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

明海法师:出家就是回家 是回归自己性灵的故乡

明海法师(图片来源:资料图)明海法师:1968年生人,俗姓肖,祖籍湖北潜江,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9年开始研究佛学,1990年在北京广济寺结识生活禅创始人净慧老和尚,从此归心佛门。1992年9月,于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净慧上人座下披剃出家,1993年于洛阳白马寺受具足戒..

「四不」原则健全我们的人生

我这一生周游世界,云水行脚,到过不少地方,但在今天来到这“第一城”,感到特别荣幸。我虽然还没有仔细参观,就已经感到这第一城的宏伟壮观和大安寺的精美庄严,这都归功于李士林先生和“第一城”全体员工的努力和辛苦,你们功德无量。因为行程匆匆,没有办法给你们讲更多的话,..

如何才能保证往生西方?

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在目前自己活着的时候,就准确地判断出自己临终时是否能够往生?我们就来谈谈,怎样才能保证临终时顺利往生到极乐世界。业成熟果报的次第我们都知道,来世去哪里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业,也就是依靠业的牵引决定来世的生处。从总体上看,造恶业会转生三恶趣;造有..

印光法师答:念佛非要不食油盐吗?

问:念佛非要不食油盐吗?印光法师答:接手书,知发勇猛心,不胜欣慰。但只以终身吃素,一心念佛,为惟一无二,决不更改之行为事。不食油盐,固不必也。佛制无此一说,外道则或有之。但随缘即已,咸淡了不分别。不以淡则生嫌,咸则起憎,即为解脱法门。(三编卷三复章道生居士书一..

印光法师答:阿弥陀佛何能以一身一时普遍接引十方念佛众生?

问:阿弥陀佛何能以一身一时普遍接引十方念佛众生?印光法师答:或曰,阿弥陀佛,安居极乐。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一世界中念佛众生,亦复无量无边。阿弥陀佛,何能以一身,一时普遍接引十方无量无边世界之一切念佛众生乎。答,汝何得以凡夫知见,推测佛境。姑以喻明,使汝惑灭。一..

印光法师答:历代高僧大德弘扬净土的概况怎么样?

问:历代高僧大德弘扬净土的概况怎么样?印光法师答:及至大教东来,庐山创开莲社,一唱百和,无不率从。千五百余年来,潜修显化者,多难胜数。举其尤者,元魏则有昙鸾。陈隋则有智者。唐则有道绰,善导,怀感[1],飞锡[2],承远[3],法照[4],少康[5],大行[6]。如上诸师,悉皆道..

印光大师谈放生

第一、《增广卷·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1]戒杀放生之事,浅而易见。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若不明其理,纵能行其事,其心决不能至诚恻怛。其福田利益,亦随其心量而致成微浅。倘遇不知者阻诽,遂可被彼所转,而一腔善心,随即消灭者有之。以故不避繁词,用申其义。俾物类同..

印光法师答:念佛之人如何面对患难?

问:念佛之人如何面对患难?印光法师答:当此危险世道,宜放开心胸眼界,努力修持净业。所有吉凶祸福,悉不计虑,随缘应变。纵大祸临头,亦当想及同罹此祸之人,不知有几千万亿。于无可如何中,尚有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可以恃怙,有何可畏。以念佛念观世音,作为无畏之据,放开心..

净空法师答:什么情况之下随缘?什么情况之下不能随缘?

问:什么情况之下随缘?什么情况之下不能随缘?净空法师答:经常遇到有的学佛人,一张口就说一切随缘。话没错,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之下随缘?什么情况之下不能随缘?有人贪瞋痴很重的,这是不是也能随缘?不错,你提的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方便就是..

“嗡啊吽”与布施

“嗡啊吽”三个字,它的含义很深,是诸佛身口意的种子字,也是诸佛身口意的精髓、精华,完全能代表佛的身口意。佛的身口意的力量都在“嗡啊吽”三个字里,不能小看这三个字。这三个字的力量非常的大,含义非常的深,作用也非常的大。在不同的层次,它有不同的作用;在不同的境界里..

印光法师答:净土法门有什么特点?

问:净土法门有什么特点?印光法师答:净土法门,谛理甚深。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由其大小不二,权实一如。以故上自等觉菩萨,下至逆恶凡夫,皆须修持,皆得成办也。末世众生,善根浅薄,匪仗佛力,将何所恃。倘能仰信佛言,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加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慈诚罗珠堪布答:消灭痛苦的途径?

问:消灭痛苦的途径慈诚罗珠堪布答:(一)回归光明首先,释迦牟尼佛也不否认,物质可以解决很多的痛苦。当我们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物质。但物质却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身为二十一世纪的人,想必大家已经越来越感觉到这一点。所以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到静静的..

莲池大师答:“清凉”、“润泽”,不可以“劫火不可使其热、涸”等销之。何则?

问:“清凉”、“润泽”,不可以“劫火不可使其热、涸”等销之。何则?万法从缘,变化不测。真如性非生灭,尚自随缘。净土虽曰唯心,宁无转变?若不转变,是顽碍物,何足为妙?是故经云:“欲冷则冷,欲暖则暖,欲满欲浅,皆随人意。”故知不必以不热、不涸而释“清冷”、“润泽”..

禽兽畜生千千万,放生怎么放得完?

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上天皆好生而恶杀,吾人力行放生,长养慈悲,己合天心且诸佛欢喜。要知道救一物命,如救一佛子,功德已无量无边,更何况救众多物命!至于千万异类畜生放之不尽,这是累劫宿世以来的共业所造成,我们但尽自己的能力随缘放生,惭愧自己劣为俗地凡夫..

放生的功德与意义

放生的意义和功德放生就是看到有生命的异类众生,被擒被抓被关被杀,惊惶失措,命在垂危之际,发慈悲心,买物救赎,予以解救释放的一种行为。在《杂宝藏经》卷四记载:有一沙弥的师父见他七日之内寿命将终,要沙弥返回俗家,七天之后再来,但没有说明原因。他在返家的路上,看到一..

七种对放生的错误言论

末法时期,法弱魔强,众生业障深重,多有不信佛之人以自己的所谓逻辑推理攻击放生行为,甚至一些佛弟子也正念不坚,听信一些所谓专家学者的反对放生的言论,渐渐地退失了放生的信心,甚至有意无意作着阻人放生的言论,实为可惜。对于放生应当谨慎言行,但且思量自己的一句话对于苦..

一个从事水产养殖十几年的人 解答放生疑问

本人从1994年开始从事水产养殖,先后养殖过河蚌、牛蛙、青虾、基围虾、罗氏沼虾、河蟹、甲鱼、鳝鱼、四大家鱼(青、草、鲢、鳙)、黑鱼、鱤鱼(水老虎)、白鱼等,2005年终止水产养殖,规模最大时养殖面积达700多亩,名噪全省。养殖业是个杀业深重的行业,比如放养鱼苗时清塘要杀..

放生的真实感应:母亲延寿、祛病纪实

从1993年我和母亲学佛后,知道了放生可以消灾去难,去病增寿。我家因为放生发生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特写出来供大家参考。1:我母亲因为几次大出血使得身体素来不好,每晚只能休息两个小时,整日头痛等等,病很多。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都有算命的说我母亲只能活到47岁(当时..

我说食素与放生

确实,从真正的学佛人的角度来看,有很多事我没那个“德性”去说或作评论,但我仍然执意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若读者诸君觉得我的某些观点有些离经叛道,还望海涵或送我一句:呵,又是一个吹牛的。首先是素食。我学吃素是在刚开始学佛的时候,而且是住在工厂里。本来以为,学佛吃素..

放生要点

大德开示,放生功德第一,放生时间,地点最好不要固定,随缘放生。1、放生时间。不用刻意选择日子,随缘放生的。(做善事不必刻意选择吉日的)比如,到菜市场买菜,看见黄鳝、鲤鱼,马上买下来。2、放生地点:能让它们活起来的小河、小溪。最好是人少的地段,没有钓鱼、捕鱼的地段..

印光大师:净土法要—对放生的误解

印光法师开示:放生一事,原为感发同人戒杀护生之心,实行自己恻隐不忍之念而已。世人多矣,心行各异,纵不能全皆感动,即感动一人,彼一人一生,即少杀若干生命,况不止一人乎。至谓小鱼被大鱼所食,即放之长江,亦难免不遭网罟。此种计虑,似乎有理,实则为阻人善念,助人杀业。..

佛教放生的仪规与要求

所谓放生,即赎取被捕之鱼虫禽兽放之于池沼、山野之中,举凡天上飞的如鸽子、麻雀,地上走的如鸡鸭、牛羊,水里游的如鱼虾、鲈鳗,土里钻的如蚂蚁、蚯蚓,大到狮象,小到昆虫,只要有生命的个体,在力所能及和必要时都可以放生。我国汉传佛教寺院在长期的放生法会中形成了独特的《..

放生的三个程序

中国汉传佛教寺院在长期的放生法会中形成了独特的《放生仪规》。一般说来,按现行《放生仪规》,放生全过程可分为洒净诵偈、说三皈依、放生发愿三个程序:(一)洒净诵偈放生仪式开始前,于放生处设香案,备净水杨枝,中供观世音菩萨像。放生仪式开始,众等即以慈眼视诸众生,念其..

岂年少不必念佛,年老不可习教?

岂年少不必念佛,年老不可习教有一种错误的说法,年纪轻,体力强的人应该研究教理,如果你年纪大了,好好念佛得了,不要搞那么复杂,但这种说法对不对呢?佛陀临灭度的时候,把他清净庄严的传承放在语言文字里。难道这些道法就好像是世间考功名一样,只是用来考试来博名利吗?我在..

学佛是怎么一回事

一前言我的朋友们和我谈起佛教问题时,多数认为这总是一种神道设教的不科学的迷信学说,它的作用,莫非是“劝人为善”而已,因此不屑一顾;也有认为佛教所说的理虽很高深,可是不能与现实人生相结合,理论一套,空谈无补,何必学它;更有一种人,曾经费了相当时间去研读佛经,已承..

《地藏经》利益篇

众生各有宿世因缘,所以根器各有不同。上根之辈,深明生死事大,不愿沉沦轮回,于是发心修行,积功累德,自化化他。世间则多中、下根人,沉迷欲网,以苦为乐,犹不自知。佛知度化不易,于是“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整部《地藏经》一再提点众生修佛、学经的利益:〈阎浮众生业..

《地藏经》临终篇

死生事大。人,有生就有死。死,是人生必经之途。大众对于“死”常持避讳、畏惧的心态,甚至闻之色变,结果如何?死到临头,百般怖畏,不安而终。这样真的比较好吗?面对死亡,印光大师为大众做了很好的示范。印光大师一心念“死”,认为“学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则道业自成”,..

苦乐都得自己承担,没有人可以代替

【经典原文】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无量寿经》【经文解释】这是佛在劝谕世人舍恶修善。寒山大师写过一首诗:“徒闭蓬门坐,频经石火迁。唯闻人作鬼,不见鹤成仙。念此那堪说,随缘须自怜。回瞻郊郭外,古墓犁为田。”想想这世间的无常:来..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及解释

【般若】这是梵文,我国名为大智慧。因为中国文字难尽其义,所以仍用原文,并且尊重这几个字,所以不译。这个般若,全是说心的妙用。上自佛,下至众生,无不由此而成佛道,了生死,度苦厄。论其性体,是不生不灭的金刚;论其相貌,却是无形无状的实相;论其妙用,乃是不可测知的圆..

楞严经百科

《楞严经》是佛教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可说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因为此经在内容上,包含了显密性相各方面的深刻道理;在宗派上则横跨禅净密律,均衡发挥,各得其所;在修行的次第上,则更是充实、圆满:举凡发心、解、行、证、悟,皆详尽剖析开示——从教令正发心起,经循循善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