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

为什么说恩爱是烦恼的根源

舍卫国有位很富有的婆罗门,年老得子,但孩子长到六岁就死了。想想老年才得子,在幼子最可爱的时候,忽然失去了,他有多痛苦呢?他听说佛陀可以解开一切众生的悲哀,可以解除人生的疑惑,于是就去请教佛陀。佛为他说法:「世间一切的痛苦总是由恩爱起,人因为爱而产生了痛苦。」这..

宣化上人:男欢女爱带来的种种祸患

世间上的痛苦和快乐都是由于自己的业力所造成,尤其痛苦的根本就是贪嗔痴等三毒烦恼,如龙猛菩萨所说:"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不善感诸苦,恶趣亦如是。"那么远离烦恼所招感的果报与前恰恰相反,实际上就是快乐。在我们所造的业中搀杂有贪嗔痴成份的都是恶业,断除贪嗔痴以后都..

星云大师:读诵《金刚经》的好处很多很多

读《金刚经》,一定会让你的生意更成功;读《金刚经》,一定会让你的工作更顺利;读《金刚经》,一定会让你的身体更健康;读《金刚经》,一定会让你获得不可思议;人生是一场游戏一场梦,尤其重要的是读《金刚经》,会让你在遇到失败的时候不消沉,因为你看到的失败不过是一个假象,不..

出家功德不可思议:恭迎佛陀出家纪念日

农历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出家日。出家乃成佛必由之路,十方诸佛皆示现出家而成佛道。世尊降生于三千多年前的古印度,一生示现,目睹老病死,舍弃王位、妻子,及后宫六万女,种种上妙伎乐,夜半城出家,苦行六年,成无上道。释迦牟尼佛经过六年多的修行,在静坐了相当于人间的四..

经论所赞出家功德

◇在家之人多诸烦恼,父母妻子恩爱所系。常思财色,贪求无厌,得时守护,多诸忧虑。流转六趣,远离佛法。当作怨家恶知识想,应厌家垢,生出家心。无有在家修习无上菩提之道,皆因出家得无上道。――郁伽长者经◇以一日一夜出家故,满二十劫,不堕地狱饿鬼畜生,常生天人,受福自然..

恭迎释迦牟尼佛出家日:您出家是娑婆世界最大的福报!

恭迎释迦牟尼佛出家日农历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出家纪念日。对于每一个佛弟子来说,这是值得永远纪念的一天。佛陀的出家是娑婆世界最大的福报,他引领我们走向觉悟解脱的彼岸。一、释名佛有过、现、未十方三世无量诸佛,但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于娑婆世界,创诞于印度是释迦牟尼佛..

业障习气里头,多数成分是冤亲债主在当中扰乱

理论、方法我们都知道,现在所缺乏的就是真干,没真干,真干的人有福了。我们的福德不够,善根有那么一点,福德不足,善根是真的相信、真的明白了,还不肯干。不是自己不想干,那是什么?业障、习气不准你去干。业障、习气里头有一半以上的成分是你的冤亲债主,他在当中扰乱你。这..

千年前佛陀为什么要出家

3月14日,农历二月初八,恭逢本师释迦牟尼佛出家纪念日。作为佛陀弟子,了解佛陀出家的经过和出世的本怀,能够帮助我们深入思考学佛的意义。不论我们是以什么身份学佛,都要认识到:学佛对人生意味着什么?真理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如果不对这些问题深入思考,只是根据自我感觉或受他..

常犯的障道因缘

1.任务观念佛诵经只为完成功课而用心。不知如何亲身体证佛自心之法;功课结束后,不知如何念佛;日常生活又不知如何用心观照。有任务观者,必然压制了学佛的轻松、自在、快乐的内心受用,将虔诚、自愿、轻安、愉悦、受用的佛法变成苦恼、被动的束缚,忘记了佛法就是生活之法,忘记了..

本源法师:佛经详述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怎样出生?

问: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怎样出生?答:莲华化生。以念佛力因,生后见佛闻法,必定圆成佛道。十方世界,唯此最为超胜。一切修持法门,唯此最为易修,而且功德最大。极乐世界无有女人。女人、畜生,生彼世界,皆是童男之相,莲华化生。一从莲华中出生,皆与极乐世界人一样,不是先小后..

小眼沙弥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中有一施主,财富圆满,犹如多闻天子(Vaisravana)。其子成人娶一贤妻,共度幸福美满的生活。不久,其妻有孕,九个月后生下一个非常庄严的孩子。诞生那天,施主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并取适合种姓的名字。家人用牛奶、油饼、酸奶等喂养他。他长到会独自玩..

一切都是我的错万佛圣城法雨缤纷

一切都是我的错陈思慧讲于2012年12月11日星期二晚万佛城大殿诸佛菩萨、上人、诸位法师和佛友:阿弥陀佛!我的名字是陈思慧,法名亲慧。今晚轮到思慧上台学习讲法,若有什么说错了,请大家慈悲指正。不久前,在厨房帮忙,准备水果时切到凤梨,就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情。大约在我十二..

嘎玛仁波切:与烦恼“化干戈为玉帛”

我们的烦恼之所以滋生不断,大都是因为太惧怕烦恼,又像强迫症般的想与烦恼划清界限。这种对于烦恼的患得患失,又想通过蛮力制止打压的方式,来杜绝烦恼再生的隐患,可能不是明智之举,或许能缓一时之急,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如果说,起初我们给予烦恼的讲解认知和制定“消除”烦..

过去的因缘已经过去

人生的一切烦恼,归根到底就是在生活中没有学会放下,使身心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因而生活也变得越来越累,越来越辛苦。“智者无为,愚人自缚”,人通常喜欢给自己的心灵套上枷锁,精神添加压力。所以说“放下”,不仅是一种解脱的心态,更是一种清醒的智慧。不管境遇如何,请放下昨..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谁能真正降服淫欲心

在《贤愚因缘经》中记载着这么一个典故:很久以前有一位大光明王,他管辖着500个小国。有一天,大光明王乘坐大象出去游玩,这头大象突然淫欲心发作,驮着大光明王去追逐一头母象。大象在树林里狂奔,象师让大光明王抓住树枝才得以逃离,大光明王脱险之后,大发雷霆,想要杀掉这位..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四编(一)01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四编(一)01第四编阿弥陀佛之本愿本愿是指菩萨在因地修行时,对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庄严净土诸方面所发的预先誓愿。按时间序别来论:今世发愿而于今世成就的,称为发愿;历劫长远修行,最后达到誓愿圆成的叫宿愿。按其内容来分,本愿又可分为总愿与别愿二种。总愿..

农历二月初八,恭迎释迦牟尼佛出家日,转发功德无量

农历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出家日,值此殊胜日请大家持清净、广大发心,依身、语、意三门广行善业、念佛、吃素、放生、供灯、持咒、诵经。回向、祈愿世界和平、无有灾厄、众生吉祥安泰、得闻正法、具正念、自利利他!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释迦牟尼佛诞生于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古印度(公..

仁清法师:念佛也可以进入禅定的状态

不被外境所转,在某种程度上来讲,那你就是一种禅定。禅定是一种功夫,不仅仅是一个宗派。禅定是修行的功夫。我们念佛的人念到一定的程度照常产生禅定的作用。比方说念佛的人经过长期的熏修,你的心不被外境所转了,就等于说你通过念佛有了一定的禅定的功夫。如果通过念佛念到一定..

仁清法师:极乐世界在哪里事相上在西方心性上在当下

从因缘法上解释,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事相上讲在西方也好,西方极乐世界从本质上就在你那个清净心上也好,这两种无论怎么解释,都是因缘和合的。那么,当你念佛的时候,当你信佛的时候,当你求佛时候,当你拜佛的时候,统统是组成你往生的因缘。那么,这一些离开了,缺了这些条件,..

心如何才能清自在?

所有这些圣贤,都是一个真诚。真诚的心,就是真心,不是用妄心。起心动念妄想执着,那是妄心。妄心是迷,真心是悟,觉悟。能够用真心,不用妄心,得大自在,快乐。你起心动念你就动了,你心就有东西了;不起心不动念,心没有,平静。看见没有?看见了,听见了,看见、听见,真的,但..

念佛时有时听到佛菩萨说话给我们指示,对吗?

问:我们看他底下有三个问题,若於至诚诵经、念佛时,有时听到佛菩萨说话给我们指示,请问这否修行得力的现象?答:这个事情《楞严经》上有,你完全不理会,知道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叫好境界;如果你一理会生欢喜心,那就是魔境界。所以是佛、是魔,是在你的一念之间,你不理..

念佛时观想自己就是弥陀,请问如法吗?

问:第二个问题,念佛时跏趺而坐,手结弥陀定印,观想自己就是弥陀,端坐莲花上,身是弥陀,心想弥陀,口念弥陀。请问如法吗?答:如法,好好的念下去,自然就相应。到什么时候相应?你不问我的时候就相应。你还问我,你还有疑惑,这个疑惑就不能证得。就是说你还有妄想分别执著没有..

信愿法师:印光大师开示(三)

【往生仗佛力】印光大师开示:净土法门,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决定往生(三)「《印光大师文钞正编》复岳仙峤居士书:若欲此生,亲得实益,当依净土法门,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则可决定了生脱死。若不依念佛法门,且莫说未得佛教之真传者不能了,即得亦不能了..

济群法师:学佛人在发心中的误区

普通人因为从凡夫心出发,所以成就了凡夫心。那么学佛者的发心是否就正确呢?其实也不尽然。很多学佛者的发心,并没有摆脱原有的心行习惯,也不属于正确的发心。1、基于某种贪著而发心学佛者的发心往往存在两种误区。一是从开始发心就不对,是带着某种贪著开始学佛。深究起来,可能..

希阿荣博堪布:临死前才开始修行,是解脱不了的

《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云:“若我证得无上觉时,余佛刹中诸有情类,闻我名已,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菩提,唯除造无间恶业诽谤正法及诸圣人。”有人说现在不忙修行,只要记得临死的时候念佛就好了,阿弥陀佛亲口说过,临终时念他,必得往生极..

广行法师:最详细的佛教临终关怀指南,值得收藏

作为佛教徒来说,要正确认识死亡、从容面对死亡,妥善临终关怀,合理处置丧事,避免临终手忙脚乱,忘失正念,陷入贪痴之业习和世间的恶俗,就必须学修佛法,牢固树立佛教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佛教对于死亡的基本认识与态度佛教认为,天地万物从众因缘而有,有聚集则有离..

大安法师: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净业行人在阿弥陀佛和西方圣众的护持下可以免遭魔障。我们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中修行佛法很不容易,因为我们的烦恼业障太重,这会让我们的修行充满种种障碍,所以我们修行要靠佛力加持。修学净土法门,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的当下就能得到阿弥陀佛光明愿力的加持护佑,让我们远..

虚云老和尚: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能说也要能行

出家人天天讲修道,如何谓之修道呢?修是修造,道是道理,理是人人的本心。这心是怎样的呢?圣言所表,心如虚空,说一个空字有点笼统。空有顽真之分,我们眼所见的虚空,就是顽空。那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灵明妙用,随处自在,能含一切万物的才是真空。修行人要明白这样的真空,识自..

方海权:释迦牟尼佛贵为皇子,为什么要出家学道

二月初八日是释迦牟尼佛出家之日,佛陀为什么出家,为什么要舍离宫庭尊贵的生活,妻妾的温情,众宫女最好的奉侍,皇权的荣耀。因为释迦牟尼佛出游时看到人间生老病死苦,也明白自己尽管享尽荣华富贵,也只是短暂的。如何能长久快乐,富足,尊贵,是必须通过修行就能证得,于是佛陀..

念佛功夫成片,如何才算是功夫成片?

问:念佛功夫成片,如何才算是功夫成片?答:功夫成片是功夫打成一片,所谓打成一片就是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你这句佛号都能把你的烦恼压住,这叫成片,而不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不中断,这不叫做一片,为什么?没能把烦恼伏住。随时随地都能把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