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菩萨不赐予众生财富的缘故2、世间贫穷的原因3、人有五事现在不能增长财命——持戒的无比重要4、有三类因果成熟最快,基本上都是现世成熟现世会报5、《瑜伽师地论》《成实论》中开示哪些业会现世就成熟果报6、如何造作善业能将所修福业变成定业7、对于求世间福报如何去做..
持戒
第二篇 五乘佛法
第二篇五乘佛法壹五乘佛法的意义乘,是指车,有运载的意思。佛法可以运载众生从死活此岸到涅槃彼岸,所以将佛法譬喻为乘。所谓五乘,是指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乘佛法,是佛陀为了教化众生,依众生根机的不合,而将之运载至理想世界的五种窍门。众生所造的善恶诸..
第三篇 三学增上
第三篇三学增上壹何谓三学增上三学是指戒、定、慧,是佛教的实践纲领,是学佛者所必修的课目。《翻译名义集》说:防非止恶为戒,息虑静缘为定,破恶证真为慧。此三学又称三无漏学,漏就是烦恼和非究竟的意思。因为戒定慧三学可以断除一切烦恼而获得究竟的妙智,所以又称为三无漏学..
第四篇 一念三千
第四篇一念三千壹媒介一般人看到佛经上说万法唯心造、唯识无境,便以为佛教是倡导唯心论的宗教。其实,佛教既不偏于心,也不偏于物,认为主观的心识与客观的世界是互相依存,而非绝对的对立。佛教之所以强调心识的活动,是因为佛教是以工本钱的宗教,所以站在主体(人)的实践面,主..
第三篇 因果
第三篇因果壹何谓因果几千年来,存在中国人心中「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善恶观念,维系着我们社会的道德于不坠,这种具有「惩恶惩恶」之功的轨则,就是因果观。因果,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这是宇宙万有生灭变更的普遍轨则。在佛教教义..
第二篇 受持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
第二篇受持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壹为什么要受戒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入门,受持戒律是崇奉的实践。佛教徒皈依三宝今后,应该进一步发心受戒。因为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也是世间一切道德性为的总归。受戒好比学生遵守校规,国民固守司法一般,不合的是,校规、司法是来自外在的约束,..
贝叶经:人类文化宝库中的圣典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贝叶经:人类文化宝库中的圣典一“贝叶经”是在纸张发明之前,刻写在贝多罗树(即棕榈树)叶上的佛经。据《佛本行集经》记载:“时彼天王,知如来意,即持笔墨及多罗叶,往诣佛所。”也就是说,在佛陀住世的时代,贝叶经就已经存在。佛陀涅槃后,他的弟子举行了5..
佛说九横经
佛说九横经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人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饭饭。四者为不出生。五者为止熟。六者为不持戒。七者为近恶常识。八者为入里不时不如法行。九者为可避不避。如是为九人缘。人命..
佛说七处三观经
佛说七处三观经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比丘。比丘应然。佛言。比丘。七处为知。三处为观。疾为在道法脱结。无有结意脱从黠得法。已见法自证道。受生尽行道意。作可作不复来还。佛问比丘。何谓为七处为知。是闻比丘。色如本谛知。亦..
杂阿含经
杂阿含经附吴魏二录(一)闻如是。一时佛在拘萨国。多比丘俱行往竹中。一竹中止。行止[阿-可+聚]中柏树间。在时佃家婆罗门。姓为蒲卢。一竹外多犁者共会饭。能五百犁。是时佛念日尚早。今居前一竹中行到佃家。多犁者饭时会。佛便至佃家饭会处。佃家见佛从来已见为说如是。我为自犁..
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人缘经
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人缘经卷上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声闻众俱。而彼给孤独长者具大福德。妻子奴婢家属炽盛。充裕安闲广积财宝其数无量。与毗沙门天王等无有异。而彼长者与诸家属常共围绕游玩娱乐。忽于..
贪黄金堕为毒蛇
贪黄金堕为毒蛇在很久以前,波罗奈国,有一个痴呆的人。他虽痴呆,但他知道勤俭,喜欢积蓄黄金。痴人为了能多积些黄金,到外做苦工。可是当时的工资非常低微,除了自己的生活费用以外,又要蓄钱,确不容易。幸好波罗奈国是个热带的地方,长年如夏,农作物的收获很是丰富,吃饭就不..
喝大悲水得天眼通
吴氏。都官(掌理军事刑狱)员外郎吕宏的妻子。吕宏早就明瞭佛教义理,与吴氏同一志向清净修行。吴氏有二位侍女,也拒却荤腥肉食,个中一位喜好修禅,不久之后生病,在说笑中坐化往生,如蝉脱壳般地安闲解脱。另一位侍女,则奉持戒律耐劳修行,有时成天不吃饭,天天只喝吴氏持诵的大..
南禅七日(16)
南怀瑾:南禅七日(16)【视频版】南怀瑾:南禅七日(16)【文字版】诸位,善自用功,善护念。诸大菩萨,善自护念。人人问的问题很多,有许多差不多同类的,不能一个一个答了,这个问的问题的条子很多,没有办法一个一个答,等答完了问题又生出儿子问题来,子问题。子问题又生子问..
准提咒十大功德门
准提咒十大功德门节选《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谈到密咒功德深广之处。粗略依据各经典圣教可以分为十门,但是仍然无法全部描述完美。(因为世人大都不知道密教深胜的地方,所以暂且分用十门法来赞扬,以便给未曾听闻的人明白。不过若是一向舍弃显教专门赞扬密教,也不是通达佛法的人。..
中国佛教大乘八宗指哪几宗
中国佛教大乘八宗指哪几宗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到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翻译讲学、从萌芽到成熟的阶段,当时的派别就有十一种;直到唐代才正式形成宗派,计大乘八宗,小乘二宗(又有史家将小乘的俱舍归入法相宗,成实归入空宗,故一般只提八宗)。大乘八宗,其中慈恩宗、三论..
精勤无难
精勤无难人有不惜身,聪明心决定;如法行精进,所求事无难。《大智度论卷十五释初品中毗梨耶波罗蜜义》这个偈子的重点在于精进两个字,这是大乘菩萨道的六度之一,用通俗话说,就是勤奋不懈怠的意思。不惜身和心决定都是精进的表现。意思是说,只如果以聪明的决定所认定的事业,就..
生活的规范
生活的规范大病中,戒为良药;大恐怖中,戒为守护。《大智度论卷十三释初品中尸罗波罗蜜义》戒是生活的规范,故在很多经典中,都可以发明对戒的强调和重视。是以,这个偈子说,生了大恶的疾病,戒是良药;在大恐怖发生时,戒可以保护你。戒律未必是教条的约束,所以并弗成怕。戒是..
离开魔网
离开魔网有念堕魔网,无念则得出;心动故非道,不动是法印。《大智度论卷八释初品中放光第十四之余》起心动念是一般人在一天傍边,几乎不时刻刻都在发生的事。这个偈子则说,一有念头就堕入魔网,无念则不被魔网束缚。这对一般人而言,是很不轻易做到的,不过要看若何来解释有念与..
平等不二
平等不二道及淫怒痴,是一法平等;若人闻怖畏,去佛道甚远。《大智度论卷六释初品中意无碍》在一般人的设法主意中,正道和淫怒痴,是迥然不合的器械,但此偈却说它们是平等的。这是什么事理呢?又为什么说听了这句话而心生恐惧的人,距佛道很远呢?在没有学佛、不知佛法的人心中,..
七佛通诫
七佛通诫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法句经卷下述佛品》偈子相当通俗。唐朝鸟窠道林禅师说它三岁儿童虽道得,可惜八十岁的老翁也做不到。实际上这四句话在很多经典中皆可看到,乃是有名的以前七佛通诫偈,这是以前的七位佛用来教诫学生们的话,亦可说这四句话已涵..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我在十年前,谈到佛教现状,曾指出末法时期佛教存在十大弊端。十年过后,弊端越演越烈。所以,作为佛教徒,有必要知晓末法弊端,更需要清楚自身的责任及前进的方向。下面我结合佛教现状谈谈末法十大弊端。一、因缘恶劣众所周知,释迦..
历代高僧大德示法诗100首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历代高僧大德示法诗100首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示法诗)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示法诗)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神照本如开悟诗)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峨眉山与藏传佛教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峨眉山与藏传佛教峨眉山作为中国内地四大佛山之一,在中国汉地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从一个侧面形象而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内地佛教文化、建筑和艺术的发展过程,而且还记录了汉族同各兄弟民族以及海外人士的友好往来。因此,峨眉山蜚声海内外,成为人们向往..
佛说阿罗汉具德经
佛说阿罗汉具德经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尔时世尊。在舍卫国给孤独精舍之内。敷座而坐。有诸苾刍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围绕世尊。沉默合掌听佛所说尔时世尊告诸苾刍。我今称赞诸大声闻。能于佛法清净修持。而于自果皆具己德。汝等倾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次..
佛说响应可经
佛说响应可经西晋沙门法炬译佛在舍卫国请诸比丘。比丘即到。佛告比丘。比丘应唯然从佛闻。佛便说。是不闻者不闻者俱相类相聚响应相可。多闻者多闻者俱相类相聚响应相可。贪淫者贪淫者俱相类相聚响应相可。不贪淫者不贪淫者俱相类相聚响应相可。嗔恚者嗔恚者俱相类相聚响应相可。不..
修忍辱不是叫人憋着
菩萨修行有六个窍门,分别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里所说的忍辱,可不是要人使劲憋着。佛说的忍,实际是化解之意,先无前提地接收,然后将其化于无形。那么,怎么化呢?化当然是需要前提的,那就是聪明。而聪明,就是清楚明了事物的本质。首先,别人找你麻烦、对..
楞严咒修持仪轨
大佛顶首楞严咒修持仪轨一、持咒前,须先诵以下几个真言(念法界真言、清净真言、三坛真言各七遍)若你不会手印,密部里有三个咒亦随念成坛。这三个咒每一个都念七遍也能三密响应。念咒前先念这三个咒也是最好的。(念净身业、口业、意业真言,安地盘真言各三遍.)念净业真言是为..
五浊恶世是什么意思?是哪五浊?
五浊恶世是什么意思?五浊是哪五浊?五浊恶世,也就是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娑婆世界)有五种浊恶,等于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具有这五种众生生计状态的时空,谓之为五浊恶世。「劫浊」人寿本来八万四千岁,后因德薄,而寿亦每百年递减一岁,减至二万岁时,即步入劫浊..
【法事】仪轨是如何的?佛教法事活动包括哪些?
法事(佛教解释)法事,在佛教中是指供佛、礼忏、打醮、修斋等宗教法会、典礼。法事是寺院道场重要行事之一。在所举办的法事傍边,有的是自我悔过的方法,如忏摩;有的是经群众附议经由者,如布萨;有的是对群众宣说佛法,如升座说法;也有于新春时为国家、檀那祈福祝祷者,甚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