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后魏时代,台山灵鹫寺,每到春天三月,依例举行无遮斋会,不论出家、俗家、也不分善男或信女、老的或少的、有钱的还是穷人、甚至乞丐,都可以平等参加,饱食一餐,平等施食,适时表示佛法平等,无人我之分别。一天,来了一位穷苦的女人,抱着两个幼儿,后头还跟着一条狗,身..
虚空
欢喜菩萨真人真事
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很难遇到一个真正欢喜快乐的人。大部分的人都好像心事重重,彷佛有很大的压力,忙得不太能够享受内心的宁静、欢喜。还有人一闲下来就感觉很无聊,或者是常常觉得自己很倒楣,周围的人都对不起我,或者觉得自己实在很好,付出很多,但是得到的待遇却太差..
历险思佛悲愿深
前些日子遇了一小难,爬山登陡峭石级的时候滚落了下来,蒙佛加佑只是手指脱臼,并无大碍。但遇险过程中那刹那间面对生死时的惊恐无助却让我触动很深,反思良久。通过这次历险,我才知道,死亡对于无知的人类来说是一个“异境”,谁都不能说自己懂了。无论平时自认为对生..
贫女一灯福报无尽
贫女一灯福报无尽在《阿阇世王授决经》中,记载一段贫女布施一灯,得佛授记的故事。有一天,佛陀在罗阅只国耆阇崛山。当时,阿阇世王恭请佛陀吃饭,饭后,佛陀回到祇洹精舍。阿阇世王与耆婆商议道:“现在我们已经供养过佛陀吃饭,以后再做些什么事,表示对佛陀的恭敬呢?&rdq..
念佛的现世感应
极乐世界虽去此百万世界,论其迹则不胜其远,然佛之慧性,含虚空世界,故无所不在。是以一切众生举意动步,皆在佛之性中。至心恳切,无不应验。故此卷叙现世感应。一、见杀生念佛得福《观音感应记》云:饶州军典郑邻,死至阴府,以误追来,放还。阎罗王告云:“汝还人间,勉..
憨山大师开悟的经历
佛言:“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即是佛。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而彻悟,即是洞见自心。他曾赞叹道:“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此后,佛说法四十九年,大小三百余会,即是让众生放下执着,洞见..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
痛苦、快乐的根源在哪里?
痛苦、快乐的根源在哪里?想起了一句禅语“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苦瓜为什么苦?因为它的根是苦的。甜瓜为什么甜?因为它从根到蒂都是甜的。人们为什么会觉得痛苦和烦恼?因为那个时候,他们的心由于牵挂或者不满足,而处在痛苦和烦恼当中。人们又为什么会感到轻松和快乐呢?..
阿弥陀佛替我们把债务关系打个句号(大安法师)
有居士问:深信因果后,很想把现世的业和往世的业消除,怎么办呢?恶业就是冤亲债主吗?怎样知道业已转?专念阿弥陀佛可以消业吗?大安法师:深信因果是让我们不要去造恶业了,但是我们多生多劫造的业,包括今生造的业,只是随缘去消,你想把它全都消掉,绝对是不可能的。《普贤菩..
憨山大师开悟经历
佛言:“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即是佛。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而彻悟,即是洞见自心。他曾赞叹道:“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此后,佛说法四十九年,大小三百余会,即是让众生放下执着,洞见自心。故古德云:“吾..
台湾悟明长老专修大悲咒的感应故事
悟明长老,是民国前一年转世人间,今年都九十岁高龄了,在台湾佛教界的辈份可算是第一的啦!悟老十五岁时,有一次在寺里晒经。烈日之下,在一箱箱堆积如山的经书之中,很无心的悟老东翻西找的,小孩子嘛,好玩!看看经书中有什么希奇古怪的东西。这一翻就翻到了一本“大悲忏”,而..
慧远大师冒犯天威护佛教
慧远大师冒犯天威护佛教北周的武帝高高地坐在大殿的宝椅上,下面站着文武百官和一群被他召来的高僧,慧远也在其中。大殿的外面,手持刀枪、身披铠甲的武士里三层、外三层地守卫着。大殿里静悄悄的。此时,北周刚刚灭了北齐,国家百废待兴,周武帝坐在龙椅上志得意满,他现在要向这..
空色本来同
有学僧请示赵州禅师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理如何解释?”赵州回答:“听我一偈:碍处非墙壁,通处没处空;若人如是解,空色本来同。”学僧听偈后仍然不解,赵州禅师又说:“佛性堂堂显现,住性有情难见;若悟众生无我,我面何如佛面?”学僧..
放生三年的有趣感应
回顾自己三年放生的经历,并且结合了自己的行业和心路历程。“不放不知道。”这是我经常对围观放生的人说的:“放生得财富,得健康,得智慧,不放不知道”。念佛是正行,放生是助行。正助双修。自我感到放生是学佛的第一助行,因为佛门六度第一是布施,而放生具足圆满“财布施,法..
不想再被妄想欺骗 看我们的心是怎样受到伤害的?
修行,并不只是让环境更加舒适而已,一般人常会要求生活周遭的条件:房子宽敞、厕所干净、灯光明亮……。但却往往不知道要装饰自己的内在,点亮内心的智慧。有一次孟子就讥笑众生:如果家里的羊走失了,人们会去找回来;但良心掉了,却不知道有没有人要去找。一个人若没有在修行,..
明白这三点 你就清楚佛法为什么不是哲学了
所谓佛法非哲学者,按哲学之内容,大约有三,而佛法一一与之相反,故佛法非哲学。何者为三?第一、哲学家唯一的要求在求真理,所谓真理者,执定必有一个什么东西为一切事物之究竟本质,及一切事物之所从来者是也。原来,哲学家心思比寻常聪明,要求比寻常刻切。寻常的人见了某物某..
怎样供香才能真正得到利益和加持?
“修行都是在修心,我们供香花灯烛,供养的是佛,修养的是心,这一颗习惯于烦恼、贪吝的心在那时那刻欢喜了,宁静了。心里常常装的是庄严、美好,生活也会变得庄严、美好。”——希阿荣博堪布《生命这出戏》(2017新版)诸多佛经论典及高僧大德都提到供香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供香散发..
佛的光明无所障碍 为什么我们感触不到?
阿弥陀佛第十二愿:“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这一愿是光明无量愿。阿弥陀佛的光明无所障碍,不仅我们世间的物体阻挡不住,而且我们众生的烦恼也阻挡不了,乃至于造作恶业,堕落到阿鼻地狱这种最黑暗的地方,阿弥陀佛的光明也能穿透,..
道场在哪里?佛在心中 心即道场
佛在心中(图源:网络)多数情况下,道场是指修道或成道的场所,是佛道两教诵经礼拜的场所,有时候,和尚或道士做法事也被称为道场。按照我们一般的理解,大多人所了解的道场是与佛道教相关的“圣地”、“山岳”、“场所”、“名山”、“石窟”等自然空间,比如驰名域内外的中国佛教..
《心经》中“色即是空”原来是针对某些菩萨而说的
心经讲记连载16——三、解释正文(3)丁二、(广说般若之本体)可分为三:一、了知基般若;二、了知道般若;三、了知果般若。戊一、(了知基般若)可分为二;一、宣说五蕴空性;二、宣说七种甚深法。己一、(宣说五蕴空性)可分为二;一、广说色蕴空性;二、以此类推其他蕴。庚一、(广说色蕴空性..
这四句话非常重要 是整个《心经》的中心
心经讲记连载15——三、解释正文(3)丁二、(广说般若之本体)可分为三:一、了知基般若;二、了知道般若;三、了知果般若。戊一、(了知基般若)可分为二;一、宣说五蕴空性;二、宣说七种甚深法。己一、(宣说五蕴空性)可分为二;一、广说色蕴空性;二、以此类推其他蕴。庚一、(广说色蕴空性..
举头三尺有神明,邪淫造恶万不可犯
中国人有句话:‘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每个人头顶上都有神明。又有另外一种说法:‘举头三尺有青天。人可欺,天不可欺’。这句话是叫我们时时刻刻检讨自己的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要止恶行善。佛家的说法是:每个人身上有两个神,一个叫‘同名神’,另一个是‘同生神’。同名神是..
马明博:香为佛使 香藏秘趣
燃香供佛(图源:网络)说到生活,离不开“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佛家生活,在这七件事之外,还多了一件“香事”。香为佛使汉传佛教素有“佛前十供”之说。这“十供”,分别是:花、香(燃香)、灯、涂(香粉)、果(水果)、茶、食、宝、珠、衣。藏传佛教有“佛前八供”之说,这..
怎样做个好人?至少达到六条标准
我们学佛就是希望做一个好人,希望人生过得更圆满、更有意义。好人的标准就是向善、向上。向善就是不做坏事,只做好事;向上就是做好人,做圣贤,做伟人,成佛作祖。无论是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还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作好一个普通人,至少要达到六条标准。这六条标准,把信仰、伦理、..
人间天:生命的本质,从无到有的转换
今天要分享的是《佛说阿弥陀经》中提到的西方诸佛的大明佛。大明佛是西方诸佛中的七尊代表佛之一。如果说“光”是“体”性、是本体,那么“明”就是“相用”。1.略说体相用如果是说体的部分,那就是0的层面,是空的,是没有言说、文字、名相可得,是没有五欲、六尘可攀附的。在体..
净土法门:万法统统是自性所变现的
一生当中学佛从哪里学起?从断烦恼、消业障。入门,你看看须陀洹,看看初信位的菩萨,等于说佛的小学一年级,他修什么?他断见思烦恼。先断见烦恼。见烦恼五大类,第一个身见,放下身见,这个身不是我,每个人都把身当作我,现在才搞清楚身不是我。身是什么?是我所变现的。我所变现..
净土法门:为假的东西来奔波劳碌,这就错了
现在人无论是老是少,是贫是富,是男是女,心里面就是物质享受、精神享受;精神享受不是圣贤,可以用物质享受来包括,精神还是没有离开物质。他们是不能吃苦的,是不愿意操劳的,这些现象愈来愈严重,因不好。批注里头说得好,《嘉祥疏》里头这一句话说得太好了,「以心财相积不舍..
心量要大起来
要入华严,先学地藏经开始。华严讲大方广,体相用。那大已经了不得了,再加方广。那先问,我们的心有多大,佛的心量如虚空,我们的心量呢,虽然说包容一切众生,可我们装得下多少众生?中国自古讲天下,到处都是天下第一。这个是中国大的讲法,那佛陀的大,在众生上,就包括了十法..
人间天:众生都是沉睡的菩萨
众生都是沉睡菩萨。一切有情众生都拥有如来藏性,都有这个圆满的自性,正是依靠如此才能成就为佛的,所以一切众生都堪成佛。就算堕落到最最深处的地狱众生,也有成佛的可能,只是这个历程的早、晚、快、慢、直、曲不同,所以一切众生本来都是没沉迷的圣者。为什么就迷失了?是因为..
供养是存钱的最佳方法“利息”很高!
一个人的财富,不是靠拼命赚钱就能得到,而是要靠福报也就是通常说的运气。如果没有供养、布施心,舍不得把东西拿出来,那你将来会得贫穷的果报。一说到供养,首先想到的是初一、十五,许多寺庙都有给佛、菩萨上供的习惯。还有,天天吃饭之前,我们都要供佛,三德六味,供佛及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