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这一部经主要的,是叫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什么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呢?因为阿弥陀佛和十方一切众生都有大因缘。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时候,也就是没有成佛以前,他发过四十八愿。那时候他是一个比丘,名字叫法藏。法藏比丘发了四十八个大愿,这四十八愿,每..
智慧
宣化上人:生气就是自己给自己上刑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常对你们说:“善人不怨人,怨人的人就是恶人”,你尽怨人,怨天尤人,这是恶人。“富人不占便宜”,真正富的人,有钱的人,不会尽想占人家的小便宜,不会一举一动都想要自己得到利益。想要占便宜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是穷人。穷人他尽贪图小利,占人家小便宜..
宣化上人:喝着法华水,永远都不会做鬼了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如人渴须水穿凿于高原犹见乾燥土知去水尚远渐见湿土泥决定知近水”现在举出一个譬喻来,“如人渴须水”:好像有人在饥渴的时候想要喝水。饥,就是肚子饿;渴,就是想要喝水,非常的干渴。那么在这干渴的期间,想要喝水;这譬喻我们人在凡夫地,想要求佛果;佛果..
宣化上人:给你麻烦的人,都是来帮助你成佛的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佛告诸比丘: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妙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净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堕地狱、饿鬼、畜生,生十方佛前,所生之处,常闻此经;若生人天中,受胜妙乐,若在佛前,莲华化生。”“佛告诸比丘”:释迦牟尼佛又告诉诸比丘说,“未来世中,若..
净土法门:建庙一半,发现主法师不良,再建会不会背因果
问:第十个问题,弟子与一些佛友捐钱建庙,现已建好一层,二层仍缺资金。最近耳闻主持法师种种不良诽谤,不知再发心会否因法师修持好坏而背因果?答:这个事情,你既然已经有了这一点悟处,你要很小心谨慎去观察,确实有因果。建庙不是桩坏事情,从前李老师常常告诉我们,「有庙无..
信愿法师:智者大师净土第一疑之设疑作答(一)
【净土十疑论】智者大师「净土第一疑」之设疑作答(一)我们看第一疑,请翻过来第八页《净土十疑论》论第一疑问。师父先读一遍,让诸位来对照一下,再来解释。【问: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 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途中,救苦众生,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生。舍离众生,则是..
信愿法师:为霖和尚开示(一)
【往生仗佛力】为霖和尚开示:十恶之人,十念之顷,乘佛愿力,犹得灭罪往生,况正信念佛者(一)下午藉着大家念佛共修的殊胜法缘,信愿继续来向大家报告《往生仗佛力》。前面我们已经探讨了四十七段文,下面从第四十八段文接下去看。第四十八段文,是为霖和尚所开示的法语,很简单只..
如瑞法师:学佛就是明明白白一条路,为什么还有人走偏?
大磬一响警觉无常一息不来汝去何方进来念佛堂,就是考自己的功夫。这句阿弥陀佛,能不能念起来?你念不起来,还有很多人帮你念。如果我们念佛堂有三百人,二百九十九人的佛号都会到你的声音当中来,就像一室千灯,灯灯互照一样,我们彼此都在沾着大家的光。所以,初学也好,久学也..
慈诚罗珠堪布:如何供护法才能获得帮助?
为何有些修行人,即使不供护法,护法也会默默在暗中保护、帮助他;而有些人即使精勤供养,却会感受违缘。那么,护法愿意帮助什么样的修行人?究竟应该如何供护法才能获得帮助?是否必须供护法才能得到他们护持?要有清净的密宗誓言供出世间护法需要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一定要有非常清..
达真堪布:生活中快乐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你怎样去寻找
精进波罗蜜多不是指废寝忘食地诵经念佛,或者住在山洞苦修。精进是法喜充满,落实到生活中就是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并以这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工作。万事万物都在给我们表法,都在让我们见性。其实快乐就在当下,快乐无处不在。我昨天看见那个小佛子莲月在玩一个玩具,她非常开心..
女征一位福德智慧之夫
胖子一枚(可以减肥),南方人(江西),身高153cm,今年32周岁,八字很好,女,五官端正,处女,未婚(从来没有谈过恋爱),私生活正派,学历(大学专科),会做饭,心地善良,孝顺父母,脾气好,职业:企业普通职工。想找一个男士结婚要求如下:希望对方经商的,可以接受闪婚的,男方婚..
这样诵经,能开智慧!
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诵经,大部分的佛教徒都会诵一些经典。可是没有几个佛教徒懂诵经的窍诀,他们认为诵经就是照本宣科就可以了。其实诵经并非如此简单,若是懂得诵经窍诀的人,他在一次诵经中就可以获得一座殊胜修法圆满的功德。要是一个知道诵经窍诀的人若如法地按窍诀诵经,就会很..
为何爱众生容易,爱身边的人却很难?
昨晚,因为一些琐事,和先生“开战”一番。那一刻,我再次观察到自己烦恼有多大,负面情绪有多猛烈,各种念头波涛汹涌般向我涌来。后来在佛堂“净化”一会儿,临睡的时候,自己不声不响地走进客房,把门反锁。然后用微信发给他:“这几天不要和我说话。”然后自己心里不断嘀咕:“..
宏圆法师:闻法是入道的根本
对我们佛弟子来说,听经闻法非常的重要。经典无人说,虽慧不能解,佛法必须解行并进,以理论指导实践,解行并进,以实践来印证理论。闻法是入道的根本,我们有志修学,应当把听经闻法列为我们一生一世的重要的功课,甚至要比我们自身的生命还要重要。我们现在这个烦恼习气很重,有..
法布施的真相:发清净心才能真正利益众生!
现代人传播的文字都沾染了自身的业力和习气。传播佛法一定要发清净心,否则也会沾染贪嗔痴的负能量,甚至误导众生眼前看到通过现代人各种媒介传播的文字几乎都没什么正能量,而且充满着负面的气息。我们现在无论传播什么东西,包括宣传佛法,都是需要用语言文字组织好之后再去传播..
唯有痴情佛难度
文/寂灭佛教认为,凡夫俗子都有三毒:贪、嗔、痴。“贪”指的是对美好的东西有贪求、贪恋。贪名贪利贪色、贪声贪味贪香。每一个人因为自己的因缘、根性不同,所贪的对象也就不同。“嗔”指的是嗔恨心,凡是不顺自己心、不如自己意的,就会生起嗔恨心。“痴”指的是不明是非、不分..
达照法师:观身五境,禅修净心
观身如身,就是四念处观的第一个观法,也是最直接了解自身的方法,但需要从头到脚,每个部位、每种状态都观察清楚才行。就像扫描仪一样从头顶开始往下扫描,将整个身体都清楚地重现在脑海中,如如不动。久而久之,即可净心涤念,又可得定开慧,确实是定慧等持的禅修方法之一。但是..
嘎玛仁波切:别为自己的嗔恨心找理由,犯了错要知道反省,反省之后能坚决改过
1很多人为自己的嗔恨心找理由,将所有罪过都推卸给别人,仿佛天底下最好的只有他,别人都有错。这种将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认为自己永远没有错的偏差想法,是现代人不容易了解自己的最大根源。人不可能十全十美,除了佛陀完全清净之外,菩萨、罗汉有时还有不及的地方。所以,凡夫..
嘎玛仁波切:该如何找寻真正的快乐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问题】顶礼嘎玛仁波切!请上师开示,遭遇中年危机,该如何找寻真正的快乐并实现自己的价值?四十岁之后的人生,该遵循怎样有意义的活法,让自己不负此生?【嘎玛仁波切答】人到了四十岁左右,一般是人生积累比较好的时候,往往也是比较迷茫的时候,很多人面临着这种转型的困惑。这..
藕益大师:一心念佛,六度万行就圆满了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是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贪痴,是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人我是非,是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藕益大师全集》【注释】: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
传喜法师:父母们请看过来,教子良方大揭秘
一个孩子来到世间,人生路上遇到的第一位老师其实是父母。父母给予孩子的是包括饮食起居、待人接物、为人处事在内的人格品性的教育。之后的学校教育虽然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却基本还是讲“术”,而不是讲“道“。但随着孩子生理和心理的成熟,他对生命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也会..
慧律法师:佛心慧语四自在篇26
◆成功的人,需有八十岁的智慧,二十岁的干劲与五十岁的稳重。◆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影谅 ◆不要使你的谦卑缺乏智慧。◆实践一句名言,比看千句来得有用。◆放弃不是放下,逃避责任而出家名叫放弃,心无所著,名叫放下。◆羡慕别人就会忘却了自己。◆贪看天边月,忘却手中珠。◆不肯..
其实,没有人故意跟你过不去
自认为都做得很好,可是在别人眼里我们也是被指责的对象,因为我们同样是被业力牵着走,所以也就同样是来讨债、报怨的,所以也会经常生气、骂人、发脾气,想控制也管不住自己,怎么办?唯有念佛一法,坚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记得第一次在一本书里看到这句话:“在业力的推动下,..
净土法门:天天磨练,磨出头就成就了
我这一生,如果说有一点成就,都是因为遇见了三位老师,并且得力于韩馆长三十年的护持。我从小喜欢读书,但是不幸,因为遇到战争而失学。尽管如此,我一直没有离开书本,没有放弃求学的念头。二十六岁,我有幸跟方东美教授学习哲学。方老师很慈悲,看到我真心想学,就让我到他家里..
《金刚经》的核心,无非就是这三句话!
《金刚经》,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是大乘佛教的无上至宝。它以无上的智慧,断除众生的一切烦恼和颠倒妄想。如今社会上流传的诸多版本中,以后秦鸠摩罗什翻译的版本最为流行。《金刚经》是寺院僧众和在家居士必修的重要经典之一。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就是因为受持《金..
净觉法师:孩子执拗,如何化解呢?
问:请教师父,末学家中初一的娃娃读书有点费劲,自己又不愿意读心经,文殊咒,但是她经常会上香点烛。那么我把每次修法的功德回向给她有用吗?我俩常因学习方法或是学习问题有争执,她的性格比较执拗,如何化解呢?要不要念解结咒?答:孩子的教育是个大事,儿女是债主,无债不来,如..
大安法师:四依法之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法四依”的最后一依是“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佛说的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卷都是圣言量,但圣言量又有应机说法的不同,观机逗教。从终极意义上来说,佛没有说一个字,法是无言的。但又为什么自然说了这么多法?这些法都是黄叶止啼,都是船筏、工具。就是因为众生根机有顿渐、偏圆..
大安法师:四依法之依智不依识
现在来看第三“依智不依识”。“依智不依识”,是说我们要依三乘的智慧,不能依心意识的妄想分别。三乘佛法讲“智”,声闻、缘觉是得“一切智”,证得诸法空性的智;菩萨破“尘沙惑”,得“道种智”。众生的“见思惑”像恒河沙、像灰尘那么多(用尘、沙来形容,是说明量很大,但并不..
济群法师:居士不应为了学佛而放弃世俗的责任
在学佛的人中,有两种现象比较普遍,一种是每天忙于世俗应酬而没时间学佛,另一种干脆就放弃了世俗生活、放弃了世俗责任,只管自己念佛诵经。其实,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对的。作为在家居士来说,不应将学佛和世俗生活对立起来,也不应为了学佛而放弃世俗的责任。在生活中,妻子要尽到..
宣化上人:修道的人,就要依法去修行
修道的人,就要依法去修行,不要起怀疑心。生出种种的怀疑心,这是障道因缘。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一切世间所有名佛名等彼而出生悉使众生离痴惑此断迷神所行处“一切世间所有名”:一切有情世间的众生,都有自己的名字。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就有无量无边的名字。所有名就是包括一切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