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大乘起信论原文阅读译文请点击:大乘起信论译文马鸣菩萨造梁真谛三藏译归命尽十方,最胜业遍知,色无碍安闲,救世大悲者。及彼身体相,法性真如海,无量功德藏,如实修行等。为欲令众生,除疑舍邪执,起大乘正信,佛种赓续故。论曰:有法能起摩诃衍信根,是故应说。说有五分..
虚空
梵摩渝经
梵摩渝经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在随提国。与五百沙门俱行。时有逝心。名梵摩渝。弥夷国人也。年在耆艾百有二十。博通众经星宿图书。豫睹未萠一国师焉。梵摩渝遥闻佛王者之子出自释姓。去国尊荣行作沙门。得道号佛清净至尊。与五百沙门处随提国。开化众生。梵摩渝深惟叹..
辐轮王率众供养如来
辐轮王率众供养如来有一大菩萨名叫寂慧问佛说:“世尊,其他诸佛刹土清净离垢,远离一切污浊,具种种功德庄严。唯有圆满功德、具安乐之大菩萨,而无声闻之名。何以释迦如来教化之婆娑世界,寿命浊、时间浊、众生浊、见浊、烦恼浊兴盛?世尊成佛后为何为四种眷属宣说三乘法要?为何..
花饰比丘的因缘
花饰比丘的因缘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带领弟子去应供,斋毕,大众正静默等待佛陀开示时,突然于人群中传来阵阵骚动。有人说:你看!那位比丘的耳朵上别着一朵好大的须曼花!出家人怎么可以戴装饰品呢?真大胆!竟然在尊贵的佛陀面前戴花。天帝请示佛陀问:世尊!请问这位比丘为何在耳..
福光王子出家—佛陀本生故事
福光王子出家——佛陀本生故事具足相好无垢月,金色如来前顶礼,三界无等汝离垢,遍知如来前顶礼。无数劫之前,义成慧如来出世说法,当时人寿为一亿年。具光国王即于彼时统治六千万由旬内之国土,国王所居宫殿纯以七宝制成,名为宝光王宫。人人皆谓国王财富圆满,而国王所生太子福..
净土圣贤的传记4
净土圣贤的传记4法持,姓张,润州江宁人。幼出家,年十三,谒黄梅忍禅师,蒙示法要,领解幽玄。后事方禅师,为入室弟子。已而专修净业。唐朝法持,润州江宁人,小时候出家,13岁拜谒黄梅弘忍禅师,蒙禅师开示法要,领解了佛法的深妙之处。后来又承事方禅师,成为入室弟子。以后就..
净土法门:学习海贤老和尚之表法(第2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继续学习海贤老和尚的表法。前面我们学习老和尚「严持戒律,勤修梵行」,介绍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学佛的同学必须要遵守,念佛求生净土更不能违背,要尽心尽力把它做到,这就是严持戒律。勤修梵行,梵是清净的意思,也就是《无量寿经》经..
净土法门:学习海贤老和尚之表法(第1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大家好!昨天起,一连四天,香港佛陀教育协会发起中元祭祖法会。昨天是祭祖大典,从今天起有三天三时系念法事。大家要我在这里讲几句话,我就想到海贤老和尚的表法,我们应当怎样学习?《永思集》并不长,光碟也只有五十分钟。印志法师到香港来把这些东西交给..
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89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
慧能心性思惟的特点:自心本体与“三无”之旨
北宗禅师与南宗禅师尽管都在应用自心概念,但二者对其却付与了迥然不合的含义。慧能心性论思惟的核心是将心与性合一而用自心范畴标明。《坛经》中有关心的概念系列--自心、素心、自素心、妄心、直心,以及有关性的概念系列--法性、自法性、自本性、真如本性、本觉性、佛性、净性,..
韩国知讷及其“心性论”研究
韩国高丽时期的著名僧人知讷生活在毅宗(1147~1171)至熙宗(1205~1212)时代。现存和知讷直接有关的资料有:(一)金君绥撰《泰平承平府曹溪山松广寺佛日普照国师碑铭并序》。(二)《大乘禅宗曹溪山修禅社重创记》。(三)《松广寺再建普照国师碑铭并序》,又作《海东朝鲜国湖..
“啰啰哩”考
啰啰哩语习见于唐宋以来的白话文献,禅宗语录尤多应用。其语形变更不定,仅在宋代文献里就可见到多种写法,如:啰唻哩、啰啰哩、逻罗哩、啰哩啰、哩啰哩、哩哩啰、里棱罗、啰啰哩哩、啰哩哩啰、哩啰啰哩、哩啰等(见下文引例)。它们的用法基本一致;所用文字,声母多系来母,以啰..
禅宗的返照自我与诗的超越注视
禅宗的悟,是对主体内在的佛性的的返照。在禅宗思惟中,一切众生悉有佛性,而对于佛性的实现,主如果在于返观自我的顿悟。所谓明心见性,就是熟悉自我之心,发明自身之佛性。《坛经》中反复申说的就是这种返照自我的开悟。慧能认为自性本是清净的,佛性即在自性之中。一念悟时,众..
空静的诗心与灵幻的境界
作为创作主体的诗人,在进入创作时应该有着一种如何的心境?诗的本质在于审美创造,诗人在创作之时,首先是处在审美情境之中,有一个高度集中的审美立场。所谓审美立场,主如果指审美主体的心理倾向,侧重于强调审美主体诸种身分的浑融统一与外射偏向。创造过程中的审美立场,则是..
《华严经》与生活禅
拨尘见佛是本体论意义上对佛性的追寻,它决定了存在论意义上的生命体证--在世出世。华严圆融,消除了一切对立,打通了众生与佛陀、俗界与佛界的地道,呈显出存在而超越的生命情调。《华严经》常以净莲不染形容澄明的悟心:云何修习佛功德?如同莲花不著水。最极清净如虚空,不染世..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一节 五蕴
第六章有情之身心第一节五蕴第一节五蕴佛法以有情为中间为根本,情是情感活动,小至接蚁,大至人类,时刻在情感的生命狂流中。但有情各类有迷悟、有思惟境界不合,总不外有情是物质和精神的和合物,故佛不偏物质,不偏精神,而二者合论。有情的身心不外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范..
第四章 佛学之宇宙论 第三节 四劫
第四章佛学之宇宙论第三节四劫佛典分世界之成坏为成住环空四期,或称四劫。劫者,泽云时分、大时、长时。此大时不能以平日之年月日计算,时极少为刹那,时极长为劫。从人寿无量岁,每百年减一岁如是减至十岁;又从十岁每百年增至一岁,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此一增一减为一小劫,即..
第四章 佛学之宇宙论 第一节 三界六道及九地
第四章佛学之宇宙论第一节三界六道及九地对于宇宙天体的构造,佛教认为是有情业力所感佛陀说教意在转迷启悟,所说诸法重在心法上之辨解,对于世界之形成不过于穷究,诸般多随世俗而说,假使细究则有碍于修道。宇宙者,指空间(宇)和时间(宙)。佛典中称为法界,法是诸法,界是分..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一节 百法分位
第五章百法之要略第一节百法分位宇宙间之万有,其数无量无边,佛典名之万法,或称诸法。法是总该一切事物之称,也即万事万物。梵语达磨之本义为轨持,持即任持自性,轨是轨生物解。等于任载摄持自家之特点,能为法度模范令他生解。宇宙间所有万事万物,无论大小,无形有形无不各自..
宇宙诸法的实相
宇宙诸法的实相四法印四法印诸行无常诸行:指的是法界一切物质现象与一切精神现象无常:指的是永恒赓续地运动变更着.没有涓滴绝对的静止的空性。在相对世间里.无论是有情生命的精神现象,照样物质现象,都在永恒赓续地运动变更着,没有一法是涓滴绝对的静止。诸法无我诸法:指的是,..
宇宙的组成
宇宙的组成宇宙是由物质现象的色,与生命现象的心组成。一.色(物质现象):一切宇宙物质(色法)现象,是由地.水.风.火。四大种互相和合而成的。这四大种的互相和合便组成了宇宙的一切物质现象。四大种的和合过程,有的是在瞬间就可以和合而成(化学),有的需要很漫长的时间(星..
佛说护国经
佛说护国经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俱卢城。出游化利逐渐至于睹罗聚落。与大苾刍众安止个中。时彼聚落有婆罗门大长者等。互相议曰。此大沙门瞿昙。弃舍王位削发为道。果满圆明名称普闻。等于应供正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
梵志頞波罗延问种尊经
梵志頞波罗延问种尊经东晋西域三藏竺昙无兰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五百比丘俱。舍卫城中有婆罗门五百人。五百人相将俱出城。自至其田庐。相与共坐讲议言。本初起地上人时。皆是我曹婆罗门种。第二种者刹利。第三种者田家。第四种者工师。我曹种最尊。初起地上..
佛说新岁经
佛说新岁经东晋天竺三藏昙无兰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八万四千人俱。舍利弗目连等。前后围绕。听佛说经。佛处大会。如同须弥众山之王。独峻高显。如月盛满照于群星。威光唯景。如紫金耀于是场地。皆作金色。卓然特异。巍巍无侣。于时世尊。与比丘众俱。..
佛说乐想经
佛说乐想经西晋月支国三藏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彼时世尊告诸比丘。诸有沙门婆罗门。于地有地想。乐于地计于地为我。彼言地是我。我说彼未知水火风。天神梵天阿婆天阿鞞婆天。净有净想。乐于净计净为我。彼言净是我。我说未知虚空处识处无所有处无想..
佛说大生义经
佛说大生义经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俱卢聚落。与苾刍众俱。是时尊者阿难独止一处。于夜分中间生思念。诸缘生法其义甚深难可懂得。惟佛世尊。具正遍知善能宣说。作是念已。至明旦时离于本处来诣佛所。到佛所已头面礼足。伸问讯已退住..
佛说频婆娑罗王经
佛说频婆娑罗王经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中。与大苾刍众俱。皆是法中耆旧大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除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证得解脱。如是之众满一千人尔时世尊而起思念。我今可往杖林山中灵塔之处。作是念已。与苾刍众..
佛说萨钵多酥哩踰捺野经
佛说萨钵多酥哩踰捺野经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梨国猿猴井楼阁精舍。尔时世尊告苾刍言。汝今倾听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无坚无实是不究竟。是不堪任是弗成乐。汝等当知。勤加精进而求解脱。苾刍时不久住念念迁移。过此已后劫欲末时。..
佛说寂志果经
佛说寂志果经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耆域奈园。与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俱。时王阿阇世。七月十五日。过新岁腊。与群臣百官俱。家属围绕。上寂安观。谓群臣言。诸卿当知。如是我修非时愁悒不改。虽得此岁。愦惨不次。当何方便除其怵愓。有臣白王。当以五乐消失..
佛说梵网六十二见经
佛说梵网六十二见经月支优婆塞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游于俱留国。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异道人须卑及学生梵达摩纳。随佛及比丘僧。异道人须卑。谤佛无央数。及谤法比丘僧。学生梵达摩纳。嵯叹佛及法比丘僧无央数。是师学生便共诤言。各自非其所说。常随佛比丘僧受请。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