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施舍。《摄大乘论》云:“又能破裂悭吝贫穷,及能引得广大财位福德资粮,故名为施。”布施又有不同内涵,如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是以财物帮助他人;法施,是以所学佛法及知识技术帮助他人;无畏施,是以仁爱慈悲使众生获得安全感。布施不仅能利益他..
如法
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
序印光大师乘愿再来,单提正令,嘉惠后学。而机薪既尽,后人逐汇其嘉言,以使万流蒙益。其中尤以佛教出版社所编‘印光大师全集’堪称完备。然世事倥偬,时人或难一窥全貌,故李净通大德,择其精要,汇而刊之曰,‘文抄菁华录’理显真常至精极粹,故被化者广,得度者众,契机利生,..
持戒是怎么定义
《广论》云:从损害它及其根本,令意厌舍,此能断心,即是尸罗。这个持戒是怎么定义呢,从损害他,就是你要避免两个行为,我们对两个行为,要产生厌离,弃舍之心,第一个,恼损众生。在持戒,整个菩萨戒里面,有很多很多都是你不能损恼众生,我们慈悲心建立的第一个基础,虽然我们..
办厂开公司,如何请佛菩萨加持保佑
问:办厂开公司,想请佛菩萨加持保佑,顺利开展,心想事成。请法师开示,怎样如理如法地请佛菩萨?然后又怎样谢佛恩?大安法师答:看来你把这种生意买卖跟佛菩萨在开始谈判了。你要办工厂办公司,按照世间法去做,要想到你能不能成功,你要有自己的善因善果。佛菩萨的加持也是告诉..
昌臻法师《以戒为师》
结夏安居是佛陀传下来的,利用夏季三个月时间,不外出参学,在寺内开展学修,自我反省,互相策勉,共同提高的学修制度。作为丛林,早晚上殿,搭衣过堂,半月诵戒,结夏安居,是不可缺少的共修活动。报国寺这些年来基本上依教奉行。但是存在不如法如律的现象。希望同修们通过实践,..
昌臻法师《做人的基础 学佛的捷径》
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是乘愿再来的中国近代少见的高僧。他一生自行化他,开示做人和学佛的总纲是: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立人道基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为学佛修行的捷径。1936年,日寇发动侵华战争,国难当头,人心惶恐,社会不安。..
昌臻法师《临终助念往生》
今天谈的题目是“临终助念往生”。学佛的人特别是修净土的人,都希望临终能够念佛往生。那么要怎样才能作到呢?就不能不研究这个问题。净宗祖师印光大师的《临终三大要》,对此作了重要开示。还有《临终须知》、《临终津梁》、《临终切要》一类的著作,也是应该学习的。..
昌臻法师《学佛先学做人》
今天讲的题目是《学佛先学做人》,分两部分来谈:第一部分学习佛法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法就是认识宇宙人生真相的法则。人生就是我们自己一生的问题。宇宙就是我们所生活的的环境。我们有幸生而为人,怎么能对自己和所处的环境一无所知?我们要想认识自己,认识环境就不能不学习佛..
了解戒律真正的意义
当我们提起戒律这个名词,对现代讲究自由,很不喜欢受约束的人,最初听起来,很可能会觉得是老古板的一种束缚,或者以为戒律是很呆板的法律条文。教我们什么不能做,不能做的如果做了,就是犯戒;又教我们应当如何做,该做而没有做,也是犯戒。不了解戒律的人会想说:限制那么多,..
戒住则法住,有戒就有佛法
各位新戒,你们受戒,就要以戒为师。一个人,今后在佛教里面,你是何等人物,何等身份,是何等价值,就看你的“受戒”。这个“戒”里面啊,包括发心,包括作务,包括威仪,包括利众,包括生活,都要以“戒”为根本。尤其是你们在这里受三坛大戒,初坛是摄律仪戒,规矩要学好学会。..
清理七情六欲的绊脚石
七情,就是喜、怒、哀、惧、爱、恶、欲。我们修道,一定要把七情六欲之妄想,大扫除一番,清理得干干净净。要知道七情是修道的绊脚石,有了七情的妄想,那就不能专心修道,整天妄想纷飞,见到境界就动心。经不起考验,将所修来的一点定力,都丢光了,而不起作用,这岂不是白费参禅..
受持弘扬楞严经的真实功德和意义
我们好好的去受持《楞严经》、弘扬本经,到底有什么样灭恶的功德?我们来看佛陀对阿难尊者的告诫和开示:阿难!若复有人,遍满十方所有虚空,盈满七宝,持以奉上微尘诸佛,承事供养,心无虚度,于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缘,得福多不?佛陀经常用较量的方式,先讲出一个情况,然后..
为家人买肉和烟酒会影响往生吗
问:我想吃长素和受持五戒,但是身边家人朋友要我帮忙买众生肉、马票和烟酒等不如法的事。如果不做会伤和气,如果做了又觉得内疚不安,不像佛弟子。这种情形请问应该怎样恒顺众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如上不如法的行为,如果有忏悔和念佛号是否可以带业往生西方净土?如果不可以往生西..
助父母往生西方
一个念佛行人,要把念佛的利益为有缘的众生,尤其是父母眷属来共享。要劝父母念佛求生西方,帮助父母在临终的时候安稳往生。临终最后一着能不能走得稳,能不能如法,就要你平时为家里的人说临终助念的重要性。临终助念是要有一些规则的,这个规则要如理如法去做,以及避免那些负面..
戒律与道风建设
戒律,是多数佛子耳熟能详的一个词,相信也有不少出家人对戒律的重要性表示认同。但另一方面,大家似乎又觉得戒律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只是一些束之高阁的故纸,只是一些让我们心向往之的教典。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原因就在于我们对戒律的认识过于肤浅,不清楚戒律在个人修学和..
印光法师小传
一、简状印光法师,法讳圣量,自署常惭愧僧。1861年出生于陕西省合阳县,俗姓赵。幼攻儒书,21岁出家,22岁受具足戒。行脚参方,博学多闻,勤于劳作苦行,而以净土法门为根本之修持。33岁,由北京至普陀山法雨寺,精修念佛达20余年。1918年,法师58岁,始有居士将其文稿20余篇刊印..
生意人的四个锦囊
有一生意人,虽然事业做得很大,日子却过得不快乐。他天天烦恼,在工厂里烦恼,回家也烦恼,就连睡在床上都烦恼不已。究竟是何原因?他也找不出来。他到寺院向法师请教,法师告诉他:“我有四个锦囊给你,锦囊上面都编了号码,明天早上起来,你按照号码打开第一个锦囊,依着锦囊的..
星云大师语录
1、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己对前途没有希望;人生最坏的习惯,是自己对工作没有计划。2、一个登山的人在悬崖峭壁,所迫切需要的是青藤小树;一个上进的人在人生险途,所急于需要的是善言指南。3、人生之大病,不在无用,而在无明;事业之成功,不在学历,而在学力。4、『学习吃亏』..
一代高僧一诚长老印象记
一办心香冲天上,数声钟鼓落人间。祈祷和平干戈息,祝愿中华国运坚。振兴神州集众议,再展宏图靠群贤。物质繁荣民安乐,人寿年丰动笑颜。-----一诚法师20世纪中叶以来,佛教界在新中国的大家庭里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一座座庄严的殿宇得以修复,..
礼佛有七种
这个礼拜在慈老法师引证勒那三藏里头说,礼拜有七种。内无恭敬心,没有恭敬心的礼拜,只是形式,五体不投地。像很多的寺院里头,一进去,大殿里都有拜垫,慈老法师说摆架子,每个殿里都摆个架子。咱们一般的说拜凳,在戒律里面叫下床。就是五体不投地,把自己身体看得很重。对身体..
净空法师答:什么时候只一句佛号,而经咒都不需要?
问:老法师曾说“经典、往生咒到时间都不要,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请问这是什么时候?净空法师答:临终往生的时候,以及往生之后八个小时,或者是十个小时、十二个小时,这个时候就是一句佛号,其他的什么都不要。人在病重的时候也只有一句佛号,所有这些经咒都不要,让他专心一句..
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最为捷要
佛说修行出生死法,方便多门,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最为捷要。经云:“若净佛土,当净自心。”今修行净业,必以净心为本。要净自心,第一先要戒根清净。以身三、口四、意三,此十恶业,乃三途苦因。今持戒之要,先须三业清净,则心自净。若身不杀、盗、淫,则身业清净。口不妄言、绮..
静波法师:蒙山法会开示
一,蒙山法会的缘起感恩佛陀,大家辛苦。今天是我们哈尔滨极乐寺第二次来做蒙山,这个蒙山的因缘其实是来自“焰口”,当然它有它特殊的因缘,什么因缘呢?当年,阿难尊者在林间习定,坐禅。有一个恶鬼,其实是观世音菩萨化身,身形丑恶,肢节如破车之声,饥火交燃,咽喉..
静波法师:千佛忏法会开示
第一常怀感恩之心大家辛苦了,在这样炎热的天气里大家来拜忏,首先我们感谢佛陀,我们都是三宝弟子,我们不能忘本,因为我们拜的是“千佛忏”所以要感谢佛陀,然后我们感谢慈法老和尚,为什么呢?因为最初的时候我们可能单纯为了纪念这位老人家,现在看起来我们已经超越..
静波法师:弘扬佛法--僧人永恒的使命
站在世纪之交的分界线上,与大家一同畅谈佛教在二十一世纪的神圣使命,心中自然而然生起一种责任与压力之感。要知道,作为佛教中的一份子,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佛教今天所面临的现实,以及佛教徒中出家人的定位。众所周知,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了切实的贯彻与落实,无论是..
静波法师:佛教的悟
尊敬的大和尚、各位法师、各位同学:能够再一次和大家结缘,我感到非常高兴。我所讲的佛教中的“悟”,只能是一种知见上的东西,至于怎么样去悟,这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一、佛陀的意义佛陀是什么?“佛”字,就字义而言,翻译为“觉者”。“觉..
文珠法师: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的功德
观世音菩萨,无量劫来,成就大慈大悲法门,利益众生,于生死苦海,为作船筏,于无明长夜为作明灯。恒观众生称念圣号之音声,无苦不拔,无乐不与。九法界众生,无论是内在身心疾病绵缠,烦恼困扰,外在人事逼害,意外苦厄;或无论是生理上,心理上,事业上,人事上,甚至聪明智能,..
文珠法师《人应有的责任》
各位法师,居士,今天是全世界最吉祥而又最喜庆的日子,因为今天,是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降生于娑婆世界的纪念日,全世界各地,凡是有佛教徒的地方,无不举行盛大的庆祝!香港佛教联合会,在庆祝佛陀圣诞的同时,并庆祝金禧纪念,可谓双喜临门,所以特别举行多元化的佛学讲座;本..
文珠法师《湛江市佛学演讲》
因果与轮回各位:今天是湛江市佛教协会,在宗教局各位长官同意协助下,请本人出席演讲佛学。今天的讲题是:因果与轮迥,可分以下三点说明。一、因果与轮回的意义因是原因,果是结果。世间一切事物有因必有果,果必由因,因之与果,如影随形,丝毫不爽。例如,个人受到别人尊重,原..
文珠法师《楞严经七处破妄十番显见》
一、前言楞严经是佛教三藏教典中的一部大乘经典,佛灭度后,弟子们结集成经,弘传于印度,竟因年久失传,唯独龙宫藏有此经。后来,有一位龙胜菩萨,到龙宫说法,发现此经,文义俱妙,细读之下,叹为希有,默诵于心;离开龙宫后,录呈国王,王视为国宝,藏于国库,不准流传他国。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