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众生在怖畏当中、衰恼当中、忧患无明的暗蔽当中,永远离不开苦难。不觉不知;也不惊不怖,一点恐惧都没有。火已要烧到身上了,“苦痛切已,心不厌患”,既不恐怖,也不发愁,也不求出离。形容什么?形容我们一切众生在三界火宅之内,已经被火烧了。三界五欲境界贪瞋痴不肯舍离,..
苦海
广化律师:堕胎等于杀死亲生子女 会有极大果报
法师简介:广化律师(1924~1996年)字振教,号惭僧,江西省南康县人。广老一生致力于僧伽教育,培育僧材遍于台湾。生平著重于戒学之弘传,著有《戒学浅谈》、《沙弥律仪讲记》、《比丘戒讲义》等。凤凰佛教《般若讲堂》栏目今日刊登法师开示如下。雕塑:从未出生的孩子堕胎是用药..
堕胎杀生,障碍往生
堕胎是用药品或其他方法,以侵害胎儿生命为目的,而故意使之于自然生产之前脱离母体。堕胎在以前为非法,现在虽已部份合法,但是在佛法中说,仍旧犯杀人罪。若受五戒者,更犯杀戒,何况为人母者,忍心杀死自己亲生子女吗?故堕胎行为切切不可。若不欲再生子女者,可事先使用各种节..
什么才是让我们度过人生大风大浪的航空母舰?
【编者按】本文为2016年2月12日—3月8日期间,寂静法师受邀参加福慧灯教育集团成长研讨会精彩开示节选。什么是光明?怎样才能体验到光明的感觉?我有一个直接进入体验光明的方法。很简单,在一个一平方米的盒子里面放个凳子,再装一根管子,往里面输送空气。盒子并不是密闭的,是..
善导大师的十段精彩法语开示
《般舟赞》,善导大师有十段法语的开示,也是同样在显示阿弥陀佛愿力慈悲救度,念佛一定往生的道理。因为这十段文都很短,是偈颂法语,我们很容易明白善导大师开示的意思,比较深的地方,我再简要作解释。首先看第一:【得此无生宝国地,皆是弥陀愿力恩。】这二句就是在说,可以往..
供佛斋僧的缘由及功德
供佛斋僧是佛教的一种传统,也是为了让僧俗二众有培养福报、消除业障、积功累德、报恩报德的机会,佛陀特别指定的方法。经云:“佛弟子要行慈者,皆应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饮食、新鲜果品,施十方僧众,祈愿现生父母增福增寿,无一切..
大安法师:曾为浪子偏怜客
在我们教内每一位信众可能对《安士全书》都不陌生了,这部著作是清代的周安士居士所著述的。印光大师生前对这本书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地进行推广。印祖倡导这本书的因缘也是非常的奇特,这部书的内容和它的流传也不可思议。印祖说他信佛之前的一段经历,说有一次有位客人,介绍这本书..
出家人的至孝之道
出家人以孝达道佛教最初传入中土,社会大众便自中国传统观念出发,对“出家行为”产生片面理解,认为出家人是“不行孝道”的。这是由中印文化对于“孝道”理解之层次及深度的极大差异所造成的。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孝道,重眼前,轻长远;重形式,轻实质;重表象,轻根本;重世俗,轻..
发菩提心的十种因缘
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今言因缘,略有十种。何等为十?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师长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众生恩故;六者,念死生苦故;七者,尊重己灵故;八者,忏悔业障故;九者,求生净土故;十者,为念正法得久住故。省庵..
心想事成与事与愿违的区别在哪里?
积功累德第八。积功累德第八,看字面就知道讲的就是积功累德。如果我们不积功累德,大愿就是空愿。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的梦想能实现,心想事成;而有些人的梦想最后都成为了空想,事与愿违。这区别就在于有功德和没功德、有福报和没福报。为什么有福报的就可以实现梦想?为什么..
离惑业苦 得究竟乐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变化、不究竟,也是苦、空、无我,富贵不定、生命无常,无常、变化和不究竟就会产生痛苦。地狱,很苦!鬼道,也很苦!畜生道,分两类:家养和野生,家畜虽然不愁吃喝,但最终被宰杀、吃掉,痛苦!野生的生活困难,居无定所,四处寻找食物,时时担心天敌和..
人生所有的相遇都不过是久别的重逢
人生本是一场旅行,当你被业力无情的抛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你跌宕起伏的一生。我们的人生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怎知遇到的某人某事是好是坏,是喜是忧?何必纠结那个他还爱不爱你。缘分未尽,不爱你,他都跑不掉,缘分尽了,再爱也走不到一起。不是你不够好,也没有谁对不..
十善业道之不杀生
在身三、口四、意三的三业中,佛陀把杀业放在第一位,五戒中,杀戒亦放于第一位,显示杀业乃罪祸之首。《正法念处经》卷一载,杀生有上中下三种,杀害诸佛、圣人、父母等上品众生,是上等杀罪,名为五逆罪,死堕阿鼻地狱;自杀、杀人及天是中等杀罪,名波罗夷(波罗夷,比丘二百五..
烦恼都是自己给自己挖的坑
十缠十使。积成有漏之因。六根六尘。妄作无边之罪。——《怡山发愿文》前面讲到了“自违真性。枉入迷流”,就是你迷失了方向,用佛法讲就是知见不正。一旦知见不正,接着就会有“十缠十使”。“十缠”的“缠”就是比喻绳子把你绑住了。如果给“十缠十使”这个佛教的专业名词另取一..
《临终三大要》述义
《临终三大要》作于民国十九年,即一九三○年,这篇文稿完全是从印光大师的真实心里面流现出来的,文句直白,义理幽深。为一切众生如何面向死亡,提供了一个辉煌的往生净土的起点。惠以众生真实之利,让他了脱生死轮回死亡,世间人无一幸免,众生内心最深的恐惧就是死亡。临命终时..
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印光大师言: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阿弥陀佛看得到我们,我们却看不到阿弥陀佛,所以,庙里大家一起拜观音忏、拜地藏忏;你有分别心,有看不上眼的,可能你看不上眼的那个就是佛菩萨,你别看..
人生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人生本是一场旅行,当你被业力无情的抛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你跌宕起伏的一生。我们的人生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怎知遇到的某人某事是好是坏,是喜是忧?何必纠结那个他还爱不爱你。缘分未尽,不爱你,他都跑不掉,缘分尽了再爱也走不到一起。不是你不够好,也没有谁对不起..
关于生命的实质
要突破生命的轮回圈,我们先要了解生命的实质,掌握了生命的实质,我们才能把握好这一期的生命。在这一期的生命里勤修苦行,断掉促成轮回的生命圈,才能真正超越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命体。那么生命的实质是什么呢?生命是无常的,无常有刹那无常和相续无常之分。当代佛学家李明权先生..
念佛感应神奇 开悟不可思议
念佛感应神奇,开悟不可思议。编者按:憨山德清(1546年11月15日-1623年1月15日),明代高僧,安徽全椒人氏,俗家姓蔡。十九出家,受具足戒。万历元年游五台山,爱憨山之奇秀,遂以憨山为号。先后住持青州海印寺、曹溪宝林寺,宣扬禅宗,倡导念佛与看话头双修。天启三年示寂,世..
大悲咒的妙用及相关修法
接下来主要是讲第五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大家都应该记清楚它。我们这个光盘出来的时候,我希望大家能够请光盘,因为你当时听的时候啊非常高兴,非常明白,过后一问大家统一一个答案:叫忘了!填a、b、c、d、e问你填哪一个?统统没填,填了给忘了!1、祈请观世音..
佛菩萨度众生决不说我是某佛
接手书,不胜慨叹。汝何得瞎造谣言,谓燃灯古佛降生汝家,未周岁而殇乎?诸佛生死已了,决无示生复殇之理。佛若为度众生乘愿示生,实有其事。然既示生,亦决不说我是某佛,及至度生事毕,将示涅槃方始显本,决无示生而不及大作佛事即夭殇者。声闻初果,已断见惑,尚有思惑未断。故..
印光大师提出的做人16字纲领
一、敦伦尽份敦是敬重,相应,符合的意思。伦是伦理道德。尽是恪守义务,尽职尽责的意思。份是指自己的位置、身份。敦伦尽份就是我们的思想行为要完全以崇敬的心理,遵守社会的伦理道德,尽职尽责地主动承担好自己本份的义务。伦理道德是我们的行为轨范,该作的一定要去作,不该作..
善恶果报看似不相应的原因
如何正确认识善恶因果报应?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讲。(一)善恶果报不相应和修行没有必然联系人世间的道德应该以正义为坐标和参照,正义的道德才是人世间真正需要的。换句话讲,就是善意的、符合善的标准的道德修养,才是人世间需要的道德修养;恶的、不健康的道德形式是需要排..
有一众生未得度,诸佛终宵泪不干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其实就像我出家了,也依然走不出妈妈的“心”,出不了妈妈的“心”,就像我三哥去世几年了,妈妈还常念叨他,乃至死亡也出不了妈妈的“心”。这次依妈妈的因缘,让我更深地去体会了佛法。佛为什么告诉我们“佛音所在之处,即为有佛”?佛为什么这么执..
灵性的包容 让你更加强大
要提倡“身、心、灵健康”,必须以一种随时随处没有妄想的心态来感受这种环境。妄想一旦停下来,你就会感觉到任何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像镜子照物一样清晰。现在的人都很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拥有健康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健康有很多种,过去我们提到的是身心健康,身体要健康,思想也要..
人情世故耽误了道业
在修道的过程当中,你对这些人情世故过分地去勉强的随顺,完全就耽误了自己的道业。这个常摄居士在八百年来也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耽误自己。人情世故包括面也很广。我们修行念佛为什么心里得不到清净,功夫不能上轨道?也就是世间的多生多劫的一些人情世故看不破,斩不断。这些东..
色欲之害人,实甚於猛兽横流
佛言“多欲为苦”者,“欲”希须为义,谓於所乐之境,希求而不舍也。“多”者谓其欲乐之境非一。故昔者,因贪多欲,而受逼迫身心之痛苦也。一切尘境,悉能染污吾人之心,为生死之根本。然何以能知五欲为苦?六根对六尘,任运贪著,如磁石吸铁,不期然而然。当知尘本非欲,而其中别..
开悟者和没开悟者差别在哪儿?
核心提示:来果禅师,生于1881年,湖北省黄冈县人,生来不沾荤腥。12岁时欲出家被追回后家人为娶妻,法师劝妻共同修行,未有夫妻之实。18岁时割肝救父。24岁于江苏句容宝华山剃度出家,精勤苦修。后前往金山天宁禅寺受戒,参话头不懈,1908年在禅堂开悟。遂前往终南山潜修,为巨蟒..
修行人遇到是非的入手处:永远错在自己
作为修行人,要不断地反观我的内心世界还有哪一些在意,只要内心世界还有在意,那就是苦。让你受苦的因就会感召苦的外境。你只有把内心世界的这些在意,乃至于一些语言行为的习惯,把它们都能够放下,你才有可能不被外面的苦境所压迫。不管面对什么外境,在你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恰..
念佛的确是一剂无上的良药
作为一名医生,我遇到过罹患各种各样疾病的患者,从医经验及学佛体验令我感悟到,身心是陋劣不真实的,疾病是因缘而生的,而念佛的确是一剂能够除却身心疾病的无上良药。如果我们能够学习圣贤经教,深信因果,信愿念佛,不畏身心疾苦,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这一生就不会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