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常

佛说优填王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深国,王号曰优填。拘深国有逝心,名摩回提,生女端正华色,世间少双。父睹女容一国希有,名曰无比。邻国诸王,群僚豪姓靡不娉焉。父答曰:“若有君子容与女齐,吾其应之。”佛时行在其国,逝心睹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色紫金巍巍堂堂光仪无上,..

佛说须赖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及五千菩萨俱。尔时,舍卫城中有极贫者,名曰须赖,得坚固志不可转移,信佛法众,身归三尊,奉持净戒,修行十善,有四等心救济不倦,内性清净我乐无二,至意求佛无上大道,思惟所行昼夜诵习,以善方便导利人物,安贫..

佛说遗日摩尼宝经

佛在舍卫国洹阿难坻阿蓝时,与摩诃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万二千人。尔时,佛语摩诃迦比丘言:“菩萨有四事法,智慧为减。何等为四事?一者、不敬经不敬师,二者、人有欲闻经者中断之,三者、人有求深经者爱惜不肯与,四者、自贡高轻侮他人。是为四。菩萨复有四事法智慧为..

佛说摩诃衍宝严经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耆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万六千人,从诸佛国而来集此,悉志无上正真之道。尔时,世尊告尊者大迦曰:“菩萨有四法,失般若波罗蜜。云何为四?一者、不尊法,不敬法师;二者、为法师者悭惜吝法;三者、欲得法者为法作碍,呵责轻易不为说法..

毗耶娑问经

毗耶娑问经卷上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游阿强伽河岸,与大比丘众俱。彼比丘众,所作已办尽一切漏,无有障碍离有不退,勤为禅诵跏趺而坐。随何处坐,有在地处,二人相随如法语论,群行如鹅、如鸳鸯者,有在空舍,有依树根,皆悉行禅,能取如来法之光明正法威仪。复有无量菩萨众俱,..

佛说菩萨本业经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摩竭道场,初始得佛,光景甚明,自然莲华宝师子座,古昔诸佛所坐皆尔,道德威仪相好如一,身意清净,福行普具,明所彻照人刹法处,去来现在无复挂碍,成兴于世,一切悉等。时会菩萨,尽一生补处,神通妙达周遍十方,导利众生,开佛法藏,示泥洹要都入人根,宿..

大悲经

大悲经卷第一梵天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尸那城力士生地娑罗双树间。尔时,世尊临般涅,告慧命阿难言:“汝可于娑罗双树间安置敷具,如师子王右胁卧法,吾今后夜当般涅。阿难,我已究竟涅,断除一切有为言说。我已作佛事,已说甘露,无有窟宅寂灭定甚深微妙难见难觉难..

佛说方等泥洹经

佛说方等泥洹经卷上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王舍鹞山,从大众比丘,比丘千二百五十。时摩竭王阿世,与越不相得,众臣议言:“越自恃国富民众,地沃野丰,多出珍宝,不首伏我,当往攻伐。”国贤大臣名曰雨舍,梵志种也。王命使行,稽首佛足,敬问消息,兴居轻强,气力游步,..

入菩萨行论

善逝法身佛子伴,及诸应敬我悉礼。今当依教略宣说,趋入佛子律仪法。此论未宣昔所无,诗韵吾亦不善巧,是故未敢言利他,为修自心撰此论。循此修习善法故,吾信亦得暂增长,善缘等同诸学人,若得见此容获益。第一品菩提心利益暇满人生极难得,既得能办人生利,倘若今生利未办,后世..

智慧法语:教你鉴别佛法真伪的标准

编者按:如何鉴别某些人所说“佛法”的真伪?你有这样的法宝吗?你知道“三法印”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寂静就是印证的标准,掌握了它,那些浑水摸鱼的人根本没有市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寂静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及涅寂静,是三..

净空法师:宗教里面讲永生是指这个地方,我们佛法称极乐世界

二乘是阿罗汉跟辟支佛,他们所住的三昧,《楞严经》上佛告诉我们叫九次第定,这个九从哪里来的?九从四禅八定来的,四禅八定就是下面讲的初心菩萨,初发心的,他还是凡夫,没有出六道轮回,他们修的定功夫浅,叫四禅八定。他修到初禅,他就有能力上生初禅天;修到二禅,他就能生二禅..

家人病危,晚上梦见黑白无常,请问我们要怎么做?

定弘法师:这个问题一定要开始助念了,病危可能随时会走,已经梦到黑白无常,那可能很快。如果不现在救助,可能他都要下去了。黑白无常那是地狱里头的鬼卒,是把人拖到地狱去的,去接受阎罗王的审判,这很危险。现在如果他还没断气,还有得救。怎么救?赶紧开始助念,组织几个同修..

具足暇满,倍当珍惜

本课学习的内容是何为暇满人身,让我认识到暇满人身是人生最大的资本。记得同喜班时师父曾经说过“人身难得,尤如大海盲龟穿木”,能成为人身的机率是微乎其微。从未认真思维过师父话中的内涵,也从未认识到得到人身是这么的不容易。通过这课的学习,对照八无暇、十圆满的每一个条..

行为心态的转变

《佛教徒的人生态度》,论述了八个问题,消极积极,悲观乐观,禁欲纵欲,重死重生,自利利他,出世入世,无情多情,随缘进取。对照这八个方面,谈下个人观念,心态,行为的改变。1.消极/积极学佛之前,我认为佛教绝对是消极的,媒体中“青灯古佛,了此残生”的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

认识世界,从“心”开始

《佛教怎么看世界》我刚读第一遍时,也觉得是一头雾水,我不知道,这是在学佛法还是在学天文还是物理?因为我对宇宙的认识还停留在中学课本和一些零碎的科普知识里,比如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又围绕太阳公转,而太阳是银河系里的一颗恒星。后来,我通过做思..

看电影还是看我

随着修学的深入,最近总陷入患得患失,有种两边都够不到的感觉,修学也陷入了瓶颈期,本来澄清明亮的背景好似糊上了墙灰,无奈下,我安慰自己说:我要休息……不安慰不要紧,一安慰,好了,不到几秒钟,理由出炉,不是劳逸结合嘛,看电影也能学不少知识,观苦,还能激发自己精进修..

辅助员选拔中的成长

和大家分享下辅助员选拔过程中我的收获和成长。选拔前,自己曾独立练习多次,想象中的面试环节,隐隐约约鼓声四起,脸色波澜不惊下心里早已暗流涌动,怕问题问住我,担心答非所问,站在台上束手无策时我该怎么办?其实,我最应该问自己,我到底怕什么?说到底,是怕我这颗凡夫心受..

点亮心灯弃三毒,皈依三宝得圆满

我是于今年五一在西园寺皈依,当时看到皈依法会现场很多人,队伍一直排到大门口,心里有点小激动、心想今天终于成为真正的佛弟子了,可以发证书了,一种莫名的优越感涌上心头。但是对于为什么要皈依,皈依的意义,还是模模糊糊,但现在通过修学,我纠正了很多自己对皈依的错误认识..

同喜班使我学会了三件事

经过同喜班一年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三样东西,第一,学会了读书。第二、学会了检讨,第三,学会了接纳。下面我简单分享一下这三点吧。第一,学会了读书,进了三级修学之后我真正学会了读书,为什么,难道以前不会吗,是的,以前还真不会,以前只能说能读书,仅仅是能读,..

极乐世界的九品莲位图文与详解,过目增福!

上品上生:往生之因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往生接引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

嘎玛仁波切:真能依智不依识时,也就没什么好烦恼,可烦恼的了,那将会是大乐恒常

关于四依四不依的内容,我们已经浅谈了前两依所不依。那么对于第三点,依智不依识,可能我们要稍有别于字面意思去体会了。依智不依识,要达到这一境界,可能需要我们大体经历三个层面,先依识、再转识成智(这里的智还有别于真正的智)、之后才能依智不依识。因为识对于我们轮回的众..

海涛法师:修行是修自己,不是改变别人,如果你先为这个事情起烦恼,那就错了

修行是修自己,不是改变别人,如果你修行只想让你老公不要再杀生、儿子不要再上网,这个叫执着了。我们修行是希望你念佛愿更多人都不要杀生,乃至就算他们在杀生,愿被杀掉的动物(透过)你念佛回向给他们、超度它,所以你要达到力量首先你不能起烦恼,你不起烦恼就有力量,慢慢他们..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132)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为往生做准备

上师教言集:我们凡夫刚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观想无常!从起床到睡觉,无论吃饭还是工作,每一刻都要观想。这也是一切万法的正见。就我们个体生命来说,死亡随时随地可能降临,也许今天就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所以我们要从今天开始如理如法地学习佛法,作好往生的准备..

一个世俗人对修行的思考和感悟

一个世俗人对修行的思考和感悟写作是一件非常枯燥又幸福的事情,一支笔,一副键盘,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用文字去利益帮助芸芸众生。这篇文章耗费了我大量心神、数不清的不眠之夜。是我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我的笔记心得、大德前辈们的教诲以及我的个人实践感..

达真堪布:如何做到在一切对境中不离善法

当你把暇满难得,寿命无常的道理真正弄明白、搞清楚之后,才能做到身处一切事,一切处,一切对境当中,身口意不离善法。我们强调加行,尤其强调四外加行,学佛修行的根本就在这里,如果你没有学修四外加行,如果没有明白这些基本的佛理,修禅宗,密宗,念佛、诵经、打坐等,都是空..

达真堪布:死期不定,佛法是怙主

三根本的最后一个根本,是离开这个世界时,谁也帮不了你,只有自己积累的善根,只有佛法可以跟随你。如果你有正知正见,如果有佛法里讲的功德,这些可以跟你走,其他都不能跟着你走。第一,你什么也带不走,家庭、儿女,操这个心没有用,到时候谁都帮不了你。第二,你自己也没有办..

独尊湛现:大家要了解佛教,认清佛法

阿弥陀佛,大家好。学佛,修行,主要的就是两个方面:1.要学习佛法,并按照佛法的教义,信解受持;2.要依教奉行,要努力如实照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佛法的教义就是告诉大家,如何在事相中如理地造作,何为如理?这个如理不是自己所思,按照自己的思维如何如何,这个如理向佛来学,..

佛教十大真理!

何谓佛教的真理?广义的说,如来一代教说,三藏十二部经典,契理契机的道理,都是真理。综合其法要,可归纳为:一、苦聚苦,通常是指我们受到业、妄想、烦恼的控制,而有五阴炽盛身心痛苦的感受;所谓“苦受”固然是“苦苦”,“乐受”也会“坏苦”,“不苦不乐受”也会“行苦”。总..

修来的是福,贪来的是祸

你自在财富了、自在名声了,这才是真正的福报。我们死亡之时,无论你的尸身是用檀香木的柴堆烧毁,或是在人烟渺茫之处被禽鸟和狗儿吞食,其实都是一样的。你会继续前行,而一路相伴的将是你生前所做的一切善行或恶行。你的恶名或是好评、你所积存的食物和财富、所有的助手和佣仆,..

人处世,除了要有向前的勇气,也要有回头的智慧

悲欢离合多劳虑,何日清闲谁得知?若能了达自家事,从此回头不算迟。――〈赞僧诗〉清.顺治这是清代顺治皇帝〈赞僧诗〉里的一段话。「悲欢离合多劳虑,何日清闲谁得知」,人的一生在世事无常中挣扎,在人情冷暖中计较,多少的悲欢,多少的离合,种种辛苦、种种劳虑,谁不希望享受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