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

龙兴寺舍利宝塔的由来

龙兴寺舍利宝塔位于成都彭州市。古塔七座,其层次都是奇数,这与我国古代的阴阳学说有关。佛教的许多形象和活动也都采用奇数,以此来表示清静、上天或吉祥之意,所以习惯上塔的营造为单层,又以7级为标准层数,因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之说。龙兴寺塔为17层,堪..

八大处舍利塔的由来

八大处佛牙舍利塔始建于1964年,高51米,八角十三层,内供释迦牟尼佛牙舍利。舍利即遗骨,通常是指佛陀的遗骨。据了解,现存的释迦牟尼佛牙舍利只有两颗,一颗在斯里兰卡,另一颗就在八大处公园佛牙舍利塔内。佛牙舍利从辽代起,一直被供奉在八大处二处灵光寺南院招仙塔内,时间约..

法门寺佛指舍利起源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西距宝鸡市90公里,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起迹于北魏,中兴于隋,鼎盛于唐,是“穷天上之庄严”、“极人间之焕丽”的圣地灵境。法门寺因供奉着举世仅存的释迦牟尼佛真身指骨舍利,千年来受到佛教界和中..

佛牙舍利塔的由来

在北京西山风景名胜区八大处的灵光寺旧址,有一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佛教界重建的佛塔,这里供奉着世界仅存两颗的佛牙舍利其中的一颗,成为中外佛教徒朝拜的中心之一。1983年,佛牙舍利塔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现由中国佛教协会派僧人管理。佛牙舍利塔的由..

北京云居寺舍利的简介

北京云居寺简介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境内,距市中心70公里。占地面积70000多平方米。由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唐辽塔群构成我国佛教文化特色一大宝库。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作为世界上保存石刻经版最多的寺庙入选“北京旅游世界..

中国的观世音菩萨 [心美]

观世音与阿弥陀佛(Amitabha)有着特殊的关系,不但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而且还有说观世音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应注意的是在印度此菩萨常以男性型出现。因此,其女性形像很显然地为中国独创。观世音在上求下化的菩萨中,据《悲华经》说,他是一生补救的法身大士,是继..

生命的能量来自宁静

宇宙万有的一切活动是动态,太阳、月亮、万物都在动。这个世界如果不动就毁了、空了。我们认为这是死亡了,其实不是死亡,死亡仍是一个动态。世界上有没有一个真正的静止状态呢?没有。从物理、生理,还是思想等方面看,没有完全的静态。静态,是一种缓慢的动态,一种延长的现象。..

话清明 --清明节人文内涵之省思 [宽运法师]

「慎终追远」话清明--清明节人文内涵之省思古人有迎接春天的习俗,在春光明媚,草木萌发的三、四月间,其中最受重视的一个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节气。《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

普贤菩萨与峨眉山(图文)

普贤菩萨是佛教传说中四大菩萨之一,道场在四川省峨眉山,每年香火不断,游人也络绎不绝。为什么普贤有这样大的名气?他和峨眉山又为什么会有这样密切的关系?现分析于下:普贤,梵语音译三曼多跋陀罗。嘉祥《法华疏》云:三曼多云普,跋陀罗云贤。《华严大疏》云:体性周遍曰普,..

佛教报恩孝亲谈 [煮云法师]

佛教报恩孝亲谈煮云法师在未讲正题以前,首先对诸位说明,社会人士对佛教有一种误会。这大概是唐朝韩愈引起的,因为他著了一篇《原道》的文章,在那篇文章里发表谬论,攻击佛教说:“臣焉而不君其君,子焉而不父其父。”在他认为,和尚出了家,就是无父无君,大逆不道的..

吃素与持斋

所谓‘吃素’,乃指不吃荤(五辛)腥(动物肉)之食物。五辛是包括五种带有辛味之蔬菜,即大蒜、慈葱、兰葱、韭菜、兴渠,因五辛含有刺激性,熟吃使人淫火焚身,生啖令人增长嗔恚,学佛人有了欲念与嗔恚,便会蒙蔽智慧,增长愚痴,妄动无明,造诸恶业。食众生肉(动物肉),则有欠..

谈感应与神通 [黄国达]

神迹、超自然现象及人类的心理需求人类对未来有着各式各样的梦想,在现实世界里,可以实现的称为理想;无法实现的,即寄情于宗教。如果确实能进入另一个超自然的神秘世界,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值得详加探究它的真伪、邪正,而不是一味的投入其中或是反过来全盘否定它。信仰宗教的人..

吃肉的过失

今天跟大家一起学习吃肉的过失。这个话题,在座的道友并不陌生,我在课堂上经常提到,而且几年前曾经要求:凡来学院求学的四众弟子必须要吃素。当时有些人以前吃肉的习气比较严重,或者因学藏传佛教时受到其他上师和环境的影响,一下子改掉比较困难,所以我就试着采取各种办法,让..

素食主义完全契合佛教教义

我是传统的佛教徒,就像许多东南亚人一样。1992年,我从缅甸前往马来西亚,因缘际会获得了《即刻开悟之钥》样书,而且阅读了无数次。我对样书内容非常讚赏,很想与家乡的朋友们分享,幸运地获准将它翻译为缅甸文。我于1993年回到仰光,而缅甸文的样书则于1996年出版。我目前关心的..

佛教如何观察人生 [竺摩]

佛教如何观察人生竺摩人生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研究不尽的问题;但不是研究人生哲理的人,似乎很少注意到这问题。其实站在人道的本位,多研究人生问题,增加自己对人生真理的理解与认识,是有意义的。对于人生的观察或看法,各人有其不同的观点,约略..

明海大和尚新春寄语:真实的吉祥

阿弥陀佛,明海在此衷心祝福各位在新的一年里福慧增长、身心安乐、六时吉祥、道业精进!我们人世间计度时间是以年月日来计算的,当然每天还有小时、有分钟,对佛教徒来说,这个是远远不够的。在佛法里面,我们要用心念来计度我们的生命。每一个当下的念头,这个是最真实的一个计度..

五种修行心态错不得

佛教是个重实践,重自力的宗教。所谓“个人吃饭个人饱,个人生死个人了”;在佛教的修持中,唯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解脱,如果佛陀能够让众生成佛,那早在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就把众生给度完了,我们何必还沦落至此。佛教的终极目标终得个人去实修实证,而非只是终..

弥陀愿王大愿核心 [黄念祖]

五愿原文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一愿》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二·定成正觉愿》二、设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

受尽天下百般气,养就胸中一段春 [宣化上人]

受尽天下百般气养就胸中一段春宣化上人身为佛教徒,一定要忍。忍什么?忍人所不能忍。有人说:“我实在忍不了。”忍不了,那就不能“了”。了什么?就是了业障。若是业没消,情未空,那就有生死。所谓“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土。”到了业尽情..

汉传佛教水陆法会大观 [圣凯法师]

汉传佛教水陆法会大观水陆法会,全称为“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略称为“水陆会”,又称为“水陆道场”、“悲济会”,是汉传佛教经忏法事中最隆重、所需时间最长的一种。据明代莲池大师所作《水陆仪轨》卷一说,“法界”..

释迦牟尼佛的一生-图解-智慧的象征-人生的体会

第一章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第一节释迦牟尼佛名号的由来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为我国广大佛教徒信仰和尊崇。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教义,对净化人间,解除人们的烦恼和痛苦,产生了无比威力。正如圆瑛大师所开示的“欲无烦恼须学佛,知有因缘不羡人。我们既..

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当好一个居士

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当好一个居士戴源慧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达,作为一个居士,如何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形势?如何把佛法与现实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如何使佛法闪烁出夺目的光辉,启开人们的智慧,达到利益众生的目的?笔者简谈几点认识,..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 [宣化上人]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宣化阿弥陀佛,虽然仅四个字,可是包括所有佛法。释迦牟尼佛所说每一部经典,都是有人请法,惟独《弥陀经》没有人请法,为何不问自说?为何没有人请法?因为没有人明白这种法。净土法门,表面上看来好像很简单,实际上“阿弥陀佛”四个字,包括三藏..

谈谈《阿弥陀经》中的文殊菩萨 [净弘]

谈谈《阿弥陀经》中的文殊菩萨在《说阿弥陀经》序分经文,第六、众成就经文中列出声闻众、菩萨众、天人众,在菩萨众里列出文殊师利菩萨等四位代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在祗树给孤独园,聆听世尊演讲《阿弥陀经》,发愿求生西方..

藏传佛教的养生之道

在藏地,有许许多多的修行人,身体特别健康,心态也特别乐观。之所以如此,绝不是因为生活优越,或者自然条件舒适,相反,去过藏地的人都清楚,那里气候多变、高寒缺氧,给人类生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藏族人心里却充满阳光,一直有种满足感、幸福感,其中的秘..

空的哲学思想 [慧律法师]

空的哲学思想慧律法师主讲演讲时间:1989.2.15-16演讲地点:桃园县立体育馆吉祥颂恭录和尚缘校订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诸位法师、诸位长官、诸位在家居士大家晚安,阿弥陀佛!这一次我们本来要在中山堂讲四天的课,但是因为中山堂只能借我们两天,在种种因缘配合之下,我们换成..

做个有境界的在家修行人[索达吉堪布]

⒈认清身份厘定目标在座的大多都是在家佛教徒,对信仰佛教的人来讲,做一位有境界的修行人,是大家的共同目标。其实,人不管做什么事情,从事什么行业,都应该有目标。不但人的一生要有目标,甚至在每一年中,自己也要订一个目标。为什么有的人在世间能获得成功,就是因为对自己的..

“童贞入道”与“半路出家” [祥云]

在“出家人”的团体中,有所谓“童贞入道”和“半路出家”的两种人的分际。这两种人各有各方面的利害条件,原是不该相互存在一丝歧视的心理的。在“童贞入道”者来说:他们的习性比较纯洁,初步容易摄心。记忆力较强,对学习的东西不易忘..

劫运下的悲惨世界 [虚]

劫运下的悲惨世界唉!按佛经说:这是劫运,也是众生的业力所感。最初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寿命也长(活八万四千岁),身量也高(八百四十丈高),福报也大,地面上都是七宝,没有高低不平,饮食衣服卧具等都是自然而至,一点力不用费。后来因为人们的“分别”、“执取&r..

无尽的孝道――地藏菩萨

无尽的孝道——地藏菩萨一、孝道的意义何谓孝道?孝是孝敬、孝顺、孝养;道是必然、或必经之道。合言之:孝道,是为人子女,或为人弟子,对于父母师长,必须恭敬顺从,供养侍奉的正道。或问,时间巨轮,将进入廿一世纪,科学早已征服太空,还在谈论孝道,是否适宜?有无需..

返回顶部