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世界

念佛可以忏除我们的三障

宿障就是烦恼障、业障、报障这三障,障碍着我们让我们非常的痛苦。所以当我们念佛,我们要知道,念佛这个佛号其实就是叫我们忏悔业障,念佛就可以忏除我们的三障。不但可以忏除三障,还可以让我们的善根增长。这个善根从通途法门来讲,就是戒定慧;如果从净土法门来讲,就是我们的..

宏海法师:云水见闻九华山

缘起好,阿弥陀佛,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诸位有缘,大家吉祥,那么时值我们的新年前夕,马上是阿弥陀佛的圣诞了,在这样的吉祥日子里,我们这次大觉世间带着大家来九华山,地藏王菩萨的根本道场来朝拜一番,那么这次的缘起要特别跟大家说一下,因为12月25号是西方人的圣诞节,那一..

宏海法师2018天津行开示

好,各位,那我们先,既然是今天大家来行这个佛事,特别的殊胜难得。尤其是我本人,可能了解的知道,原来在中国佛学院任教,那么因缘转化,现在回到普陀山,观音菩萨的莲花座下,在那儿发心。那原来的话,讲法这场面是老有的,现在因为回了普陀山,南方那边刚刚起缘,这是折回来在..

五浊恶世的成佛之法

这五浊恶世实际上是让我们要观察我们所处的生存环境和我们内心的这种真实的相状,由此来产生自知之明,来选择好一种法门,来有负责地面对我们生命求解脱的这种大事因缘,这都要认知清楚。首先我们来看劫浊。在成、住、坏、空这四大劫里面,有增劫有减劫,一般劫浊是出现在减劫的。..

宏海法师:圣地圣法圣迹

1圣地圣法圣迹-进藏2圣地圣法圣迹-大昭寺(上)3圣地圣法圣迹-大昭寺(下)4圣地圣法圣迹-哲蚌寺(上)5圣地圣法圣迹-哲蚌寺(下)6圣地圣法圣迹-色拉寺(上)7圣地圣法圣迹-色拉寺(下)8圣地圣法圣迹-甘丹寺9圣地圣法圣迹-楚布寺10圣地圣法圣迹-桑耶寺(上)11圣地圣法圣迹-桑耶..

宏海法师:净土或问

第一讲好,各位正法学堂的同修,请大家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好,请大家放掌。各位晚上吉祥,大家精进念佛。今天是周一,我们依然..

念到念佛三昧方有往生把握吗

问:是否我们平日念佛一定要念到三昧方有往生把握?宏海法师答:这个问题我这样来说,就是如果真的念到念佛三昧,那是必然有往生把握,一定能往生;但是又要说,就没有念佛念到念佛三昧,也不是没有往生的可能,大家一定要这个话听清楚。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念佛三昧,这是上..

每个人看见的地藏菩萨都不一样

【此善男子发心已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萨婆若海。功德满足。但依本愿自在力故。权巧现化。影应十方。】佛就跟他说了,此善男子,这个此善男子说谁的?就说地藏菩萨。佛给他介绍地藏菩萨,跟坚净信菩萨说你不要生高下想,你知道地藏菩萨吗?这个善男子发菩提心..

净业行人万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

修净业人,断断不可求来生人天福乐,及来生出家为僧等。若有丝毫求来生心,便非真信切愿,便与弥陀誓愿间隔,不能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矣。《印祖文钞-与徐福贤女士书》修净土法门的人,断断不可以求来生的福报,来生的人天福乐,及来生出家为僧等。为什么指出这一点?实际上印祖谈..

善导大师因机施教的故事

一、度化屠户“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妇孺皆知,但多数人可能不知道,在唐朝的长安城中就曾真实地发生了这样的一幕,而且此事就和善导大师有关。善导大师在长安弘法布教,广泛劝人深信因果、改恶向善,念佛求生西方,随着教化年深日久,渐渐百姓家家户户断肉食素念..

【东林画传】净土高贤刘遗民

一、楚王后裔弃官归隐刘遗民是东晋时期,庐山东林寺白莲社十八高贤之一。原名刘程之,他是汉代楚王的后裔,曾任九江柴桑县的县令。后来他感伤“晋室无磐石之固,物情有累卵之危”,而放弃巍巍官禄,归隐山林。二、德才兼备不屑名利他的学问、道德和政绩都很好,再加上是..

释迦牟尼佛也是念佛成佛的吗

释迦牟尼佛到底是怎么成佛的,这也是众生根性不一,他看到的也不同。对上座部的比丘来看,或者根性来看,就认为释迦牟尼佛是四圣谛、十二因缘开悟;那对于大乘种性的界外大师的,他又是另外一个认知程度。更尤其是释迦牟尼佛本身就是已经成佛了的一尊古佛,他也不存在在这个地方怎..

西方极乐世界到底在哪里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凤凰佛教风直播,《师父来了》第六十期,本期我们再次礼请到中国佛学院的宏海法师。师父您好!请和诸位网友打个招呼吧!宏海法师:好,我们各位凤凰佛教《师父来了》风直播栏目的有缘网友们,大家下午吉祥!非常高兴,再次在这个平台上跟大家见..

在苦中而不以为苦,是真正的灭苦

佛教所说的‘灭苦’,有两种不同的层次:一种是在自己灭苦以后,再也不到世界上来受苦受难;另一种则是在自己灭苦之后,不但不离开苦,反而继续留在这个娑婆世界,为众生救苦救难,这就是菩萨道的精神。其实只要我们内心的观念能够转变,苦就不会存在。但因为我们有身体..

宏海法师:正法学堂答疑

(问题一)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请法师开示,念佛是念六字佛号还是四字佛号,怎样计数方便?弟子以前从没有一天念过1万声佛号,有点担心自己念不完。非常赞叹这位同修,现在正好恰逢我们三个月内希望大家能够共修百万佛号。有点担心念不完,这也是正常的。可能因为我们平常确实是..

助念者应有的心态

以信愿引发信愿《要解》里面有一段话:“问:西方去此十万亿土,何得即生?”答:“十万亿土不出我现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本无外故。又仗自心之佛力接引,何难即生!”我现在把它写成一个应用题:“临终人是我心中的众生,阿弥陀是我心中的佛,以自心..

这句佛号跟我们到底是什么关系

请看经文:“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专持名号,就能契入三昧,就能够带业往生,就能解决生死问题,就能够圆成佛道。这么殊胜的利益,它的原理是什么?那么在这个《..

临终开示的技巧

还有一件事要提醒大家的:我们常常会劝临终人——“万缘放下,一心念佛。”这本来是对的!要往生,本来就是要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但这个并不容易,我们自己可能也做不到,所以,如果以命令口气,半强迫地要对方这样做,其实常常会有反效果。末学举一个例子,..

缘是我们多生多劫积累而来的

阿弥陀佛因地修行做法藏菩萨,在这个世间发愿修行,而且他示现的每一个身都在娑婆世界跟我们广结法缘,那么这个缘跟我们结得很深,所以我们一闻到阿弥陀佛马上有一种感动、有一种激活、有一种似曾相识。为什么?他跟我们结的缘太深。那佛能不能度众生、众生能不能得度?更多的是看..

「无常」道破整个人生

二乘人的切入点,第一个是无常。要是感受不了无常,那你娑婆世界就很难放下了,因为要放下娑婆世界,要迈出的第一个槛,就是破坏你的常见。我们凡夫有一个问题,就是面对事情,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时,只有第一念知道外面是怎么回事,只有在那一刹那,就是这样。第二念以后就开始打..

厌离娑婆,要厌离全面的娑婆

学习,佛法的专有名词叫作熏习。它不是一次完成,它是不断地把这个法义在心中就像沉香在熏衣服,一次一次地熏习,不断思惟观察,用这个无常的道理在心中不断地熏习。诸位!佛法的道理绝对不是说你学佛以后把门一关,双腿一盘,两个眼睛一闭一直念佛,你就能够想出“诸行无常..

在生活中观自在

建设禅意的生活,实现禅与生活的不二,是生活禅的主旨;存在与超越不二,生活与自在不二,是《心经》的主旨。“二”是什么?“二”是矛盾。凡夫因为有执著,所以有分别,因分别而有种种矛盾,其实矛盾本无所谓有,但烦恼由此而生。人与自然是矛盾,个人与集体是矛盾,感情和理智是矛..

修学这部经,竟有如此的功德!

《法华经》中,世尊宣讲了三种净土:兜率内院弥勒净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净土、娑婆世界灵鹫山本师释迦牟尼佛净土。在佛教史上,游历过灵鹫山净土的高僧,大众所熟知的只有慧思大师与智者大师两人,但通过修学《法华经》往生弥勒净土与西方极乐净土的就非常多了。现举几则《法..

温金玉:观世音菩萨的家事

观音菩萨(图源:网络)九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出家日。观世音菩萨是中国人心中最为亲近的菩萨,百姓习惯称为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据印度婆罗门教经典《梨俱吠陀》记载,早在佛教尚未产生的公元前七世纪,天竺(今印度)已经有了“观世音”。不过,那时的观世音并不..

马明博:寻访老上师

寻访老上师老上师,其实就是一个其貌不扬、看上去邋里邋遢的小老头。他满头短发,花白,整齐,是之前剃了光头长成这样的。上身米黄色的长袖套头衫,像是好久没洗过了,也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下身裤子,绛红色,裤腿宽大,像喇嘛披单的颜色。我们进屋,他站起相迎;我们坐下,他也坐下..

念佛的十种心

「念佛之人,虽观如来相好,而不生爱着之心;于无念中,常念彼佛,是名起随念心」。这是时时刻刻都能生得起念佛的念头。要怎样才能生得起来?念熟了就生起来了,常念就会生起来。念得不够熟,常常会忘掉,念熟了就会生起来。初学的同学听经是必要的,为什么?我们对这个信的程度不..

佛教中 你最适合的是往生哪个净土?

你最适合的是往生哪个净土?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曾向他的弟子描述过很多个净土。现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要么是弥勒菩萨的兜率内院,要么就是观音菩萨的普陀净土,还有就是弥陀的西方极乐世界。佛教中的净土很多,在有关阿弥陀佛的经典内,佛陀就曾说过:从这个世界,到西方极乐世..

死生转换我要莲华化生

死生转换,我要莲华化生2009年,舅舅因胃癌死亡,临终之际,母亲不许我去探视,原因是怕我招感晦气。当时,我遵从了母亲的意思,面对至亲舅舅的死亡,我们选择了逃避。时至今日,回想起此事不免遗憾后悔,在舅舅临终时,这个生命关键的转折点,我没有给他任何的安慰和帮助。面对死..

一个女子学佛吃素五年前后的变化

这篇文章,原本想再过几年写,凑足十年再来动笔,多积累一些经验,厚积薄发,但是写作多年又有一个经验,灵感就像天边的云一样稍纵即逝,如果灵感来时候不把它记录下来,一旦错过时节因缘就再也找不到感觉了。所以决定先写下来,今后再慢慢增加内容。到现在为止,我接触佛法并开始..

净业行人如何修死观

老病死苦乃吾人大患《佛说无常经》言:“外事庄彩咸归坏,内身衰变亦同然。唯有胜法不灭亡,诸有智人应善察。此老病死皆共嫌,形仪丑恶极可厌。少年容貌暂时住,不久咸悉见枯羸。假使寿命满百年,终归不免无常逼。老病死苦常随逐,恒与众生作无利。”佛以这首偈颂告诉我们,人生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