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小鸟双双至,为解法师心头疑我记得我以前放鱼,然后有一次在高雄,有一些居士就买了很多的鸟,跟我说:“师父,明天带我们去台南的左营的山里面放生。”我想说这个放鸟,这个批评多,这放鸟的都是抓来的,但是还是要放,所以我就赶快把经书找出来,一直找法苑书林,放生的什么..
释迦牟尼佛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373)
上师教言集:皈依僧宝的戒律中,最主要的是我们不能诽谤任何僧人。我们现在处在末法年代,释迦牟尼佛讲过末法年代的众生本身没有什么福报,有一点点福报也因为造口业就消掉了。看看我们现在的众生管不住自己的嘴巴,管不住自己的眼睛,管不住自己的心,一直诽谤上师三宝,一直诽谤..
海涛法师:修行悲心要一直一直不间断,如果你断掉了,从头来
我们念俺嘛呢呗美 ,就是心系众生,这个「系」就是绑著,绑著众生,不断掉。我们佛教叫「打金刚结」,就是不断掉对众生的慈悲,这一点永远记住。有时候你车子被撞了、你被骗一点钱了,你就会 弃他「我讨厌你」,你讨厌对方的时候,你的悲心就断掉了,可惜了。各位这很重要,修行悲心..
净土法门:何谓定业,为何定业不可转?
问:下面一个问题,学佛法知道因果可以转变,但是又说定业不可转。请问何谓定业?为何定业不可转?答:定业是坚固的执著,不是不能转,是你决定不肯转,那就没有法子,佛也帮不上忙。这个东西是要你自己觉悟,你自己去转,这才行!佛只能教给你方法,把这道理给你说明白、方法给你说..
信愿法师:唐朝高僧智圆法师开示(三)
【往生仗佛力】唐朝高僧智圆法师开示:求生净土者是假他力(三)「智圆法师《弥陀西资钞》云:夫求生净土者,是假他力。弥陀愿摄,释迦劝赞,诸佛护念,三者备矣,苟有信心,往生极易。如渡大海,既得巨航,仍有良导,加以顺风,必能速到彼岸矣。若其不肯登舟,迟疑险道者,谁之过欤..
广行法师:释迦牟尼佛究竟为何2500年后仍为世人所纪念
1、释迦牟尼佛为生于人世之一有情,而非所谓神秘之神道类,不过人格伟大、智慧圆满、道德超拔、慈悲深厚之一人,故虽涅 久远,尚有极深之印象潜刻于吾人心中而不泯,足为有志士之标率也。且从其智慧、道德、慈悲心中所流出之言论及其行为之纪载,于是乎有精深博洽经律论之三藏教法..
八种方法天生相貌后天能改
1、心念的力量一个人的外貌与他的内心思想密不可分。相由心生,外貌多数是内心思想的外在显现。一个人起嗔恨心,那他肯定面目可憎,叫人厌恶。若一个人起慈悲心、柔软心,他的外貌肯定和善,叫人心生欢喜。有位西方的心理学家说:“你的心态是什么样子,你的生活就会变成什么样子..
宣化上人:学佛的人为什么要“戒烟”?
学佛的人为什么要“戒烟”?抽烟这个问题比喝酒还厉害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好像有一个人到外面抽香烟。回来我问他:“你抽了几支香烟?”“我没有抽啊!”“有人看见你抽了嘛!他来告诉我的。”“噢!那,我就抽一个。”你看,他先是说他没抽,以后又说抽一个。我说:“你现在还有几个?”..
净土法门:极乐世界真的存在吗
事,就是从事相上来说,极乐世界客观存在。真的,真有这个事情。像《弥陀经》后面所讲的,这些内容是真的,不是故事,不是寓言,不是假设,不是像某些人讲,你们这个佛教讲的极乐世界是不是寓言故事。不是的,真实存在。你见过吗?我会见到的。你没见到你就相信啊?这个话说不通。没..
净土法门:念佛人生活愈清苦愈好
「故知法门愈殊胜,世人愈难信」。尤其是净宗,修行的方法简单容易,人人都能修,男女老少,所以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不认识字的,现在讲没有文化的,也行,只要他真信,条件就这么简单,真信,真想去(真想去就是发愿),真念,这三个真,真信,真想去,真肯念,他就能往生,而且时..
黄念祖:慈悲喜舍的舍是指舍掉你的一切分别、边见、对立
汉译的《无量寿经》中称“无量佛”为“无量清净平等觉”。“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只有佛达到了大平等。我们要修“慈悲喜舍”,但很多人甚至于传法的人也把这个“慈悲喜舍”四个字讲错了,把这个“舍”字,讲成“要慈要悲,要喜欢要施舍”。这么去讲,是讲浅了,讲的太浅了..
解答对五戒的疑惑
关于五戒,我们现在的人会有什么误解?第一个误解,把戒律等同于宗教的禁忌。说我做了,做了就得受惩罚,那叫禁忌,不对,这不是禁忌。五戒简单地讲,它是五条行为规范。注意,是行为规范,只说行为,包括语言。第二个,有的人认为戒律让我们不自由。相反,戒律给我们自由。为什么..
仁清法师:开悟可以是刹那之间
信众:我的感觉就是总是松散提不起来,做功课也不如原来,原来也不怎么好,现在觉得心里很散乱。师父:修学过程当中,我们的业障现前,包括烦恼、妄想纷飞,甚至是道心不坚固,都是非常正常的一些现象。作为我们凡夫来讲,并不是一发心就一路畅通,完全是顺缘,不是那样的。根据佛..
宣化上人:什么人是魔王的子孙
什么人是魔王的子孙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佛教徒必须具择法眼,认清真理,明辨是非;不可人云亦云,同流合污,鱼目混珠,以假乱真,将贼作子,自误误人,自欺欺人,犯大妄语,堕拔舌狱,永无出期。例如有等修道者,不求明眼善知识,盲修瞎炼,愚不可及。竟至大言不惭,自谓我得上人法;..
净土法门:遇到这个法门真的是无比的幸运
十法界是一场梦,梦幻泡影,梦醒了,生到实报庄严土。实报土是佛土,是法身佛所现的,报身佛所住的,是法身现的,住在那 是报身不是法身,法身没有相。诸位要知道,法身没有相,法身能现相,能现报身、能现应身、能现化身。所以法身是报、应、化叁身的本体,都是从法身变现出来的,..
净土法门:答疑解惑
问:出家人是否仍应孝养父母?剃度师父不喜欢徒弟接近俗家亲人,希望一心念佛。但为孝养父母,弟子仍时常接近他们,因此常令家师生烦恼,仰求老和尚开示。答:请你的师父要再开明一些,要提倡孝道,要救这个社会。现在世间人不知道孝顺父母,能够有一个人做出孝顺父母的样子,这个..
嘎玛仁波切:自己能创造佛法吗?
2009年底,我们在新加坡办法会,来了个印度尼西亚某某“大王”的太太。在马来西亚很多人喜欢叫“大王”这个称呼,什么“汽车大王”、”轮胎大王”、“香蕉大王”都有。来了这样一个叫“大王”的女士,还带着自己的先生。我坐在法座上,准备讲课,她跑到旁边的喇嘛位置上坐了下来。..
信愿法师:唐朝高僧智圆法师开示(一)
【往生仗佛力】唐朝高僧智圆法师开示:求生净土者是假他力(一)下午藉着大家念佛共修的殊胜法缘,信愿继续来向大家报告《往生仗佛力》。前面我们已经探讨了四十六段文,下面从第四十七段文接下去看。第四十七段文是智圆法师所开示的法语,这段法语也只不过是三行而已。信愿认为智圆..
佛为何留钵给毗舍离城人民供养?
释迦牟尼佛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在古印度毗舍离城的 园,缓步而行前往游化。当时,世尊回顾毗舍离城,不久后便说此偈:“今观毗舍离,更后不复睹,亦复更不入,于是当别去。”毗舍离城中的人民听闻到世尊所说的偈语,顿时都心怀忧愁,跟随在世尊的身后,各各堕泪,相互感伤地说:“如..
以虚空做佛事的虚空藏菩萨
虚空藏菩萨又译虚空孕、虚空库、虚空光菩萨,密号库藏金刚,是大乘佛教八大菩萨之一。虚空藏菩萨功德浩荡遍满虚空,智慧无边恒沙难喻,是住于般若波罗蜜究竟首楞严三昧的十地菩萨,与地藏菩萨互为呼应。释迦牟尼佛曾赞叹虚空藏菩萨是三世诸佛第一辅臣,“唯除如来,余无及者&..
地藏菩萨能满众生一切所求,还能灭一切重罪
【彼从十一劫来。庄严此世界成熟众生。是故在斯会中。身相端严威德殊胜。唯除如来无能过者。】地藏菩萨从久远劫来,常常方便教化人心向道,尽力转化这污秽世界,使令净化庄严。而且使没成熟的众生得闻法修行,成就佛果。地藏菩萨因此功德特别大,因能感果,自然所感身相端严与其它..
此陀罗尼,能大利益三界众生
佛告阿难。汝当深心清净。受持此陀罗尼。广宣流布于阎浮提。莫令断绝。此陀罗尼。能大利益三界众生。一切患苦萦身者。以此陀罗尼治之。无有不差者。此大神咒。咒乾枯树。尚得生枝柯华果。何况有情有识众生。身有病患。治之不差者。必无是处。“佛告阿难”:释迦牟尼佛说..
四依法之「依法不依人」
大家来东林寺,大部分是有向道之心的,不是求五欲享受,而是来求佛法的。传印长老作的《四季道情》中,讲到冬季时有几句话:雪花飘,腊八到,释迦牟尼早成道。世人但知粥好吃,不知佛法真奥妙。世间人都知道粥很好吃(“粥”代表世间一切物质上的享受,使人容易沉迷进去..
中品往生的法持比丘
在我们这个世间,有很多比丘往生者是属于中品往生的,我们来举一个,宋代有位比丘叫法持,他相信净土法门,修净土忏都修了三年,曾经燃两个指,燃指供佛。那么他受过比丘戒,然而他还增受戒法,就是讲加法,再重新受一次,说明他是对戒律的尊重。因为比丘通过登坛白四羯磨的这个过..
孝顺父母竟有如此不可思议的福德!
《本事经》里说:“世间聪慧人,恭敬于父母,恒时修供养,常生欢喜心”。意思是说,世间有智慧的人,都会对父母特别恭敬,恒时供养,让父母心生欢喜。释迦牟尼佛在多部经典中宣说了子女孝顺父母的福德。下列若干:■1、世间和出世间的恩德有四种:第一种就是父母恩。■2、母亲对我..
堕胎男女若出现这些状态,就说明婴灵正在索报呢!
请问,你堕过胎吗?乱过情吗?有过说不尽的风流韵事吗?辜负过多少良家妇女,又对不起多少痴心汉没?其中最快最坏的果报,就是堕胎。堕胎后的男人和女人都有什么状态出现,代表是婴灵索报呢?一、男子财运和事业起伏不定,官非不断,工作不顺,朋邻不睦。二、女子多病虚弱,久医不..
供灯的功德
顶礼释迦牟尼佛!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上师瑜伽速赐加持: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自大圣境五台山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文殊加持入心间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皈依是不是一种迷信?
今天讲的主题,是“佛教的人生教育”。或许有人会问:“佛教跟学校教育的理念和方向,会不会背道而驰、完全相反?”实际上绝对不会。这个问题,我也思考过很长时间。就拿佛教的皈依来说,皈依是皈依三宝——佛、法、僧,这是佛教的基本行为,也是佛教徒的入门标志。一个皈依了的人..
一个人的成就常常是以前多次发愿的结果
关于舍利子尊者为什么拥有殊胜的智慧,在《释迦牟尼佛广传》中有不同的说法:久远之前,胜伏如来出现于世。有一天如来与两大弟子及菩萨、梵天众眷属去皇宫化缘,途中遇到三个童子,这三个童子一见到佛陀立刻生起信心。一个童子提议说:“值遇了殊胜福田,我们应当尽心供养。”另外..
现在受戒,即使破戒将来也必得解脱
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要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必须要有一个戒律的所依。故佛临入涅槃时说:“我在世以佛为师,我入涅槃,波罗提木叉者,是汝等大师。”《法苑珠林》中云:“又智度论云:若人欲求最大善利,应当持戒。戒如大地,一切万物有形之类,皆依地住,戒亦如是,一切善法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