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

《素心藏旅》素宝宝被夸时尚健康谐星,素食已38年,人变得更加纯净可爱

2019年9月2日,2019CHINAFIT健康营养与素食论坛-西安站在西安雁塔区曲江国际会议中心盛大举行。有数百名观众参与此次活动,多位健康与饮食领域知名讲师为到场的观众奉上一场健康餐饮与养生的知识盛宴。此次论坛也是80后素食修行者,素我直言品牌创始人张润郎先生“西藏朝圣素..

一心四种净土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净土见解,是叫做一心四种净土。所有的国土,从这个角度来讲,无外乎四个层面。比如说,诸佛所居的清净无染的遍一切处,就叫常寂光净土。那么如果有这个法身菩萨,乃至诸佛的报身显现,就叫做实报无障碍土,又叫实报庄严土。如果说修行已经不在三界轮回,了生..

业海茫茫,谁为众生擎起慈航

有人说,世上最美的微笑,是“拈花一笑”,那么,世上最美的音声,就该是“阿弥陀佛”了!长夜漫漫,是谁为世间燃起法炬?业海茫茫,是谁为众生擎起慈航?就是这句佛号,就是我们的慈父阿弥陀佛!今年早春,在我生活的海滨小城,天气热得有点反常。然而,当我..

如果不犯这个戒,财宝则永远没有短缺

【复次。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离不与取。即是施与一切众生无惊无怖。无有热恼。亦无扰动。于自所得如法财利喜足而住。终不希求非法财利。由此善根速得成熟。】“不与取”就是偷盗。如果你不偷盗了,就是布施给众生无惊无怖。人得到财富了,怕它失掉,想种种的方法保护,..

真信切愿并不容易

信愿这两个字,对于我们现在的众生来说,也不是很容易的。首先至心,至心就是至诚心,念佛求生净土这桩事情,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这桩事情,是要你至诚心去干的,你的至诚心要体现在你的身口意三业里面,你的身业要至诚地顶礼阿弥陀佛,要在求往生的道业上贯注你的生命,你的口业..

依他净土与诸方净土

我要告诉大家,《莫到老来方修道》系列,你一定要连续看的。我们现在正在讲的是诸佛的净土,到底有多少种净土,什么样的角度,如何来表达,只有这样里里外外,进进出出,你把它给学习通透,明白了,再回过头来才能凸显极乐世界的殊胜,用意在此。今天讲的第一个净土,叫依他净土。..

摄受十方一切有情不思议净土

此前六讲给大家介绍了一共有九种的净土视野,种类。若一日乃至若七日,正好今天到了第七讲,我们就众星捧月般的,讲摄受十方一切有情的不思议净土,就是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有大功德海,大悲智海,大愿力海,他的殊胜功德,是十方三世诸佛伸出广长舌,一一具无..

正确的临终关怀,应该要提前做

“凡修净业者,当成全人之正念,及预为眷属,示其利害。”我们修净土的人,想要往生、成就正念,有两个地方特别要注意:第一,平常要多多成全别人的善念,看到别人在行善,你要多多随喜,使令他的善念更加增长广大;第二,“及预为眷属,示其利害”,这是说,..

宁可坐着聊天,为何不去念圣号

《地藏经》多数都讲事,没有讲理,没有讲性空,不是空,在事上讲。因此地藏菩萨在教化一切众生,在《地藏经》地狱的名号说得很多,为什么?让众生生恐怖感,不要做坏事,你这边一做坏事,你那边地狱就成熟了,等着你去受。如果你经常想的都是极乐世界,缘念都是极乐世界,你所做的..

佛教之中,“觉悟”的境界,为何不可言说?

在佛教之中,有关于“觉悟”的内容是人们探讨最多的问题之一,因为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觉悟”,只有”觉悟“才能够彻底的生死苦海,轮回束缚。但“觉悟”的境界是什么样子?历代以来,却没有一个人能够说得清楚。佛陀自己在《楞伽经》中,也有类似于“觉悟”言说的感叹,他告诉大..

既然说“智慧和修行”皆是幻,那么“本心”是如何证悟呢?

在佛教之中,一切佛法修行的目的都是证悟“本心”,只是在修行的方法上有所差别而已。有些法门强调通过“降伏其心”的方法来证悟“本心”,有些法门则主张通过苦行来让心变得更纯真,更明显,当然,这种苦行的做法后来被佛陀给否定掉。但佛教本并不否定苦行对于调炼心性有一定的用..

不信因果报应,再求佛也无用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从来不虚,“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因果报应是个复杂的关系,它有时候不会立即现报,甚至会经历多生多劫现报,这个依因缘,因缘一旦具足,果报即显现。报应可能会迟到,但从来不会缺席。佛门里有那么句话:假使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

为何说“修行”的真正障碍,其实是自己?真懂的话,觉悟就不远了

佛教的修行,其目的是为了觉悟,但在现实的修行之中,真能够觉悟的人并不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真正的的问题在于自己,最大的原因是没有能够真正地认识自己。也就是说,“修行”的真正障碍,其实就是你自己,真懂的话,离觉悟就不远了。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佛法的修行,是没有你..

解密佛教:古人如何“开悟”?真知道的人不多

“开悟”一词,源自《法华经》,关于开悟,经中如此记录:佛以一大事出现于世,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令众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开、示、悟、入佛的知见,简称开悟。那么,古人如何“开悟”呢?真知道的人不多。我们知道,在佛教刚传入中国的时候,所谓的修行或者“开悟”并没有自修..

学佛后,有这4种征兆,说明你走对了路!

信佛,不是迷信,不是烧香拜佛就万事大吉,而是信因果;学佛,不是学佛菩萨的神通,而是学佛菩萨的智慧与慈悲。所谓“万般皆苦,只可自渡”,修行是自己的事,命运也掌握在自己手中,靠谁都没有用。佛菩萨指引众生修行的法门,但路终究是要自己走。一旦走偏了,那就不是修福,而是..

印光大师:文钞摘录原文和白话27 禅净料简

一、文钞原文:27.禅净料简佛教大纲,不外五宗。五宗者,即律,教,禅,密,净也。律为佛法根本,严持净戒,以期三业清净,一性圆明,五蕴皆空,诸苦皆度耳。教乃依教修观,离指见月,彻悟当人本具佛性,见性成佛耳。然此但指其见自性天真之佛为成佛,非即成证菩提道之佛也。密以..

宏圆法师:末法时期,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讲到这里有人就会想,这个修行的方法我们能听明白,也听明白了,但是因为自己的习气太重,我执的习气太重,整天不是执着这个就是执着那个,再怎么努力这一生都很难做到无住相,大家千万不要因为习气重,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著有《金刚经讲义》的江味农居士生前常说“教宗般若,行..

口德不好,损福报是非常厉害的;不要怕被人看不起

修道不容易,哪怕做好人也不容易。一般人不会犯身业,杀盗淫不会犯,但是最容易犯的却是口业。一个人是否富贵,就看他的口业如何。所以口业很重要,尤其是对女性,许多福报都是通过嘴巴给损了。有的人说,我什么坏事都没有做啊。要知道,这个口业不好,损福报是很厉害的。古人讲的..

虚老和尚和宣化上人的断欲去爱之感言

虚老和尚(天台宗第四十四代祖师)出家前之感言:现在我下面已有一个姑娘已出门了,五个男孩,大的才十四岁,小的刚会走,又没人教养他们,三四十年来东跑西奔,没有一点积蓄,全靠这个小药辅吃饭。我走了之后,药辅无人照管必定歇业,将来全家挨饿,流浪失所,这怎么办呢?然而,又..

华佗教你四个睡觉的戒律:人就很难变老

第一条:子时之前一定要睡觉――在少林寺的养生概念中,睡觉是人生第一件大事。如果每天子时(相当于晚上11点―次日凌晨1点)前不睡觉,看病时很多老僧医就会说:“不给你治了。”其实不是不给治,而是治不好了。长年熬夜的人,无论男女,直接伤肝,日久伤肾,逐步造成身体气血双亏..

地藏菩萨讲因果,一点不假!

若遇嗔恚者。说丑陋癃残报。若遇悭吝者。说所求违愿报。若遇饮食无度者。说饥渴咽病报。这是意业的三种果报。嗔恚就是嗔心,悭吝就是贪心,饮食无度就是愚痴,贪嗔痴这里面具足。我们人的相貌千差万别,有的人美丽端庄,让人见了生欢喜心,有的人面貌丑陋,遭到周围人的厌恶、嫌弃..

宣化上人:常好坐禅,就是修行菩萨道最要紧的一个条件

坐禅,就会得到定力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常好坐禅”:这个坐禅,你若喜好,那才可以坐禅;你若不喜好,就是坐禅也没有什么用。所以我们现在暑假班这一班人,可以说都是常好坐禅的人;常好坐禅,就是修行菩萨道最要紧的一个条件。若不好坐禅呢?相信就是好散乱。坐禅,就会得到定力;那..

印光大师:修行人降除心魔的四种方法

人必先有看破生死之勇,然后可以降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一定的。修行到功夫深了,难免没有魔来。魔有内魔,有外魔;外魔易退,内魔难降。如不能降,必要着魔;不但修功走失,亦且危险甚虞。若论降魔,约有四种方法。一、要识魔相凡着魔的人,大都遇着魔来的时候,不知道他是..

气质不好?可以通过修行来改变的!

现代生活中,有的时候人们由于社交需要,会聘请形象顾问,帮助自己改进形象和气质。在社交场合,得体的言行,优雅的举止,可以让你显得更加富有魅力。一个人的气质,就是内在心灵状态的自然流露。内在富有智慧,心态平和,外在的显现上就比较有亲和力,举止大方自然。在藏地的唐卡..

修行成败,总在遇缘不同,两匹狼截然不同的命运

-01-我杀死过一匹狼。我的家在终南山里,山里有许多狼的传说。那年我17岁,在山外县城读高中,暑假回家帮家里干活,和那匹狼是在上山砍柴时遇上的。那天早上,我系好砍刀(带短柄,有鞘和鞘带,可以系在腰间)上山了。家四面都是山,但砍柴还要往里走,因为山里人都烧柴火,砍柴是砍..

放生的蟒蛇,现中年男子形前来谢恩

2010年6月28日,扈师兄(扈师兄修行精进,已开智慧,有神通)打来电话说,当天他念佛入定时,有两位中年男子前来现身,穿白色长袍,身高与常人无异,相貌看不清楚,自称是昨天被我们放生的蟒蛇!他们通过老扈向我和所有参与师兄转达谢意,万分感激救命之恩!并表示今世缘分仅止于此,..

供灯千篇文五十二:善知识的烦恼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每写一遍圣号,大家就跟我诵念一遍圣号,生活就会有大不同。写了这么多篇的供灯千篇文,慢慢的被更多的善知识与师兄所看到,也有很多善知识与师兄与我共同探讨供灯之事,在修行的路上,结识了更多善缘,也让自己更能坚定的把学佛供灯之事坚..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37

「五诳」:「诳」,欺诳。「诳心所」的体性是:为了获得利益及名誉,而矫现出有德行的模样,言行诡诈。「诳心所」的业用为:一、能障不诳,二、以邪命为业。因为矫诈虚诳之人,多心怀奇异怪诞的诈谋,且多作出许多虚诳不实的邪命之事,例如看相、占星、卜卦、风水、择日等。这「诳心所」就是..

梦参老和尚:如果不犯这个戒,财宝永远没有短缺

梦参老和尚:如果不犯这个戒,财宝永远没有短缺《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梦参老和尚讲解【复次。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离不与取。即是施与一切众生无惊无怖。无有热恼。亦无扰动。于自所得如法财利喜足而住。终不希求非法财利。由此善根速得成熟。】“不与取”就是偷盗。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