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

嘎玛仁波切:旁人只能看到他们外在的光鲜,但是他们一个比一个苦,一个比一个孤独

灵魂,往往会随着生命的流逝,越来越孤独。财富和权利也不能使一个人的灵魂感到温暖与平安。我们有些弟子有钱有权,但是他们一个比一个苦,一个比一个孤独。旁人只能看到他们外在的光鲜,坐拥几十亿,几百亿,什么上市公司老板,住豪宅,开名牌车,甚至有些妻妾成群,就觉得他们应..

慧净法师:净土宗之往生净土成佛宗

净土宗──往生净土成佛宗「净土宗」,顾名思义,就是以往生弥陀净土为目的的宗派,是故,可以这麽说,其完整的名称,就是「往生净土宗」;而极乐世界是佛的境界,一旦往生到了那里都会成佛,因此,更完整地来讲,净土宗就是「往生净土成佛宗」。净土宗是直接跟成佛有对应关系的,..

戒色改善命运的心得体会!

首先,千万不要去怨天尤人,命运是自己创造的,想要改变人生,就要从点滴开始,去实践,去行善积累福德,空空抱怨只能导致颓废。应该去倍力行善,积累福德,等到福德足够,所感召到的境界也就随之改善了。这个世界是绝对的公平,就像《了凡四训》所讲述的,世上享千金者定是千金人..

什么是观功念恩法门?如何修善断恶?

网友:顶礼师傅,请问什么是观功念恩法门啊!学诚法师:就是训练我们看人看事多看正面,多念好处的一种方法。网友:修怎样的善,如何修善才能断恶呢?学诚法师:身善:放生、护生、不损恼伤害他人;不随便拿别人东西、不占小便宜,当别人有需要时慷慨帮助;不邪淫,守礼守心。语善..

简单生活,安心净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一家国营企业上班,主要业务是对外贸易。“吃亏是福”是我的座右铭,不该拿的我不要,收到客户给的回扣第一时间就上交给领导。刚进单位还是临时工,由于工作勤奋,老实本分,没过多久就转为正式员工了。在..

老母亲学佛康复的故事

母亲今年已经八十三岁高龄了,虽然五年前的一场劫难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但一心向佛的母亲,在弥陀慈悲的佛光照耀下,战胜伤病,依然充满信心地和我们在一起生活。她的故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母亲天性善良,一生勤劳质朴,吃苦耐劳,做人做事敦伦尽分。她小时候因父母早亡,七岁..

追查来世的因果,不如谨慎当下的行为

有兄弟三人喜好打坐参禅,为了求更高的悟境,相约出外行脚云游。一天在日落时借宿于一村户,这户人家的妇人刚死去丈夫,带了七个子女生活,第二天三兄弟正要上路,最小的弟弟就对两位哥哥道:“你们两位前往参学吧!我决定留在这里不走了。”两位哥哥对于弟弟的变节非常不满,拂袖..

明月几时有?中秋节说一说苏轼与佛教的神奇因缘

苏轼对月独酌北宋时代的大文豪苏轼(公元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出生于四川眉山一个具有高度传统文化修养的书香世家。其父亲苏洵学养深厚,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母亲程氏是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其弟弟苏辙文才过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妹妹苏..

历代名人与佛教的故事

(竹杖)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不得下语,不得无话,不得思量,不得卜度,不得拂袖便行,一切总不得。”因为宗杲提倡的“看话禅”,与当时流行的“文字禅”和“默照禅”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所以,习惯于“文字禅”的秦国夫人,听了道谦的回答之后,觉得非常新鲜而有趣。当晚..

见解不同法谊在:看太虚大师与圆瑛大师的交往胸襟

太虚大师(右)与圆瑛大师(左)法谊深厚太虚与圆瑛是近现代中国佛教的领袖人物,两人之间曾经有过亲如兄弟的关系,但是后来两人的关系又充满了紧张,乃至最后失和。这个问题看似不太重要,但是在整个中国佛教中却很有代表性。他们作为佛教领袖,彼此代表了各自的个性特征与文化改..

河北一逆子辱骂母亲 死后投胎变猪又被家人买回

昨晚阎王审判,说我罪大恶极,罚我投胎变猪。很多人看到“因果轮回”四个字,第一反应就是封建迷信,或者认为根本没有轮回。他们会说:“谁曾亲眼看见轮回?至少我们没有亲眼看见,没有亲耳听到,所以什么轮回转世根本就不真实。”但事实又如何?即便中国人不提倡多说怪力乱神之事..

周先生的奇迹

笔老的邻居周先生,是一位公路局的司机,他曾向笔者表示,自从行善堂十年前开始布施以来,他就是忠实的会员,每次参加布施工作之后,内心总感到无限的安慰。也许是由于精神上经常感到很愉快,因此尽管十几年来每天都在驾驶公路班车不断往来于台北嘉义与高雄之间,然而却始终都保持..

柯太太的亲身经验

笔者的邻居柯太太曾经告诉笔者,她的先生是一位药厂外务员,经常到南部做生意,每年快要过年之前,高雄有一位○○○药房的老板○先生,总是拿一笔钜款(有时十万,有时二十万,这几年拿了更多,每次均达三十多万)委托柯先生带回嘉义,并以无名氏的方式委托某一寺庙充当冬令救济贫..

几个不可思议的实验

笔者由于上班的需要,数年前曾由故乡(云林县古坑乡)迁居嘉义。有一次笔者回乡时,发现两位年老(约七十岁)的亲戚夫妇均罹患宿疾,其中一位病情甚为严重,躺在床上呻吟哀号,几个子女不是移居国外,便是住在隔壁却不加闻问,两个老伴相依为命,孤苦伶仃,如今病魔缠身,不仅缺乏..

刘女士命运的转变

拙作‘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一书初版不久,有一位刘女士来访问笔者,在谈话中一再表示,过去一直很想做些有益社会的工作,可是始终都不知道门径,因此常常感到遗憾。最近无意中看到本书,心中顿然开朗,不仅对书中所举各种活动感到非常向往,而且还想实际参与这些行善的行列,笔者..

叶教授的故事

笔者目前所服务的学校有一位叶姓的同事,她先生原来在一所市立国中当校长,有一次报纸登出她先生可能出任当地县教育局长的新职,笔者闻讯后随即用电话向她祝贺,没想到她即刻表示,这是不可能的事,笔者问其原因何在,她说她先生从来‘不穿运动鞋’,换言之,平常只是知道把学校办..

陈老师的善报

有一次笔者参加十大建设的参观旅行,在游览车上认识了一位坐在邻座的陈姓小学老师,在互相长谈之后,发现这位女老师的家庭极为特殊,她先生是一位农学博士,也是一所国立专科学校的校长,她的三个孩子个个都是令人称羡的天才,智商都在一百三十几以上,老三更高达一百五十三,老大..

春风化雨社社员的善报

笔者还有一些亲身体验的事件足以证明为善最乐以及善有善报的现象确实是存在的。民国六十七年,笔者曾经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同事和好友组成了一个小团体,称为‘春风化雨社’,每人每月都捐出一、两百元,大家揍足后便购买极富教育意义的儿童读物及伟人传记,然后赠给偏僻地区的小学,..

仁心社社员的见证

笔者前年曾经担任本校暑期部进修班的教学,其中有一班的学员看了笔者的这类文章后,竟然纷纷表示要参加慈善的行列,为了有效推展这类活动,他们成立了一个组织称为‘仁心社’,参加的会员每个月乐捐一、两百元,由社长负责加以管理,他们除了每月固定捐款一千元支持笔者的‘春风化..

行善对后代的报应

此外,还有一件令笔者深信‘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好心必有好报’的实际例证,便是笔者有一位近亲,自从出嫁之后便相夫教子,克勤克俭,虔诚拜佛,尤其是乐善好施,经常暗中长期拿白米接济无法维生的贫民、寡妇或老人,而且数十年如一日,因此博得邻居一致的称赞,她的先生是一位小..

恶有恶报的显例

以上所举可说全属于善有善报的显例,由于篇幅有限,笔者不拟再谈,至于恶有恶报的部分,这类事例可说触目可见不胜枚举。笔者曾有一位郑姓的读者,有一次来访问笔者,并替其四个孩子参加春风化雨社,他说他是一位药品推销商,平常自认非常节俭,有时在外奔跑,中午都舍不得花钱吃饭..

努力行善,事事顺利

拙作‘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出版后不久,有一位南部的读者(姑隐其姓名),曾经来信表示她的婚姻和家庭生活以及先生的事业都很不如意,非常困难,不知如何才能获得改善,笔者在回信时希望她能够以该书所记述的许多实例和经验作为参考,如果能够发心行善,将来也可以获得同样的善报..

佛陀最初的五个弟子竟全部是吸血鬼转世

戏剧《佛度五比丘》剧照佛教故事:慈力王血祭夜叉有一天,阿难尊者请示佛陀:“世尊!乔陈如五位比丘,宿世有何因缘,能在世尊刚开悟时,首次听闻佛法而优先悟入实相的道理呢?”于是,世尊说了一段因缘故事:“有一个大国的国王叫慈力王,是位心存慈善、好为施舍、赈贫救难、爱护..

印光大师的受戒师父印海律师

光绪八年(1882)农历十月,陕西兴安府(今安康市)双溪寺印海定律师传戒,特派职师来湖北竹溪县请莲花寺的知客师去担任开堂和尚,也就是在传戒法会中负责教授求戒佛子受戒仪规和生活礼仪规矩的和尚。当时印光大师以沙弥的身份在莲花寺挂单,并负责料理库房。来人了解到印光大师擅..

弘一大师弘法的三个约定

1937年5月初,梦参法师持青岛湛山寺倓虚法师之函,到厦门万石岩万石禅寺邀请弘一法师赴青结夏安居,讲律弘法。弘一应允,但有三约:一、不为人师;二、不开欢迎会;三、不登报吹嘘。5月中旬,弘一法师携传贯、仁开、圆拙等弟子启程,乘船北上。船在上海停留时,弘一一行拜会了叶恭..

原来生命可以如此庄严地谢幕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声声佛号,绵长,深切,坚定,不知不觉中一股清凉漫过脸颊。公公临终前的一幕幕场景又浮现在眼前,恍如昨日。春节刚过,已是耄耋之年的公公身子大不如前了,话越来越短,饭量越来越少,行动也越来越不便了。终于,往日高大硬朗的..

弘一大师弘法的三个约定

1937年5月初,梦参法师持青岛湛山寺倓虚法师之函,到厦门万石岩万石禅寺邀请弘一法师赴青结夏安居,讲律弘法。弘一应允,但有三约:一、不为人师;二、不开欢迎会;三、不登报吹嘘。5月中旬,弘一法师携传贯、仁开、圆拙等弟子启程,乘船北上。船在上海停留时,弘一一行拜会了叶恭..

佛教的禅理故事

兔子焚身佛陀住世的时代,有一位舍卫国长者的儿子跟随佛陀出家修行。这位比丘,平时只喜欢亲近村落与俗家的眷属们来往,他不喜欢读经,也无法适应僧团中的生活,使得同在一个僧团的比丘们为他感到非常地惋惜。于是佛陀让这位比丘离开僧团、远离村落,一个人到阿兰若处去修行。由于..

揭秘:地藏王菩萨的前世今生

地藏菩萨圣象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震撼心灵的十六字,就是地藏菩萨为救度众生发下的弘誓大愿。那么地藏菩萨究竟是怎样的一尊菩萨;他有着怎样的往昔经历;又为何发下如此大愿?地藏菩萨为何被称为大愿地藏菩萨;佛教经典《地藏菩萨本愿经》又为何被称为“佛..

地藏王菩萨的前世今生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震撼心灵的十六字,就是地藏菩萨为救度众生发下的弘誓大愿。那么地藏菩萨究竟是怎样的一尊菩萨;他有着怎样的往昔经历;又为何发下如此大愿?地藏菩萨为何被称为大愿地藏菩萨;佛教经典《地藏菩萨本愿经》又为何被称为“佛门孝经”?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