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

管住心才能管住身 修行就是要走“心”

修行就是要走“心”(图源:网络)由于我们多生多世的习气,人人都避免不了造业,从而给自己带来了无穷的恶果。要想停止造业,最好的方法就是管住自己的心,降伏自心的烦恼。烦恼虽然可怕,但与我们的心并非一体,而佛性才是自心的本质。我们的心就像一个水晶球,晶莹剔透、光彩夺目..

该如何对待生活中的舍不得

法我执的“法”,是指万事万物无始以来,大部分的时间里,人类的主观意识都太强烈了。一直执着地认为,有一个所谓的“我”存在于自己身上。其实这个“我”,当你真正想要去寻找的时候,从头发到脚趾甲,都是找不到的。虽然找不到,但当别人讲了不好听的言语,或是没有赞叹你的时候..

扎西郎加上师:只有经历挫折才能产生出离心,并因此证悟

根除所有的负面念头是可能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借着结合更高深的禅定与观修,最后可以灭除所有的负面情绪与负面念头。处于这种状态的心,即我们所谓的涅槃、解脱或入灭。入灭不代表我们的意识或自身的寂灭,而是寂灭所有的负面情绪。在佛教的思想派别之中,对于「解脱」有不同的诠..

作为佛教徒,应该如何利用好自己拥有的身体和钱财资具?

问:作为佛教徒,应该如何利用好自己拥有的身体和钱财资具?索达吉堪布:诚如《中观四百论》所说:“虽见身如怨,然应保护身,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如果利用这个身体守持净戒、行持布施等六度万行、发起殊胜的菩提心,虽然它是非常不清净的东西,但却能依靠它让心得到永恒的..

希阿拉姆:我以为早已了解无常,直到和它正面交锋

无常并非佛陀的发明,他只是指出了一个总被忽视的真相。佛法不向你承诺安全感或确定性,事实上,它恰恰要打破你对安全的幻想。——希阿荣博堪布《寂静之道》(2017新版)学佛几年的人,大都看了些书,背了些法语,也参加了些法会、放生什么的。就像自己买了保险后的兑现,觉得还不错..

不要以佛法来助长烦恼和贪心

不要以佛法来助长烦恼和贪心很多人学佛好几年了,但还是不精进。这样学佛能解脱吗?都说要学佛修行,但是却没学没修。你们为什么要学佛?现在大部分学佛人都是糊里糊涂的,听别人说学佛好,就跟着学。都是跟着别人跑,没有自己的主见。佛讲学佛人有三种根基和意乐。你学佛的目的是什..

如何将学佛变成一种享受 一种快乐?

法喜充满(网络图)现在很多学佛人刚开始的时候还行,时间一长就产生压力了,结果越学越糊涂,越修越痛苦,最后得不到成就,甚至退心,舍弃上师三宝,舍弃解脱之道。这样的人永远也解脱不了,这样学佛修行,还不如不学不修好。学佛不难、修行不难。难在哪里?难在把握不住,不会学、..

佛陀已经涅槃了,度化众生解脱的目的如何能实现呢?

问:佛陀已经涅槃了,度化众生解脱的目的如何能实现呢?索达吉堪布:达到此目的的唯一方法就是转法轮,通过宣讲正法,佛陀相续中的智慧流转到菩萨相续中,而后辗转相授,一直传递到我们的相续中,这是真正的转法轮。哪怕我们能够生起一剎那的信心和智慧,都是与佛陀当年转法轮的恩..

扎西郎加上师 :佛法要义问答:善恶的本质是什么?

问:您可否谈一谈好坏善恶?答:从佛教的观点来看,好坏善恶是相对的,仰赖其他的因素。一人口中之蜜糖,可能是他人眼中的毒药。善恶好坏不是绝对的,我们必须依据情况来下判断。通常所有可以带来快乐满足的行为或因素即是好的、善的;为我们带来痛苦的任何行为或因素即是坏的、恶的..

释迦摩尼佛时期成佛看似非常容易,为何我们末法时期修行需要那么多次第?

2017年莲师法会问答(2)提问:按释迦牟尼佛的说法,成佛似乎非常容易,比如佛说,只要给人讲一句《法华经》就能立即见性成佛,有些信众也是在释迦牟尼佛座下听了十几分钟法就证得阿罗汉。但是为什么末法时期修行需要这么多的次第,这么多的实修,比如,为什么密勒日巴尊者受了那么..

《你可以更慈悲》正行:上等根器众生的修道(行菩提心:座上修法)——顶果钦哲仁波切

II.究竟菩提心究竟菩提心的修行包括:(A)毫不执着地安住在离于戏论之状态的座上修法,以及(B)舍弃相信贪嗔之对境为真实存在的座下修法。A.毫不执着地安住在离于戏论之状态的座上修法一切生起之现象乃心之造作,心的本质离于概念之限制。认清心之本质,然后停留在这认识之中,不造..

偶尔能对上师生信心,如何能做到随时保持,真正做到视师如佛?

问:偶尔能对上师生信心,如何能做到随时保持,真正做到视师如佛?索达吉堪布:要以《前行备忘录》中所讲的五种了知而修。第一、了知上师是佛:即使按照不了义的观点,真正的上师也是佛的化身,是为了利益所化众生,如水月一般以缘起而显现于世间。如果把上师执为实有相状的色身,..

智慧需要实修,从而体味法益

作为佛弟子,要多播种福报,多累积功德,多忏悔自己的罪业,不要再继续造作未来受苦的因,不要去伤害众生,多多积德行善,多多播下善的种子,多些善因缘,灾难才能离我们远去,才能远离苦及苦因,得到乐及乐因。快乐的因,就是源于积德行善。作为佛弟子,除了跟随具德上师系统闻思..

一切法的究竟是什么

一切所见所闻,无一不是由我们的心所主导所有的六度都是行菩萨道的途径。归纳起来,全都包括在空性与大悲的双运中。空性与大悲,是所有佛法精华中的总精华。撒日哈大师在自己的道歌里说“离悲空性见,非获殊胜道。若惟修悲心,谁脱此轮回?何人皆兼具,不住有及无。”如果没有大悲..

嫉妒可以让你的生活一塌糊涂

为什么很多人总觉得不幸福,心中烦闷每一天,我们要虔诚感恩诸佛菩萨,佛陀指引我们道路。所有的传承上师和佛菩萨,将一直陪伴我们走在寻求究竟解脱之路上。佛弟子不能离开佛菩萨与具德上师,如果没有他们的加持力,我们绝无法用自己凡人的智能,去寻到真正的佛法。如果能先从这一..

发菩提心:上求佛果,下化众生

开始修菩提心的时候,要造作地强迫自己发心。哪怕这种发心不是那么真诚,也要坚持发心,久而久之,自然流露的菩提心便能被引发出来。菩提心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上求和下化,上求佛果,下化众生。只有同时具足这两点的才是菩提心。以这个标准衡量一下,为了获得声名、利益或为了远离..

嘎玛仁波切:对未知领域要审慎对待

愚昧者少言为妙学佛时,对于佛法实相空性或深奥胜义的义理,如果不了解,不应该产生邪见或毁谤。应该想方设法,让自己能正确地理解,并毫无颠倒地受持。这是对深奥佛法不恐惧的忍辱。我们虽然是大乘佛教徒,对许多教义还没有很深入了解之前,听到某些稀有殊胜的理论或妙法,往往会..

怎样才是具有正信的佛弟子

信仰,有正途也有邪路信仰,有正途也有邪路。当你决定要相信前,首先要确定这个信仰,是不是你终生坚定不移,愿意为之努力的目标。从众、恐惧等心理导致的偶发性信仰,并不能算是真正的信仰。因为这种信,很容易就会摇摆不定,甚至迷惘退失。为什么有人会退失信仰呢?有正确信仰的..

善恶之行即在一念之间

我们佛教里有句名言:烦恼即菩提。就像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臭臭的肥料,哪来好吃的五谷粮食?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也是从看似丑陋的污泥中长出来的。好与坏,本来就是一体两面。一个人没有负面的情绪,就感受不到正面的快乐了。很多人一生下来,家境太好了,身体也健康,家庭也和..

扎西持林:你知道“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背后的原理吗?

如果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便会发现其实自己对“有求必应”的态度很矛盾:一方面,我们希望在佛菩萨面前许下的愿望能够实现;另一方面,我们又怀疑这样是否有些“迷信”。生活中,我们会跟“运气”分不开。比较“好”的状态是想什么来什么,“不好”的状态是喝凉水都会塞牙。那么“运..

放下就是要让自己一无所有吗?

出离心指断除对世间的贪着,放下世间的一切利益。有人可能会想:“放下了世间一切的利益,怎么生活啊?怎么工作啊?”这不矛盾,放下是一种心态,而非放弃的行为。当你的内心真正放下时,不需要放弃一个人,不需要放弃一件事。出离心就是打开心量之意。当时帝洛巴上师对那若巴讲:“..

佛教徒做慈善事业的同时,好像更注重弘扬佛法。原因何在?

问:佛教徒在做一些慈善事业的同时,好像更注重弘扬佛法。原因何在?索达吉堪布:单单身体无病、拥有财富、享受善趣安乐并不是究竟的快乐,究竟的快乐是获得正法的利益,灭尽相续中的烦恼,从轮回苦海中获得解脱。如果从究竟而言,暂时让众生有吃、有住、有钱意义并不大,因为物质..

并不是一定要出家才能修成正果

在两千多年的佛教历史中,出家修行是一个重要的形式。当年,乔达摩·悉达多太子放弃王位、出家求道,最终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为了释迦牟尼佛。密勒日巴尊者远离人群,闭关苦修,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大手印成就。惠能大师在他人的资助下,安置好母亲后离家求道,成为万世景仰的禅宗六祖..

为什么众生都爱他?因为他全心全意为众生

发菩提心你看那些以具德上师为代表的佛菩萨,成千上万的众生都爱他、听他的话,而且依教奉行。你可能会想:为什么他们不听我的话,而听这些上师的话呢?那是因为上师的身上有一种力量,有一种能力,这种力量是他过去发愿要为众生承办解脱的力量,所以形成了今天的结果。而众生不听..

菩提心是一切成就的来源

皈依和菩提心始终是修行人最重要的课题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全都是以菩提心和空性大悲的精华为要。所有的修行,就是为了让菩提心和空性大悲结合在一体,让悲智双运在我们心中产生。没有菩提心,我们修多少法,观多少本尊都没有用,也无法通达深奥的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只要你没..

用佛法唤醒众生

我们作为大乘佛子,要恒常地帮助他人、利益他人,视一切有形无形的众生为自己的父母,更要知恩、报恩。利益他人的方法很多。从世间的角度来讲,送吃的、穿的、用的给众生,是利益众生的一种方式。但从佛法的角度来讲,这并非究竟的利益,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送给他食物,如果他自己..

不要盲目追求,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有的人学佛起初能够依教奉行,从基础开始学,修得很扎实,但五六年后就有点着急了,四处寻找更高深的法,还自诩说:“我去听密法了,很殊胜。”算了吧!随意就能得到的肯定不是真正的密法。因为你的相续还不够成熟,这时得到的并非真正佛法的利益,所以以后不要说这种话。法是小乘..

佛教徒为什么要修禅定

禅修,可以让我们练习脱离执著一、禅修:练习脱离执著禅修,可以让我们练习脱离执著。当我们决定放下散乱之源,舍弃世间名利时。不管是外在环境嘈杂的噪音也好,内心对亲情、友情或仇人的种种爱恨也好,都可以从中获得解脱。为了要放下这两者的束缚,可以先找一处安静的地方,让身..

为人之道,先要学会感恩

现世的父母及与自己宿世有缘的上师、师父对我们的恩德无与伦比。首先,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对于每个众生来说,没有比生命更珍贵的了。对学佛的人来说,生命更是珍贵。因为我们要靠这个生命到达彼岸、解脱成佛。然而那些怨恨父母的人说什么:“是他们把我带到这个世间来的,但是..

佛教有很多宗派,究竟而言是一致还是各有不同?

问:佛教有很多宗派,究竟而言是一致还是各有不同?索达吉堪布:释迦牟尼佛教法中最高、最深的境界,全部可以包括在般若空性中,实际上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证悟空性。只不过在显宗、密宗里面,称呼的方式不同而已,若按禅宗来讲则指明心见性;密宗里面把它称为大圆满、大手印,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