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念佛求生西方,叫做横超法门?古人有个譬喻,拿来解释,就把我们具足惑业的凡夫,比做一条虫,生在一根竹里最下的一节。这根竹子,就比做三界。这个虫子,要想出来,只有两个法子:一个是竖出的,一个是横超的。竖出的,是自下至上,一节一节的次第咬破,等到最上的一节咬破..
临终
唯有痴情佛难度
文/寂灭佛教认为,凡夫俗子都有三毒:贪、嗔、痴。“贪”指的是对美好的东西有贪求、贪恋。贪名贪利贪色、贪声贪味贪香。每一个人因为自己的因缘、根性不同,所贪的对象也就不同。“嗔”指的是嗔恨心,凡是不顺自己心、不如自己意的,就会生起嗔恨心。“痴”指的是不明是非、不分..
嘎玛仁波切:该如何找寻真正的快乐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问题】顶礼嘎玛仁波切!请上师开示,遭遇中年危机,该如何找寻真正的快乐并实现自己的价值?四十岁之后的人生,该遵循怎样有意义的活法,让自己不负此生?【嘎玛仁波切答】人到了四十岁左右,一般是人生积累比较好的时候,往往也是比较迷茫的时候,很多人面临着这种转型的困惑。这..
净界法师:净土摄受众生的最低标准
《华严经》的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一种大根器修行净土的方法。有些人说:我的根器不行,不能修十大愿王,怎么办呢?还是有办法。我们看第二个经典它的传承。「而《观经》下品下生,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临命终时,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教以念佛,彼即受教称念佛名,未满十声,即..
嘎玛仁波切:要懂得观察自己内心是否清净,是否善良,这才是最重要的
整个“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要义,总括起来,全都在“善良的心”中。心地善良,功德才会圆满;心地恶劣,罪业会不断增长。十一世纪的孟加拉国王子阿底峡尊者特别重视心地善良,在对弟子问安的时候,会说:“有没有生起善意?”在所有教导中也特别强调:“心地要善良啊!”因为心的善..
八十岁老者亲身经历:念佛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母亲俗名李香云,法名胜修,生于一九二七年农历九月初三,四川省仁寿县农旺镇黄坳村七组人。母亲从二七年开始念佛,二八年八月皈依三宝,皈依后坚持吃长素,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于二一八年农历正月二十四日上午九时二十三分安详往生,世寿九十一岁。敦伦尽分,培植福德母..
怎样能往生极乐世界?
问:与法王如意宝结缘的众生都能往生西方,怎样算是结缘呢?索达吉堪布答:怎么与法王如意宝结缘呢?一个是,我们每年开法会的时候不管你能否亲自来参加,这个不重要,因为现在这个山沟太窄了,所有要跟法王结缘的人都要到喇荣来的话,我们也不同意,到了这里也没办法的。原来法王..
都是在布施,为什么不同的方式差别竟这么大?
《妙法莲华经》有云:“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 ;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种智。”六波罗蜜,是菩萨修行成佛应经历的六种行持,分别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其中的布施,根据《佛光大辞..
《百业经》:(43)土地变金地农夫供佛土地变金
译序(摘录)《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龙猛菩萨在《中观宝 论》中曾有..
印光法师:色欲是修行人一大障碍,如何对治?(481)
色欲一事,乃举世人之通病。学道之人,本为出离生死,苟不痛除此病,则生死断难出离。即念佛法门,虽则带业往生,然若淫习固结,则便与佛隔,难于感应道交矣。欲绝此祸,莫如见一切女人,皆作亲想、怨想、不净想;当常怀敬畏,切勿稍有邪妄之萌。若或偶起此念,即想吾人一举一动,..
悟显法师:念佛有什么功用
今天我们用这一点时间,来跟大家讲一下这个"念佛"有哪些功用。一般人念佛,他会觉得这念佛大概就是要临终的时候才会有功德或是才会有用,或是你认为念佛是拿来帮助死人的;实际上不是,这念阿弥陀佛,它是我们现前就有它的功德,很简单的讲念佛,你现在念了,你就能得到身心清净,..
黄念祖老居士:信愿要是坚固了,你临终能十念哪怕只是一念也能往生
发愿(一)信愿持名为宗,底下谈愿。愿就是“厌离娑婆,欣慕极乐。”对于娑婆世界我们毫无贪恋,愿意出离,一心所向往的只是极乐世界,这就叫作愿。愿很重要,所以说金刚非坚,愿力为坚。金刚石的硬度最高,可以磨毁宝石玻璃、瓷器等,但金刚仍不算最坚,唯有愿力是最坚的。《普贤行..
仁清法师:精进对治懈怠
释迦佛和弥勒佛他俩是同修,曾经一起修行过,他俩最大的差距为什么一个释迦佛,一个弥勒佛,相差五十六亿七千多万年成佛,就是因为精进度不到,你要是不精进,即使是行了善那也很难成熟。没有不一样的变化,就没有不一样的提高,这个不一样的变化怎么知道的,你自己认知的,自己认..
净土法门:化解怨结,持之以恒是非常有道理的
问:最后他问,是否会造成临终往生的障碍?答:是的,如果(冤亲债主怨的气)不能化解,确实是临终往生的障碍,所以这个化解一定要做。怎样才能化解?给诸位说,化解的秘诀就是真诚心,不能有丝毫侥幸。真诚心跟他往来,对鬼神如此,对世间一切人也是如此。跟人结了怨,如何化解?真诚..
净土法门:弘法必须有师承吗
问:下面一个问题,弘法必须有师承吗?孟子学孔子时,孔子已不在世,岂有师承?可是他却到处讲仁义。弟子没拜过任何法师,但经常阅读佛经,对佛法有所认识,是否可以向他人宣扬佛法?弟子本身为业余写作人,目前为专栏作者,常写教育性的文字,包括孔子之说,以及佛说,请问是否如法?..
信愿法师:北宋杨杰居士略传
【净土十疑论】北宋杨杰居士略传后面第七页,师父将杨杰居士的略传注释出来,我们简单来看过。《杨杰略传》,杨杰,北宋无为,无为就是现在安徽这个地方,字叫做次公,号无为子。雄才俊万,年少登科,好禅,很喜欢学禅。历叩诸山名宿,参谒天衣义怀,这也是当时宋朝一个很了不起的..
楚石大师:析善导和尚念佛偈八首
楚石大师・选自《西斋净土诗》(原偈。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任你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渐渐鸡皮鹤发,精神未免枯竭。可怜老眼昏花,恰似浮云笼月。妄想随时出生,贪心何日休歇。不如及早念佛,苦海从今超越。..
善导大师:念佛人三不问
我们念佛人经常问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那样的事情。善导大师讲:不问时节久近,不问罪福多少,不问时处诸缘,这叫三不问。不问时节久近,指的是时间,时节,有些人说你念佛时间长修行好,这就是时间久了。近,刚学佛,甚至临终才念佛,这就很短暂。我们念佛的人,不用问时间长短,..
希阿荣博堪布:如何为临终的家人做引导
问:我妈妈得了癌症,已快走到生命的终点,我妈妈平日也拜佛,但却一直没有皈依,我非常想让您为她做皈依,并且为她做一些临终无常的开示,而且我非常想学一些临终的引导,但却不知从何而学?因此衷心地祈请上师能够答应我的这个请求!答:弟子你好,劝你母亲持诵阿弥陀佛圣号,一心..
纯印老人的传奇人生
她活了108岁,去世5天后竟突然现身,度化儿子信佛!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她传奇的一生。出生祥瑞,高僧托梦纯印老人出生在河北省。出生前,父亲便梦到一位僧人托了一金印而来,并告知此为“纯印”。出生后,她长相非凡,两耳大于常人之半,双臂过膝,实乃有福之相!父亲便给她取名“..
大安法师:往生西方就一定能开悟
一个念佛行人,信愿持名,要以求往生作为目的,不能以求开悟作为目的。如果能成就往生西方就一定能开悟。这是永明延寿大师在《四料简》里面给我们传达的信息。永明大师,古德称为是古佛再来,他所拈出的《四料简》,受到印光大师极大地推崇,称为一大藏教的纲宗,修行之龟鉴,一字..
净土法门:关于附体为人看病的,问答集录
问:这是网路同修提出的疑问。我们这个地方有些信佛、学佛,甚至於受了菩萨戒的人,他们都有附体现象。附体时也讲善法、佛法,也教人吃素、念佛、做好事,还给信佛的人看病,说不要钱,给钱也收,周围总有些信众。就这个现象问一些问题,下面有六个问题。附体的人是正信吗?念佛能..
信愿法师:《净土十疑论》之序文(一)
我们今天大家共同开始来研究《净土十疑论讲义》。有发经本给大家,大家是不是都有?首先我们先来研究师父所写的这篇序文,在第一页,《净土十疑论》编注者序,请看第一行。《净土十疑论》一卷,一名《阿弥陀决十疑》、《天台十疑论》、《西方十疑》,简称《十疑论》,收于《大正藏..
医院里的「生死轮回站」
世人总认为生死离自己很远,若是有人与其谈论生死,他可能会嘲笑对方,说:“现在是什么年代了,又不是战争年代。现在是人民安乐享乐的时候,医疗又那么发达,哪有那么多死亡。”殊不知,死亡就在我们身边。出家前我是一名实习医生,曾在医院实习了一年。这一年给了我很..
善导大师:临终往生正念文
知归子问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便属后世。一念差错,便堕轮回。小子累蒙开诲念佛往生之法,其理甚明。又恐病来死至之时,心识散乱,仍虑他人惑动正念,忘失净因。伏望重示归径之方,俾脱沉沦之苦。师曰:善哉问也!凡一切人,命终欲生净土,须是不得怕死。常念此身多..
堕胎男女若出现这些状态,就说明婴灵正在索报呢!
请问,你堕过胎吗?乱过情吗?有过说不尽的风流韵事吗?辜负过多少良家妇女,又对不起多少痴心汉没?其中最快最坏的果报,就是堕胎。堕胎后的男人和女人都有什么状态出现,代表是婴灵索报呢?一、男子财运和事业起伏不定,官非不断,工作不顺,朋邻不睦。二、女子多病虚弱,久医不..
能诵此咒者,阿弥陀佛常住其顶日夜拥护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简称往生咒,是《早晚课诵集》中十小咒之一。焚香跪拜佛像,合掌念诵此咒,日夜各二十一遍,能灭五逆、十恶、谤法等重罪。诚心念此咒,阿弥陀佛常在头上保佑,怨家不能伤害,可享安乐之福。最大效用:佛光普照,事事顺利,吉祥如意,幸福平安。..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问: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圣严法师答:“一心不乱”这句话,出于《阿弥陀经》,在《遗教经》中也说到:“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一心不乱的意思是属于修定的法门之一,又称念佛三昧,或称般舟三昧,或称一行三昧。在晋译《华严经》卷四六《入法界品》中,列有..
真心求净土者,勿忧临终之退悔也
【原文】一人问:“释迦如来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佛具如是神力,何不即变此娑婆土石诸山秽恶充满之处,便成七宝庄严之极乐国,乃必令众生驰驱于十万亿佛土之迢迢也?”噫!佛不能度无缘,子知之乎?净缘感净土,众生心不净,虽有净土,何由得生?喻如十善生天,即..
相同的肺病,不同的境遇
我的俗家四老中,有两位是因肺癌去世的,前后仅相差两年,却因有无三宝的加持及阿弥陀佛的慈光照摄而境遇迥然不同。名医的尴尬我的岳父是一位离休老干部,生前还是当地有名的医生。他解放前参加革命并入了党,解放初期即担任区委书记,后又考上了昆明医学院。因其生性耿直,在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