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善恶果报不相应和修行没有必然联系人世间的道德应该以正义为坐标和参照,正义的道德才是人世间真正需要的。换句话讲,就是善意的、符合善的标准的道德修养,才是人世间需要的道德修养;恶的、不健康的道德形式是需要排斥的。可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又总是遇见看似相反的情况:善..
苦海
妙莲老和尚 :这样你修一年,超过人家修十年的功德!
学佛人要自利利他,要发心度人。你度一个人学佛,承此功德,自己修行时能减少障碍。你无心度人,怎会有福报?若能发心度十人、二十人,甚至一千人、二千人; 这样你修一年,就超过人家修十年的功德。随缘随时都要做善事,无时无处不是求福处。「人能弘道,道不自弘」,说到弘法,佛..
传喜法师:应该怎样念观音心咒?
问:请问师父,观音心咒“嗡玛尼贝咩吽”,我以前看过书说是关闭六道轮回,经常念这个的话,用什么样的心态,就念这几个字吗,脑子里要不要加些意念呢?法师:也是有祈祷的意思,就好像是观音菩萨给我们的救生船一样。法就像船,救度我们出生死苦海的,所以观音慈航。观音菩萨本身..
如何克服人生的种种恐惧
网友:顶礼法师!法师您好。我是一个25岁的小姑娘,很没有安全感,因为家人近几年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我时常很恐惧,恐惧家人会不健康,会不平安,总是靠念佛号让自己安心,我现在每天都在抄写心经,要怎么克服这些恐惧的感觉。学诚法师:恐惧没有用,要好好造善业,积累福德。佛..
熏习这颗念佛的种子
这个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实际上就是个大染缸。如果我们没有发出恳切地修道之心,在这里熏习我们的大多数都是不好的东西。我们的见闻觉知中,烦恼占的比重更高。《佛说无量寿经》讲“五恶、五痛、五烧”,那在这样的世间,我们怎么样把持住熏习好的种子的立场和行为?这是我们每个净..
直心念道方离生死之苦
「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上章说修道不在形式,是在于心,有谓万法唯心,如何善用其心,这就是整个佛法的要旨。此章是《佛说四十二章经》里面,佛陀对大众最后之告诫,修行要..
放下名利枷锁 老老实实念佛!
念佛(资料图)现代人生活忙碌,从出生到小学、中学、大学再到社会。不外乎都是为了享受好的生活而准备。为名为利追求。所谓“熙熙为名来,攘攘为利去”,由出生到死都没有停下来。能有多少人认真反省一下生命的意义。静下来思考生命的价值与及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宇宙、所居住的生活环..
传喜法师:每个人都有离苦得乐的资本
每个人都有离苦得乐的资本我们皈依有两种含义:一个是住持三宝,佛法僧;一个是的自性三宝,自性佛宝,自性法宝,自性僧宝。今天我们先从皈依住持三宝入手,成为三宝弟子。社会上有些人说,我也信佛,但是他不皈依三宝,那他不能算是一个佛教徒。佛教里面讲众生平等,是指众生的佛..
寂静法师:将生命中无法解决的事情交给极乐世界
人生很多事情,我们自己是无法解决的。比如,我们能决定自己什么时候生病,什么时候死,赚多少钱,公司能存在多久等等问题吗?既然我们不能决定,我们就要把这些统统交出去,何必背负那么沉重的负担呢?人生只有懂得「交给」烦恼才会减少,事业才会顺利,生命才可以更加轻盈。那什么..
参加浴佛节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
一信徒问师:师父,明天就是浴佛节了,我们去参加浴佛的时候该保持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呢,希望您能提前给我开示一下,感恩您。师答:根据祖师大德们的开示,将浴佛时要保持的心态,归纳了以下几点:1.应持信心:要心生欢喜,深信功德,透过浴佛形式观照自己內心,让自性显发,同证如..
传喜法师:佛陀开启解脱之路
佛陀开启解脱之路我们读过《妙法莲花经》,本师佛陀为诸声闻众授记最少的一次,佛的寿命十二劫,然后越往后授记的寿命越长,在这经典里面十方诸佛寿命都是长远的,过去诸佛寿命也是非常长远的。只有我们现在地球的人寿命一百岁也不到,现在地球上的环境,都是跟经典里的诸佛菩萨的..
男女之情 皆有宿世因缘 其中有什么启示?
印光大师法相(资料图)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经典,逐渐而灭。”如果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由此可见《楞严经》之重要性。《楞严经》的全名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或简称为《大佛顶首楞严经》,佛说该经的直接因缘..
藕益大师:努力念佛求出轮回
甲子正月三日,方外男智旭,敬然臂香剌舌血,白母亲大人膝下。男幼蒙庭训,少长便道学自任,宁不知父宜葬,母宜养。但生死一事,人人有之,静夜深思,真可怖畏。如大母舅宦正浓而忽殒,虞表侄年未壮而早亡。身命无常如朝露,大限至老少莫逃,苦海茫茫,谁能免者。念及自身,已觉酸..
净慧长老:学佛修行须具备三个根本要求缺一不可
第一、要求就是要发菩提心菩提心的基本内容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就是学佛的目的。只有学佛的起步正了,修行的全过程才会正。我们有了菩提心就有了修行的根本,就有了学佛的思想基础。学佛就是要学习佛陀在因地中是怎么样修行成道,成道后又是怎么样说法..
耀行法师:深度解读《大话西游》:世间有一种苦 叫“爱别离苦”
大话西游(资料图)“有过执着,放下执着。有过牵挂,了无牵挂。”看似简单。但,从“凡人”到“悟空”的过程,是多么的艰难。等待这一瞬间的“顿悟”,却又经历了几万年的“苦难”?爱别离苦(资料图)世间有一种苦,叫“爱别离苦”。相爱的人儿每每猜中了开头,却猜不中结尾。终于盼..
「带新业」可以往生吗
问:请问法师,“带新业”可以往生吗?大安法师答:关于这个问题,原来在八十年代有些人曾有个观点,认为净土法门一定要消业才能往生,带业不能往生。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净土法门的胜异方便就在于“带业往生”。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无量劫以来,由贪瞋痴,鼓动身口意,造作的恶..
果宁法师:一位法师的动人分享:当我踏入了寺院的山门
走进佛门(网络图)一、我们何以不快乐我们生活在两个极其复杂的世界。一个世界,是关于我们的外在,比如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的地位、职业,我们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等。另一个世界是我们内心的精神世界,只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从小到大,我们几乎都被教育要用一生去探索和认识我们..
常海法师撰诗文祭恩师道根老和尚
道根老和尚(资料图)纳衣薰风桐木暖德范犹香启后人上道下根长老,生于1908年4月5日生,圆寂于1998年9月18日,湖北省高僧,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暨武汉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武汉市洪山宝通寺方丈,武昌莲溪寺住持,武昌区政协委员。道根法师,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
大安法师:净土易往,但秽土难离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但古德说,净土易往而无人。无人去并非阿弥陀佛不慈悲、设置了种种条件限制我们往生,而是我们自己净土虽然易往,但是秽土难离。首先是我们有自己的家亲眷属,我们割舍不下他们,这种亲情的纽带联系,牵绊了我们往生净土的决心。但是割舍不下也必然要散的,世间..
宣化上人:这位菩萨犹如大地含藏万物
何谓地藏菩萨?这位菩萨,犹如大地,含藏万物。一切万物,得地而生,依地而长。无论那种有情和无情的众生,都不能离开大地而生存。由此可知,我们一呼一吸、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在地藏菩萨法身中生存着。不过,我们自己不知道而已。好像蚂蚁在大船上,不知道是船。船在..
带新业可以往生吗?
信众:请问法师,“带新业”可以往生吗?法师:关于这个问题,原来在八十年代有些人曾有个观点,认为净土法门一定要消业才能往生,带业不能往生。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净土法门的胜异方便就在于“带业往生”。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无量劫以来,由贪瞋痴,鼓动身口意,造作的恶业无..
传喜法师:佛法不离世间觉
佛法不离世间觉我们学佛的人不管说什么,都要不离其宗,不离佛法,不离清净庄严。阿弥陀佛无量功德的,极乐世界无边庄严的,要靠我们的心去跟佛相应,靠我们的信心跟极乐世界相通,这样就是“身在娑婆,心在极乐”。有了这样的智慧再来看世间,“返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我们是..
梦参老和尚:念万遍地藏菩萨圣号 恶事也能转变成善
梦参老和尚(资料图)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溢,乃至于睡梦中悉皆安乐..
梦参老和尚:念万遍地藏菩萨圣号恶事也能转变成善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溢,乃至于睡梦中悉皆安乐。这个里面包括很多..
会同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启示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作为净宗根本经典之一,是释迦牟尼佛在摩羯陀国应国太夫人韦提希之请而宣说的。内容包括定散二善: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则废恶以修善。定善包括十三观,散善包括三福九品。十三观分依正二报:前七观是观依报(日观、水观、地想观、宝树观、宝池观、宝楼观、华座..
妙丰法师:略述在家戒律的现代意义
在这个科技与经济高速增长的现代社会,人类的物欲也在急剧膨胀,导致环境污染、道德滑坡,种种焦虑不安日益增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身处俗世的现代人,想要找到心灵的依怙,获得永恒的安乐,则必须学习佛法。学习佛法的第一步,是皈依三宝,然后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次第地受..
传印长老:佛法是心法
《净土》杂志2016年第5期文/释传印释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公元前486年)发现了人生规律—缘起性空而因果相续。他自己遵循这一规律而成佛,又向世人揭示出这一人生规律,劝喻世人遵循这一规律,皆可成佛。一佛教的根本是佛法,佛教大乘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若就凡夫来说..
是佛护短吗?为何佛说破戒的僧人都不能诽谤?
比丘(资料图)依止三宝为自心清净成圣道之因,而非依止三宝为挑别人毛病、污染自清净心、造地狱业之因。“于三乘中,随所欣乐,速能趣入成办究竟。是故真实求涅槃者,宁舍身命,终不毁犯如是四法。所以者何?诸有情类要由三因得涅槃乐,一者依止如来为因,二者依我圣教为因,三者依..
圆满您的圣迹之旅:朝山者必读
朝山之旅(资料图)一、前行:明确参访朝礼目标,调整意乐动机(一)明确此行所为,确立参访朝礼目标首先要明确自己为何要去朝拜圣地,想清楚自己此行所求。总的来讲,参访朝礼可达成一些共通的目的:①集聚福慧资粮;②忏悔业障;③报恩(如虚云老和尚报母恩);④求加持。个人可以把目标..
星云大师:佛陀一生给世人的二十条忠告
佛陀一生给世人的二十条忠告佛陀在正觉以后,想起救渡众生的大事因缘,心自思惟道:“我所证悟的真理,是与世人错觉所见的相违。世人所沈迷的快乐,我了知是苦的根源;世人所求取的五欲六尘,我了知是不实在的;我所证悟的真如实相,是世间的真理,但人们却不能相信;我所正知正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