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

什么才算是真正的「大」

举世之人大概都喜欢“大”,大文豪经典传世;大丈夫气概冲天;大英雄武功盖世;大学者博学多才。做人想做“大人物”,平头大脸;做事想做“大事业”,鸿图大展,乃至很多人希望自己是个大智慧者、大慈悲者、大能力者、大功德者。可是,什么才算是真..

百喻经・认人为兄喻

经文: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复多钱财。举世人间,无不称叹。时有愚人,见其如此,便言“我兄”。所以尔者,彼有钱财,须者则用之,是故为兄。见其还债,言“非我兄”。旁人语言:“汝是愚人。云何须财,名他为兄,及其债时,复言非兄?”愚人答言:“我以欲得彼之钱财,..

修行佛法莫作容易想

菩萨曰:“心行处灭,是诸佛常住真心。心行处有,是众生生死业心。其间不容丝发。若汝等能绵密加工,使此心无些子空隙,方得几分相应。莫略做半年十月,便谓我能苦心修道。不知此正障道处,切宜慎之。又工夫虽加,若未到铜山铁壁,推不倒、移不动处,犹未是打成一片。切莫见..

当心碰到外尘时,才是真正修行的开始

当你发现一切事物都是不完美时你会想要出离,心会变得无动于衷并会寻求出离之道。出离心是来自于发现事物的本质,如实知道事物和爱恨的本质,无动于衷,指我们不再执著,从执著中出离,以平静的心观察,可以去除执著,这种平静是修行所致。大多数人仍然不知道禅修的要点,他们认为..

野鸭子飞过去了,你的心在哪里

理观的智慧,特色就是安住一念心性,这是根本。安住一念心性,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比方说百丈禅师开悟的因缘。百丈禅师一开始是做他的师父马祖道一禅师的侍者。有一天,他跟马祖禅师外出办事,经过一片丛林,前面有一只野鸭子就飞过去了。飞过去,师徒两个都看到了。马祖禅师就..

《古杭云栖莲池大师塔铭》略释

一、发出离心,断爱出家居常太息曰:“人命过隙耳,浮生几何。吾三十不售,定超然长往矣,何终身事龌龊哉。”前妇张氏,生一子,殇。顷妇亦亡。即不欲娶。母强之,议婚汤氏。汤贫,女斋蔬。比有富者,欲得师为佳婿,阴间之。师竟纳汤。大师经常叹息曰:“人命如白驹过隙,浮生几何..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

我们来看看现在的人生。你看看这个世间上,虚空的相越来越少了,因为高楼越来越多了,空气污染越来越大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我们讲由心可以看相,但是由相也可以看到我们的心。我们现在对有相的东西比较执着,所以你看虚空越来越少。有一个很有名的画家很抱怨,他说古代人在..

不要向鬼神外仙请教

因为我们本师已经入涅了,把三藏十二部教典留在世间,作为我们修学佛法,乃至成佛的理论依据,我们从初发心一直到果地,就是依三藏十二部教典,这是我们本师对法界众生最好的安排,除了三藏十二部教典,再没有一句一字的另外安排,所以修学佛法要依经不依人。我们要想成佛,得深入..

开过光的东西就有了灵性了吗

我们常常听到他人说,这件佛珠是开过光的,那个貔貅是开过光的。但真当别人问起你“开光”是何含义时,我们却又不太能明确地回答对方。到底开光开的是什么光?什么东西才需要开光?开光后的东西就真的会有灵性吗?开光后的东西是否有很多禁忌?“开光”与&ldq..

偷盗产生的后遗症

我们讲一个实际的故事,来说明偷盗产生的后遗症。过去,在明朝的扬州,有一个做南北货生意的商人。南北货,就是说从南边买东西到北边来卖,从北边拿东西到南边来卖,赚取它的价差。这个商人为了要投机取巧,他在秤斗上加上水银,使令在秤的时候看起来比原来的重。所以他牟取很多不..

马祖道一禅师广录

江西道一禅师。汉州什方县人也。姓马氏。本邑罗汉寺出家。容貌奇异。牛行虎视。引舌过鼻。足下有二轮文。幼岁依资州唐和尚落发。受具于渝州圆律师。唐开元中。习定于衡岳传法院。遇让和尚。知是法器。问曰。大德坐禅图什么。师曰。图作佛。让乃取一砖。于彼庵前磨。师曰。磨砖作么..

转五浊为五清

益大师曾经有个感慨,就是这五浊正好要把它转换成五清,那这个转换就来自于这一声佛号,只要信愿庄严这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能转五浊为五清,怎么转呢?转劫浊为清净海会,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个时间态,是所有清净之法聚会的时候,叫清净海会。转见浊为无量光,为..

莲池大师《七笔勾》浅析

一、五色封章一笔勾【原文】恩重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出世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贤孙,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封章一笔勾。【译白】父母恩重如山丘,即使至隆至重的五鼎或三牲(五鼎:即内盛羊、豕、切肉、鱼、腊等五个鼎;三牲:即牛、羊、猪。形..

放弃就会丧失积功累德的机会

这个不迷不取不动,我们一再强调,关键在不迷。其实,这不迷不取不动也不是佛教专有的。我们看看孔夫子的一生,你也可以看得出来,他的修学也是以不迷做根本,才能够产生不取,产生不动。有一天,孔夫子带着学生去到处游学,来到陈蔡的中间,有一个叫作匡城的地方,结果被军队团团..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个很奇妙的格式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句话是念佛法门的一个最高理则,也是感应道交的一个理论基础。由..

你要修福修慧,这句名号就完全具足了

阿弥陀佛遍知法界的智慧之海,用海来比喻智慧的深广,就是得一切种智者。我们也具有一切种智的,但为什么这么愚痴啊?是我们的分别执著把它遮盖住了。所以透过名号里面的一切种智的智慧的德能,就能开发我们本具的智慧。所以每一声佛号都有着阿弥陀佛的智慧显发出来。你要修福修慧..

莲池大师:彼土无八苦

彼土无八苦彼国莲华化生,则无生苦;寒暑不迁,则无老苦;身离分段,则无病苦;寿命无量,则无死苦;无父母妻子,则无爱别离苦;诸上善人同会一处,则无冤憎会苦;所欲自至,则无求不得苦;观照空寂,则无五阴盛苦。――莲池《弥陀疏钞》译文:西方极乐世界诸往生者都是莲华化生,..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经》开始和结束念诵偈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经》开始和结束念诵偈炉香赞炉香乍;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净身业真言:修哆修哆(duō)修摩修摩萨婆诃净口业真言:修利修利摩诃(hē)修利修修利萨婆诃净意业真言:(w..

《文殊菩萨心咒》亲近智慧多了,无明烦恼就少了

《文殊菩萨心咒》:嗡(ong)阿(a)喇(la)巴(ba)札(zha)那(na)谛(di)~亲近智慧多了,无明烦恼就少了文殊菩萨心咒:嗡(ong)阿(a)喇(la)巴(ba)札(zha)那(na)谛(di)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据佛经记载为:1.罪障消灭,获无尽辩才,所求世间,出世间事..

嘎玛仁波切:修善业,得善果!贪来的都是祸,修来的才是福

相对于十恶业,对治恶业应该做的善行,分别有十善业:一、身善业不杀生:断除杀生的行为和意念,发出强大的慈悲心,爱护一切有情的生命。不偷盗:断除不予取的行为,常行六度中的布施度。不邪淫:断除邪淫,持守清净的戒律。二、语善业不妄语:断除妄语的习惯,常说真实语,不欺骗..

背诵佛经助你走出邪淫泥潭

顶礼地藏菩萨,感恩地藏菩萨,在众多戒邪淫方法中,根据亲身经历,强烈推荐通过每天背诵佛经达到成功戒邪淫。只要我们每天去读,坚持去读某一部大乘佛法经典。时间长了,一定可以熟读成诵。当我们能够背诵以后,每天都可以背,只要有十分钟空余时间就可以背诵佛经。不占用很多时间..

学佛人首先要明确的认识「佛」

【何谓佛】学佛人首先要明确的认识「佛」。「佛」是梵文音译,意思是圆满的智慧、究竟的觉悟。智慧、觉悟达到究竟圆满的人,就称之为「佛」,所以佛不是神仙。中国古代教育的目标是「希圣希贤」,希望作圣人、作贤人,而圣贤与富贵、功名、权势是毫无关系的。孔老夫子是个平民,晚..

大颠禅师点醒毁谤佛法的韩愈

韩愈,字退之,唐河北昌黎人,三岁丧父,由哥哥嫂子抚养长大。韩愈早年深研儒学,并以儒学为正统,认为佛教不过是外国人的一种法术罢了。他反对佛教可以说到了舍生忘死的地步,当朝皇帝唐宪宗准备迎请佛的舍利供养,韩愈竟然上书《谏迎佛骨表》,如此不给皇帝面子,唐宪宗看了《谏..

小朋友背书,目的是让他得到清净心

中国过去,你看做官的人戴的帽子,你们在戏台上能看到,那个帽子叫进贤冠,像楼梯一样,前面这一层低,后面高起来。表什么意思?前面是自己这一代,希望后一代高过我这一代,世世代代都向上提升,步步高升,这是祖宗对于后世子孙的期望。期望不是只有期望而已,他有行动,他真帮助..

帮人觉悟,这是真实的布施

在今天的世界,有很多贫穷苦难的人,物质环境非常恶劣,生活非常艰苦。佛在经上教我们要修善、要积德,帮助这些苦难的人。对于这些苦难的人,要怎样去帮助他?现在科技发达,利用这些科技教导他、帮助他。利用现代科技,帮助他开发资源,帮助他自力更生,使他的生活能够得到安定,..

真正修行人是天天接受考试,提升自己的境界

今天我们要讲「忍辱」。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得成於忍」,这个一切法包含的范围非常广大,无论是世间一切法,或者是出世间的一切法,可以说没有一样不是因忍度而得成就。这一种是自然现象,佛门里面所说的法尔如是,那就是性德。小事要有小的耐心才能成就,愈是大的..

曾文杰:心心之火25

心心之火一点感悟是心的一朵火花,一点之正见,是真心透过无始劫颠倒妄想崩出的一点心光,虽不起眼,连成片却也能成一片光明,照亮人生前行的一段路。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生让心光相续,慢慢总会化去包裹真心的迷障,由渐至顿,真心就会现前。(两个心,一个代表真心,一个代..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二十五章)02

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二十五章转身不踏来时路02转身不踏来时路接下来永明寿禅师又举一个梁武帝的例子:又梁朝有高僧,奉帝请百大德试有道者,请至朝门,严备一百甲兵,旌旗耀日,怖百大德,九十九人悉皆惊走,唯有一大德而无惊怖,王问和尚何故不怕,僧答云“怕何物,我初生童之时,刹..

印光法师:对凡夫六个疑问的回答

大家好,我是三生居士,在学佛供灯修行近十年中,发现很多人对佛教有一些错误的认知,因此特意收集了佛门中一些高僧大德的文章,并集结成册,名为《高僧百解》,希望大家多做传播,以期解开更多人心中的疑惑,南无阿弥陀佛。以下内容,为印光法师开示:问题一: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宣化上人:怎样做持咒才会有感应、有效力?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念〈楞严咒〉、念〈大悲咒〉、〈十小咒〉,还有种种的密咒,不论你念什么咒,你要不打妄语才是真念咒;你要打妄语,那就没有在念咒。因为咒是真言,真言就是不妄语,就是真真实实的言语。你一边念咒,一边打妄语,念到什么时候也不灵的。咒是咒,你是你,你没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