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常

《佛法要义问答》:无常与空性

问:一切遍知也是无常吗?金刚乘说到意识有不同层次。最细微意识称俱生原始之光明,俱生原始之光明有两个意思:一是光明的究竟性,一是光明本身。一切的粗分意识,都来自于这种光明,都是由其而引发的,故粗分的意识都可融入这种光明中。透过修行,粗分的意识是可以完全断除的。所..

揭秘生活中的因果:临终前的忏悔

我是一个病在旦夕的女人,徐州人,33岁。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也许我已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只希望我的这些经历,能对有缘看到的人有所警醒。我是家中的独生女,从小就在娇生惯养中长大的,爸妈视我如掌上明珠,也造就了我娇蛮任性、自私自利的性格,经常无理取闹。有时我实在闹..

佛教常识:什么是佛教里的七觉支?

什么是佛教里的七觉支?(资料图)七觉支(七菩提分)就是修行解脱者,要培养心灵七个方面的觉醒,才能增长自己的解脱慧命,使烦恼逐渐消除;才能获得永恒愉悦的圣果,生活在无所执着的自然洒脱之中。七觉支为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念觉支、定觉支、行舍觉支。择法觉支..

如何才能以平常心面对死亡

把死亡当成生命的一部分多数人都惧怕谈死亡,其实,四季的转换也是无常的显现,春夏秋冬的循环往复,和我们生老病死的循环是一样的。在佛教昌盛之地,会把死亡当成生命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必须面对死亡。不为死亡作准备,只是怕死是没用的。要面对死亡,理解生死,要实修。到目前为..

无常如盐 咸也好 淡也好

如何面对无常(资料图)活在世间,我们常常会有很多担忧,担忧出游时遇到坏天气;担忧物价上涨而采购商品;担忧自己的健康而服用各种补品;担忧自己的长相去化妆、美容,甚至整容;担忧子女的前程而准备很多财富……在各种各样的担忧中,我们焦虑不安。怎么办呢?让我们看一看佛陀给予的..

详解慈悲心

所谓的慈悲心,可约略界定为:非暴力、不具伤害性或侵略性的心态。因为有这层特性,因此存在着将慈悲与执着或亲密两者互相混淆的危险。所以我们发现有两种类型的爱或慈悲。其中一种是建立在执着心或是沾染执着色彩的慈悲或爱。这类的爱或慈悲以及亲密感,是相当偏颇又有偏见的,因..

竹林精舍

竹林精舍又称「迦兰陀竹园」(KalandakaVenuvana),是佛教史上第一座供佛教徒专用的建筑物,它也是后来佛教寺院的前身。当年佛陀带了三迦叶兄弟和徒众千人,到摩竭陀国去,频婆娑罗王恭敬迎接,虔诚皈依,并且在王舍城建筑了竹林精舍,献给佛陀。佛陀在竹林精舍安居的初期,有舍利..

因为知道死 所以我要珍惜每一天

无常(资料图)人的生命在呼吸间,但我们不能只是知道会死,我们要好好地活。因为知道会死,所以我要珍惜每一天。如果我有对不起的人,我今天一定要争取向他道歉,因为一旦明天一息不来,道歉都没机会。当父母健在的时候,我们要尽力量去孝顺。珍惜一切,把握一切,这就是人生给我们..

我们真的无处可逃了……等死还是战斗?

无常(资料图)为什么佛教徒却说自己是无神论者?因为佛教不承认有个造物主。不承认我们获得的一切都是造物主赐予。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是真理,谁造业,谁承受,这是自然法则。任何人将命运交给他人或者某个神,都是逃避的行为。佛教徒承认世俗所有的一切,均源于我们意识的创造因缘..

众生被七情六欲转 故自性不明 生死不了

虚云老和尚(资料图)《楞严经》上佛说:“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我们和佛就如此不同。《楞严》一经,由阿难发起,作我们的模范。全经着重说“淫”字,由这“淫”字,说出很多文章来。最初由阿难示现,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

轮回中的你,真的想出离吗?

如果不明白什么是轮回,堕入轮回又有什么痛苦,自然不会想要出离。如果对轮回真相有清楚的认知,自然会勇敢面对种种现象,也会非常渴望急于解脱,激发出强烈的修行动力。这种渴望出离轮回的动力,我们叫“出离心”。所以首先,我们要对轮回之苦,生起稳固的见解,从而能够生起真实..

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一年

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一年——同喜班修学一年回顾进入三级修学之前我是一个佛法小白,对佛教存在诸多误解。经过同喜班一年的修学,我从不需要信仰,到建立信仰,直至生起对三宝的依赖之心,并找到生命的究竟目标。这一年,是我30多年的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年。记得2014年10月,在我家师..

自己烦恼不断 佛菩萨怎么保佑你呢?

修行要有正知正见(资料图)没有正知正见,你会去求神、掷杯筊、烧香,烧很多的冥纸给鬼神;会去拜三太子、玉皇大帝、关公这些神。自己烦恼不断,不懂得摆平、调适自己,神怎么保佑你呢?不可能。有正知正见,靠自己的智慧,靠法师的引导,从内心里去悟道,而得到解脱,你要自己保佑自..

很想成为很好的修行人,但内心深处还是热衷于电视、电影等各种娱乐,必须要勉强自己闻思,该怎么办?

问:很想成为很好的修行人,但内心深处还是热衷于电视、电影等各种热闹的事情,有时候闻思都必须要勉强自己才行。该怎么办?答:若没有修共同加行里面的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因果不虚四个引导,生生世世都很难遇到佛法;即使值遇也被散乱所扰,经常被业力控制,而不愿意行..

精进修学是一切的基础

精进修学是一切的基础文/慈澄加入同喜班修学四个多月,工作常常是朝九晚八,人生的重心仿佛都到了工作上,修学和生活自然也受到了挑战。每天除了工作,别的事都像在赶场,迟到、失约成了常态,看书、观视频也变得不耐。由于修学和工作是每周的必须,忙不过来的时候,我开始思考这..

王舍城(Rajagaha)——佛教发展史上最重要的王国摩揭陀国首都的由来

在印度,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过去有一位具有怪癖的国王,常喜欢以人肉为食,但是又怕这个癖好泄漏出去而王位难保,所以经常命令他的厨子:“你们趁夜半时,悄悄的出去,抓些人来烹煮给我吃。但是,要注意,不要泄漏行踪。”日子久了,纸包不住火。宫中的大臣都知道国王为了自己的嗜..

一切万法中 观想死亡无常最殊胜

观想死亡无常(资料图)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乞丐,一直过着贫穷困苦的日子,后来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一颗价值连城的宝石。他高兴极了,看着宝石,笑得合不上嘴,心里面盘算着未来的美好生活,憧憬着种种荣华富贵。然而,他却不知道,黑暗中,一个小偷一直在窥伺着..

难道人生来仅仅是为了受苦而来的吗?

人生来不仅仅是为了受苦而来(资料图)人生如苦海,每个人自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便是哭喊着与痛苦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到生命终结那一刻,听到的还是围在自己身边的亲人那充满悲苦的抽泣声。难道人生来仅仅就是为了受苦而来的吗?为解开这个疑问,我将自己的学佛经历记录下来,希望有遭..

佛说:在家人不做八件事 不配做居士!

【经典原文】"善男子,菩萨求于菩提之时,复有四事:一者亲近善友,二者心坚难坏,三者能行难行,四者怜愍众生。复有四事:一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二者常乐称赞他人功德,三者常乐修集六念处法,四者勤说生死所有过咎。善男子,若有说言,离是八法,得菩提者,无有是处。"【经典..

无常随行,人生如何能圆满

“幸福源自内心的安宁。许多人到了老年才真正开始关注心灵和生命的价值,更多的人,哪怕死亡迫在眉睫,也不去思考自己的一生何去何从。然而,无常的脚步从来不会为谁而停止,生命中的痛苦也不会因为谁忽略和回避它而减少一些。”——希阿荣博堪布《寂静之道》文:次旺卓玛“人生如..

这些行为会使心识相续断绝修法因缘

使心识相续断绝修法因缘、脱离教法,对一个人来说,实在太可悲可怜了!这意味着他离究竟解脱的正途,已越来越远。以下八种无暇,大家可以用以反观自己的身口意,祈祷上师三宝慈悲加持,不要出现这样的情形。一、无出离心有些人虽然认识了六道轮回的种种痛苦,以及不可思议的因果业..

障碍人们证悟佛法的是什么

让内心时刻保持觉知文/嘎玛仁波切有次,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讲授佛法时,大众中有五位在家信徒,其中一位坐着睡着了,第二位用手指刮地,第三位用手摇树,第四位仰头向天,只有第五位专心恭敬地听佛说法。阿难尊者看见他们不同的行为举止时,就请示佛陀:“世尊,你在说法时,为何..

与迷乱的人生渐行渐远

克服所有违缘,尽早告别迷乱人生,成就生命品质的提升文/观莘一年前刚加入三级修学时,每逢身边有人问及我学佛的缘由,我总是不假思索地说:“纯属偶然。而且目的也很单纯,就是想看看学佛的人究竟在学些什么!”你是否记得你的信仰彼时,在我的知识结构中,佛教是一门哲学,是教人..

是非不必争人我 彼此何须论短长?

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资料图)文:索达吉堪布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没必要整天争论我是你非,彼此又何必辩论我长你短呢?世事从来都是缺陷比较多,自己的幻躯又焉能免于无常呢?我们这个世界是娑婆世界,不是极乐世界,所以肯..

修行归根到底是要利益众生

心生,种种法生。妄想、执著越重,痛苦麻烦就越多;正念、智慧越多,快乐自在就越多。愿即本心,内心所想就是发愿。我们心里的拧巴,正是我执的表现。我们内心的我执,如果不是经过种种境界去消融、破除,随着自己懂得的道理越多,就会越来越坚固,那就走到了修行的反面。众生的&l..

你还在害怕变化吗

一切法都在刹那刹那当中生灭。我们认为小时候的我、现在的我,昨天的房子、今天的房子都是一个,因为我们不知道它们在刹那刹那生灭。一刹那是最小的时间单位,假设一个人能活一千个刹那,第一个刹那的时候就有变化了,变化就是灭了。如果第一刹那不灭,那么第一百个、一千个刹那也..

把欲望变成我的奴隶

凡是人都有欲望,欲望的奔驰,会使人心非常危险。能毁灭了自己,也毁灭了世界,都是欲望问题。这里我们说一个阿拉伯文化中的故事。中东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有一个伊斯兰教的老阿訇退休,在山里修道。有一天一位中东的国王,带一批人去打猎,这位国王射中一只麋鹿,这只麋鹿带箭负..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我们每天在晚间所念的“警众偈”,是普贤菩萨所说的。在中国四川的峨嵋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这四大菩萨各有所长,普贤菩萨的愿力和行力都非常圆满,他的愿力有十大愿王,在佛教里,这是没有..

但除其病,不除其法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无论你学佛不学佛,踏入社会都要面对的谋生之道。我们在从事农业、工业、商业等等一切行业的工作的时候,不要忘记修心。只要你一直一边做事一边去觉察,就在工作之中觉察,就在事业之中觉察,向内觉察我的盲点,我有没有执著,这样就好了。你只要能够向内走..

持诵观音两度复明,感念佛恩遁入空门

本文是万如法师出家前的亲身经历,选自福建莆田广化寺印行的《入佛因缘》一书。万如法师,1956年出生于平阳敖江镇,现任温州佛协副会长、太平寺住持。法师继承“修行是根本,教育是手段,慈善是方便”的古德遗风,秉承“以天台为宗,以戒律为行,以净土为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