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的济世观》根据南怀瑾先生于一九八一年为了十方书院的出家同学作的演讲录音编辑而成。南怀瑾先生在讲解这本经典时,深入极微细处,并以自他人生经历,举例融会经义,谆谆告诫,处处提示,亲切幽默,使人必能有所领悟。南师更特别强调,《药师经》的重点,在于药师佛的十二..
无我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依于妄念,调修法身“故于妄念起者任其起(《圆觉经》云: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应知其所起者,皆为本元清净性中之道行。功夫至此,毫无粘滞,妄念皆妙用恒沙之道行。以无念即有念、有念即无念,念而不念、不念而念。”妄念要起,那就任它起,不压制它,这并不是放纵它,放纵是攀缘..
金刚经的功德利益作用与十大威力
一、金刚经中佛于其城中,次第乞已,佛教导我们对一切众生要平等慈悲,不管贫富贵贱都同样看待,令他们离苦得乐。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一切人爱护和恭敬的功德利益。二、金刚经中佛令无量众生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而不执着已经度脱无量众生得证圣果之功。佛教导我们有广大胸怀,..
菩萨不会站在岸上对着众生指手划脚
菩萨(资料图)没有行动力的人原则上没有批评的资格,菩萨不会在岸上对着众生指手划脚,一定要生在污泥里,才能开出圣洁的莲花。绝大多数清廉之士,最高的成就只到这个地步。他们清,很清。他们批评什么事情,都很深刻,都很中肯,很有道理。但是让他一做,就很糟糕。高尚之士谈天下..
南怀瑾:菩萨不会站在岸上对着众生指手划脚
没有行动力的人原则上没有批评的资格,菩萨不会在岸上对着众生指手划脚,一定要生在污泥里,才能开出圣洁的莲花。绝大多数清廉之士,最高的成就只到这个地步。他们清,很清。他们批评什么事情,都很深刻,都很中肯,很有道理。但是让他一做,就很糟糕。高尚之士谈天下事,谈得头头..
南怀瑾: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了什么?
佛陀所证悟的是:“我现在知道的和世间上的人所知道的不一样,我认为美好的,他们认为不好,我认为道是至真至贵的,而众生畏苦裹足不前;我体悟到欲念的痛 苦,而众生贪爱趋之若鹜。”佛陀所证悟的是什么道理?现简单地将之分为四点来说明,但实际上真正的证语是无法用语言去描述的..
黄念祖:念佛往生的前提真信(六信)
生信信字非常重要。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开示我们,信乃是道之本元,一切功德之母。因为从信才出生一切功德。又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力能度。’这就是说,必须先具信心,才能深入佛法之海。若无信心,纵然广读佛书,对于佛法也是难于入门的。又说:‘佛法如宝山,信..
李誓元:学佛要投明师
佛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边讲道:“学佛要投明师”。活佛不住世了,我们依经典为师,但是对初学,经典又读不懂,依什么样的人为明师呢?在修行当中,如果能找到自己心目中的善知识,这位善知识只要他是真正的有修有行那就好,别说有证了,有证那是证果,证果那就是圣人,我们这..
南怀瑾:华严菩萨的境界
‘华严菩萨曰:从我起二为二。见我实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则无有识。无所识者,是为入不二法门。’接着福田菩萨之后,另一位更大的菩萨出来了,华严菩萨,华严的境界更大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处处都是菩萨,上面下面,最干净的地方,最脏的地方,到处有。善中..
林清玄:高僧的眼泪
林清玄:高僧的眼泪有一位中年以后出家的僧人,居住在离家很远的寺院里。由于他有很高的修持,许多弟子都慕名而来。他平常教化弟子们:应该断除世缘,精进开启智慧,破除自我的执著;唯有断除人间的情欲,才能追求无上的解脱。有一天,从高僧遥远的家乡传来一个消息,他的独子因疾..
有人一辈子生病,但是带病延年
有人问我,为什么有的出家同学吃素修行,身体却愈来愈多病。好像佛法就是人寿保险,应该保证不生病似的,这是观念错误。其实人生以病苦为师,要遭遇痛苦和身体多病,才容易有道行。又健康又快活又功名富贵,一切都得意的话,是不会想修道的。因为有病所以不敢乱来,然后又当然有点..
菩萨为何不应住色布施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为什么讲忍辱,一下子又跳到布施来了呢?就是今天讲课一开始跟大家提醒的,金刚经布施、持戒、忍辱,是一贯连下来的,不像现在的文章条理化、科学化,过去的文学行云流水,看起来漫无次序,好似一个不规律的排列,但是却构成不规律的美。所以说..
病由业生业由心造
过去我们有句老话: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思想不同,就像人的面孔不同一样。世界上的人类,没有面孔相同的,因此说明世界上的人,心里想法也没有相同的,眼睛的看法,也没有尽相同的。不要以为这个白色黄色大家看起来都差不多,实际上差得很远,老花与不老花,老花度数又不同..
病由业生,业由心造,如何才能身心无病?
过去我们有句老话: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思想不同,就像人的面孔不同一样。世界上的人类,没有面孔相同的,因此说明世界上的人,心里想法也没有相同的,眼睛的看法,也没有尽相同的。不要以为这个白色黄色大家看起来都差不多,实际上差得很远,老花与不老花,老花度数又不同..
人生的遭遇,一切各有因果
人生的遭遇,一切各有因果,不怨恨他人,也不羡慕他人。真正的佛学讲因果报应并不是迷信的话,而是一句很科学的话。你昨天骂了人家,当时人家对你笑笑,心里已经有了仇恨,有机会他一定会报答你的,不会客气。这就是因果,这就叫做业佛学的基本是建立在六道轮回、三世因果上,但是..
学会自己保佑自己 菩萨才会保佑你
佛并不是权威性,也不是主宰性。佛这个主宰和权威,都是在人人自我心中。所以说一个人学佛不是迷信,而是正信。正信是要自发自醒,自己觉悟,自己成佛,这才是学佛的真精神。如果说去拜拜祈祷一下,那是迷信的做法;想靠佛菩萨保佑自己,老实说,佛不大管你这个闲事,佛会告诉你保..
南怀瑾经典阐释:《金刚经》中最经典的38句!
金刚经《金刚经》,全名叫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佛教经典之一,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经典。在中国古代,上至帝王将相,名流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百姓之家,无不推崇《金刚经..
南怀瑾:我学佛一辈子 看到的到处都是菩萨
南怀瑾“在于生死不为污行,住于涅槃不永灭度,是菩萨行。”大乘菩萨道,现身于生死道不会被染污,可以留形住世,也可以随时跑路,这些功夫见地都有了。万一他涅槃走了,也不会永远不来,可以随时再到这个世间,慈悲利世。“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菩萨入于中道,你们看..
有关轮回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轮回轮回是什么轮回又称流转、轮转、生死轮回,意思是众生死了又生,生了又死,生死不已,像车轮一样转动不停,循环不已。轮回的原因是对事物本来面目的无知,无知产生“行”,各种不同的“行”产生不同的业力,业力的存在导致轮回。轮回的概述轮回并非释迦牟尼佛所创,婆罗门教中..
要想得菩萨保佑,要先自己保佑自己
佛并不是权威性,也不是主宰性。佛这个主宰和权威,都是在人人自我心中。所以说一个人学佛不是迷信,而是正信。正信是要自发自醒,自己觉悟,自己成佛,这才是学佛的真精神。如果说去拜拜祈祷一下,那是迷信的做法;想靠佛菩萨保佑自己,老实说,佛不大管你这个闲事,佛会告诉你保..
修法中常见的几种错误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先谈谈在修法中常见的几种错误:一、很多人误会了佛经上所说的功德相。诵这个经有什么功德,诵那个经有什么功德。大家听到或看到后,著了功德相,一天到晚忙不过来,这个经诵诵,那个经念念。因为赶任务,诵经的时候诵得快,很伤气。结果,修行没有修好,毛病倒弄..
修法中常见的几种错误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先谈谈在修法中常见的几种错误:一、很多人误会了佛经上所说的功德相。诵这个经有什么功德,诵那个经有什么功德。大家听到或看到后,著了功德相,一天到晚忙不过来,这个经诵诵,那个经念念。因为赶任务,诵经的时候诵得快,很伤气。结果,修行没有修好,毛病倒弄..
115岁,有爱不老!新加坡国宝许哲,施爱人间一世纪
爱使生命年轻。自小茹素的她,活了115岁,是新加坡的国宝!20几岁时她说了一句:“从今以后,我不再多花一分钱在自己的吃喝穿着”便开始行动,施爱人间近一个世纪。她是怎么样活得充实又快乐?她的衣食住行是怎么样?来听故事。故事主角:许哲(1897.7.7-2011.12.7)著名居士,英..
众生既然本来清净 为何复生为众生
众生生死轮转不停歇《圆觉经》: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实为我体,由此便生憎爱二境,于虚妄体重执虚妄,二妄相依,生妄业道。有妄业故,妄见流转,厌流转者,妄见涅盘。【后注】我们注意这一段佛的答话。刚才净诸业障菩萨问佛说:本性清..
屠刀能杀害生命,心刀却能杀害慧命
一般人只知道自己的生命可贵,而不知道一切众生的生命可贵,更不知道慧命更为可贵!也就是说,只知道屠刀能杀害生命,却不知道心刀能杀害慧命!因为众生的识心善于分别、执着,以致起惑造业,轮回生死,因此故以屠刀喻之。所谓放下屠刀,即是“转识成智”,和“回头是岸”的意思,..
黄念祖:无量寿经(第25集)
上一次讲了十二光佛,无对光下面是智慧光,没有单独提出来说一说。光就是智慧,这个在无量光里头已经解释得很充分,就是称为真实明。昙鸾大师说,光明就是真实,光明就是智慧。大慧法师说了很多,上次都讲过了。今天我们再点一点,这个智慧光,因为这个光明能破无明暗,所以佛又号..
黄念祖:无量寿经(第24集)
畅,身体很安乐。这个水净若无形,好像跟没有一样。「宝沙映澈」,一直见底,「无深不照」,没有一个地方照不到、不能透视的。所以这个水是什么水,能够一一知道众生的意,随众生的意,「如其所愿,同时同处,普应现之」,这是什么水?这是什么境界!所以我这也引了《法华》的话,..
南怀瑾老师:作人不要一副讨债的面孔
讲到乐观的人生,那是非常重要的。《黄帝内经》上讲“外不劳形于事”,尽量做到生活恬淡、清静。“内无思想之患”,不但没有仇恨、怨尤的心理,心理上没有仇恨人,没有发脾气,没有恼怒,没有嗔恨的心理,在佛学里讲就是有“慈悲心”,有爱人的心,而且思想是非常宁静专一的。“以..
明如居士:降服嗔心的五种方法
有人说:“我也知道发火、抱怨不好,可是事到临头就是控制不住。”其实,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无始以来,我们就不停地在缘着自己的身心串习“我执”,将身心的组合执著为“自我”;有了“自我”的感觉之后,就会不自觉地生起呵护自我的“我爱执”;在“我爱执”的驱使下,遇到凡..
黄念祖:无量寿经(第20集)
善导大师所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佛为什么出现於世?唯是唯独,就是要说阿弥陀佛本愿之海。这两句话是中国话,中国人都听得懂,也没有多少名词术语,谁不懂?但是真能懂就了不起。佛所以出现於世,就是专来说弥陀本愿之海,什么道理?其余说那些是什么?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