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序八大人觉警世纷,常人随波逐流,在变动不停的环境与不断消逝的时间中,随着境界牵引,不知不觉追逐于名利欲乐,却不曾静心思考生命之意义何在。等到垂垂迟暮、死之将至,蓦然回首,才惊觉空过了一生,到头来,再后悔又奈何呢?圣人之所以超越凡俗,在其心镜清净,清清楚楚映..
皈依
证严法师:四念处
前言释迦牟尼佛为了救济众生而示现人间。世间的宗教有些是有组织性、有教育性的,例如天主教、基督教、佛教……等,然而,在这些有组织的宗教中,教育内涵最丰富的,莫过于佛教。佛教的团体与组织非常殊胜,其教团最显著的特色是--僧团庞大,弟子杰出。如大迦叶、舍..
证严法师的慈济世界
一、初访静思精舍1981年十一月,一个密云布天的日子。我和台北颜宗养居士到达花莲,初尝北回铁路莒光号火车的滋味。台湾的环岛铁路,到现在为止,还有南台湾屏东县的枋寮——台东这一段一百公里左右的缺口等待‘接榫’,如果一旦接榫的话,那么你从全岛任何一..
证严法师《静思语集锦》
1、众生之苦从欲所生,因欲生忧,因爱生怖。2、人生的价值是自爱、爱人,而非私爱和痴情。3、不踰越做人的规矩,人生就会海阔天空。4、肯付出就是造福,不执着就是智慧。5、受人批评,应感恩对方。6、修行,就是要知道做人的目标。7、付出并不是为了功德,而是本份。8、真正的宗教..
圣严法师《念佛法门的层次》
修学念佛法门可分两种层次,第一种是求感应;第二种是不求感应。但是,若不从第一种开始,而直接修学第二种方法的话,可能有些人比较不容易做到。今天有人问我:「《六祖坛经》里禅宗的六祖慧能大师说:『东方人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念佛要到那里去?』这句话是不是反对净土?」我..
圣严法师《在家信佛有禁忌吗》
民间通俗的信仰有很多的禁忌,但那并不是正信的佛教,却被误认为是佛教的禁忌。如香炉里面残余的香棒,不可以每天清理,结果弄成脏乱和容易引起燃烧的危险。其实,我们寺院每一尊佛前的每一个香炉,在每天的清晨都必须清理收拾,经常保持像第一次烧过香的香炉一样清洁。在家的女信..
圣严法师《皈依三宝的好处》
归依三宝的好处,实在太多了,可以求得现世乐,可以求得后世乐,更可以由此而得到涅盘寂静的究竟乐。综合起来,约有八种:一、成为佛的弟子,二、是受戒的基础,三、减轻业障,四、能积广大的福德,五、不堕恶趣,六、人与非人均不能扰乱,七、一切好事都会成功,八、能成佛道。如..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宝吗?是的,信仰佛教和鬼神崇拜的民间信仰很不相同,信仰佛教必须三宝具足。所谓三宝指的是佛、法、僧;所以称为宝,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旦接受,永远常随,水火不能毁,盗贼不能夺,受用无尽,非世间诸宝所能比。佛宝是指已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圆满究..
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
自序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显得非常特殊。凡是宗教,无不信奉神的创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却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唯物思想是无神论的,佛教却又坚决反对唯物论的谬误。佛教似宗教而又非宗教,类哲学而又非哲学,通科学而又非科学。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然而,佛教自印度传..
圣严法师《义工是菩萨行者》
义工是菩萨行者。义工没有一定的什么事,一定的什么时间才去做。义工是哪个地方需要人,就到哪个地方去;义工是救急、奉献,不是就业。一般来说,人们总是争取权利而不能尽义务、尽责任,都想离苦得乐,结果却是受苦受难。而做义工也是一种修行,能不能成功没有关系,只想到要帮助..
圣严法师《服务奉献种福培德》
过去有一位高僧,因为没有供养、也没有信徒,心中非常苦恼,他就问另一位老和尚:「像我这样没有人供养的人,将来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位老和尚就告诉他:「这样好了,春夏交替的时候,你就脱了衣服到草丛里打坐,如果有什么蚊虫叮你,就让牠叮,因为你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布施、又..
圣严法师《修行念佛法门的三资粮:信、愿、行》
修念佛法门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信心,第二是愿心,第三则是精进念佛行。一、信修行佛教任何一种法门首先都要强调「信」,因为有信心才有愿心。佛教和一般宗教不同,认为相信神就可以了,佛教说的信,是要相信佛、法、僧三宝,而且还要相信自己,不仅相信自己心外的诸佛是已成的..
圣严法师《放焰口做什么》
焰口,是指鬼道之中的饿鬼。鬼道众生分为三等:1.在生之时,做了很多善事,若投为鬼,便成福德大力的多财鬼,一般人所信的城隍及土地等神只,即属于此类的鬼神。2.在生时做的善事不多,若投为鬼,便成薄福少力的少财鬼,一般所信的鬼,多半就是此类。3.在生时悭贪吝啬,一毛不拔,..
圣严法师《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的不同》
居士能够说皈依吗?居士可以讲经吗?居士可以化缘吗?居士可以主持寺院吗?居士能为信徒念经拜忏超度吗?居士能够参与和干涉出家人的事务吗?以上六个问题常有人问起。照理说,那些都是出家僧众的分内事,非居士所当做,万一做了,即失去在家学佛的立场;否则应现出家相,不该一方..
圣严法师《佛门?无门!》
佛教徒可分为三等:第一等人,精进修行而心无所求;第二等人修行求加持加被;第三等的佛教徒没有修行的依准,只知偶尔求神拜佛,保佑他们平安健康、事业顺利、消灾免难、婚姻美满等。在今日的佛教徒中持第三种态度的人占很大的比例,一九七五年统计全台湾人口有百分之六十八点五都..
圣严法师《超越生命中的关卡》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我们有一个活着的身体。生命的整体,包括生命的过程、生活的状态和生存的事实。而什么叫关卡?不安全、不快乐、不幸福、不健康、不顺利,全都叫关卡。大致上说,人生的关卡有五种:第一是生活的问题,第二是感情的问题,第三是失业的问题,第四是健康的问题,..
圣严法师《怎么样才算是佛教徒呢》
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佛教徒?我经常有机会与各界人士相聚,见面时,他们常会主动表明说:‘我不是佛教徒,而且我还没有准备信佛。’一旦我问他们:‘究竟什么样才叫做佛教徒呢?’他们也无法回答。也有人跟我说,他信仰基督教。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rs..
圣严法师《佛法与教育》
佛的意思是觉,就是智慧的意思。佛法的教育是从智慧的立场及态度,来推动慈悲的教化功能。慈悲是什么?‘慈’是予乐──给人安乐;‘悲’是拔苦──救济人的痛苦、苦难。把人从苦难之中救出来之后,一方面主动给予他们幸福安乐,另一方面则是准备好安乐的环境..
圣严法师《提升人的质量》
人的质量,就是人的品格、品德、气质。气质是可以改变的,有的人小时候土头土脑、傻里傻气地不懂事,年纪渐长,经过教育的薰陶及社会的励炼,气质就变好了。改变人的气质,就是提升人的质量。如果学佛以后跟学佛以前相较,人品气质没有改善,言行举止没有检点,思想观念没有提升,..
圣严法师《佛在心中、口中、行为中》
‘佛在心中、佛在口中、佛在我们的行为中’,也就是佛在我们的起心动念、举手投足、一言一行的生活中。许多人学禅,目的为了要明心见性、开悟成佛。而佛在那里呢?佛在每一个人的自性中,佛在每一个人的自心中,所谓:‘佛在心中坐,不要蹉跎过’,既然知道佛..
圣严法师:为何要皈依三宝
我们相信,在所有的佛教徒中,大部分是没有皈依过的;因为,皈依了三宝的人,固然会烧香拜佛,但会烧香拜佛的人,则未必已曾受过三皈的仪式。虽然未曾皈依三宝,他们却依然自称是佛教的信徒,我们自也不必否认他们的信仰。有人主张:信佛只要心诚,何必一定要皈依?这种观念,乍听..
圣严法师:在家学佛者如何定早晚课
课诵的原则,以定时做定课为主。内容应该包括供养、礼拜、禅坐、持名、读诵、发愿、回向等。所谓供养,是在佛前摆设香、花、灯、果、净水和食物。如果条件许可,应当每日换新,保持鲜度;否则亦不当有腐烂、污染、凋谢等的现象发生,以维持佛前的整齐、清洁和庄严为原则。所谓定时..
圣严法师:四众佛子共勉语
这二十句共勉语,并没有前后一定的连贯关系与次第,不过,开头二句:‘信佛学法敬僧,三宝万世明灯。’与最后二句:‘处处观音菩萨,声声阿弥陀佛。’是当中最重要的。熟读背诵这二十句,并了解其中的涵义,不但可自勉自励,也可勉励他人。如果每位信众都能了..
圣严法师:拜求观音菩萨的感应
今天是观世音菩萨的圣诞日,所以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无限的赞仰。因我自幼至今,无一天不是沐浴在这位大菩萨的恩光之中。我生而病弱,由我母亲虔信观音而得不死。我的兄姊皈依理教,我也参加过理教的法会。理教虽非正宗的佛教,理..
圣严法师:佛化婚姻与佛化家庭
谈如何建立美满婚姻佛教是不赞成结婚的吗?当然不是。不过,佛教的确赞叹出家的功德,那也并不等于反对在家人结婚,信了佛教的人也不会都该出家。其实,唐宋时代,在家的佛教非常兴盛,我们可以从敦煌石窟的文字记载、图画、或雕刻中,看到许多关于在家居士家庭生活的描述。宋、元..
圣严法师:不要让「重话」变成「恶口」
「恶口」是用恶劣的、恶毒的、不堪入耳的言语侮辱人、伤害人,这种话最好不要说,因为说出来一定会伤人。一般说来,当父母、老师在管教孩子时,适时说一些重话,的确能对孩子有所助益。说重话时用比较严厉的语调,或者是措词重一些、音量大一点,不一定就是恶口。可是如果重话变成..
如何建立美满婚姻
(一)前言很多人以为,佛教是出世的,不主张有家庭,不希望人家结婚,这好象是说,信了佛教的人都应该出家,这绝对是错误的观念。其实,唐宋时代,在家的佛教非常兴盛,我们可以从敦煌石窟、文字记载、图画或雕刻中,看到许多关于在家居士家庭生活及婚姻生活的描述。元朝以后,佛..
星云大师《如何安身立命》
各位虽然退休了,但是人生仍然是继续的,并不就此为止。我们人生应该要有个未来,未来就是希望。俗语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因此,一个人如果没有未来,活着就没有意义。相信每一个人都希望未来能够长命百寿。张岳军先生曾..
在家居士应具足的五个条件
在《杂阿含经》卷三三第九二七经等的规定,在家居士,应该具足五个条件,称为五法具足,那就是:(一)信具足信心第一要紧,如不建立深切的信心,一切的问题,都是不必谈的。对佛教,首先要有正确的信仰,信仰的中心是佛法,佛法能使我们离苦得乐,所以要信仰。佛法是由佛说的。佛..
如何留住好人才
如何寻求合适的人才是一门大学问。刚开始时,谁都不知道人才在哪里,我们可以针对工作的性质与内容需求开出条件,列出求才的标准,再透过广告刊登公开招聘,或是亲友介绍推荐。至于如何从许多应征者当中,挑选出适任的人,这就要看面试者的眼光了。首先,是第一印象。第二,要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