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我们不但得到了人身,而且还是暇满的人身,能听闻佛法,修持佛法,这是宿世修来的福报,是我们累生累劫中积累了很多的福德,现在终于成熟了。然而我们的生命非常无常,非常脆弱,一旦死了离开这个世界之后,想要继续做人,继续学佛修行,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一失人身,千劫难..
无常
慈悲的佛菩萨为何有忿怒相
看看你的心,各式各样的心魔在不在阿赖耶识里存储着因果,就像芯片一样,又如放映机,有一天会回放给你看。阿赖耶识会放什么样的影片给你看呢?都是你曾经存储进去的内容,不是可以随意改变的。如果你是电脑高手,你可以编辑改变里面的内容,那些丑陋不堪的镜头,你可以把它彻彻底..
谁“忽悠”了自己?
凡夫有分别,有爱有恨,有我有他,有好有坏等等分别。实际上,这些分别都是错觉,不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而是变化的,这个变化不是指相续的变化,而是指刹那的变化。这种变化跟空性差不多。这刹那变化是在相上讲的,不能说是空性;若是在体上,就是空性。刹那变化再进一步思维就是体..
做一个有菩萨味的人
我们造下的业,尤其是恶业,是不会浪费的。倘若真的爱自己,希望自己好,无论是为了谁,都不能造业。即使是利益众生也不能造业。如果造了业,果报最终要成熟在自己的身心上,谁都无法代替。我们应该孝敬父母,但是孝敬父母也要有智慧。有的人认为,为了孝敬父母可以杀生,可以做一..
嘎玛仁波切:快不快乐都不是无缘无故的
你的快乐,你的不快乐,都不是无缘无故的世人多不爱思无常,可是无常时时在示现。比如现在反腐的力度越来越大,多少人以前耀武扬威,有钱有势,现在却锒铛入狱成为了阶下囚,这就是无常啊。生命,不是因为金钱和权利而体现出价值,活着最起码要明白:我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我在..
佛教的出世思想是消极的厌世思想吗?
佛教的出世思想不等同于消极的厌世思想很多人把佛教的出世思想和消极的厌世思想混为一谈是十分错误的。厌世思想或叫遁世思想都是悲观厌世,逃离现实的一种避世思想,其根源是对社会缺乏正确的认识,自己缺乏处世的勇气和责任感。这种厌世、避世思想缺乏度众悲智的小乘人有之,教外..
你的哪样东西真正属于“你”?结果万万没想到…
我们正被贪嗔痴等烦恼紧紧地束缚着一群孩子用沙子建房子、修建筑,不小心碰倒了,孩子们就很伤心。其实,这有什么啊?倒塌了就倒塌了,被风刮没了就没了呗,也没有什么价值。但是那些天真的小孩子,却很伤心痛苦。在智者的眼中,我们有时候就像个孩子。若稍微有人赞叹,就很高兴;..
详解天道众生的生死轮回
故行者当谛听:天界之苦未断绝!天界之乐非永恒!人们都听说过天堂,甚至认为天堂就是佛教徒所说的极乐世界,这是不同的概念。很多信仰其他宗教的人士,都将来世去往天堂视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天堂就是佛教所说之六道中的天道,依然在轮回中。大乘佛教徒要脱离轮回,所以不发愿往生..
多识仁波切:法身舍利才是佛陀的主要遗产
舍利“舍利子”或称“舍利”是遗物、遗产的意思。佛陀的遗物或遗产称佛舍利。舍利共分两类:即色身舍利和法身舍利。色是物质之意。物质微粒子合成之身体,叫做色身。色身是有形有色、占据一定的空间的体积,即人类和动物的肉体。法身是无形无相、非物质能量——精神、智能、思想意..
嘎玛仁波切:在今日为明天做好准备
把握现在,在今天就应该为明天做好准备,钱财物资要准备,心灵快乐也要准备。随时随刻准备面对明天,至于明天会不会到来,明天自己会不会当富豪,那是明天的事情。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永久维持,每一阶段都是无常的,我们现在认为永恒的,一秒钟后它已变成过去。这就是佛教讲的如梦如..
执着什么,什么就会伤害你
在逆境当中,我们容易发现问题,也容易转念。比如有人打我骂我,稍微有点修行的人,他能够发现,这个是自己的问题,自己造的业,我不应该嗔恨,不应该跟他计较,应该给他发慈悲心。这样就可以转为道用了。如果逆境当中受影响,也很容易发现。比如有人骂我打我,我没有把握住心态,..
中秋祝福:另眼看佳节
时逢佳节,我们总是看见满屏的祝福和感谢。依稀带着这些美好的祝愿,让我们会心生感念,珍惜特别的节日和难得的团聚。总是在佳节的前后,我们人性的美好会展现的如此淋漓尽致。感觉所有的一心向善,会在节日的当天被祝福和送去祝福所围绕。这种美好祝愿的彼此传递,会激发我们更加..
这是人生最大的事,你发现了吗?
龙树菩萨讲,普通的财富——钱财、权力,包括亲朋好友等,都是无常的,具有欺惑性的,都是束缚和轮回之因,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它让你无法从六道轮回中摆脱,会把你紧紧束缚在六道轮回里,让你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我们要学修以及具备圣者七财,除此之外其他都是假的,不可靠的。所..
四法印的殊胜之处
为了能够照见胜义实相——诸法的究竟实相,伟大的释迦牟尼佛经历了三大阿僧衹劫的苦修,最终发现了诸法的真相:“有漏皆苦,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同时获得了究竟解脱的果位。这个偈颂里讲的内容也叫四法印。“印”是究竟实相,无论何时都不会变的。我们直接去对治烦恼..
这样的伴侣不能找
在家人可以找生活伴侣,但是要先观察,然后再选择。有些人相信“一见钟情”,这都是假的,根本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没有经过考察,很冲动。你找的是终身伴侣,是生命中的另一半,应该好好观察,深思熟虑之后再一起生活。有些人年龄大了,过了三十岁了,父母催,自己也着急,然后随便..
被忽视的“亲友”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很多亲朋好友,通过各种方式利益我们,但是最可靠的亲友不是某个人,而是“布施”。如果行持布施,能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普通的亲友,即使关系再好、时间再长,也只是一辈子,几十年,然后就不是亲友了,来世可能会变成怨敌。有些上半生是亲友,下..
学佛修行者应如何正确对待是非?
顶礼恩师!在工作生活中,我们总难免会听到是非,甚至不知不觉被卷入事非。作为一名学佛修行者,应如何正确对待是非?上师解答:对待是非的方法太多了,所有的佛法都是对待是非的嘛!你可以观无常﹑观无我﹑观清净﹑观圆满,这些就都不是是非了,就清静了,圆满了。每个修法都是针..
业的作用与十不善行的果报
佛教修行的终极目的是获得完全证悟,以及达到成佛的境界。我们所应具备的条件即是健全的心灵与身体。大部份人都把自己是健康的人类这件事视为理所当然。事实上,佛经常提到人身是极珍贵难得的。它是由我们在无数的过去生中累积许多善业而得来的结果,每个人都曾付出相当努力才能获..
扎西郎加活佛开示:禅定和观想可以消除心理疾病
禅定和观想是解药,是大乘佛法中非常重要的修法,不可或缺。事实上,除却佛教,其他宗教也有不同的禅定方法,而大乘佛法的禅定及观想,最可以给人类带来快乐,彻底消除人类心理上的疾病与恐惧。二十一世纪是经济非常发达的时代,然而当代人并不如前人那般乐观,总会为各种各样的事..
扎西郎加活佛开示:生死的幻觉
世间一切都是无常的,因而我们不能惧怕死亡。换言之,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面对死亡的勇气。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死后会去哪里”的迷惑,一直都在困扰着人类。这世间任何人都要经历酸甜苦辣,然而在经历一切后,人们却仍旧处在被蒙蔽的困境中,许许多多种的“..
给上师三宝“分红”也一样造业
曾经有人问:“上师,我想做生意赚钱,然后从中拿出一部分供养三宝。这样,我做生意就不会造业了吧?”龙树菩萨说,无论你为自己还是为他人,都不要造业,因为果报要由自己一个人承担,没有人为你分担。有些学佛人认为自己是为了供养上师三宝而做生意的,欺骗他人应该不带业。如果..
活在奇迹中
佛在《因缘品》中说:“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也许明天就会离开这个世界,所以今天就要精进,现在就要精进。有些人很健康,但是突然患病而亡。在现在这个多事之秋,内外的害缘多之又多。冬天藏地的风特别大,一盏酥油灯遇到肆虐的狂风,瞬间就会熄灭。水上的泡沫像珍珠一样,..
生命就是个奇迹
佛在《因缘品》中说:“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也许明天就会离开这个世界,所以今天就要精进,现在就要精进。有些人很健康,但是突然患病而亡。在现在这个多事之秋,内外的害缘多之又多。冬天藏地的风特别大,一盏酥油灯遇到肆虐的狂风,瞬间就会熄灭。水上的泡沫像珍珠一样,..
利他心太重会不会导致自己沦落到衣食无着的地步?
问:一个人会不会因为利他心太重,而导致自己沦落到衣食无着的地步?索达吉堪布:上师讲《胜利道歌》时说过:“生火之后,不用特意去求,灰就会自然产生。同样,一个人若有强烈的利他心,不用故意去勤作,自己的衣食住行也没有任何问题。”现在有些人心力非常大,帮助众生的心也很..
多钦则仁波切梦中游历地狱与铜色吉祥山,并得莲师加持
多钦则仁波切(1800-1866)是晋美林巴尊者的化身。他刚刚诞生三天的夜晚在母亲怀里抱着时,就突然失踪了。他被空行母迎请到空行刹土去做客。三天之后的清晨,他又出现在床上。未满一岁时,有一天他面朝西南方站了起来,神情专注,清楚地看到莲花生大士刹土,兴奋异常。忽然,母亲..
希阿荣博堪布:如何训练慈悲心?
心的训练可以从觉察开始,尽量清晰地了知自己身心的活动,言语、举动、感受,情绪、心念的生灭变化,久之,心会变得安静而敏锐,并且对苦、无常等生出切身的领悟。另一项训练是专注,制心一处。比如持咒、念佛、诵经、抄经、调息等,都能起到这个作用。把一颗习惯于散乱驰求的心系..
宗萨仁波切:人必须接受和善用自己的孤独
最大的福德就是能维持独处修行的场所在哪里都无妨,所以试着不要过分挑剔。否则,你会为了安排正确的修行条件,而把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花在枝微末节上,却没有时间修持。龙钦巴(Longchenpa)曾说,在山顶上,我们的心自然而然会较为清晰,因此较容易平息心理上的昏沉。所以,如果..
诸法无常 且行且珍惜
我们的这个身体、还有这个语言、以及我们的一切,一切都是有为法,都是一切有为法。《金刚经》当中讲的,一切有为法。什么叫做“有为”?这个“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有因、有缘,因缘组合产生的东西。比如说某一件事情、事物,它的诞生跟它的因和它的缘有关系的。如果有它的因和..
如何解释佛经中常常提到“众生颠倒”和世人不易理解的“看破红尘”?
问:佛经中常常提到“众生颠倒”,而一般世间人又大多不理解修行人看破红尘的“疯狂”行为。该如何解释这种反差?答:正如《中观四百论》所言,四颠倒一直迷惑着众生,使他们执迷不悟,不识万法真相。他们把无常执为常有、痛苦执为快乐、不净执为清净、无我执为有我。。《四百论》..
一个坚固、永恒的自我是并不存在的
我们都有很清楚的「自我感」,明白「我」的感觉。当我们的心想着「我要去工作」、「我要回家去」、或「我饿了」的时候,心里都知道所指的对象是谁。即使动物都有其认同的观念,虽然它们无法像人类一样用语言来表达。当我们试图分辨和理解这个「我」到底是什么时,它又变得非常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