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因为我们负面的起心动念周而复始地轮回着,所以,闻思修就需要重复再重复,唯有如此,才能对治相续中的烦恼与习气。一刹那的菩提心,就能化解累世的烦恼业障。学习发殊胜的菩提心,是解决轮回与否的重中之重,核心中的核心。有时候说轮回的种种,其实大家都不用看太远就能时..
慈悲
如果心不住在佛号上,就住在五欲六尘,住在妄想上
智慧一定要一心,三心二意你得到的是知识,不是智能。现在这个世界我们就搞清楚,哪一个老师是一心一意?一心一意这个人,用世间话来说圣人,用佛法来说他是佛,他是法身菩萨,这老师能教的人。到哪里去找一个一心一意的学生?找不到!找不到,纵然佛菩萨来,没有能传法的人,找传法..
念佛人自然得五福临门
念佛人自然得五福临门,何以见得呢?我们把古人说的五福的次序倒过来一下,逐个来说吧!一、善终:念佛人得善终,这几乎是毋庸置疑的,且是容易得到公认的,现今在佛教兴盛的地方,很多医院都知道设置念佛堂、往生堂等等,很多临终关怀研究部门还会将其设为专题研究项目,因为人们在..
你修这个法门,得阿弥陀佛本愿加持你
「叁身果佛之土」,叁身果佛之土是说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叁身果佛之土。这些诸佛菩萨在西方极乐世界可以现阿弥陀佛身,我念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现佛身、阿弥陀佛身,大势至菩萨也能现阿弥陀佛身,在同居土 面教我们。同居土如是,方便土亦如是。到实报土见报身,不是见应化身,应..
宣化上人:不要误解了“恒顺众生”
这“恒”当一个“常”字讲,就是恒常不变;“顺”就是依顺,依着众生的境界。众生都是颠倒的,那么你是不是恒顺众生的颠倒呢?众生根本就没有知识,你顺着这些没有知识的众生,不也就走到愚痴的路上去了吗?恒顺众生,是顺着众生的习惯,又要把他从逆流中救出来,这叫恒顺。怎么说从..
信愿法师:智者大师「净土第三疑」之设疑作答(八)
【净土十疑论】智者大师「净土第三疑」之设疑作答(八)【又华严会上四十一法身大士,遵普贤行,导归极乐,又龙树、天亲、文殊、普贤、马鸣、觉明妙行、祈婆迦等菩萨,皆愿生西方。】哇!你想看看华严会上四十一阶位的法身大士,大家都修普贤行,导归哪个地方?西方极乐。四十一位不是..
信愿法师:印光大师开示,净土法门,仗佛慈力,足真信切愿,念佛名号者,则决定往生,万不漏一(三)
【往生仗佛力】印光大师开示:净土法门,仗佛慈力,足真信切愿,念佛名号者,则决定往生,万不漏一(三)「《印光大师文钞正编》镇海李太夫人燃灯照海记:一切众生具有佛性常光,举凡明暗、通塞、远近,悉皆彻照无遗,固不假日月灯明,方能有见也。无奈众生迷昧本性,背觉合尘,致此..
信愿法师:湖南望城袁秉阶往生记
【念佛感应录】湖南望城袁秉阶往生记袁秉阶,男,七十一岁,住湖南省望城县丁字镇第二居委会,长沙花岗石公司退休工人,平生从未接触佛法,因与谢旭居士是隔壁近邻,受谢旭居士影响,对佛法生起向往之心,但又不好意思请教,就在家里自己立起观音菩萨圣像,每天烧香供养。一九九八..
嘎玛仁波切:偶尔信佛就和蹭“WIFI”一样
在中国,很多人都说祖上就信佛,所以自己见到庙也会拜佛烧香,并认为“佛在心中就好了”,为什么一定要参加皈依仪式?因为这个仪式真的很重要,是要真正将自己的灵魂托付给佛菩萨,让自己的心,自己的灵魂真正有一个家。以前,你忙忙碌碌都是为了自己的肉体躯壳找个家,为你的壳再..
如瑞法师: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学佛
世间是因缘和合的,不能说学了佛法就坏了世间的相,只是随做而不着。就像在家庭中,不能说学了佛法以后都平等了,儿子和老子也平等了,告诉说:“我不能管你叫爸了!”佛法说,事相一定是事相,父亲一定是父亲,儿子一定是儿子。儒家说的“素位而行”,你既然是儿子,你就一定有责..
念佛头上就有光
明朝万历年间的莲池大师,净土宗的第八祖。莲池大师还没出家的时候,是姓沈,在家时就有学佛、念佛。有一日,他的隔壁有一老人过世,他的子孙为他牵亡,牵亡的时候,仙婆替亡者说话。他觉得很稀奇,莲池大师还没出家的时候叫沈居士,他也去听那个人替亡者说话。他站在旁边,后来想..
圣严法师:观音菩萨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
一、观音菩萨据《悲华经》记载,观音菩萨乃西方极乐世界之一生补处法身大士,是一位即将继承阿弥陀佛之位的大菩萨。观音菩萨在阿弥陀佛因地之时,做转轮圣王的时候,是千子之中的第一太子,名叫不 ,出家之后法号观世音,他将在弥陀入灭之后成佛,号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到..
方海权:老子为孔子说出惊世秘密
方海权:老子为孔子说出惊世秘密举世芳华尽显彰,登台定是瑞衣扬。平常艳俗妖无格,独有心怡淡素妆。学习佛法之人,应该明白远离贪欲贪求。必须学会懂得知足。人世间上的人为什么会烦恼重重。有不少人经济各方面已经非常不错了,但是就是心不知足,经常与人攀比。感觉他人高楼大厦..
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04
戊三、列上首名。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 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大智者。声闻众中智慧第一也。舍利。此云 鹭。尊者之母明目似之。故以为名。弗者。子也。即是从母立称。正名优波提舍。摩诃目犍连。此云大采菽氏。尊者姓也。名拘..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四编(四)02
第四编阿弥陀佛之本愿第十一章阿弥陀佛本愿内容与结构第三节核心五愿之阐释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都是为了济度众生速成佛道,每一条愿都有无限深广的涵义;然细考愿目,从中我们仍然可以挑选着与娑婆众生念佛往生关系深切的五愿,作为阿弥陀佛大愿的眼目与临终接引愿。这五愿是四十八..
佛像的种类
佛陀应身的金容涅 已经两千多年了,生在末法时代的我们,只能瞻礼到佛陀的圣像,初学者也只有从圣像上才可以对佛陀庄严的相好,慈悲的金容稍有认识。今以佛陀圣像来说明我们对佛陀应有的体认。佛陀的圣像,有人说这是偶像,向偶像敬礼,没有什么不好。因为任何人都不能离开偶像观念..
大乘佛教里的“佛身”
‘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一般佛弟子常以生不逢佛世,未能亲睹佛陀的身相金容而引为憾事。然而在两千多年前进入涅 的佛陀,其实只是佛陀的应化之身,佛陀真正的法身如同虚空,横遍十方,竖穷三际,随时随地与众生同在。有关佛身之说,..
索达吉堪布:布施只会让你越来越富
布施,只会让你越来越富。如今的人们,不太明白因果的取舍关系。原本发财需要布施之因,他们却为了发财,一味地掠夺;明明长寿需要放生之因,他们却为了长寿,一味地杀生------最终只能南辕北辙。现在很多人都希望发财,想方设法改变风水、生辰,以期自己财富盈门、财源广进。其实..
印光法师:修行人一定深信因果
文钞原文:世出世间一切法,均不出因果之外。有不信者,谓为渺茫无稽。则成 善因善果,取恶因恶果矣。以信因果,则战兢惕厉,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而聿修厥德。不信因果,则放僻邪侈,天命绝无畏惧,圣言敢于轻侮,而肆无忌惮。故书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母爱深似海】一次打猎的经历
有一位老和尚给我讲述了年轻时一次打猎的经历:一九七八年,他在四川松潘县种植草药,同时也打猎。有一天,他们一行三人背着猎枪带着猎狗,来到一片树林,看到树上有一群金丝猴,他们便迫不及待地开枪射击。猴子惊恐万分,但因为树下有狗,而无法逃脱。有的猴子在树上就被打死了,..
「真铁汉」佛源老和尚的禅门棒喝
佛源老和尚,湖南桃江人,18岁时从益阳会龙山栖霞寺智晖上人出家,次年就读于南岳祝圣寺佛教讲习所。1951年至云门寺亲近虚云老和尚,得蒙老和尚于六祖真身前传云门宗法,赐名妙心。改革开放后,佛源老和尚肩负起复兴云门宗的重任,精勤向道,笃以建设祖庭,培育僧才为己任。他特别..
转凡成圣并不遥远,只在一念之间
一声大磬响,妄想顿时亡,思惟真心与妄想,又是怎么样。昨天上课我们了解了,《观经》里面有观像念佛、观想念佛、持名念佛、实相念佛。那么在念佛堂里有阿弥陀佛的像,当你瞻仰阿弥陀佛像的时候,那就是观像念佛。没有像的时候,你还能够念起来佛,观想念佛。如果你观想不起来,可..
爱恨亲疏,这样的爱是一种交易
对亲友不能太执著亲朋好友是因为各种因缘的积聚,在即生中成为亲友的,因缘散了以后,这种关系就消失了。其实佛教不排斥亲情,并没有说所有的情感全部都要抛弃,佛教中的修行次第各不相同。大家对亲友特别执著,心里时常忆念,打电话时也经常表现出对亲友的爱执。然而我们对亲友不..
如何化解种种冤结
1.决不报复、怨天尤人真正学佛,对冤亲债主,决定不能用怨恨心。如果每个人都把怨天尤人、报复冤亲债主的念头舍弃,社会冲突就化解了,世界和平就能落实,人民才真正能过幸福美满的生活。应知,心怀怨恨,吃亏的是自己,不是别人。别人对我误会,对我毁谤,对我陷害,都不放在心上..
娑婆世界是指什么?怎么理解?
“娑婆世界”有不同的解释:狭义的说,就是指我们所在的这个苦难的世界。佛经里说的婆娑世界是指“人的世界”,也便是永远存在缺憾而不得完美的世界。熙熙攘攘,来来去去,皆为利往。人活在这婆娑世界中就要受苦,而这苦字当头却也不见得立时就能体会。便是体会了也不等于解脱,看..
持诵《金刚经》的神奇感应
脱险救伤在我国唐朝代宗皇帝永泰年间,吐蕃,(就是今日西藏。)时常为患于我国边疆。戌守著边防堡垒(烽火台)的烽子,(专管燃举烽燧的士兵)在一次吐蕃军队的突击之下,被俘虏了。烽子是今江西丰县人,从小父亲就去世了。寡母千辛万苦的把他抚养长大,不料刚刚成人,就被国家征去当兵..
嘎玛仁波切:在反省的当下,以善良的动机与他人比较,这不是贪婪的攀比
1有人说:信佛、学佛,你们究竟获得了什么?其实,不用去看别人获得了什么,如果佛教所阐述的是真实不虚的真理,那不信佛不学佛的人,又将失去什么呢?如果你终究没有能够理解佛教的真实义,佛教不会少任何一分,依然完美地慈悲对待众生。没有任何宗教与教育如此包容,无论多久,都..
海涛法师:智慧的生活修行笔记
智慧的生活◎佛陀问我们每天看人有没有用慈悲的眼光,我们每天有没有和人水乳交融。每天我们如果培养自己身口意的慈悲,那么,样子会可爱。◎尝试把自己的想法全部倒掉,用别人的想法。◎法在那里?在心和在有关于身的。到处都是法。佛法是不离身和心的。◎我们要当心的主人,带领..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8)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讲述:呷绒多吉上师我们今天这个机会非常地难得,无著菩萨是真正的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无著菩萨写的这个经文,不要说大家一起来宣讲,哪怕就放在这个地方也会利益到很多众生。所以我们今天能有这样一个闻法的机会,也是有很大的福报才能来的,大家要生起欢喜..
呷绒多吉:你心里看重这些就是一种迷信,那学佛就没什么意义
开示连载(390)上师教言集:我昨天讲的般若智慧就是没有杂念。其实佛陀传了那么多的法门,最终要传给我们的是怎样的法呢?佛陀的真心是什么呢?就是没有任何 念。这么多的法门只是在我们众生面前应机不同的显现而已,所以我们千万不能修错、修偏了。因此,我们需要善知识的引导。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