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生为人不容易(资料图)投生为人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众生之中,堕恶道者如大地上的尘土,获人身者如指甲里的尘土。为什么这么说呢?一切众生自无始以来就为无明所惑,错乱颠倒,习气非常深重,所以自然而然、随时随地都可能做出恶事,并不用任何人教唆,直白一点讲,杀盗..
龙树菩萨
学佛后还诸事不顺 难道信了个假的佛?
学佛后不代表因果不存在了(图源:网络)现在不少人,总觉得学佛之后,就该事事顺心,甚至不受任何业报。所以当他遭遇病痛、苦难之时,会心生疑惑,为什么学佛后还会生病、受苦呢?学佛后,不代表因果不存在了。如果学佛后,身体不生病了,心灵没苦恼了,那因果就是假的。当你的业障..
别提空性,先问问自己是个好人吗?
俗话说:“走千里路,看第一步。”成佛之路漫长遥远,初学者怎样走好第一步呢?有的初学者在皈依以后,急于观修空性,想尽快开悟、证悟般若智慧,这样的想法正确吗?佛法的核心是菩提心,菩提心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侧重慈悲心的世俗菩提心,另一个是侧重离戏无分别的般若智慧的胜义..
一切法的究竟是什么
一切所见所闻,无一不是由我们的心所主导所有的六度都是行菩萨道的途径。归纳起来,全都包括在空性与大悲的双运中。空性与大悲,是所有佛法精华中的总精华。撒日哈大师在自己的道歌里说“离悲空性见,非获殊胜道。若惟修悲心,谁脱此轮回?何人皆兼具,不住有及无。”如果没有大悲..
嘎玛仁波切:对未知领域要审慎对待
愚昧者少言为妙学佛时,对于佛法实相空性或深奥胜义的义理,如果不了解,不应该产生邪见或毁谤。应该想方设法,让自己能正确地理解,并毫无颠倒地受持。这是对深奥佛法不恐惧的忍辱。我们虽然是大乘佛教徒,对许多教义还没有很深入了解之前,听到某些稀有殊胜的理论或妙法,往往会..
如何理解知足是最好的财富
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有忧畏问:如何理解“知足是最好的财富”?答: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说过“佛说一切财产中,知足乃为最殊胜,是故应当常知足,知足无财真富翁”,知足少欲的财宝,即使是三界一切金银珠宝,也是无法相比的,因为能知足少欲者,时时都在安乐之中,而没有这..
并不是一定要出家才能修成正果
在两千多年的佛教历史中,出家修行是一个重要的形式。当年,乔达摩·悉达多太子放弃王位、出家求道,最终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为了释迦牟尼佛。密勒日巴尊者远离人群,闭关苦修,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大手印成就。惠能大师在他人的资助下,安置好母亲后离家求道,成为万世景仰的禅宗六祖..
累积无上资粮的福田,以广义供养承事善知识
现在有些人以为,学佛就要拿钱出来供养,很费钱,对供养上师,也存在偏见。因而,在想学佛却舍不得种福田这件事上,有些烦恼。其实,身为弟子,承事具德上师的方法不仅仅是财物上的供养。在古代,能够供养佛法僧三宝,供养真正的高僧大德、具德上师,是极大的福报。密续中说:“以..
多识活佛:法有法脉 何为藏传佛教的法脉?
大家下午好!我就不说题外话了,直接进入主题。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藏传佛教的四大学统,也就是法脉。研究佛教必需要懂得它的来龙去脉,要从源头去寻找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来自印度,1400多年前传到藏区。在全世界范围内来讲,藏传佛教保存了最完整的佛教体系。而汉传佛教是单一的显..
悲无量心的修持,是佛法的精髓所在
以前,印度的佛法极为昌盛,后来外道大规模迫害佛教徒,曾经三次摧毁佛教。因为佛教徒以慈悲忍辱为上,不与争战,所以很多佛教徒被杀,寺庙也被烧毁,佛法从此在印度逐渐没落。之后,关于三藏中的律藏、论藏,便很少人能真正阐释。这时,有个明戒比丘尼发心要让佛法再次兴盛弘扬,..
净土探求:西方极乐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
极乐净土(图源:网络)伟大的佛陀,在自己觉悟了之后,将所有的佛法真理传授给了弟子,宣讲了浩瀚的大藏经,即经、律、论三藏。《经》告诉我们的是:所有佛陀在自己觉悟后,看到的、领悟到的一切佛国净土之境界,以及佛觉悟后的感受。比如《佛说阿弥陀经》,就是伟大的释迦牟尼佛成..
忘记仇恨吧 报仇只会让你更苦!
云淡风清(网络图)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遭到他人的伤害,而对方势力强大,我们往往会暂时忍气吞声,然后再寻找机会报复。比如说,如果被上级辱骂了一番,我们表面可能上不动声色,甚至点头哈腰,可心里却会深深记恨他,一旦有机会就会进行回击;再比如说,事业上的竞争对手胜过了..
“六道轮回” 究竟是怎么回事?
佛教讲轮回,指的是无始以来,我们在“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天”这六道中流转漂泊,受苦无尽。很多人会产生这样一个疑惑:这六道究竟在哪里?龙树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说得很清楚:我们内心之中哪一种烦恼比较炽盛,将来就会投生于相应之处。相由心生,一切外境都是内..
只要发心正确 一饮一食都可以积累无量福德
发心正确可以积累无量福德对于修行人来说,要想成就佛果,必须圆满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二者如凤凰的双翼,缺一不可。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简单、实用且高效的方法,任何人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快速积累福德资粮。先来讲一个小故事:在古印度,有一位阿罗汉,云游四方,度化众生。一天..
不只你我 整个宇宙都是无常
整个宇宙都是无常的(资料图)当我们讨论“无常”的时候,很多人会联想到死亡无常,其实无常的概念并不仅限于死亡,它包括了外器世界和有情世界,涵盖了整个宇宙和一切生命。外器世界就是整个宇宙,从佛教的角度说,是指三界六道的轮回环境,这一切都是无常的。“三界”是欲界、色界..
太桥旦曾堪布:吃素是对生命的尊重
以大乘菩提心来吃素的三个理由(资料图)作为一名佛教徒,吃素最正确的动机应该是大乘菩提心。也就是高度尊重生命之心,救护生命的利他之心,大慈大悲之心,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和自度度他之心。之所以要以这些心态来吃素,佛经中为我们开示了三个理由:第一,一切众生是我们过去世的..
谁才是真正的富人?
有钱是好事吗?绝大多数人的答案恐怕都是肯定的。而从佛法的角度看,拥有钱财,既有利也有弊。对于凡夫而言,我们总是沉迷于钱财的利益,很少能发现钱财的弊端。实际上,由钱财引发的悲剧每天都在发生:因为钱财,子女把年迈的父母驱出门外;因为钱财,兄弟姐妹反目成仇,断绝往来;..
六度中的精进波罗密分为哪几类
若不精进,不得成就大部分学佛的人都有一颗虔诚的心,知道要学发菩提心,学习布施、持戒、忍辱。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理论的认知上,不付诸行动,是没有意义的。很多人认为自己现在很忙,等以后有空再修行。于是,今天等明天,今年等明年。在等待的过程中,浪费了宝贵的光阴,修行的..
《佛子行三十七颂》:菩萨造论 为度众生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殊胜的菩提心!今天我们有这个福报和缘分来共同学习《佛子行三十七颂》,真的是非常非常难得。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在藏传佛教各教派中,无论是噶举、宁玛,还是格鲁、萨迦,传统上所有的上师都非常注重这部《佛子行三十七颂》;其次,站在当今世界的角度..
衡量菩萨的真正标准是什么?长得慈眉善目就是菩萨了?
菩提心(资料图)成佛的必经之路是什么?是成为菩萨。菩萨是什么样子呢?是否长得慈眉善目,就比较像菩萨了?要怎样才能成为菩萨呢?经常吃素、念佛、诵经、放生,这样就可以了吗?让我们来简单认识一下“菩萨”的涵义吧。“菩萨”是梵文“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意为“觉醒”,“萨..
阿底峡尊者的疑惑——什么是成佛的快速之道?
阿底峡尊者(资料图)什么是成佛的快速之道?大约一千年前,印度的阿底峡尊者怀着这个疑惑四处寻找,终于获得了珍贵无比的菩提心法教,照亮了无数后代弟子内心的黑暗。阿底峡尊者本来是一位太子,放弃世间荣华而出家学道,依止了一百五十多位大师,其中最重要的有三位:法护大师(达玛..
阿底峡尊者的疑惑:什么是成佛的快速之道?
阿底峡尊者(资料图)什么是成佛的快速之道?大约一千年前,印度的阿底峡尊者怀着这个疑惑四处寻找,终于获得了珍贵无比的菩提心法教,照亮了无数后代弟子内心的黑暗。阿底峡尊者本来是一位太子,放弃世间荣华而出家学道,依止了一百五十多位大师,其中最重要的有三位:法护大师(达玛..
别提空性 先问问自己是个好人吗?
僧宝(资料图)俗话说:“走千里路,看第一步。”成佛之路漫长遥远,初学者怎样走好第一步呢?有的初学者在皈依以后,急于观修空性,想尽快开悟、证悟般若智慧,这样的想法正确吗?佛法的核心是菩提心,菩提心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侧重慈悲心的世俗菩提心,另一个是侧重离戏无分别的般..
如何成为名副其实的佛教徒
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非常甚深广大,在我们短暂的人生当中很难于完全精通。但只要是有信心和智慧,在这里为大家作一个基本的介绍:首先是观修人身难得。不管从哪方面进行观察,得到人生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人身之后能够真正遇到佛法又是很难的,犹如昙花一现以及类似的各..
佛法要义问答:如何加强对上师的信心
问:对上师有质疑,是不是就是信心不够?释迦牟尼佛曾说:「比丘与智者,当善观我语,如炼截磨金,信受非唯敬。」意思是,你不要因为你尊敬我,就承认我所说的话,你要自己去观察,检验。。龙树菩萨——我最喜欢的佛法上师,是位出家比丘,也是位学者。他常赞扬佛,也常提出一些问..
钱是赚来的吗?
我们平时跟人打交道,比如打电话、送东西时,都要想到布施——把一切都变成布施。打电话时,说一些悦耳语,让他们心情愉快;送东西时,要想到是为了安慰他们,让他们获得一时的满足,这也是一种布施。但是这个时候要转念:他们是与自己最有缘的众生。在这种发心的摄持下,进行无私..
师父说的话,你真的听吗?
一个学修密宗的佛子,若想获得成就,一定要跟随传承清净的具德上师,系统闻思修佛法,这是成就的重点与关键。在寻求解脱的道路上,不间断的黄金传承、与具德根本上师的意结合,非常重要!修上师瑜伽,主要依靠如纯金丝线般,没有被破坏誓言所污染的传承中,具有殊胜证量的具德上师..
十条秘诀让你成为真正的佛教徒
十条秘诀让你成为真正的佛教徒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非常甚深广大,在我们短暂的人生当中很难于完全精通。但只要是有信心和智慧,有一个在一生之中也能够成就的简单法门,总括起来有十条,我可以在这里为大家作一个基本的介绍:首先是观修人身难得。不管从哪方面进行观察,..
龙树菩萨的比喻 看看我们是哪一种芒果?
根器不同(资料图)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说过一个比喻:芒果可以分为四种——一种是外面看着很熟,里面却是生的;一种是外面看着是生的,里面却是熟的;一种是里外都是生的;一种是里外都是熟的。人也可以分为这四种:有些人脾气很暴躁,言行很粗鲁,内心的贪嗔痴也很重,对佛法很排..
龙树菩萨告诉我们:一生中与我们相依为命的善法
夏坝仁波切(资料图)龙树菩萨在《宝鬘论》中说:“离酒清净命,不损恭敬施,慈心供所敬,如是即善法。”第一、离酒不能喝酒。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事、迫不得已的话,千万别喝酒。因为一旦喝醉之后,就像神经病一样,你就会说出不该说的话,做不该做的事,想不该想的事,因此要离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