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译序(摘录)《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在翻译《百业经》..
如法
嘎玛仁波切:对因果一定要深信不疑
三藏法师们熟读并背诵经论,是有这个必要的,因为他们要去研究佛法,并且为大众讲经说法,利益众生。但是,对于在家居士们而言,只要踏踏实实跟着上师学,把对你们有用的修好就行了。就像你们做五十万加行中的大礼拜,一定要带着对三宝的虔诚心,“真实善誓三宝三根本,脉气明点清..
四种佛弟子
随着佛陀教化的弘传,皈依佛陀的弟子不可胜数,僧团份子良莠不齐自是意料中事,要求所有的弟子在短时间都能成圣成贤,是不可能的事情。如同十只手指头有长有短,再好的良田,也有几根稗草。一日,佛陀正为众弟子说法释疑的时候,一名弟子起身问道:“佛陀!可否说说您心目中理想的..
礼请法师:修行总有障碍?这里有遣除业障之法
礼请法师修行人的十种不正确发心有十种人发心修习禅法的不同情况,大多数都是堕落在邪见与歪道,无法证入禅波罗蜜法门中。有哪十种呢?一、是为了利益和供养而发心修习禅法,发这样心的人修习禅法,都是属于发的是地狱心。二、为了名声生起邪见与虚伪心而发心修习禅法,都是属于发..
历事练心
从导师对义工的定义来理解,在寺院、丛林里护持三宝,为大众执劳的角色,都可称之为义工。导师说,在护持、执劳的过程中应该本着奉献而非工作的心态去参与,不仅是在做事,更要把它作为修行的一部分。因为义工行可以帮助我们考察,能否以所学佛法指导自身的言行,能否在做事的..
快速灭邪淫罪,增长福报的方法
以下这篇文章对那些曾经犯了邪淫的人但是又想彻底戒除、并且想弥补曾经因邪淫而损失的福报的人来说是很难得的,想真心戒除邪淫,走上幸福人生之路的有缘人请耐心看完,肯定获益匪浅,并且能增加戒除邪淫的信心!重获新生!戒淫得善果!明朝项希宪,曾梦见自己能考中癸卯年的乡试,但..
达真堪布:十四届万盏法会开示(四)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今天念传承之前,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藏传净土法和光明大圆满。很多人应该知道,这两个法门是我们主要学修的,也是我主要弘扬的两大法门。这两个法门也是我们的上师如意宝晋美彭措..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53)这种人我们一定要远离。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讲述:呷绒多吉上师时间:2013年11月12号(藏历九月初十,天降月的莲师荟供日开讲)颂词:交近彼使增三毒,并减闻思修事业,能转慈悲灭尽者,离恶友是佛子行。这个意思是我们作为一个凡夫,要依止一些有修为的人。如果你跟着一个有修为的好人,一个能真正如法..
口业警示集58(第八章学会说话 七规劝谨记)
口业警示集第八章学会说话七规劝谨记1劝可劝者○末法时世,邪魔外道,不胜其多……今之此种,到处皆是,而无目之人,如蝇逐臭,乐不可支,亦只可随他去了。何以故,彼之势盛人众,倘按实说,不有明祸,必有暗祸,劝人亦只可劝其可劝者耳。彼已丧心病狂,劝之必致反噬①。(《印光法..
持午会影响身体健康吗?
文/宏海法师持午我想如果持得如法的话不会影响身体,有时候持午的重要意义就是要淡,把食欲淡下来,自然我们的其他烦恼就跟着淡下来。有的人怕下午饿,中午就拼命的吃,这样就容易把胃从两个极端搞坏,我在不懂事的时候也吃过这个亏,我认为持午还是有功德的,当然视你的具体生活..
学佛并非都要出家
谈到出世,连带就会说到出家。好多人都误以为信仰佛教后一定得出家,因而裹足不前。出家是源自印度佛教的制度,我国社会因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对此误解极深。譬如:有时会听人说起,如果每个人都学佛,则人类不就要灭种了。因为他认为学佛就是大家都去出家,没有夫妇儿女,社会岂不..
佛教八大菩萨的来历
八大菩萨分别是「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菩萨、金刚手菩萨、文殊菩萨、除盖障菩萨、地藏菩萨」。出自《八大菩萨曼荼罗经》。八大菩萨之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西方三圣之一,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
舍利究竟是什么?
“舍利”一般人看来颇为神秘。通常人的遗体焚化后,只剩骨灰一堆,而佛门的高僧却能留下形色各异的舍利。“舍利”在一般人看来是颇为神秘的。通常人的遗体焚化后,只剩骨灰一堆,而佛门的高僧大德却能留下形色各异的舍利。舍利常被视为僧尼们修行有成就的表征..
一场法会:趴着进去,站着出来!
(图片来源:妙音莲池网)文/妙敏无法解释的因缘也许是我宿世的业力显现,或是我今生业力的显现,2016年7月23日的晚上,我跟丈夫。女儿出去散步,走了一大圈,快到小区大门口的时候,好像身后有一只无形的脚踹了我一下,让一个趑趄,扭了一圈跪倒在小区门口,这时脑海里呈现出一句..
你知道礼拜的真实内涵吗?想获十种功德就要多拜佛
编者按:礼佛拜佛的殊胜功德礼佛是一种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愿令一切佛弟子从中得到利益,身体力行,早断烦恼,速成佛道。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诸佛塔庙。得十种功德。何等为十。一者得妙色好声。二者有所发吐言辞人皆信伏。三者堂堂处众无畏。四者天人世间爱护。五者具足威势。六者威势众..
净空法师:在家礼佛上香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问:因条件限制,家中只有在墙上贴一张阿弥陀佛像,没烧香,没供品,平时念佛、礼佛,请问这是否如法?净空法师答:很如法。佛法并不重视形式,重视在你一个对佛菩萨恭敬的心。这还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对佛菩萨的恭敬心对一切众生,这才重要,你真的学到佛了;对一切众生不恭敬..
对“依止法”的再理解
这周是复习课,再一次重温“依止善知识为入道之根本”,对照思维导图和修学地图来系统地思考宗喀巴大师开示的依止法,特别是结合导师的开示来理解,感到心中对法义的理解愈发清晰和明白了。修学依止法是皈依的需要。在走入佛门之初,我们便立下了“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誓言..
前世是何因缘让她拒绝六国国王的迎娶,毅然选择出家?
一时,佛在舍卫城。鹿野苑有位出名的梵施国王。他在位期间如法执掌国政,以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林茂果丰、牛肥马壮,整个国家生机勃勃、繁荣昌盛,人们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不久,国王喜添一女,宫廷内外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因为王家种姓是嘎希,而且公主天生丽质、秀美非凡,所以..
饮酒是失毁一切戒律的根本
饮酒是失毁一切戒律的根本,所以在受戒时首先受酒戒非常重要。在藏传佛教中,受居士戒时首先要受酒戒,在受酒戒的基础上方可受其他戒而成为少分居士、多分居士或者圆分居士。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烂醉如泥者连自己的生命都无法保护,又怎么能保护戒律呢?大家都知道,人最宝贵的..
六祖禅法之三句口诀
简略地介绍六祖禅法,有三句口诀,这三句口诀,就是在《六祖坛经》里讲到的:“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无相、无住”,这个“三无”,是六祖禅法的核心。什么叫“无念为宗”?无念,是佛教经常..
弥勒佛的出世本缘
(上)昔日,佛在舍卫国 树给孤独园时,有五百位大比丘跟随佛陀弘化。有一天,阿难尊者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禀白:“如来智慧深奥,无事不晓,明白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熟知过去诸佛姓氏、名号,常随弟子有多少;不论是一劫、百劫、无数劫以前,甚至当时的国王、大臣、..
如何辨别出假的出家人
国家宗教局有关领导在上海的“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经验交流会”上表示,将对一些寺庙道观存在的被承包、乱收费、烧天价香及假僧假道等问题进行清理,还宗教场所一个清静。如何辨别真伪问:假和尚造成了社会对真正出家人的误解,应该如何去化解?学诚法师答:当前社会上一部分人对佛教..
能让在家人获得现世后世安乐之八法
佛陀在舍卫国 树给孤独园时,有位叫郁 迦的年轻婆罗门,专程前来拜访佛陀。他给佛陀恭敬行完礼后,坐到一边说道:“世尊啊,像我这样的在家人,该怎么样做,才能获得这一世的安乐呢?”佛陀告诉这位年轻人,若具足四法,能让在家人这一世获得安乐。具足哪四法呢?分别是:..
会性法师:赞佛偈略说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顺此略释赞佛偈,偈由宋朝择瑛法师所作(瑛或写英),兄弟皆出家,师是弟弟。宋神宗熙宁间人,距今约一千多年。师专修净土,著有净土修证仪,赞佛偈出于此(惜..
宰相之子的故事
好,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想跟大家说一个主题,就是关于一个宰相之子的故事。就是我们佛门里面有一句话叫,忏悔得清净。心生惭愧和忏悔,是我们学修圣法的一个前提。在古印度有一个非常英勇的宰相,他辅佐国王一直做的尽心尽责,但是他由于英年早逝,那..
飘云衣于八极,泛香风以穷年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佛说无量寿经》这一愿是“妙服自然在身愿”,这个“妙服”就是指比丘披的袈裟。法藏菩萨发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
修行中的八念法门
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是“八念法门”。我过去也给大家讲过“六念”,六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今天所讲的八念,就是在六念之外再加上“念出入息、念死亡”。这个八念法门是佛教在修禅定的时候,产生了恐怖心理,自己在单独修定..
既然理即是佛,我们与佛又有何区别
《楞严经》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理者是理性,即人人本心,本来平等之性。天台宗的六即是圆教菩萨的行位:一、理即。是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无佛,性相常住也。凡夫唯于理性与佛均,故云理即。二、名字即。闻说一实菩提之道,于名字中通..
关于“供养”的联想
学习《加行依止法》的过程中,反复聆听导师的开示,使我对“内外财供”有了更多的理解,回顾自己接触佛教以来的供养之路,不禁生起了些许的感慨,浮想联翩。供养是美德。早年的时候读书,我最爱的是《论语》,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去回味《论语》,我情..
我发现每天学佛的时间很少
佛教特别注重善知识的作用。在我们断烦恼、开智慧、证解脱的修行过程中,善知识始终扮演着重要作用,故名全梵行。也就是说,我们的一切修行所得都离不开善知识。世俗上还有拜师学艺一说呢,更何况修学佛法成就佛道,在修学阶段,我们每走一步,每一点成就,都离不开老师。我已经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