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

出家真的是逃避生活 苟且偷安吗?

化世俗烦恼我执的情爱为度化一切众生的大爱在这物质文明的发达时代,人们感觉不到幸福,反倒对前途感到越发的迷茫和内心的苍白无力,而清净的修行生活则显得稀有难得。出家人,虽走出了小家,却走进了大家;虽已辞亲,但是爱却并没有割断,只是此时的爱已经升华,已从世俗烦恼我执..

虚云老和尚:怎样来学菩萨道?

行菩萨道一、菩萨“菩萨”是印度的梵语,具足说“菩提萨埵”,中华译为“觉有情”,意思就是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自度度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道理。那么,怎样叫做自觉觉他呢?菩萨自己觉悟“人生真相”,从无始来到于如今,它是没有生死相,没有烦恼相,没有男女相,并且没有..

虚云长老:怎样来学菩萨道

一、菩萨“菩萨”是印度的梵语,具足说“菩提萨埵”,中华译为“觉有情”,意思就是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自度度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道理。那么,怎样叫做自觉觉他呢?菩萨自己觉悟“人生真相”,从无始来到于如今,它是没有生死相,没有烦恼相,没有男女相,并且没有山河草木..

什么是有真正信仰的人

一信徒问师:师父,什么是有真正信仰的人呢?师答:真信仰者,有高远而具体的发心,有正见智慧的指导,有持之以恒的精进,有如理如法的修证。他不仅仅是宗教徒,更是行者;不仅仅是慈悲济世精神的传播者,更是彻底的实践者。他们的一生,是为了践约“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

“善”有哪四种?

“颂曰:胜义善解脱”,先说善有四种,一、“胜义善”就是解脱涅盘。二、自性善,“自性惭愧根”,有惭、愧两个心所,以及“根”,即三善根,共五个。三、相应善,“相应彼相应”,跟自性善相应的心王心所。四、等起善,“等起色业等”,由善的心发动的那些色业,即身表或者语表。..

心甘情愿

有多少事,是每个人心甘情愿的呢?孩童时代想尽情地玩,有时受大人的制约。如果不制约就会出危险。如玩水是小孩的天性,因无人管而出了人命。叫小孩不玩,小孩心不甘情不愿。长大了找对象往往一时冲动,大人也会查问。结婚了,家庭的负担,出于压力去工作去打拼,多少有点不心甘情..

师父是否能代弟子背业?

师父对弟子的关怀是一种慈悲每一个学佛修行的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师父,其实每一位师父也都在寻找他的弟子。弟子寻找师父是四处打听,经人引荐。师父寻找弟子是在佛前默默地祈祷,希望有缘众生赶紧来皈投依止。师父不会主动让弟子拜师,否则会坏了缘起,弟子也不会珍惜法缘。但是一旦..

虚云老和尚:许多人好奇神通 我说它本不稀奇

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今日诸位发心来归依三宝,老衲甚为欣慰诸位远道过江来此,无非希望得些益处。但若想得益,自须有相当行持,如徒挂空名,无有是处。诸位须知现既归依,即为佛子;譬如投生帝王之家,即是帝王子孙,但能敦品励行,不被摈逐,则凤阁鸾台,有分受用。自今以后须照佛..

天眼第一阿那律尊者的奇异人生

天眼第一阿那律尊者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冕楼陀”,汉译“无贫”、“如意”。过去世以裨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他是摩诃男的亲弟弟,佛陀的堂弟。佛成道六年后,回到他的故乡迦毗罗卫城说法教化,看到亲弟弟难陀耽溺于孙陀罗的姿色之中,如果..

圣严法师:为什么要做佛事

什么叫做佛事?广义的说:凡是做的信佛之事、求佛之事、成佛之事,都叫做佛事。佛说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祗要你能信仰佛所说的成佛方法,依法实行,必将可以成佛。所以佛事的范围有狭有广,所谓‘佛法无边’,就是广义成佛的方法之多,多得不胜枚举,例如拜佛、念佛、行善止恶,说..

清净法师:心定才是禅定

禅定是指“心一境性”【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了知身心皆为挂碍,无知觉明,不依诸碍,永得超过碍无碍境,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相在尘域,如器中锽,声出于外,烦恼涅槃不相留碍,便能内发寂灭轻安,妙觉随顺寂灭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众生寿命..

有什么经能化解恶缘?

问:请问有什么经能化解恶缘?答:《地藏经》、《普门品》、《金刚经》皆可,至心恭诵回向,就能打开自己的心胸,转恶缘为善缘。问:请问人去世后,转世为人的概率有多大?答:人去世后,是否能投生人道由每个人所造的善恶业决定,没有一概而论的比率之说。问:如何快速的找到内心..

菩萨度化众生的方便善巧有哪些?

菩萨度化众生的十种方便善巧菩萨弘扬佛法、普度众生,需要有很多的智慧和方法,但究竟什么叫做菩萨的方便善巧呢?《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七》解答了这个问题。云何菩萨方便善巧?当知如是方便善巧略有十种。何等为十?菩萨所具有的方便善巧,简要的说有十种不同。一者、憎背圣教有情,..

姑娘 这是你选择佛教的19个理由

佛教是一个有着众多超常规特点的宗教人类世界的宗教多种多样,只要你乐意,你大可以不用多动脑直接去接受一个简易宗教。然而一个不动脑就做出的选择,真的会恰好就是可靠的吗?就人类的智商和本性而言,要创造一个一神宗教,易如反掌,且乐意为之。到头来也许你一生的信仰,却只是..

为何僧人诵经时要敲木鱼

断恶修善是佛教的根本,精勤修学是解脱的保障,木鱼不光要敲在身上,还要敲在心上在佛教寺院的佛事活动中,木鱼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法器之一,不管是诵经礼忏,还是念佛上殿,都要用到木鱼。很多人不仅要问:寺院里面念经为何总要用木鱼呢?因为即使在晚上,鱼在水里也不会闭眼..

“朝圣”是什么样的呢

一信徒问师:师父,您所理解的“朝圣”是什么样的呢?师答:有信仰的人,为了表达自己的虔诚,对信仰的敬重,对真理的追求,去朝拜自己心中向往的净土和圣地,但真正的朝圣,以我的个人浅见来说呢,朝的不是一片土地、一个建筑、一座雕像,而是心中向往的精神和信仰。但是,想要真..

念佛不回向和发愿,是否可以往生

问:既然“心作心是”,念佛成佛,念菩萨成菩萨,都在一念之间,那又何必发愿与回向呢?弟子虽然经常念佛菩萨圣号,但从来也没有发愿和回向,这样是否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大安法师答:“心作心是”这四个字意义非常深广,这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两句经文的合写。一心具足十..

如何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那么“去佛不远”这句话是告诉我们一个真相:阿弥陀佛离我们不远,那更贴近地说,阿弥陀佛就在我们的念头里面。“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就入在我们的心想里面,就是我们的念头里面都有阿弥陀佛的法身,有法身就含摄着报身,有报身就能延伸出应化身。换句话来说..

静波法师:天下事了犹未了 何妨以不了了之

幻海无涯没尽头,尘劳妄想几时休?明代憨山大师云:“幻海无涯没尽头,尘劳妄想几时休?应知世相空中电,须信人生水上沤。”大师告诉我们,人生潮起潮落,人生的轮回无尽无休——三恶道沉下去,三善道浮上来,没完没了。原因就是我们认假为真。佛经告诉我们,生命在呼吸之间,人生..

附体的仙是造什么业才得这种果报的

问:"仙"是做什么样的业才得到这种果报呢?成刚法师答:仙?畜生啊,你指什么仙呢?(提问者:就是总附在人体上作乱的仙。)这个附在人体的,《楞严经》说,天魔就是指欲界第六天魔王波旬说的,天魔,魔王、魔民、魔女,他们具有五通,我们修学佛法的人想出离魔界,因为我们都是妄..

世间的一切如梦幻泡影

我当时要出家的时候,我冷静了一星期,我就拿起笔写着:出家的好处、出家的坏处,第一、出家的好处,第二、出家的坏处,第三、在家的好处,第四、在家的坏处。然后就开始思量了,我当时要走这条路的时候,我就想:我若是在家,在家的好处,结了婚,最大的好处,就是生个孩子,回家..

做月下老人是助人堕生死欲坑

你很喜欢做月下老人?喜欢做月下老人,这完全是凡情,不是佛陀正信弟子的事,做月下老人是助人堕生死欲坑!佛法无量法门总是教导人要离欲,离欲身心才能得解脱。学佛人怎能助长凡夫入生死海呢?《妙莲老和尚解惑叮咛语》一书页57讲到没有结婚,我就顺便告诉诸位!已经结婚的,打了..

济群法师:坚定道念是抵制诱惑纯洁僧团关键

编者按:在世人的心目中,寺院乃红尘不到之地。事实上,在这个开放的时代,寺院要保持自身的神圣性和纯洁性并非易事。所以说,佛教也同样存在着何去何从的抉择:是与时并进,还是闭关自守?由此还衍生了更多的具体问题:从寺院经济的来源和使用,到僧人对待财富的正确态度等等。戒..

如何看待福德与功德对现实生活和修行的意义

我们在有福德的时候,更要具备功德有人问我,如何看待福德与功德对现实生活和修行的意义?修行者应该如何追求福德和功德?福德,福就是你要结缘,你要付出;德,功德,功德就是智慧。《法华经》说“诸佛两足尊”,两足尊就是福慧双修。修福,你就结缘,不怕吃苦,不怕吃亏;智慧,..

虚云长老珍贵开示:皈依三宝譬如投生帝王之家

皈依三宝譬如投生帝王之家皈依三宝譬如投生帝王之家今日诸位发心来皈三宝,老衲甚为欣慰。诸位远道过江来此,无非希望得些益处。但若想得益,自须有相当行持,如徒挂空名,无有是处。诸位须知现既皈依,即为佛子。譬如投生帝王之家,即是帝王子孙。但能敦品励行,不被摈逐,则凤阁..

宗舜法师:抄写佛经的礼仪和好处

一、古以写经增福延寿抄经,古称写经,即书写佛教经典。大乘佛教特别强调受持、读诵及书写经典的功德,如《法华经·法师品》云:“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种种供养……当知是诸人等,已曾供养十万亿佛,于诸佛所成就大愿。”..

虚云老和尚:皈依三宝譬如投生帝王之家

皈依三宝譬如投生帝王之家今日诸位发心来皈三宝,老衲甚为欣慰。诸位远道过江来此,无非希望得些益处。但若想得益,自须有相当行持,如徒挂空名,无有是处。诸位须知现既皈依,即为佛子。譬如投生帝王之家,即是帝王子孙。但能敦品励行,不被摈逐,则凤阁鸾台,有分受用。自今以后..

界诠法师:心甘情愿

有多少事,是每个人心甘情愿的呢?孩童时代想尽情地玩,有时受大人的制约。如果不制约就会出危险。如玩水是小孩的天性,因无人管而出了人命。叫小孩不玩,小孩心不甘情不愿。长大了找对象往往一时冲动,大人也会查问。结婚了,家庭的负担,出于压力去工作去打拼,多少有点不心甘情..

躺着看佛经有没有过失?

以恭敬的心态去读佛经有一弟子说他对于般若空性很有信心,想随时随地闻思修行,睡前躺在床上也想看一些大德开示,于是就问在想要早日成佛度化众生的前提下,躺着看讲记算不算造业?从一般人来讲,身体的行为和内心的状态有一定的联系。有些大德教导初学者阅经的时候应该端身正座,..

“宝宝”别不开心了 佛教有几个调心妙招

心生则一切法生心灭则一切法灭作为佛教徒,只是虔诚还不够,必须还要修养。修养的方法甚多,第一是要调心。这个心字,佛法最着重。佛法把万法摄归色心二法,色法是属于物质的,心法是属于精神的,但一切物质的色法,都是从精神的心法所创作的,所变现的,起信论所谓“心生则一切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