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根来自善行善念佛陀时代,有一老人听说出家修行能够离苦得乐、解脱自在,于是欢喜地前往精舍,希望皈依于佛陀座下。老人到了精舍,才知道佛陀早已出门行化,他心想:‘虽然世尊不在,但听说佛弟子中,舍利弗尊者的智慧第一,我何不求他让我出家呢?”当他见到尊者,满心欢喜地表..
解脱
学佛不是要你远离生活,而是让你学会生活
学佛,是学会生活。因为佛法,并不在生活以外,而是在生活之中,时时处处,吃饭穿衣,行往坐卧,举目扬眉之间。马祖云说:善恶事上不滞,即是修行。也就是于一切善恶、好坏、是非、得失当中,我们的心能够平和自在,如如不动,不受扰乱,就是禅的修行。所以,许多人学佛,以为是加..
学佛要多回归到原始经典
学佛要从原始经典开始,就是先背经。现在人受西方思维的影响,认为我要明白了佛经,才有用。你看古人用词,是用悟道,是去悟。不是用大脑去想,悟是心开了,叫做悟。现在弘法者,有两个好心,但都做错了。一种好心是用科学来证明。比如用物理学来证明空性,好比把一个东西一直分下..
学佛人要懂因果、开智慧,做人要想得通!
我们心中经常有很多的压力,把别人不好的思维对自己的伤害牢牢记在心中,成为一种精神垃圾,如果不能把这些垃圾每天清空,时间长了就会伤害自己的心灵。要想通想明白,克服这些烦恼,我们很快就会摆脱烦恼。如果每天活在忧郁当中,可能就会成为精神疾病的患者。学佛人想得通,就是..
行住坐卧都可修行:看看蒙藏地区佛教的学佛次第
宗喀巴大师像(资料图)引言:本文主要给大家介绍蒙藏地区佛教徒,是每天如何学佛行佛,包括“行住坐卧”的具体情况分享给大家。无论汉传佛教还是蒙藏佛教,学佛行佛必须有严谨的学修次第,必须有师承,人身难得,五根难具,佛法难闻,功德上师难遇。没有一个好的老师引导学徒学佛行..
成佛 离我们也并非那么遥远……
成佛之道(网络图)有些佛弟子认为自己根器很差,宿业深重,而成佛又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因此往往丧失信心,宁愿随波逐流。实际上,这样的心态是不对的。给大家讲这样一个故事吧:噶举传承的祖师冈波巴大师在无数长劫之前,是一位充满慈悲和智慧的菩萨,名为美朵达泽,他一直在..
在财富面前随缘安住
作为一个修行人,我们不能贪图他人的财物,尤其是富人的财物。人家住别墅,自己也想住;人家开宝马,自己也想开。富人具足了很多拥有,那是他自己修来的福报,我们应该随喜,不应该嫉妒。自己也欲求这种生活方式,是不如法的。世上有富裕的人,也肯定有贫穷的人,这很难平衡。因为..
给佛磕头有什么样的功德和福报
顶礼佛祖,共有十种功德。如果按照要求如理如法进行顶礼,则有无量的功德。《佛说灌顶经》中说:“人如果在临死之前礼拜过十方三世诸佛,那他命终之后不论转生何处都将值遇佛陀,而且千劫万劫乃至亿万劫中所造的重罪之报都将获得解脱。”因此即生中能作顶礼,是很有福报的。那么,..
经书千万不要随便抄!
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金刚经》抄经就是写经,也就是书写经文。抄经就是用最虔诚、最恭敬的心把佛陀说的法,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下来。抄经有很多好处,除了很大功德利益之外,还能培养我们的定力。一个人能够集中精神之后,就比较不容易为外界所动摇,而..
学佛人不要急于推销你的信仰
现在有的居士刚刚对佛法生起信心,还没有良好的佛法基础,就特别着急地兜售自己的信仰,并带着一种批判的态度对别人指指点点,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当遭到别人反感时,他们又会很轻蔑地说,真是没有福报。特别是对身边的亲人,更急切地希望他们进入佛门,整天唠叨,对工作和家庭..
涅槃原来有四种 并不是浴火重生
无余涅槃昔日,诗人郭沫若一首脍炙人口的《凤凰涅槃》,让人们在“涅槃”与“浴火重生”之间划上了等号,但在佛教中,涅槃的意义,却与“浴火重生”大相径庭。涅槃,指的是灭生死、灭烦恼,从而达到解脱无为的境界,即不生不灭。“涅槃”的汉译为“圆寂”,“圆寂”一词的产生极有..
放生的功德为何如此震憾?
为什么放生能得大富贵——因为放生中含有财布施,在您用钱买下物命将其放生的过程,就已完成财布施的因果程序。当您用欢喜心做这些时,一颗布施的心已为您种下了大富大贵的因,所以放生得富贵是理所当然的。为什么放生能得到长寿——生命被宰杀时,其苦无量,其悲无涯,苦苦挣扎,..
念金刚经回向给他人,可以结很多善缘
要遇到佛法,不容易,能信佛更不容易。古人讲,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能懂得来找三宝的,还是大善根的人。很多人有事情也不会想到找三宝,那就很可怜了。三宝能让人明白因果,破除迷雾,最起码的,能改变一个人的苦难的命运。想起世间福报,哪怕钱财多如山,钱财最后还是会散之十方..
每个人都要有感恩的心
每个人都要有感恩的心天下的事不是一个人做得完的,世间的米也不是一个人吃得完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感恩的心,感恩天地万物,若能如此,每一个人的心时时都是好心,时时都是欢喜心,面对外境的一切都变化,都能进退得宜,而想有美好的人生。佛陀在舍卫国时,当地有一位很有才华的..
学佛人要学会忍辱忍耐,忍一口气会让你得到更多的利益!
有一个人他感到非常苦恼,于是他就背上行囊,去找佛陀为他灭苦难。佛陀听完他的诉说之后说:“真正能够解脱你的只能是你自己。”那个人不解地问:“可是佛陀,我心中充满着苦恼和困惑,我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佛陀慈悲地解释道:“孩子啊,是谁给你心里放进了苦恼和困惑呢?”这个..
放生鱼子消除业障、积累功德事半功倍!
末学在海外,很少有卖活物的地方,有也很贵,只能偶尔放一次。后来有人建议放鱼子,结果运气很好,找到了新鲜鱼子,每年有4个月,数量不一定(需要末学经常打电话问,有赶快去买)。是海鱼。末学放过两次了,还在摸索阶段,基本就是找没有海鸥的地方丢入大海。就这样都有很好的感..
切记世间凡事都会改变
凡事都会改变佛陀不是一个悲观者,也不是末日论者,他是重视实际者,而我们却多是逃避现实者。当他说一切和合皆是无常,他并不认为那是坏消息,而是简单、科学的事实。根据你的观点,以及对这个事实的了解,无常可以是通往启发与希望、光荣与成功的大门。例如,全球暖化和贫穷是贪..
佛教的兴旺,靠地藏菩萨的愿力加持
对比所有宗教中,佛教的繁荣,尤其是高僧辈出,这和地藏菩萨的精神有很大的关系。比如道教也有出高道,但他们度化的范围,以及像佛教一样形成大规模,大丛林格局的。还是差很多。许多道教的道士,一般都以清修为主。清修而获得很高成就的,也有。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表法。但是入苦海..
念佛时不好的念头经常浮现,该如何去对治
问:末学在念佛时经常妄想纷飞,而且淫欲心很重,不好的念头经常不自觉地浮现,自己控制不了,该如何去对治?答:无量劫来吾人不得解脱三界生死轮回,正因有妄想。而妄念中最重的即是贪淫、瞋恚、嫉妒、傲慢等。如何对治妄想呢?首先,应明了妄想无自性、本来虚妄,妄波涌来,当下..
天台圆教和准提密法的融合:《准提三昧行法》研究
宋金银书画《妙法莲华经》(资料图)【摘要】中国天台宗历来有教观并重、显密圆融的传统,甚至中国天台宗传承到日本之后,其创立者最澄更加突出了密教的特色,形成了天台密教——台密。本文以《准提三昧行法》为对象,从天台宗圆教的角度对准提密法进行了特殊的诠释。《准提三昧行法..
为何寺院大门叫「山门」或「三门」
山门又作“三门”,乃大乘佛教及丛林之象征。本义为寺院正面的楼门,为禅刹七堂伽蓝之一。后引申发展出以下几种意思:第一、寺院正面、最外层的楼门,称山门;第二、寺院的一般称呼。通常寺院为了避开市井尘俗而建于山中,故凡寺院必有山林,因此称山号、设山门,名“山门”;第三..
迷悟的根本是四圣谛吗
四谛是迷悟之本,迷之则六道纷然,悟之则有三乘贤圣‘缘起’是宇宙人生一切万法生灭变异的定律,佛陀因证悟‘缘起’而成佛,但因缘起深奥难解,为使尚未起信的众生免于畏怯,所以佛陀在初转*轮时,特以‘四圣谛’来说明众生生死流转以及解脱之道的缘起道理,进而激发众生厌苦修道..
戒杀吃素是为挽回天灾人祸第一妙法
欲得世道太平、人民安乐,必须大家戒杀护生、吃素念佛。编者按:有些道理,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很难;有些道理,虽然真实不虚,但却很难实现。不过即便很难,只要认定真理,人人勇猛精进,不计得失成败,或许总有一日,可以实现梦想。印光大师认为,天灾人祸多从杀生食肉而起,..
为什么放生能得大福报?
为什么放生能得大富贵——因为放生中含有财布施,在您用钱买下物命将其放生的过程,就已完成财布施的因果程序。当您用欢喜心做这些时,一颗布施的心已为您种下了大富大贵的因,所以放生得富贵是理所当然的。为什么放生能得到长寿——生命被宰杀时,其苦无量,其悲无涯,苦苦挣扎,..
两个方法 让你和护法保持紧密联系
护法神(资料图)护法神有很多,大体分两类:一种是世间的护法神,一种是出世间的护法神。像我们平常供的护法神基本上是后者,都是一些已经解脱的大菩萨,比如宁玛派的格萨尔王、紫玛护法、单坚护法等。当然也有很多世间护法,比如以前有个道友专门供赵公明。护法神的作用是什么?就..
离开了当下去谈解脱是没有意义的
离开了当下去谈解脱是没有意义的只有那些参加过禅七或闭关的禅人,才真正理解“业障鬼子”、“业障深重”这些概念背后所含藏的某种无法向人言说的无奈和沮丧。没有参加禅七或闭关之前,大多数人都可能会“自我感觉良好”,等到参加禅七或闭关之后,才发现自己原来什么都不是!不少..
对待人,要慢慢学会冤亲平等
华严经被称为富贵的华严,里头讲到:“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事孝父母,当愿众生,善事于佛,护养一切。妻子集会,当愿众生,冤亲平等,舍其贪着。”这个知家性空,免其逼迫,和冤亲平等,舍其贪着。人成立家,是一种贪着在里头,所以就会受到家的种种逼迫。一..
多为别人想时,业障就消除了
修道要反过来。世间人认为,我一直为自己努力,我就可以得到。但要修道,刚好相反,先学会为别人时,自己什么都不要,这时候就是得到了。许多人问业障,什么是业障。如何消业障。是要念多少经才能消业障。为自己想的多,就是业障。多为别人想时,业障就消除了。人要能为别人想,不..
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佛教寺院是哪个寺庙
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佛教寺院:河南洛阳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历史起源据史料记载,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的某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神仙,金色的身..
笑口常开的弥勒佛
笑口弥勒(资料图)在佛教信仰文化中,慈悲喜舍的理念一定要有一种神格的表达,正如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大菩萨恰是佛陀智、行、悲、愿四德的形象表征。那么慈悲的根本代表是什么呢?弥勒菩萨,历劫修慈,将来成佛,绝对禁止杀生,固然是推展佛的慈悲;而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