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法

是什么阻碍了你发财的机会?

本文为2016年9月18日,寂静法师受邀参加在四川省成都市大慈寺举办的“普供养·报恩文化节”中精彩开示节选。想发财怎么办?有人说多布施就能发财,于是很多人开始布施,却没有变得富有。这是为什么呢?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去挑水,却发现水缸怎么都装不满,他就想也许是桶..

五戒十善是学佛的第一班车

凡夫众生在整个十法界的缘起定位是什么呢?我们的定位就是一个罪障生死凡夫,这就是我们目前的定位。一个生死凡夫为什么加上“罪障”呢?因为我们的生命在流转当中,既有“罪”又有“障”,这种“罪”跟“障”的结合,使令我们的生命充满了不确定。我们不知道来生要飘到哪里去,更..

放下,要放得空空的

佛在世时,有一个外道持花供佛,拜毕。佛说:“把花放下!”外道遂将花放下。佛又说:“把手放下!”外道就把手放下。佛又说:“把身放下!”外道愕了半天,身怎么放下?就问:“世尊!身怎么放下?”佛说:“放不下,挑起去!”外道就悟了。你们大家想想看,“放下”两个字,还了..

传喜法师:学佛后发广大心利益一切有缘众生

我们这次来应该说比较低调,就是以一个旅游的形式,跟大家广结地缘、人缘、山川土地这些解脱缘,所以土地龙神,四众弟子,四生九有,我们都跟他结缘,走到那里都是一样的,我们每部车都唱着佛号、佛曲,一路行来,因为我们的动机是很纯的,你们的请法也是很虔诚的,我们在座的信徒..

临终须知

我们现在已经念佛了,一定要用种种善巧方便让父母也发起念佛往生的信心。如果要让父母临终决定有把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一定得注意让父母周边的家亲眷属要如法,不能有障碍。作为家族成员,到父母临命终的时候一些人来帮忙,那么谁说话算数。这里面也许有信天主教的、基督教的、..

为何阻挡他人护持寺院等同谤僧及破灭三宝

问:为什么说阻挡他人护持寺院等同谤僧及破灭三宝?明贤法师答:现在的学佛人中常常有这样的论调,比如“学佛总往寺院跑,还不如在家自己好好修行”,或者“我信佛,但是只皈依佛和法,不皈依僧,只做二宝居士”,诸如此类种种。总之,不仅自己不愿敬僧护法,还要教他人不要皈依僧..

如何祈求阿弥陀佛解决世间的困难?

要如法祈求出世间的解脱以及世间的福报利益弟子常常念阿弥陀佛名号,祈求解决疾病、考试不顺等问题,但好像都没什么作用。有人说是因为我祈祷和称念时没有做到至心,我觉得凡夫众生的心都很散乱,平时念佛求往生都很难做到至心,更何况处于逆境之中。请问遇到这种世间的困难,祈求..

佛法中的七种供养是哪七种

“依教奉行,依法修行”,才是对佛陀最好的供养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佛陀是一切众生的良福田。佛陀三大阿僧祇劫修福慧、度众生,所累积的、所成就的福德智慧是浩瀚无边的,乃至于一毛孔功德都胜过一切世间天人、乃至于转轮圣王、声闻、缘觉的功德的总和。所以我们如果能够..

雍瑞法师:修行是否要到人多的地方磨练自己

问:请师父开示,修行是否要到人多的地方去修,以磨练自己的心性,练习忍辱?雍瑞法师答:修行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修正自己对宇宙人生错误的看法。简单而言,宇宙就是我们的生活环境,人生就是我们自己。世间万法皆是“缘起性空”的,也就是说世间万法皆是由各种因缘和合而成,..

智慧法语:说法利人,要以身作则

虚云老和尚法像【经典原文】信为道源功德母——《华严经》【经文解释】佛法教典所说,凡讲行持,离不了信、解、行、证四字。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信者,信心也。《华严经》上菩萨位次,由初信到十信,信个什么呢?信如来妙法,一言半句,都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言语,千真..

修行是否要到人多的地方磨练自己

问:修行是否要到人多的地方去修,以磨练自己的心性,练习忍辱?答:修行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修正自己对宇宙人生错误的看法。简单而言,宇宙就是我们的生活环境,人生就是我们自己。世间万法皆是“缘起性空”的,也就是说世间万法皆是由各种因缘和合而成,没有一个恒常的、不变..

当代第一比丘尼隆莲法师:心经浅释

六道轮回与十二因缘图示下面讲十二因缘法。“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先讲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人、触、受、爱,取、有、生、老死。顺起推就是生死流转,逆推即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灭,就是出生死的还减法。十二因缘是众生起惑造业流转生死的次第..

印光大师:想去极乐世界光念佛不够 还得做这件事

念佛持戒,缺一不可【印光大师开示白话译文】佛法象法界那样广大,象虚空那样究竟。但是若说其要点,只是戒、定、慧三法而已。然而这三法,互相摄受,互相融和,不能互相孤立。初发心入道,持戒这件事尤其重要。所以《楞严经》上说:“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

隆莲法师:《心经》浅释

受、爱,取、有、生、老死。顺起推就是生死流转,逆推即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灭,就是出生死的还减法。十二因缘是众生起惑造业流转生死的次第,众生流转生死是从无明开始的,无明根本就是俱生我执,是人本来的属性,俱生我?是说这种我执不是别人教你的,是与生俱来的,这是流转生..

在僧人面前怎样言行才如法?

如理如法地称呼和行持在世俗间行走,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发现许多人在面对出家人时,往往不知该如何称呼,也不知如何行持,经常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觉得很尴尬。有很多人会“大师、大师”的叫,以为这是恭敬。还有的人,会笑眯眯地递过一支香烟,以为这是礼貌。真令人哭笑不得。当..

出家人可不可以赡养和照顾父母

经常有人会问,出家人可不可以赡养在家的父母?尤其是近些年来,年轻人多是独生子女,自己出家了,父母没人赡养照顾,如何安心办道?但是出家之后如果赡养父母,给与父母一定的经济上的帮助呢,出家人的资财来自于十方善信供养,岂不是反而让父母损耗福报?再者就是,如果父母生病..

明一法师:小事急处理

生活中大大小小事情不断,每天要处理很多的事情。大家各自都有一套处理的办法,大到高级领导、小到家庭主妇都能应对自如。绝大部分人总是感觉自己处理得不好,其实未必,因为如果处理得不好,你已经在你的位置呆不住了。但是,大家也都想有更好的处理方式,所以都在努力学习中。这..

如何从听法中避免过失 获得利益?

想要得到佛法的利益,一定要从恭敬中来求听法时我们要注意远离三种过失。第一种,覆器过。打比喻来说,就像一个器皿扣着放,口朝下,即使在雨天,雨水也是装不进去的。闻法也一样,虽然人坐在闻法处,但却没有听闻到,因为心里不接受佛法。第二种,垢器过。虽然器皿口朝上放着,但..

佛法中的七种供养是哪七种?

法供养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佛陀是一切众生的良福田。佛陀三大阿僧祇劫修福慧、度众生,所累积的、所成就的福德智慧是浩瀚无边的,乃至于一毛孔功德都胜过一切世间天人、乃至于转轮圣王、声闻、缘觉的功德的总和。所以我们如果能够“乐供养佛”,就能够“常得安乐”,而且..

“互联网+”的时代 如何弘法与修行?

“互联网+”的时代当前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新媒体的影响力有逐步超越传统媒体的趋势,契合这个时代的缘起,佛法的弘扬也走向了现代化。新媒体的“新”,是相较传统纸媒的“旧”而言,太虚大师有过相应的深刻论述:“佛法真胜义中无新无旧,缘生义中则没有一定的分划,小至..

人生怎样才快乐

今天讲的是“怎样才快乐”。我的快乐是喝点茶,看看书,观观心,把所有的这些信息全部都关掉,这就是快乐。我的快乐跟你们分享的话,就是这样的。怎样才快乐呢?我可能谈不上讲快乐的窍诀,但总的来讲,我也看了许多前辈大德的经典、论典,以及一些窍诀、教言,与沉迷在茫茫无边的..

尴尬!网络皈依很时髦 但皈依人可能根本没皈依成

网络皈依能否得到三皈依的戒体?问:有的寺院为了方便世间人,开通了“网上皈依”。世间人登录寺院的网站,填写个人信息,然后进行网络提交,寺院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就可以给求皈依者办理皈依证。请问这样如法吗?另外,以前听您讲可以授权皈依,如果因为身体问题自己不能去皈依,..

你的起心动念将决定你在与谁“相应”

排除无谓的琐事与杂念,将三宝存在心间在佛教里,瑜伽就是“相应”的意思。我们平时行住坐卧的时候,如果起心动念,忆念起什么人或物,我们就是在与这些人或物相应,就是在与他们修瑜伽。如果一天中,我们不停地想或接触某一人、事、物,那么这些人、事、物就会在我们的心相续中播..

佛法系暖男养成秘笈 你知道吗?

佛陀讲法一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年轻的婆罗门,名叫郁阇迦。这一天郁阇迦来到佛陀面前,顶礼佛足,退坐在一边,恭敬地对佛陀说:“尊敬的世尊,我们这些至心皈依的在家居士,要怎么做才能得到现世的安乐和法喜呢?请您为我们开示好吗?”佛陀慈悲地点点头,对年轻婆罗门说:“年..

结界洒净的方法

一讲到结界啊大家就非常熟悉了,一般说的洒净。很多佛弟子不知道我们念大悲咒干什么?但是都知道师父手上驮着个杯子,拿着个柳枝:“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就这么洒啊。所以很多居士不知道在干什么,一遇到自己家不顺的话或者心病起来的话:“师父你能不能给我洒洒净?”这是..

关于回向,学佛人普遍存在一个误解

有关回向的比喻,是一个人舍不得将食物独自享用,而将它与众人分享。那么,在回向之后,自己的善业是否也随之而减少了呢?就如某人以十元钱来用于十人共分,此人只能得一元钱一样。但是,善根却不是这样的,越是回向给众生,善根就越增长;越是舍不得回向,善根就有可能越减少。善..

如何辨别自己的皈依是否如法

皈依是入佛法门的第一步。《优婆塞戒经》说:“若男若女,若能三说三皈依者,名优婆塞、名优婆夷。”(净三归品第二十)宗喀巴大师在所造《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是故皈依,是于佛教,能入大门。”(卷四,116页)是否获得皈依体是“内”道与“外”道的分水岭。而皈依体能否获..

什么是有真正信仰的人

一信徒问师:师父,什么是有真正信仰的人呢?师答:真信仰者,有高远而具体的发心,有正见智慧的指导,有持之以恒的精进,有如理如法的修证。他不仅仅是宗教徒,更是行者;不仅仅是慈悲济世精神的传播者,更是彻底的实践者。他们的一生,是为了践约“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

为啥精进学佛修行反而还会生病呢

我在信佛,以至于出家之间,都很愿意听暮鼓晨钟。在二十三年前,我忽然间,听说母亲故去的消息,我无限地感伤、悲哀!‘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恩,昊天罔极’,此恩此德今生再不能报了,想起来无限地愁怅,不能最后尽自己的心,给母亲养老、给母亲送终,遗憾终身啊!这时候我..

师父是否能代弟子背业?

师父对弟子的关怀是一种慈悲每一个学佛修行的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师父,其实每一位师父也都在寻找他的弟子。弟子寻找师父是四处打听,经人引荐。师父寻找弟子是在佛前默默地祈祷,希望有缘众生赶紧来皈投依止。师父不会主动让弟子拜师,否则会坏了缘起,弟子也不会珍惜法缘。但是一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