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

略释佛义

略释佛义宗教的崇奉是心灵上忠诚的依靠,崇奉应懂得教义与事理,才不至于落出神信或盲目的遵守。中国是文化悠久的国家,中国的文化及道德思惟是环球钦慕的;文化和道德思惟间接地带动了宗教哲学。是以,佛教浩瀚隐赜的哲理,随著历代高僧大德及士大夫的弘扬,终于在中国落地生根了..

律宗初探

律宗初探第一节序言如来成道记说:净法界事,本无出没,大悲愿力,示现受生。我佛释迦牟尼、他亲证了法事、本来是没有生、没有灭。可是为了大悲心切,度生愿深,是以于无生中示现有生,于无灭中示现有灭。才有从兜率、降王宫、八相成道的一大事人缘,应化事迹,风闻世界,道播四方..

佛陀教导的修证窍门

佛陀教导的修证窍门释迦牟尼佛平生说的教法,总的说来是说阿罗汉、辟支佛、大乘权教菩萨、实教菩萨实践的四谛、十二人缘、六度、四摄法、三心、四愿各类窍门。现在介绍如下:第一节声闻行果四谛窍门(一)阿罗汉的概念阿罗汉有三层意思第一杀贼:意即杀掉烦恼之贼。阿罗汉在因地修..

圣贤之道

圣贤之道中国古时刻的教导不外乎要使学生遵守古圣先贤之德,求得高尚品德正仁正人的风仪。所以期望学生希圣希贤实是祖先教导的目的。我国近代净土宗印光大师在文钞中,也是语重心长地劝勉我们要以希圣希贤为榜样,求生净土为圆满究竟。佛法从印度传到中国以来,成佛渡众生及因果轮..

往生的三张护照

a往生的三张护照学生们出国留学时要申请留学生护照;商人们出国考察时要申请考察护照;一般人们出国旅游时要申请观光护照。各类护照申请的单位虽然不合,但凡是想要出国旅游都需要拥有一张护照。而一个净土的修学者要往生西方也必须拥有护照,而往生的护照我们称为净土三资粮。拥..

佛教各宗概况

佛教各宗概况佛教传入我国,先后形成十宗,流传在不合的朝代和地区。十宗有俱舍、成实、三论、晒台、华严、法相、律、净土、禅、密等宗。本书对禅、净土、律三宗已有专章论述,这里不谈。其它七宗概况,现分述如下:第一节俱舍宗佛灭后九百年,犍陀罗国有世亲尊者,取经藏中有义造..

释迦牟尼佛传奇的平生

第一节释迦牟尼佛名号的由来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为我国广大佛教徒崇奉和爱崇。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教义,对净化人世,解除人们的烦恼和苦楚,产生了无比威力。正如圆瑛大师所开示的欲无烦恼须学佛,知有人缘不羡人。我们既是一个佛教信徒,首先对于释迦..

常随佛学十大学生

常随佛学十大学生第一节舍利弗尊者(一)八岁走上论师宝座舍利弗译为身子,其母身形好,身子所生,故名。又译鶖子,母眼清白,如鶖鹭眼。生于摩竭陀国王舍城郊区迦罗臂拿迦村。父名婆陀罗,是婆罗门教中著名论师。舍利弗八岁时,即能通晓一切书本。时摩竭陀国有吉利、阿伽罗兄弟二..

观美色无常而证阿拉汉果

此城(色身)为骨头搭建而成,而涂上血与肉,其中充满老死,骄慢与虚伪(注)。(偈150)嘉娜帕达卡娅妮公主是佛陀姨母的女儿。她长得很美丽,别人都称呼她美人儿。她与佛陀的堂弟难陀订有婚约。有一天,她内心如此想着:「我的兄长,虽然可以成为圣王,却放弃世间而出家,成为圣者,他..

45位博士谈佛教

1、复旦大学常德博士:有时一看周围之人那种根本不懂佛法,但却随意马虎地对我们佛教徒动辄翻以白眼的神志,我就认为。。。。。等将来他们真的人缘聚足迈进佛门了,当他们要想真正吃透一部佛经,真正把一种善行行持终生时,他们就会体会到佛法言行合一、超越有无、言语道断、究竟..

露宿街头的财主

古时有一个财主,广厦千间,妻妾成群,富甲一方。溘然有一天,财主发明自己得了怪病,寻医问药,屡治不愈。目击生命危在夙夜迟早,无计可施,不甘束手待毙,就礼请禅师前来想想办法。禅师刚刚进屋,回身便走,家人在后面紧追不舍。禅师说:你家主人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你不必..

净土法门法语:菩萨十种特殊的能力

下面把十种力的名相列出来。第一,「知是处非处智力。」什么是是处?什么是非处?处是处所。特别是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社会动乱,地球上的灾变确实是史无前例,过去几千年没这个现象,现在我们遇到了,所以多少人想找一个安全居住的环境。到哪里去找?能找到吗?如果你有福报,无..

净土法门法语:拼命赚钱,能赚得到吗?

我们有不少同修,虽然天天听经,可是他要知道,光是听,听懂了也没用,为什么?你要不真正用功夫,你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你要想了生死、出六道,一定要真正地做。从哪里做?第一个,从得失里面去做。现在的人很苦,就是苦在患得患失!因为我们烦恼里面,得失的烦恼看得最重,名闻利..

净土法门法语:念经是修行

学佛从哪里学起?从戒定慧学起,这是最根本的法。戒定慧是整个佛法的三大纲领。读经跟念佛,都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佛所说的经论很多,不是教我们统统都学,他老人家要求我们只学一样,“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的心是定的,定就容易开慧。念经是修行..

净土法门法语:念佛号-不夹杂妄念就灵

古人笔记里头,有一段记载明朝大将戚继光的故事。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一生受持《金刚经》,《金刚经》念得很熟。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到他的属下,是一个小兵,死了求他超度,怎么超度法?念《金刚经》回向给他,戚继光答应了。第二天他起来,确确实实就烧香礼佛,恭恭敬..

净土法门法语:回向要从这个地方下手

1回向非常重要,决定不能够疏忽,所以普贤十愿里面它有三条:第一个是回向菩提,第二是回向众生,第三是回向实际。2为什么要回向?因为六道凡夫无量劫来,迷失了自性,随顺烦恼习气,这个心量变得愈来愈小,甚至于小到连自己都不能够包容。3你听到我这个话也许怀疑:心量再小,难..

净土法门法语:回向给众生、回向给菩提、回向给实际

1回向是破执着,你就晓得这个很重要。所以佛常常教给我们,不求世间名闻利养、不求世间的荣华富贵,把自己所有一切功德回向三处——回向给众生、回向给菩提、回向给实际。2这个话如果听不明白,我们说得再粗浅一点,譬如我有大福,我不享福,我把我的福报分给大家共享,这叫回向。..

净土法门法语:学杂了、学乱了,心不清净了、念头也颠倒了,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18集2014年10月15日讲于澳大利亚通途法门这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一个阶层一个阶层竖出,时间很长;净宗统统把它归在一个佛号上,这一个佛号三乘统统具足,圆满的,所以一生圆满成就,是这个道理。这个道理你要搞不懂,你就会动摇..

八风烦恼具体说

烦恼具体的表现为八风,即:称、讥、毁、誉、利、衰、苦、乐,今天我们具体地讲讲这个八风是怎么激发烦恼的。八风中的讥、毁、衰、苦本身就是烦恼,我们想人人比我还要清楚。所以,这里就不再重复,我们看看八风中人人都认为是好的称、誉、利、乐是若何激发烦恼的。称、誉、利、乐..

何为直心是道场?

我们常听人说直心是道场,一些人可能误以为心直口快就是直心。引《维摩诘经》说: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其实,心直、口快,反而是一种习惯,口无遮拦,并不是真正的直心。这句源自《维摩诘经》菩萨品里的原文是这样说的:佛告光严孺子。汝行诣维摩质问疾。光严白佛言。世尊。我..

若何征服妄念与烦恼?

我们随时随地在起各类各样的妄想、念头,难以把握。要知道我们的每一个说话和行为背后的念头都是心念,心念无法控制,人生就如同没有刹的车一样。那若何练习我们的心念呢?要想调服自己的妄念、烦恼,不能靠打压念头,而要靠清晣地觉知念头的生起、流变、直到消失的全部微细过程。..

禅所说的“无我”是如何的?

顺治皇帝削发的时刻写过一首诗:未生我时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这个其实就是思虑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我们的平生是如斯的短暂;在广袤的太空之中,我们的生命是如斯的渺小。无论曾经多么辉煌,也无论付出过若干的努力,最终都是化为尘土,这个我们都能够融会..

觉知每一念

清楚地觉知每一个起心动念,这就是我们平常在祖师的语录、禅宗的书本上面所看到的当下一念。禅宗的功夫,一定是要落其实当下一念上。我们进修佛法,进修打坐,总想求玄求妙,总想佛菩萨加持,其实,所有的微妙都在这当下这一念上。我们仔细地体会,当下这一念,可能具有无穷无尽的..

正果法师:见性成佛

见性是禅宗的根本目的,参禅者必须透过的关门,古今参禅人的第一要事。所谓见性,即开辟自性,彻见自己本来心性,自觉到本来具有的佛性。换句话说,就是离一切对待,一切抵触,超然独脱,无执着,无绊累,触着普遍法界的无我的大我感化,无碍地适应社会,至此名为无位真人,或曰闲..

修行如莲

佛教中讲修行,就是赓续修正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把缺点的身口意调剂为准确的身口意。很多人认为,修行是削发人到山里去,或是关起门来在寺院里才能修行。事实上,修行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生射中,意识中、行为中。修行讲究次序递次,一步一个脚印,忽略不得,更不能跳跃式进步。..

整理佛经上能感得美丽相貌的各种法门大汇集

末学近来常常看到,有师兄寻问使相貌变美丽的法门。现将各种法门整理帖出,并附上经文出处,与各位师兄分享。恳请各位师兄依法修行之余,不要加重对色身的执着。《金刚经》有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下面开始介绍能求得美丽相貌的法门:一,施食..

三皈五戒大意

三皈五戒大意三皈,是皈依佛、法、僧三宝;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除非我们不信佛,信佛一定要皈依三宝;除非我们不学佛,学佛一定要受持五戒。因为皈依三宝,是进入佛门的起步,受持五戒,是学佛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信任在座各位,大多半都已经皈依三宝了?但三宝的意义究竟是甚..

皈依三宝是哪三宝

皈依三宝是哪三宝三宝的种类,古来有很多分法,不外从事相上和理体上说。可分为:三种三宝、四种三宝、六种三宝。三种三宝1、别相三宝:又称阶梯三宝、别体三宝,佛陀最初于菩提树下成道,但示丈六之身,及说《华严经》时,特现为卢舍那佛身,是为佛宝;佛于五时所说之大、小乘等..

净土法门法语:人死了会到那里去?

这个身体死了之后到哪一道去,完全是阿赖耶里面含藏的种子,哪一个种子力量最强,它就先受报,力量弱的后受报,这强者先牵。就因为这么一个关系,这么一个道理,所以念佛人要把阿弥陀佛念熟、念透,这个力量最强,临命终时,念佛这个种子牵引你到极乐世界,原理就在此地。所以不可..

赵州和尚的耳刮子:检查完毕 可以放行

这事后成了禅宗修行的公验,赵州和尚说:检查完毕可以放行。(图片来源:资料图)赵州禅师,与他的酒保文远对话:师因与文远行次,乃以手指一片地,云:这里好造一个巡铺子。文远便去彼中立,云:把将公验来。师便打一掴。远云:公验分明过。这短短的65个字,描写了一个即有趣又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