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

佛教如何看待命运 改变命运要从净化心念开始

我们每个人最关心的事,莫过于自己;而自己的问题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命运。对于命运的看法,有的人觉得自己凡事不如人,命运多乖,就怨天尤人;有的人认为人生的一切祸福穷通都是由命运安排的,因此对于自己的遭遇只知认命;有的人乐天知命,因此能不忧不惧,对于生活的贫苦困顿,也..

济群法师:“进取”与“执著”有何区别?

济群法师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近佛教,其实这是对佛教的误解。从世俗意义上说,进取心是好..

存福报胜过存钱

人应该存福报,胜过存钱人应该储存的是福报,有福报,走到哪里都有的吃,做什么行业都能赚钱,因为福报在的缘故。没有福报,钱也守不住。而且钱只能这辈子用,那福报呢,可以生生世世都可以用的到。在佛陀时代,波斯匿王有个公主,名叫善光,长的很庄严漂亮,众人爱敬。王就很傲慢..

净土法门:凡是心里有阿弥陀佛的人,都不会有灾难

“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那伽”是龙象。龙,没见过;象,见过,你看象那个样子就在定中,它站着、坐着、走着都像在定中。佛用这两种东西作比喻,菩萨修定要像龙象一样,二六时中都在禅定当中。定生智慧,不生烦恼,智慧照了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自然通达明了。那么特别是念..

净宗法师:念佛不求世间福报,但自然得到世间福报,是为何?

问题:印光大师说,念佛不求世间福报,但自然得到世间福报,比如说长寿无病等等。这是从哪里得出来的结论呢?经中大多数提到念佛都是得生极乐世界的利益,谈到念佛可以在世间得到真正很好利益的,有哪几部经呢?净宗法师:首先,“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这是说念佛人是应当以求往生西..

恒传法师:人生的真相(下)

只要你还没有证圣,每个人都有双面人生,这虽不正常却也正常。所以只有精进修学,深入佛法,参悟人生,你才能想感悟到一些真理,放得下一些包袱。人生最痛苦的是身体的折磨和精神的摧残,这两种折磨会让你的人生残缺,分裂。彼时,我们怎么看待人生,怎么理解人生至关重要。佛说人..

索达吉堪布:如何才能彻底忏悔罪业,免除心中的怖畏

问:如何才能彻底忏悔罪业,免除心中的怖畏?索达吉堪布答:虽然不愿去犯错误,但由于无明习气深重,正知正念稍有放松,便会违犯戒律学处。而这些恶业的后果,大家也清楚:若不忏悔,定会堕三恶趣无疑。如果不想受这些恶报,那唯一办法就是将自己身心一切,全部交付给上师、诸佛菩..

当我说我是佛教徒时

当我说我是佛教徒时,我并不是在宣称,我比你更有智慧;而是在低声的说,我有太多无明烦恼要去除,所以我选择学佛。当我说我是佛教徒时,并不是在显示我过去累积了什么福德;而是让你看到,我往昔所造恶业多么深重,所以祈求佛菩萨慈光加被,誓愿忏除。当我说我是佛教徒时,并不是因..

佛陀箴言:如来身到底会不会入灭

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大般涅经》:迦叶,如来所以示病苦者,为欲调伏诸众生故,善男子,汝今当知,如来之身即金刚身。汝从今日,常当专心思维此义,莫念食身,亦当为人说如来身即是法身。【注】佛有三身之说,法身报身化身。法身空寂,本自清净,本来不生不灭,周遍含融,能生..

学佛的过程中,遭遇进退两难的瓶颈怎么办?

在学佛的过程中,最近我正遭遇进退两难的瓶颈,感觉无处下手,不知如何前进,有一种自己给自己挖坑,跳下去后爬不出来的感觉。学佛的最初阶段感觉挺顺利,以为做功课、读读经、念念圣号就是学习了,所以当成任务一样,以为把每天的功课完成就一切OK了,自我感觉良好,觉得学佛是件..

净土法门:这些境界统统是为我们增福慧、消业障!

《金刚经》上有一段经文说,释迦牟尼佛过去生中行菩萨道的时候,修忍辱波罗蜜,名字叫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那是无缘无故。割截身体是什么意思?凌迟处死,不是一刀杀掉,是用刀在你身上一片一片的肉那样把你割死,你说你多苦。忍辱仙人没有怨恨,没有报复的念头,而且还告..

净土法门:财法布施,不能放下有漏福报,障碍无漏果德

诸佛菩萨享受无漏果报,我们应当学习,有漏福报决定不享受,享受无漏福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就做样子给我们看。老人家示现讲经说法,教化众生,讲经说法是法布施、法供养,用身体、劳力是财供养,内财布施、内财供养,财法二种供养。自己一生生活所需,吃得饱穿得暖,足矣!所..

净土法门:宇宙主宰是念头,共业别业都从心想生

《菩提心论》曰:「求菩提者,发菩提心,修菩提行」。菩提是梵语音译,中国意思是觉悟,菩提翻作觉。发者,信愿也,修者,行也,行就是真干。《菩提心论》说得好,发菩提心,就是有心求菩提,求觉悟,从发心起,发心后要真干。用在净土法门,发,就是真信,真正愿生极乐世界,非常..

学佛这么多年,原来我是个“假居士”?!

什么是护法?有不少人认为在寺庙、念佛堂或道场干义工,帮助筹办法会,或者是给寺庙布施、募捐等等就是护法。这仅仅是一个方面。护法绝不只意味着物质的供养。护法护法,你必须要在法上下功夫。佛陀是真理的发现者,三藏十二部的佛法是真理,僧众则是弘扬真理的出家人。因此我们尊..

星云大师: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文:须菩提心有所悟,向佛陀说:「佛陀!您得无上正等正觉,是真无所得!」佛陀印可说:「是的,须菩..

佛法的修行,不要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

神通广大并不代表是得道圣人唐朝延载元年(西元六九四年),京城来了一个女人,自称是圣菩萨,此人为求名闻利养,显现各种神异,尤其具有他心通,可知道对方心事,一时之间轰动了京城。消息传到武则天耳中,女皇便召见她,且试验其各种神通皆有灵验,因此便请这位圣菩萨住在宫中接受..

你身边最常见的这样东西,却是培植福报的好供养

在佛教中,为了表示对佛菩萨的恭敬和虔诚,常以种种物品供养佛、法、僧三宝。比较常见的供品有:花、香、灯、涂、果、乐、净水等等。以水供佛清净身心以水供佛的传统来源于佛陀时代,在佛教中水是清净、清凉的象征。水能离垢得清凉,如佛净土中的八功德水,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也..

仁清法师:我们对外界的感触接触都来自于过去的无明和行

刚才讲到了一般的轮回推动的是造的恶业,一般的轮回它的无明是这两种无明,这两种无明肯定招集造的恶业,所以说这个无明也推动了行,它的两个属于过去世的。它的两个是过去世的,但是我们现在世的,是我们现在世的识、名色,一直到受,识、名色、六入,触和受这一些的因,这一些的..

大安法师:浊乱恶世成就易往却非易

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横截五恶道,恶道自然闭。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佛说无量寿经》既然修念佛法门有这么胜妙的利益,释迦佛就殷勤劝勉了,“宜各勤精进,努力自..

大安法师:不用三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

不用三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如来金口无虚语,历历明文尚具存。――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一个修行人从初发心到圆成佛果,一般从通途来说,要经过三大阿僧劫的福德、智慧修行。但如果你能够修行念佛法门,以信愿感通佛力,把阿弥陀佛的功德转为自己的功德,就不要自己再进行三..

宏圆法师:当代学佛人不得力的几种原因

现在的人学佛不得力,有很多种原因,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我们谈谈我们现前学佛的状况,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第一,是心外求法,这个是非常普遍的。遇到事情了就来求佛、就来求法、就来求僧,都来找师父们,殊不知向外求都属于依赖心,学佛必须要自修自证。三宝是明灯、是我们..

信愿法师:《观经四帖疏》〈玄义分〉和会门之四番问答(一)

【观经四贴疏讲义】《观经四帖疏》〈玄义分〉和会门之四番问答(一)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上回我们探讨到第一卷〈玄义分〉七门料简的第六门和会门。和会门第五段“会通别时之意”。会通别时之意分为,成佛别时意以及往生别时意。我们已将这二段别时意探讨过..

印光大师:摄心念佛法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钝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

独尊湛现:要了解佛法的真实教义

诸位同学,大家好。有的人认为修身养性,这句说法是错误的,是修心养性。修心指对妄念进行修正。养性,性是体,就是说让这个妄念得到静止,回复本来,回归于自然的现象。其实呢,佛法,三藏十二部很简单,就是这个道理。修行就是指让这个念头得以清净,得到安住,回归于自然,没有..

达真堪布:诽谤一位菩萨的罪过,比杀害三界众生的罪过还严重

任何时候都不说他人的过失。要评价别人、判断别人、说别人,最起码要有他心神通,不然你怎么知道他人的心呢?凭行为判断是不可靠的。我讲过,补特伽罗会有四种情况:一是内熟外不熟;二是外熟内不熟;三是内熟外也熟;四是外不熟内也不熟。内熟外也熟,就是外表上清净,内心也清净;外..

达真堪布:最好不要去凑热闹

现在的人都喜欢聚会和看表演,有些表演甚至一票难求。对于没有境界的人来说,看完后要么产生邪念,要么产生恶念,因为放逸散乱是这种人的本质。而有境界的人则不会这样。对一个修行人来说,散乱放逸是很大的过失,也是成就很大的障碍。我们经常讲戒定慧三学。戒是净,要保持相续的..

《第十八愿善导释》10 5别中之别,独名本愿

二、别意弘愿“以此为别意弘愿”,“弘愿”有所谓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凡学佛修行,尤其是大乘法门,以成佛为目标,都要发这四弘誓愿,可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有别于一般的四弘誓愿。一般的四弘誓愿是烦恼要自己断..

印光大师:亲人临命终时,记住了这三点可助其往生

印光大师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者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者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者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

佛菩萨那么多,念哪一尊比较好?

念哪一尊菩萨,功德都是一样的。你想想,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是大慈大悲,他有力量去帮助众生解除一切苦难,又有力量给众生究竟的快乐,像这样的菩萨,他会不会有智慧呢?实际他已经功德成就了,只是说在示现的时候,大家一念观世音菩萨,就会想到他是慈悲的化身,但并不是说他没有智..

元音老人语录精华

心念耳闻.如法修行修行成就,六个要点证入佛位,永无退转对死尸禅,振威暴喝开悟之后,绵密保护先修后悟,先悟后修任务圆满,洒脱归家证虹光身,莫作游魂谈禅说密原相通举个例子来证明禅宗与密宗完全相通,因为红教说虹光身证成,执着虹光身,那还是宇宙间的一个游魂,要认识连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