动了行。因为无明和行,肯定它有一种含识。造了业,他有业力有种子,这个含识,随着业的力量的牵引,它会投胎,投胎会依次出现这种生长的过程。然后,一出胎,就是对外界有个接触,有个认识,有个感触,这个感触呢,很局限,很有局限..

仁清法师:一切有情都由色受想行识和合而成的

再接下来一个,生。生是未来世五蕴之身,无论你过去做了什么,这一生做了什么,所谓的生就是未来世的五蕴之身。这个五蕴之身,我们讲到了,它可以是人,它可以是其他道的,这个能懂吗?它可以是老虎的,那是畜生道,它可以是饿鬼的,可以是天的。所以这个识属于种子。那么过去的种..

宣化上人:短命的人现世增寿的妙法

消灾延寿的法门―放生◎节选自《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明天(一九七六年四月十二日)举行一个西方人所不了解的法门――放生。因为西方人没有见过放生的仪式,所以不明白放生的意义。为什么要放生?因为放生,可以令被放生的众生的寿命增长,而放生者也能得长寿的果报。世..

佛家10句最经典的名言,读后醍醐灌顶,令人豁然开朗

说到佛学,很多人都会觉得那里面充满着很多人生智慧,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未必能够明白活在人世间的意义,而对于一心向善的人,如果能读点佛学的话,相信整个人的人生境界会变得很不一样。今天,就跟大家分享10个最为经典的佛家哲理,希望能给大家有新的启示。1、无我相,无人相,无..

嘎玛仁波切:修法时遇到懈怠、懒惰、违缘该如何克服?除障要修什么?

【问题】修法时,遇到懈怠、懒惰、违缘的情况该如何克服?【嘎玛仁波切答】观生命无常。人的生命都是很有限的,每个人能在这个世界上活多久谁都说不定。像人们现在都很紧张钱,希望多存一点钱,怕将来没钱花。可无论是为了今生还是来世,你总要为自己精进地多存一点福报吧?当有一天..

净土法门:《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净土法门:《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第一集)1983/12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档名:08-004-0001【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一次在我们观音佛七当中,为了求得解行相应,所以在七天当中,每一天有四个小时讲经,四个小时称扬菩萨圣号。在讲席当中,我们采取前清大义法..

佛家最经典的七句话

在我国实行的是信仰自由,因此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宗教相关的事物。佛教是我国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之一,各地的佛教寺庙也是数不胜数。这都是因为佛教的文化极为深奥,有着非常浓厚的哲学思想,其相关的经文藏书都有非常高深的人生道理。而在佛家言语中,以下面七句话最经典。第一句..

仁清法师:业是怎么来的呢?

接下来就是有,有,就是所造的业,这一生当中。有者,谓昔行于识,熏业气习,次由爱、取之所润发,引生后有有大势力,是于因上,假立果名。这个有它是在因地,这不是说了吗?爱取和有,我括起来了,它是现在世的东西,是未来生和老死的因,它属于因。是在因上叫它的有,这个有,我..

曾文杰:心心之火9

心心之火一点感悟是心的一朵火花,一点之正见,是真心透过无始劫颠倒妄想崩出的一点心光,虽不起眼,连成片却也能成一片光明,照亮人生前行的一段路。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生让心光相续,慢慢总会化去包裹真心的迷障,由渐至顿,真心就会现前。(两个心,一个代表真心,一个代..

人为何会忘记前世,转世投胎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人为何会忘记前世?(制图:晓愚)一天,佛陀和弟子们在罗阅只城外的一颗大树下休息,有一位新出家的比丘名叫见正,心里正在琢磨一个问题:佛陀说人有前世,为什么人都不记得?若有后世,为何又不见有人回来报告呢?我要问一下佛陀。还没开口佛陀已知道,世尊就先说道:弟子们,你们..

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作者:朱清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校长来源: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佛教与科学”分册,第34-41页。序言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有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人类一面尽情地享受着自然科学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核能、激光、电子技术,等等,一面却不了解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