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佛的意义时光易逝,转眼一年一度的四月初八浴佛节,这一天是佛陀圣诞吉祥日子。藉此殊胜因缘向大家分享佛圣诞『浴佛的意义』,现分三点如下:(一)释迦略史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四月初八佛陀诞生在印度迦 罗国(尼泊尔境内)为净饭王太子,俗名悉达多,从幼聪智非凡,文武双全,样样..
皈依
佛书、善书与邪书 [释清净]
佛、法、僧三宝,是我们皈依的对境。三宝可以帮助达成我们成佛的目标。若从因与缘的角度来看,三宝当中,佛宝与僧宝是外缘,那主因是什么呢?是法宝。法宝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经书、光盘等,我们助印与流通法宝就是在绍隆佛种、续佛慧命,也是在成就众生的法身慧命,功德自是无量。..
佛陀抬头悟道悟到了什么 [南怀瑾]
今年正月间,一位老朋友萧先生来看我,临走时问了一句话:“释迦牟尼佛十九岁出家,最后抬头睹明星而悟道,他悟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如果是别人问,倒没有什么重要;但萧先生研究佛学多年,他提出了这个问题,却是不比寻常。根据经典与传记的记载,释迦牟尼佛刚生下来,..
弥勒信仰的基本特征及其现代意义 [何劲松]
在中国佛教史上,弥勒的影响尤为显著。从现存的佛教遗迹可以看出,有关弥勒的内容不胜枚举。如弥勒菩萨与弥勒佛的单身金铜造像与石窟中的雕塑和绘画都极为多样,尤其是北朝。像四川的乐山大佛、敦煌石窟的南大像、北大像、天龙山石窟大像等即是唐代遗存的实例。从表现净土的角度,..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与禅宗的发展 [姚卫群]
禅宗之所以在中国佛教中成为影响最大的宗派,与其较成功地实现了自身的世俗化发展有密切关系。“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则是推动禅宗世俗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它在理论上符合印度大乘佛教的不能把涅 与世间绝对分开的主张,又适应了中国历史上禅宗僧团要解决自身经济问题的需..
宗萨钦哲仁波切:真正的功德实际上就是佛性
每一粒米都包含了全宇宙的供养——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供曼扎为了享受与佛菩萨有关的“矩阵”、“投射”,你得需要能力。为了能够有享受这些的能力,积聚功德非常重要。下面讲的是非常重要的东西,你一定要记下来:真正的功德实际上就是佛性,所谓积..
朱元璋的发祥地――龙兴寺
朱元璋的发祥地——龙兴寺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皇业的发祥地——位于皖北凤阳县城中龙兴寺,在江淮佛寺当中,可谓佛缘殊胜,地位显赫,占尽风光。朱元璋(1328-1398),幼名朱重八,又名朱兴宗,字国瑞,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朱元璋,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东北..
现代文学大师的佛教因缘
从中国古代文学到现代文学,在其几千年辉煌而灿烂的发展史上,总能让人深深感悟到佛教思想无处不在的影响。例如,鲁迅、老舍、周作人、郑振铎、丰子恺、叶圣陶、金庸等文学名家的佛教“情结”,就值得我们研究探对佛教所持有的亲切恭敬的亲近态度。尽管大多数现代作家并..
科学时代的往生实例
杨妈妈是贵州三穗县人。她从小就成为镇远杨家童的寄养媳妇。十七岁时,与杨维新先生结婚。十九岁时,因为难产,非常痛苦而昏迷,梦见:自己跪在佛前,祈求生下贵子。承蒙白衣观音,送一个孩子放在她怀里,又用甘露水灌入她的口中,忽然觉得身心清凉而醒过来,孩子已经呱呱坠地了。..
有关虚云老和尚的一些珍贵史料
刘东亮整理2001年11月初,我同吴明山等老师,一起赴河北赵县柏林禅寺拜见恩师净慧大和尚。大和尚得知我们正在整理虚云和尚的诗文、书问等遗著时,很高兴,引我们入书斋,取出一套四本的“惠公禅学丛书”给我看。这是一套介绍台湾惠光禅师及其禅学思想的丛书,包括《惠公..
大宝法王:活在这世界上的意义
修行这两个字,就是修自己的心,然后用到行为上。修指的是心中的一种觉受,一种经验。譬如说:我们会在心中有一种慈悲、关爱或者智慧的感觉生起。但是,你光是只有这种感觉、觉受生起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去行持它。也就是将内在的感受或感觉展现成外在的身语行为,或是语言上的一..
宗萨仁波切:慈悲和空性是同时产生的
坐在这很高的座位上,大家这样看著我,令我非常紧张,我从来都不习惯坐这种座位。在西藏有一种传说:有一个法座,大威德金刚曾被摄于法座里面。因此每一次坐在法座上,就觉得底下有个角。今晚我们谈的是对普通佛教徒主要的两件事:第一件是慈悲心,第二件是成佛的信心。我们要谈慈..
佛陀画传
悉达多降生人间摩耶夫人途中经过大花园,叫蓝毗尼园。那天天气特别晴朗,园子里面百花争妍,绿草如茵,充满了喜庆的气氛,夫人漫步在花园中,看见一颗高大的无忧树,枝繁叶茂,犹如伞盖一样柔柔软软地垂下。夫人看得高兴,举起右手摸了摸枝条,太子就从右胁诞生了,披着一身金光。..
净土宗始祖慧远法师传
慧远,俗姓贾,东晋成帝咸和九年(334)生于雁门楼烦的一个仕宦家庭。雁门为古郡名,在今山西省北部。楼烦为古县名,其具体位置,目前史学界有三种说法:一说在今山西神池、五寨二县境内,一说在今山西代县,一说在今山西静乐县西南。慧远幼年即喜读诗书,颇有文才。东晋穆帝永和..
佛教中的二十四诸天
佛教中的二十四诸天谢路军二十四诸天指的是佛教的护法诸神,又可称为“诸天鬼神”。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护佛法之功。后增日神、月神、娑竭龙王及阎摩罗王,因日可破暗,月可照夜,龙则秘藏法宝,阎摩掌管幽冥,故加此四为二十天。后又将“天龙八部&..
现代十大菩萨的风姿
现代十大菩萨的风姿「现代菩萨的风姿」,收录近百年佛教史上出家、在家二众奉行菩萨道的殊胜事迹。在家众有优婆塞杨仁山、李炳南、赵朴初、严宽祜等;优婆夷孙张清扬、张姚宏影等;出家众有太虚大师、慈航菩萨、台湾的妙果法师、圆融比丘尼等人。现代菩萨的风姿,千差万别,各有特..
弘一大师讲“惜福”
“惜”是爱惜,“福”是福气。就是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诸位要晓得: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我记得从前小孩子的时候,我父..
中国近代四大高僧
弘一大师(1880~1942)弘一,俗姓李,幼名文涛,又名广平,字叔同,别号息霜,法名演音,别号晚晴老人。原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早年就学上海南洋公学,从蔡元培受业。擅长书画、篆刻、工诗词。1905年留学日本,入东京美术学校从黑田清辉学西洋画,旁及音乐、戏曲,造诣甚深。19..
弘一大师:惜福 十分福气享受三分
“惜”是爱惜,“福”是福气。就是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诸位要晓得: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我记得从前小孩子的时候,我父..
海涛法师:再好的佛的力量,你没信心就没效了
药师法门不可思议。我听过一个真的故事:有一个人,他的儿子跟地下钱庄借钱,结果跑路(躲债),后来地下钱庄就一直来逼,不然要放火烧房子,老人家都快被逼成神经病了。后来没办法了真的没办法了,他把房子卖了四百多万,替他儿子还,想说因为收债的流氓又来了嘛就只好给他,于是自..
海涛法师:佛经的一个字,你都不能烧它,不能踏它
按照佛经,皈依法。皈依佛,佛的一件袈裟,布,佛像的一个破片,你都要拜。皈依法,佛经的一个字,你都不能烧它,不能踏它,所不能烧。所以如果按照经典这样,烧经典就是烧父母,所以佛经大概没有说到烧经典,但是有一些咒,要超度的。它说你把这个咒放到水里或烧掉可以超度,那有..
六字真言
六字真言(六字大明咒)六字真言,也叫六字大明咒。见于《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又称六字大明陀罗尼、嘛呢咒,中文拼音参考发音为:嗡(ong)嘛(ma)呢(ni)呗(bei)美(mei) (hong)。汉地、藏地、蒙古发音有微小的不同,初学者可按佛法清净传承者(如观音化身大宝法王、海..
三业
三业(佛教解释)一、身业——身不履邪径,不染恶习,不任伤生,即不杀、不盗、不淫,则身业清静。二、口业——口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则口业清静。三、意业——不贪、不嗔、不痴,则意业清静。佛家指三业中的不正当的具体行为如下:(1).身之..
妙善
妙善(佛教解释)三皇姑,原名妙善,春秋时期父城(今河南平顶山宝丰县父城)妙庄王与王后宝德之女,因有两个姐姐:妙音、妙缘,排行第三,故称“三皇姑”。妙善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孝女,用自己的手、眼为父亲医病,传说其圆寂后化身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身世父城传说相传..
宗教
宗教(意识形态)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指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另外还有道教、神道教、印度教等宗教。旧时由于人对自然的未知探索,以及表达人渴望不灭解脱的追求,进而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
仪轨
仪轨仪轨:礼法规矩。《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亮之治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示权制。”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裴曰:‘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周书·周..
加持
加持(佛教解释)梵语adhis!t!ha^na,加附佛力于软弱之众生,而任持其众生也。又佛所加之三密力,于众生之三业任持也。又祈祷者,为加附佛力于信者,使信者受授其佛力,故祈祷直曰加持。演密钞一曰:‘地瑟娓曩此云加持,通三义也。或云忆念,唯意密故。’同二曰:&lsqu..
施食
施食(佛教解释)施食是布施饮食的意思。现在佛教中流行的施食,一般是指布施给饿鬼道众生。施食又叫蒙山施食,此外还有特殊的施食方法叫烟供、药供、火供、水供。施食主要依据两本佛经,一本是《佛说施饿鬼甘露味大陀罗尼经》,一本是《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另外在盂兰盆..
浮屠
浮屠(佛教解释)浮屠,在《佛学大辞典》中的解释是:亦作浮图,休屠。按浮屠浮图,皆即佛陀之异译。佛教为佛所创。古人因称佛教徒为浮屠。佛教为浮屠道。后并称佛塔为浮屠。后人们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七级浮屠是什么意思?浮屠,也指佛塔。..
法事
法事(佛教解释)法事,在佛教中是指供佛、礼忏、打醮、修斋等宗教法会、仪式。法事是寺院道场首要行事之一。在所举办的法事傍边,有的是自我悔过的方法,如忏摩;有的是经群众附议经过者,如布萨;有的是对群众宣说佛法,如升座说法;也有于新春时为国家、檀那祈福祝祷者,甚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