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佛之前,都是散乱、黑暗、狂躁的心,在里面加入佛号,就有转化的功能。一句佛号就能收摄散乱的心,让它逐步有序地安静下来,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是禅的境界。一.浊水投珠原来我们对境,都是散乱的,现在把攀缘五欲六尘的心转换一个攀缘的对象,攀缘这句佛号。这句佛号就以在..
无常
海涛法师:所以说三界皆苦,为什么?因为变化无常
释迦牟尼佛出世之时,讲了四句话:「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无能安之。」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没有一处能永远安稳。地震、水灾、火灾、盗贼等,种种灾难不断。如果把幸福定位在这些地方,必定难免受苦受难,所以说三界皆苦,为什么?因为变化无常。所以他告诉我们,..
慧律法师:佛心慧语四自在篇25
◆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深水缓流,浅水急**。◆万法本闲,庸人自扰。◆不惊、不喜、不怒乃涵养真处。◆明智的人,不易为别人的想法所影响。◆没有觉悟的人――如一条河中的水一样,与他人相同,流转向前。◆自以为例外的人,其实仍是宇宙中毫不起眼的一个。◆金屑虽贵,在眼..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二编15
第五章净宗十三祖的生平与思想《14》十二、彻悟大师生平与思想1.生平彻悟大师(公元1741―1810年),讳际醒,字彻悟,一字讷堂,又号梦东,京东丰润人,俗姓马。大师幼而颖异,长喜读书,经史群籍,无不博览。二十二岁时因大病,深感幻躯无常,发出世志。病患痊愈后,到房山县,投三..
弘一法师:佛说人生是苦背后的真意
佛指示我们,这个人生是苦的,不明白其中真义的人,就生起错误的观念,觉得我们这个人生毫无意思,因而引起消极悲观,对于人生应该怎样努力向上,就缺乏力量,这是一种被误解得最普遍的,社会一般每拿这消极悲观的名词来批评佛教的,而信仰佛教的,也每陷于消极悲观的错误,其实‘..
楚石大师:析善导和尚念佛偈八首
楚石大师・选自《西斋净土诗》(原偈。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任你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渐渐鸡皮鹤发,精神未免枯竭。可怜老眼昏花,恰似浮云笼月。妄想随时出生,贪心何日休歇。不如及早念佛,苦海从今超越。..
这些学佛的知见一定要搞清楚
问:佛家常求心无一物,但对世间的无欲无求让我觉得生活就没意义了,和草木无异,请指点。答:心无一物,是心不粘著于外物,保有内心的宁静和空灵,但还要以智慧观照一切,明辨是非,同时以慈悲心利益众生,绝非草木般没有知觉。问: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网络上众说纷纭的修行方法?答..
海涛法师:“法”必须藉由内观自己的心而得
◎世间的一切皆是变化无常的,尤其是身体,我们提升和美化的,就是这颗心。◎由智慧所成的金刚之身,既无忧惧,也无病痛,是永远不变的。◎法就是世间实相的真相。◎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依据条件而生,也依缘而灭。◎把无常、演变、苦恼视为实质的,视为归我所有的,都是错误的。..
莲宗十一祖:省庵大师
一、省庵大师的生平事迹省庵大师(1686-1734)清朝时著名净土宗高僧,为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讳实贤,字思齐,江苏常熟人。俗姓时,世代书香,生于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八月初八日。大师生而不沾荤食,少年时即显其聪慧醇和之本性,彷 与生俱来便有脱俗离尘的夙志。父亲早亡,母亲..
希阿荣博堪布:如何为临终的家人做引导
问:我妈妈得了癌症,已快走到生命的终点,我妈妈平日也拜佛,但却一直没有皈依,我非常想让您为她做皈依,并且为她做一些临终无常的开示,而且我非常想学一些临终的引导,但却不知从何而学?因此衷心地祈请上师能够答应我的这个请求!答:弟子你好,劝你母亲持诵阿弥陀佛圣号,一心..
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玄义智旭大师著12
次释万行者。万。是此方总数。表其最多。行。是修德都名。不出二种。谓慧行。行行。般若名慧行。五波罗密名行行。慧行名正行。行行名助行。又助行有显有密。清净律仪为显行。坛仪心咒为密行。又涅 明五种行。一圣行。二梵行。三天行。四婴儿行。五病行。圣行天行。为上求佛道之行。..
海涛法师:修行笔记如何修持不执著?
◎佛陀特别教什么?(1)他教我们行中道。(2)他教我们要自助。(3)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法;明了因果。(4)实践的修行原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5)世间的一切都是持续在流动之中,都是永远在毁坏之中,一切皆无常,我们必须谨慎!◎哪里可以学习、研究佛法?我们要在这个..
佛为何留钵给毗舍离城人民供养?
释迦牟尼佛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在古印度毗舍离城的 园,缓步而行前往游化。当时,世尊回顾毗舍离城,不久后便说此偈:“今观毗舍离,更后不复睹,亦复更不入,于是当别去。”毗舍离城中的人民听闻到世尊所说的偈语,顿时都心怀忧愁,跟随在世尊的身后,各各堕泪,相互感伤地说:“如..
医院里的「生死轮回站」
世人总认为生死离自己很远,若是有人与其谈论生死,他可能会嘲笑对方,说:“现在是什么年代了,又不是战争年代。现在是人民安乐享乐的时候,医疗又那么发达,哪有那么多死亡。”殊不知,死亡就在我们身边。出家前我是一名实习医生,曾在医院实习了一年。这一年给了我很..
以虚空做佛事的虚空藏菩萨
虚空藏菩萨又译虚空孕、虚空库、虚空光菩萨,密号库藏金刚,是大乘佛教八大菩萨之一。虚空藏菩萨功德浩荡遍满虚空,智慧无边恒沙难喻,是住于般若波罗蜜究竟首楞严三昧的十地菩萨,与地藏菩萨互为呼应。释迦牟尼佛曾赞叹虚空藏菩萨是三世诸佛第一辅臣,“唯除如来,余无及者&..
善导大师:临终往生正念文
知归子问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便属后世。一念差错,便堕轮回。小子累蒙开诲念佛往生之法,其理甚明。又恐病来死至之时,心识散乱,仍虑他人惑动正念,忘失净因。伏望重示归径之方,俾脱沉沦之苦。师曰:善哉问也!凡一切人,命终欲生净土,须是不得怕死。常念此身多..
【微博锦集】2019年3月
年轻的时候,要怀有一颗谦虚朴实的心,对无常有着充分的准备,别以为万法会恒常不变。在我的一生中,曾看到很多地位显赫的人,后来堕落到了极其可怜的地步。富裕的人一下贫穷,穷人转眼变成富人,这个大地上的事物,变化真是太大了。——法王晋美彭措——上师微博2019-3-105:12..
【智悲法语】(2019年3月)
3月1日【今日教言】无常观在修行人的境界中非常重要,假如生起了对无常的感悟,知道生老死病、得失成败等都是正常现象,那么修行很容易成功。有情的生死就像看戏一样瞬息万变,今天生、明天死,没有什么可靠的,只要懂得世界的虚幻本质,面对生老死病,很多人就不会特别在意了。—..
佛经中关于「人身难得」的譬喻
在短暂的人生中,有的执著于事业、有的执著于爱情、有的执著于财物、有的醉生梦死等等,可谓人生百态。在众生中能转为人身非常之难,听闻到佛法者更加的稀有,因此才有“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在佛教经典中有种种的比喻化导大众感悟“人生难得”之真理。比如..
清代高僧省庵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我们一直讲净土宗的祖师,已经讲到第十一代叫省庵大师。在佛门里边很多的大祖师爷来的时候都是胎里素,就是不吃荤的。省庵大师也是这样,从小就不染荤腥。后来他妈妈看他善根深厚,就把他舍到佛门出家为僧了。也有这样的因缘,就是出家的时候,是宿世的愿力促..
极乐的五尘境界,都由弥陀愿心所现
境胜由来道易修,多生习气一朝休。——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极为殊胜,是一个胜妙的道场。在这样殊胜的境界当中,就容易修行佛道。那何为境胜呢?一般环境都是我们见闻觉知的依报,见色、闻香、听音。色、声、香、味、触五尘都非常的微妙,这五尘都能做..
念佛工夫,只贵真实信心
示法源念佛工夫,只贵真实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其体无二。次信娑婆的是苦,安养的可归,炽然欣厌。次信现前一举一动,皆可回向西方。若不回向,虽上品善,亦不往生;若知回向,虽误作恶行,速断相续心,起殷重忏悔,忏悔之力,亦能往生。况持戒修福,种种..
世间的聚合与离散,皆应坦然面对
因缘的聚合与离散,我们要接受无常变化的自然法则。这种因缘的组合很正常,比如离散啊、欢聚啊;生啊、死啊……一切存在的现象都很正常,只是我们需要这样的现象来锻炼自己的心性!我们已经讲过,龙树菩萨《中观论》告诉我们:“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
修净业者应当具有这十种信心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从古至今。曾无一人逃得。)二、信人命无常。(出息虽存。入息难保。一息不来。即为后世。)三、信轮回路险。(一念之差。便堕恶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四、信苦趣时长。(三途一报五千劫。再出头来是几时。)五、信佛语不虚。(..
人身难得,存在着尊贵与痛苦
在我们这个肉体,现在当前的肉体是随缘的,大家知道它的尊贵性吗?知道你的肉体尊贵吗?没有这个肉体,你怎么能闻法、怎么能修道?因为它是可贵的。借着它把过去的烦恼断了,把过去的业障消失了,所以它很尊贵的。你要有这种观念了,你遇到什么困难,你都不会自杀的,绝对没有自杀..
仙叹富者的布施
佛陀的过去世曾是一位大财主,名叫仙叹,非常富有。因为看到佛经,感到世事变化无常,荣耀与生命难保,财富并非己有,只有布施的功德才是不朽。于是昭告大众:“如果有生活贫乏的人,都可以随意来取所需。”如此经过数个月后,财富仍宽裕,人民也富足,再也没有贫乏的人..
一位20岁出家僧人的心路历程
和大部分同龄人比我是幸运的。幸运的是自己在童年闻到佛法,青年时代能够剃发出家,在清净的僧团中过着以不自在为自在的生活。我喜欢早上在殿上供花时看着那花上一颗颗晶莹的水珠;我也喜欢出家师父们披搭袈裟时的洒脱;我同样也喜欢磕大头时发出的那种“嚓嚓”声&helli..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必须了解理事不二,修行有事相上的生灭及理体上的不生不灭。所谓“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学佛就两个字,‘悟’与‘迷’,重点在有没有‘悟’。修行一定要悟,而‘悟’就是“发菩提心,提起正念。”时时刻刻提起正念..
忙里偷闲亦在人,人生谁满百年春
“忙里偷闲亦在人,人生谁满百年春。送迎毕竟无时了,悲喜交煎逐日新。休念功名唯念佛,但忧道业勿忧贫。忽然铁树花开也,妙转如来正法轮。”什么意思呢?跟大家分享一下:所谓“忙里偷闲亦在人”:就是“忙里偷闲”都是因人而异的。都说自己忙,没..
一息尚存,弥天之恶仍可悔改
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一个人只要一口气还在,即使造了很大的重罪,还是可以忏悔净除的。古时有的人一生造恶,临终遇大善知识,觉悟发了一念善心,因而得到善终。《楞严经》上讲得明白,佛陀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