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

修行中到底该放下什么?

修行中到底该放下什么?细数自己占了几条?真正的修行是无修无证,没有“我”在修行,没有所修之“法”,也没有所得之“果”。外无人,内无我,中无法,平常心是道。1放下修行的时间时间的长短并不代表一个人修行的成就。2放下诵读的经文读多少经不代表一个人修行境界的高低。3放下..

彻悟禅师语录25:总此四重宗旨方是一句弥陀正宗宗旨岂易言哉

「净宗经典集要」彻悟禅师语录卷上嗣法门人了亮等集彻悟禅师语录25.总此四重宗旨。方是一句弥陀正宗。宗旨岂易言哉。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此唯心之义。须以叁量楷定。叁量者。现量比量圣言量也。现量者。谓亲证其理也。如罗什大师。七岁随母入佛寺。见佛钵。喜而顶戴之..

宝志和尚

宝志和尚宝志(418――514),又称保志,南朝僧。世称宝公、志公和尚,金城(江苏句容)人,俗姓朱。金城在建康蒋山以北,世传有一朱姓汲井,闻鹰巢中有婴儿啼哭,故取而养之。宝志年少出家,住建康道林寺,师事僧俭,修习禅业。刘宋泰始(465―471)初年,他忽然变得行为怪异,居止无定..

八识规矩颂

八识规矩颂---楞枷大义今释八识规矩颂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撰性境现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通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瞋痴五识同依净色根九缘八七好相邻合三离二观尘世愚者难分识与根变相观空唯后得果中犹自不诠真圆明初发成无漏三类分身息苦轮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相应心所..

虚云老和尚: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那么究竟如何降伏其心?

虚云老和尚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所谓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走作就是降伏其心。所说发菩提心,这个心是人人本具、个个不..

净土法门:只要自己的心不被外面境界所动摇,这是真正的念佛三昧

还会受外面境界的诱惑,五欲六尘的诱惑、干扰,就是在五欲六尘面你还会分别执着,你就受它干扰了。要怎样?一句阿弥陀佛,把它们全都打扫乾净,心面见如不见,闻同不闻。我看见、听到了,我心是阿弥陀佛,跟五欲六尘不相应,这就对了,这是真正远离了。远离也不是故意离开它们,不..

独尊湛现:要深刻体悟佛法的价值观

阿弥陀佛,诸位同学,大家好。成为一个真正的修学者,要做到逐渐地深入,升起广大无量的菩提心,逐步地让自心“离相”。大家要注意,离相不是放弃,而是内心放下对影相的执着,解脱自心的困惑与烦恼。《金刚经》里面说明了,了无四相,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过去心,现在心..

宏海法师:观无量寿佛经

(第一讲)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好,请放掌,阿弥陀佛。各位同修,各位莲友,大家下午吉祥。那么因缘殊胜,现前具足,今天我们在这里开始宣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在我们这个净土之路的系列讲座里边呢,..

常用佛语的背后义理

你的业障重啊!常听佛教徒讲业障,听久了实在让人害怕,到底佛教讲的业障是什么?真的会为我们带来灾难吗?依照《涅经》第十一卷的解释是:“业障者,五无间罪重恶之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五无间罪称为业障,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和恶心出佛身血。而在现实中,学佛者..

《人生哲理》:做人一辈子,人品做底子

1、做人一辈子,人品做底子人格如金,纯度越高,品位越高。做人一辈子,人品做底子。道德可以弥补智慧上的缺陷,但智慧永远弥补不了道德上的缺陷。人的两种力量最有魅力,一种是人格的力量,一种是思想的力量。品行是一个人的内涵,名誉是一个人的外貌。做人德为先,待人诚为先,..

如果心中有‘苦’,说明内在有‘恶’

我曾经向一位德行极高的师父请教:“为什么像我这样善良的人还会经常感到痛苦,而那些恶人却活得好好的呢?”师父很慈悲地看着我说:“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有痛苦,那就说明这个人的内心一定有和这个痛苦相对应的恶存在。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已经没有任何恶,那么这个人的心灵是根本不会..

修来的才是福,贪来的都是祸

修来的才是福,贪来的都是祸你自在财富了、自在名声了,这才是真正的福报。我们死亡之时,无论你的尸身是用檀香木的柴堆烧毁,或是在人烟渺茫之处被禽鸟和狗儿吞食,其实都是一样的。你会继续前行,而一路相伴的将是你生前所做的一切善行或恶行。你的恶名或是好评、你所积存的食物..

观音菩萨灵感不可思议(我的真实故事)

首先感恩学佛网给大家这个平台,然后给大家讲述我个人的一个真实故事。这是2015年的事情,大概是在8月份,天热。周末家里我一个人,我每天工作到很晚,因为是在电脑上工作(我是做设计的),忙的时候白天晚上连轴转,每天都要熬夜,那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大概到2点左右了,我去阳台关窗..

印光大师:生死随缘,一意西方

立志求生西方世界的人,不能怕死,假如今天就要死了,今天就生西方。正如孔子所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修西方净土的人,今天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完全随缘,根本不去分别计较。怎能今天要死,却不肯死。有了这份贪恋尘境的感情,不能放下,便被贪爱障碍了往生,净土..

嘎玛仁波切:愿力和欲力的区别

精进精进就是要像一头很饥饿的牛吃草一样,嘴里吃着草,眼睛还一直看着四周,不停地寻找下一棵草在哪里。47欲成就者小贪精进者能压垮山。这种说法有些像愚公移山,似乎有点夸大,其实一点也不。我想说的是:人如果有坚定而不退转的信念,用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在我们..

出家人的自白:面对爱情这场盛宴,我选择弃权

出家人的自白面对爱情这场盛宴,我选择弃权!如果你了解佛法,了解四法印,了解爱情水月镜花、缘起性空的本质,你还会那样执着爱情吗?爱情这场盛宴,我选择弃权,永不赴约。世间歌颂爱情的文字很多,往往动人心魄。从佛法看,爱情并没有超越世俗的生活,也逃不出水月镜花,缘起缘灭..

信愿法师:念佛降伏邪教鬼神

台湾台东某国中一位教师告诉山僧:他就读高中时,被拉入参加“一贯道”。从那时起,就一直按照“一贯道”所教的方法打坐,而每当集体“静坐”时,总是混混沌沌的,但是也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他慢慢觉悟到这不是正常的现象,所以也就没有再去参加。可是每当深夜醒来,只要不经意一..

净土法门:什么叫功夫?

什么叫功夫?把烦恼念掉叫功夫。烦恼完全都在,带业往生,这是最下的,凡圣同居土,一品烦恼也没断。烦恼断了几品的,譬如说像小乘,执着放下了,我们能在日常生活当中什么都不执着,什么都随缘、什么都好,不执着了、不分别了,这两样做到,这两样都是小乘,声闻、缘觉,生方便有..

提高记忆力的好方法:请努力戒色、诵经

我们清楚记忆力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一名学生记忆力差,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在重要考试中难以取得好成绩。成年人如果没有好的记忆力,转头就忘,丢三落四,很难把工作干好。科研人员、医生、教师、领导干部等都是一样的,我们都需要有好的记忆力。记忆力的高低有先天的决定因素,不..

人间天:因为擦肩而过一念而导致的三世剧苦轮回故事

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五百次的擦肩而过换一次回眸,五百次回眸换一次相遇!如果放在生死轮回中,很可能就是一次的擦肩而过,就可能下一生要遭遇这个人。看电影里面记录跨越时间的爱情,看着很唯美,实际上我们经历的比那凄惨的多。我早些遇到一个同修,她是一个女孩,学佛也有几..

慧律法师:想要明心见性,需要先改个性

慧律法师个性那么暴躁,那就不要讲见性了。在一些小事上,一直过不去,一直讲讲讲,那么就跟见性差太多了,见性无语,能掌控自己的心绪。要想解脱,对世间所有的碰到的一切境界,不要做太多的情绪化,这样老死都不能解脱!所以不要等到临命终,现在就得大解脱,现在就得大自在。未..

净土法门:《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净土法门:《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第一集)1983/12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档名:08-004-0001【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一次在我们观音佛七当中,为了求得解行相应,所以在七天当中,每一天有四个小时讲经,四个小时称扬菩萨圣号。在讲席当中,我们采取前清大义法..

净土法门:生活愈简单,愈是健康的生活

1、我们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没有贪爱,决定没有嗜好,我们才真正能做到随缘度日。2、随缘度日,是佛菩萨生活的态度。我们今天生活是攀缘,我们念念都讲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我们用这种心理来学佛,怎么能够得到佛法的受用?3、欲望有两个,一个是爱欲,一个是嗜欲。嗜欲就是嗜好..

去除心中的恶,就能远离身心的苦!

善良的人为什么还会痛苦?为什么善良的人会经常感到痛苦,恶人却活得好好的?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有痛苦,那说明这个人内心一定有和这个痛苦相对应的恶存在。如果一个人内心已经没有任何恶,这个人的心灵根本不会感到痛苦的。如果还经常感到痛苦,说明内心还有恶存在,还不是纯粹的善人..

看一下你的福报有“漏”掉吗?

有人说自己运气非常差,也有人说自己的命不好,也有人说自己天天行善却没有什么改变……人的福报好比一个盛水但又有漏洞的杯子。人从一生下来,他的杯子大小和水的量是定好的,而且这时杯子漏水比较少。这时,只有这时,可以说这个人的“命是注定的”。每个人的命运和福报不同,就..

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作者:朱清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校长来源: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佛教与科学”分册,第34-41页。序言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有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人类一面尽情地享受着自然科学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核能、激光、电子技术,等等,一面却不了解甚..

净土宗历代祖师传记

净土宗第一祖慧远大师大师法名慧远,俗姓贾,是雁门郡楼烦县人。大师从小爱学习,13岁时,就跟随舅父到许昌、洛阳一带游访参学。由于大师博学六经,融会贯通,尤其精通老庄之学,因而儒门宗匠、达官显贵,没有不佩服大师的。21岁那年,大师本想南渡长江,拜当时的大学问家范宁为师..

性空法师:怎样才是如理发心供养与圆满消灾祈福?

诸位大德法师,诸位居士菩萨:南无阿弥陀佛!愚痴以为,作为道场、作为佛门、作为佛弟子,为法界众生、为世界和平、为风调雨顺、为福被一方而通过佛事活动去祈福、消灾、超荐,是一个正法道场的责任,是三宝弟子的本份,是一个出家人的义务,是正法久住、道业兴隆、法轮常转的根本..

独尊湛现:人生如何能够得到,自在,快乐

阿弥陀佛,大家好。人的一生本来就是很自在,很快乐的,不应该存在丝毫的烦恼与困惑。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尘世间的一切,皆为影像而已,无论是所造作的,还是所受用的,都是等同。也就是说我们在影像中,清楚明了地造作,对影像取舍得当。这种智慧也可以称为妙观察。在影像中游戏..

坛经与净土宗有无冲突?

来书云:《坛经》说东方人造罪求生西方等语,与莲宗有无冲突一节,如今不说冲突与不冲突,试问自己疑他做甚么?若疑诸佛菩萨说法有冲突,岂能垂教万古?实在自己不能体会经义;若悟第一义,则无开口处,说个明心见性,已属方便,岂有冲突之理?至此业已答复,若不会,且看世尊唤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